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娜子149
-
2 # 清心照人
所謂的偽造簡歷,也只是起到一個敲門磚作用,具體工作實踐能力便能浮出水面。專業的知識,綜合能力,是管理者考核的重要指標。沒有真才實學,濫竽充數,露出馬腳也只是時間問題!有的用人單位招聘學歷高的崗位,只是提升企業的形象。而忽略了真才實學。學歷只代表學過,並不能代表能力。特別是管理者崗位,一定是能力在先,企業的盈虧都在決策者的一念之間。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因此高學歷一定要有高學問,才能縱覽全域性,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
-
3 # 咖啡豆漿
學術造假一直存在。南韓黃禹錫,做出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狗,在南韓屬於泰斗級人物。2006年他因的一篇幹細胞造假,被首爾大學罷免。2014年,日本小保方晴子因幹細胞論文造假、博士論文造假,被取消博士學位、被迫辭職,而她曾經的導師笹井芳樹自殺謝罪。
不管有多少理由,造假都是不允許的,因為有些造假不僅僅屬於道德問題,嚴格地說,應該屬於法律問題。偽造簡歷之所以層出不窮,大概是因為違規的成本太低,低到沒有一點威懾力。
-
4 # 七小姐77777
首先,大槽槽極不贊成鄭秋冬(胡歌飾演)的做法,其次,也不鼓勵度友以及各位同學用這樣的方式找工作,輕則信譽掃地被公司開除,重則上黑名單甚至承擔刑事責任。
偽造簡歷一種對自己不負責,沒有自信的表現。
對自身造成一定的心裡壓力,生怕簡歷露陷;一旦造假被識破,會給職業發展造成不小的影響;簡歷實事求是、誠實守信是最為明智的,可以適當揚長避短;
就算簡歷是一張白紙,也沒什麼。關鍵是你想從事一項工作去面試的自信,連簡歷都要偽造,你是對自己不信任還是對自己沒信心能勝任這份工作呢?
簡歷就像人的外貌,即便有人整成馬雲。成就阿里巴巴的也不會是他。對人坦誠和真實的眼神不會說謊,你面對的都是資深HR ,被識破簡歷造假 會很尷尬。在獵場中,出獄時的鄭秋冬貌似沒有他面試過不去的公司,沒有他搞不定的HR。但在現實生活中,大槽槽想告訴你的是:“學歷造假這樣的事不單單是追究法律責任的問題,更是人品道德敗壞的表現。”曾經有位知名學者說:能力是銅牌,學歷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學歷並非是最重要的因素,思維認知才是你最重要的。但思維和品德緊密相連,如果一個人沒有最起碼的品德、道德底線,那思想維度也不會走太遠。弄虛作假、自欺欺人終究會引火燒身。個人認為,面試前做好充分準備,端正自己的心態和地位,從眼前出發,方可找到真實的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是真道理。
相信自己!
-
5 # better慢生活
我認為為在簡歷上編造不真實的資訊,是牽扯到道德的行為,是絕對不應該做的,無論初衷是什麼!
首先是大學剛畢業,相信很多大學畢業生去找工作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求兩年工作經驗,簡歷一般都是會被直接pass的,可是我想說的是,這種情況還是有例外的,我的一個學長,2018應屆畢業生,現在還沒畢業就已經入職360了,我的學校也只是一個本科院校,甚至專業都不是學校的王牌專業,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有的簡歷造假還找不到工作,而有的人大學沒畢業就入職名企。
原因一:自身能力不夠,大學是一個平臺,一個好的大學也就是一個更好的平臺,有更好的資源,上大學就像吃自助餐,不要把見到的東西都吃了,而要在限定時間內儘量多吃合自己口味的食物,更重要的是吃或者不吃完全在你自己,如果在大學期間你認真的吃到了一些東西,相信專業知識是足夠你找到工作的,但是有些人為了找到工作而去造假,只能說明大學四年沒吃東西。
原因二:自身定位不對,大學層次有高低之分,像華為、百度這樣的網際網路名企,入職標準有一條就是985畢業,如果你一個普通本科畢業生去華為找工作,肯定會被直接pass,當然如果你有特殊能力,比如在世界ACM大賽上斬獲金獎等,這樣無疑給你增加了很多的籌碼,入職華為也不是沒有可能。
說到這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簡歷造假的原因無外乎上面的兩項不合格,然而自己的心還比較大,有點空手套白狼的感覺,如果你簡歷造假被公司發現,那麼你的職業生涯基本上就over了,首先公司不知道你其他地方有沒有造假,在以後的工作中你是否還會造假,一個向上發展的團隊是不會允許內部存在這樣的定時炸彈的。
堅守道德底線,認真對待面試,造假要不得!
