回覆列表
  • 1 # 李大當家的來了

    我的兒子12歲了,有時候也不聽話,不好管,但大多還是聽我的話的。

    教育孩子,首先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不能給孩子說要這樣那樣的,家長自己卻做不到,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人。

    其次就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給孩子自己想象,思考的空間,不要什麼事都要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

    還有就是不要過分的呵護或是溺愛孩子;要經常鼓勵孩子,表揚孩子,有時孩子做得很好時,還要適當的給予獎勵。

  • 2 # 永遠的麥迪麥

    十歲的孩子本性就是淘氣,首先要明確這都是很常見的,除非遇到特別不好管,不聽話的!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感染著孩子。有時候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就是以後孩子對待我們態度。家庭裡面,夫妻雙方一言不對就大吵大鬧。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你覺得他的脾氣會好嗎?

    其次,給孩子快樂的心情空間,讓其性格開朗。碰上事情了多和孩子商量而不是命令的口氣。這樣有利於幫助孩子克服爆燥情緒,減少亂髮脾氣的現象。

    第三,孩子受到委屈時,讓他充分發洩出來。

    一些委屈孩子如果不發洩出來,憋在心裡的話,時間長了就像火山爆發一樣更危險。所以可以讓他適當的發洩出來,家長認真傾聽。及時的發洩能讓孩子減小壓力,脾氣自然就會好了。

    最後,不要聽之任之,家長有時也可以說不。

    許多孩子想買什麼東西,父母不給買的時候就亂髮脾氣了。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大可不必慣著,隨他怎麼發脾氣就是要不理睬。等差不多無趣時,他自然會收手。如果他一發脾氣你就滿足他的意願,那以後他的脾氣會越來越大。

    所以家長們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孩子相法是對的、合理的我們可以接納,讓孩子知道,只要是合理的意見和要求父母是會接受的。這樣還怎麼發脾氣呢?

  • 3 # 小熊播放員

    我想孩子太淘氣,不懂事,不好管,不要打罵,引導是關鍵

    在對十來歲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有一些家長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比如說,平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去關心自己孩子情緒的變化,而且要及時的去安慰自己的孩子。在他們不高興或情緒起伏變化比較大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微笑,或者是對於平時他們所做的好多東西表現出你比較大的興趣,再或者就是當他們犯了很多錯的時候,不要再用那種成年人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的錯誤。你最應該做的就是及時的去告訴他們怎樣的做法是對的,而且要及時告訴他們一些必要的禮貌和規矩,以免他們在外面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表現出沒有禮貌的錯誤行動。

    還有就是你一定要學會讓孩子獨立的完成某些事情,可能他想要做的某些事情你看不上,也可能他的某些習慣你很不贊同,但是你一定要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既然他們需要,那就放手讓他們做。對某些東西產生興趣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他們的那種愛好來幫他完成各種心願,平常遇到某些事情或者是某些人而講述了某些故事的時候,要善於讓自己的孩子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記得讓他把他思考的內容展現給你。

    平常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總是,責罵他不懂事,不聽話,要多和他們一起商量,經常性的去聽自己孩子的意見,允許孩子自己去做出這樣的選擇和決定,這樣對於父母而言,還可以和孩子建立一個比較理想的親子關係。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你讓孩子進行那些體現的教育或者是學習的話,一定要保證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無比快樂的,雖然你給他提供了比較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那麼就要讓這些東西發揮到最大的用處才可以。

    每個人都是從十來歲過來的,相比,我們要有耐心去培養自己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事物充滿了好奇,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去引導他們,從而建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的基礎。

  • 4 # 99無名

    十來歲時正是最容易叛逆的時期,心智初啟,似懂非懂,所謂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

    在成人眼裡這個階段的孩子們看待事物極其淺薄狹隘,但對孩子來說這個時候自我意識非常強烈,每一句話,每一件事,每一個安排都可能有其自己的想法,甚至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早餐剪什麼髮型背什麼書包都會和大人產生分歧。你不能理解的是明明就是那個曾經萌蠢可愛的小寶貝,那個乖巧懂事有樣學樣讓你引以為傲的小人兒,那個簡單哄哄就行的小傢伙,怎麼突然間變得不可理喻難以溝通。任由其發展極可能會變成一個自私任性叛逆的孩子,甚至你會發現有很多時候孩子的領地意識非常強烈,會有很多匪夷所思的過分要求,有些時候簡直和大人水火不容針鋒相對。

    其實我們都是“過來人”,想想自己的黑歷史吧,我們每個人也都或多或少有過一段任性的時光,那種天下唯我獨尊絕不容忍被忽視被小看被安排的不服氣的倔強,是否與今天的孩子有些許相似或者如出一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今天的這個時代,資訊異常發達,學業異常繁重,孩子們所接觸到的知識,資訊以及獲取的途徑比以前更加豐富,而今天的我們也總是忙忙碌碌難以分身,能做到每日裡都能有時間陪伴孩子學習翫耍遊戲活動的少之又少。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又能做些什麼?如何成為孩子的榜樣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個人認為,既然這幾乎是人人都有的過程(無非表現的惡性程度不同而已),首先我們必須保持理性理解包容,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只是輕微的一些青春期表現,我們可以嘗試多陪陪孩子,及時溝通,並且在日常生活裡做到夫妻恩愛互相理解,尊老愛幼身體力行,尊敬老師和睦鄰里,透過耳濡目染這類孩子們就會自己跟著你進入一個良性成長的狀態。

    別廢話了,能問到這個問題一般是我們真的遇到強大的對手了,我們家那個根本不可理喻。這類比較嚴重的大概又有兩類,一種好吃懶做無事生非愛享受輕學習,一種貪玩成性不辨黑白打架鬥毆不識輕重甚至拉幫結派。我們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個人以為,在青春期之前甚至整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應有防患於未然的心態,早關注早發現早糾正這是最好的。準備不足已有苗頭的我們要鬥智鬥勇,一般來講一個家庭裡面能有一個能震懾住孩子的人是絕對必要的,這個時候一個黑臉一個紅臉給孩子劃出紅線再給足溫暖讓他知道什麼是有可為什麼不可為,這些個方法對付前面一種症狀較輕的基本夠用。絕不可強攻,所謂物極必反讓孩子壓力過大一發不可收拾就悔之晚矣。

    後一種已經是相當嚴重了,如果不能糾正很可能會誤入歧途。我們知道,對付越是剛烈的就越要綿柔。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做的是軟方法,直面問題自我反省,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毫無疑問首先我們自己本身一定也是出了大問題。越是大問題越要記住宜疏不宜堵,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分析一下問題所在然後制訂成長計劃。

    舉一個例子僅供參考,我一個朋友孩子大概在初二學期突然開始失控,成績下降不說,在學校裡交往的都是流裡流氣混日子的學生抽菸喝酒打遊戲甚至打架。等到大人一點點知道這些訊息的時候非常震驚非常生氣,但是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時候很快就冷靜下來了,開始每天準時回家,不當著孩子面吵架,帶著孩子出去旅遊,學習累了主動帶著孩子打籃球打羽毛球等等等等,基本儘量順著孩子的意思但一定保持一個底線,這個底線是我們要告訴孩子的可為與不可為,在整個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做給孩子看而不需要教條性的語言,用今天的話說直接上乾貨不灌雞湯,讓孩子感受來自親情的愛、關懷與溫暖。他們做的最牛逼的一件事是他們選了幾個厲害的同學同事(是同學很厲害家教又好,同學家的孩子也品學兼優)不定期的去拜訪一下,一起聽聽這些優秀的人對自己的遠大計劃和嚴格的自律和自我要求,不只是孩子,後來連他們自己也深受影響。終於苦心不廢帶孩子迷途知返,這位朋友自我總結的時候說那個時候一切也都是未知的,只是報定了一個信念:不能讓孩子跑偏了,一定要把孩子帶回來,先求心智再談學習。

    我想說的就這麼多了,千人千面,僅供參考。在孩子們意識形態形成之前這個關鍵的階段我們都不應缺席。孟母三遷也告訴我們,環境對於人格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言傳身教遠勝於批評說教,這是你能創造給孩子的環境。

  • 5 # 鄭感情

    10歲的孩子已經是有自我意識的孩子了。

    這個時候的父母應該開始和孩子講道理,開始使用套路了。自古套路得人心。

    你一定不能用強的,強的就成了家庭暴力,孩子是屈服在你的拳頭之下。

    他可能會害怕,會越來越膽小。

    也有可能耳燻目染,你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會家暴的孩子。

    就我來說吧,我脾氣一上來,就想摔東西,無法控制的那種。我自己也經常反問自己,怎麼會這樣,但是頭腦在暴怒的情況下,我真的控制不了我自己。

    說實話,這跟家庭是有關係的,小時候,母親對父親生氣,只要手裡有東西,肯定會被摔碎,自我記事起,我就已經數不清媽媽摔了多少把手機了。

    所以我自己也討厭摔東西這種行為,但是我發現我暴怒的時候,簡直跟媽媽一模一樣。

    至今我也因為生氣摔了兩三把手機了!

    所以你想孩子成為什麼人,你就往那個方向去學習,孩子自然會以你為榜樣。

    暴力,武力,責罵是解決不了根部問題,可能還會使孩子跟你一樣。在長期的耳燻目染下,孩子就變成了第二個你。

  • 6 # 九維空間的穿梭者

    讓他盡情淘吧,為什麼要管呢?那不是十來歲孩子的天性嗎?自負的父母總想讓孩子走自己的路,自卑的父母總怕孩子走自己的路,總是不遺餘力地去“管“孩子,有多少以“為了孩子好“的名義泯滅了孩子的天賦。如果非要管,那就管好自己吧,不斷讓自己向著認為“對"的方向努力,孩子一定會跟著你的。

  • 7 # 緣來有道

    十來歲的孩子淘氣,是天性使然。

    如何正確引導、教育、包容,是關係到孩子未來成長的關鍵。毎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三個叛逆期,12到18歲是第三個叛逆期,也叫青春期。表現形勢多種多樣,也因人而異。

    大多數是頂撞父母,情緒失控,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不管大人說的對還是錯,都不聽,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愛冒險、出乎大人們的想象等等。

    我一個親戚的兒子,經常到網咖玩遊戲,夜不歸宿,輸了錢就找父母要,不給就威脅父母,要跳樓、跳河,要消失。要麼去找舅舅舅媽要錢,鬧得家人們不知如何是好,非常傷心。這種情況我見過很多很多……

    對於這種原因的產生,孩子自認為,自己長大了,一切能作主了,不要父母管了,觸碰父母的底線。還有就是我能行,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些孩子表現出要強,做一些極端的事情引起大人們的關注、重視等等。

    對孩子的淘氣,要有耐心去疏導,告訴他〈她〉什麼是正確的選擇,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為什麼?起到表率作用。孩子會在父母的感化下,會逐漸正視自己,去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

  • 8 # 全能老公

    我想回復這個話題首先先了解一下孩子家長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孩子十幾歲處於叛逆期,為和會有這個現象出現?

    首先我們考慮到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識,對待事物理解後不被看重,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關注。

    第二種是因為孩子在遇到問題,本來自己無法解決,但是有一些家長會出現不耐煩不願意聽孩子的心裡話或者沒有及時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導致孩子今後不再和家長溝通,形成了對家長的不理解和隔膜。

    第三種父母不在身邊次數多,一般都是老人在接送孩子,一般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這個時候會有一些叛逆或者有一些討厭,對待一些事物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想法,但是老人有的是固化思維,和停留在之前的教育理念上,所以孩子會漸漸形成了不與他人溝通自己我行我素的主觀上。

    那麼綜合上述,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和指導自己的孩子

    個人建議如下.走進孩子心裡,瞭解孩子,關愛孩子,和孩子在某個點上成為朋友,不要經常以長輩的觀點出髮質押孩子,多溝通,舉例子教育法則~

    做孩子的榜樣!畢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時刻都在影響孩子的一舉一動!

    少年強測中國強,我們未來的花朵,需要我們用心栽培,解鈴還是繫鈴人!

  • 9 # 中玉財經

    十來歲的孩子太淘氣,不好管是正常的,關鍵你要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方式,我們看到西方發達國家在對十來歲小孩的管理和引導過程中,都是充分尊重孩子的發展模式,但是社會的引導和家庭的引導非常關鍵,即把孩子向興趣勇解及社會責任方面引導,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吸取好的東西,十來歲的孩子呢,太淘氣與其生,生長週期密切相關,不必太過於在意這種淘氣,光這種淘氣的引導至關重要!

  • 10 # 趣味影說

    病人有病找醫生看病,醫生根據病情開藥方。這叫對症下藥。

    雖然我們都知道,十幾歲的孩子正處於第二次叛逆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劇烈變化時期,由此帶來的一些行為上的變化都是正常現象,家長們不必大驚小怪,處處擔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有道理的、理所應當的,就像一顆小樹苗被大風吹歪了而且也長歪了,不代表就是遵守自然規律。相同也不意味著父母除了接納、忍耐,就別無他法了。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也是孩子向著成熟過度的過程。隨著孩子思維的成熟,他們也更需要越來越獨立思維的空間,這樣就產生了擺脫成人思維方式影響的思想。開始在意識上擺脫成人的控制。開始懷疑成人的行為是否正確,一直肯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所以孩子叛逆並不是壞事也不完全是好事,而是孩子開始長大了的一個成長標誌。我們做家長的要拿住孩子的一言一行的同時,也要讓他們適當的“放縱”自己,不能太過約束。這也是做家長的一項長期的而富有智慧的任務。

  • 11 # 探文海

    十歲以下的孩子大都懵懵懂懂,但十歲左右時自我意識增強,不管正確與否,對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因此容易與家長髮生碰撞,到十三歲至十五左右尤其強烈,形成了所謂的逆反心理。在這個階段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循循善誘,耐心引導,讓孩子平穩、安全地度過這一時期。

  • 12 # 孔婷玉

    十歲以下的孩子,好動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安全的範圍內儘量多動,不明白你說的不好管是什麼概念,希望具體描述行為和情境,才能幫您給好的分析和解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6深陷“重啟門”,小米高管親身洗白,沒想到直接被高通打臉,這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