-
6 # 財稅閒談
1.別人要求有工作經驗的崗位,沒有工作經驗直接pass掉很正常。 為了這個,難道就有理由偽造簡歷? 那下次崗位要求是女生,男生投簡歷就去做變性手術;人家要求985高校,豈不就去買假學歷? 應屆生就去找招應屆生的崗位,你寫兩年工作經驗,時間經歷也對不上啊。
2.偽造簡歷是欺詐,會帶來法律後果,現在很多單位也會進行背景調查,提高自身實力是根本,不要嘗試去欺詐。
背景調查就是人力資源部門透過各種正常的、合法的、合理的方法和渠道,對被調查員工的工作經歷、教育背景、興趣、薪資等情況進行暗中調查,以獲得被調查員工背景資料的相關資訊,並對獲得的資訊與被調查者所提供的應聘簡歷、面談介紹以及職位資訊進行對比,以成為員工聘用的參考依據,為人才決策提供重要的證據材料。
很多中外大型企業為了降低因企業人才招聘帶來的風險,都會對公司的核心技術崗位和中高層領導崗位以及關鍵管理和銷售崗位的擬錄用員工進行背景調查,甚至不惜投入重金委託獵頭公司、中介調查公司等外部機構,從而為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員工聘用提供客觀、真實的參考依據,避免因人員招聘不當,而產生經濟及技術損失和風險。
案例1:高薪財務總監原是“三無” 獵頭公司被訴賠償
一大型企業與一家國際背景的獵頭公司於2013年7月簽署《委託招聘合同》一份,企業委託獵頭公司招聘各類所需崗位。根據合同約定,獵頭公司向企業收取的人才招聘服務費標準為企業錄用人員“年總收入的25%”,獵頭公司應對被推薦的候選人的身份及工作經歷的真實性等進行核實。合同簽訂後,企業委託獵頭公司招聘一名財務總監,企業向獵頭公司傳送了該崗位的任職要求(其中包括“本科學歷、註冊會計師”等),獵頭公司根據該任職要求向企業推薦了麗麗,並表示對麗麗的各項資質證書及工作情況均曾進行核實。
2013年8月,企業與麗麗簽訂《勞動合同》,聘請麗麗擔任財務總監。為此,企業向獵頭公司支付了人才招聘服務費人民幣75700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後因麗麗入職後表現不佳,經企業瞭解並經麗麗本人確認,麗麗的本科畢業證書、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CPA會員證均為虛假的,其並不符合企業向獵頭公司所提出的崗位要求,並且在任職期間給企業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稅務風險。因此,企業與麗麗於2014年1月解除了勞動關係。企業認為,獵頭公司作為企業的受託方,未積極履行合同義務,給企業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所以將其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退還已經支付的委託費用75700元並賠償經濟損失12萬餘元。
附:一個故事,高材生因逃票找不到工作。
十二年前,有一個高材生剛畢業就去了法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漸漸地,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她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說以她的思維方式看來是漏洞。憑著自己的聰明勁,她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機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
她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從此之後,她便經常逃票上車。她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自己還是窮學生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四年過去了,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她充滿信心,她開始頻頻地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
但這些公司都是先熱情有加,然而數日之後,卻又都是婉言相拒。一次次的失敗,使她憤怒。她認為一定是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的傾向,排斥外華人。
最後一次,她衝進了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要求經理對於不予錄用她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然而,結局卻是她始料不及的。下面的一段對話很令人玩味。
“女士,我們並不是歧視你,相反,我們很重視你。你一來求職的時候,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都很感興趣,老實說,從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
“那為什麼不收天下英才為貴公司所用? ”
“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發現你有三次乘公交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
“我不否認這個。但為了這點小事,你們就放棄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才?”
“小事?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我們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來我們國家後的第一個星期,檢查人員相信了你的解釋,因為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統,只是給你補了票。但在這之後,你又兩次逃票。”
“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有零錢。”
“不、不,女士。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你在懷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獲前,你可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
“那也罪不至死吧?幹嗎那麼認真?以後改還不行嗎?”
“不、不,女士。此事證明了兩點:第一,你不尊重規則。你善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第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為了節約成本,我們沒有辦法設定複雜的監督機構,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僱用你,可以確切地說,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你可能找不到僱用你的公司。”
-
7 # 明哥聊求職
職場新人偽造簡歷,現在確實是日漸猖獗,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招聘有工作經驗的候選人,無可厚非,經驗意味著犯過了錯不會再犯,培養的週期更短,成本更低。
誰都想用有經驗的員工,問題是,你給的薪資匹配嗎?
太多企業的招聘要求,不太切合實際,這也從另一方面導致了假簡歷氾濫。
但從應聘者的角度來說,你要明白,招聘要求不會寫的很低,這是正常現象。
為什麼?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你找物件,會期望他是什麼樣的人?
高大的,帥氣的,善良的,體貼的,特別有本事,或者有個有錢的老爹?
是不是?幻想中,一切都是美好的。
企業招聘時對員工的設想,與此類似,寫招聘要求都寫的很低,來應聘的人必然素質更低,所以招聘要求這玩意兒,一般都會寫的理想化一點,大可不必條條比對,嚴絲合縫了才投遞簡歷。
沒有工作經驗,我們就多用一些找補的方式,沒吃過肥豬肉,就多說說肥豬跑。沒工作過,難道也沒實習過?也沒參加過社會實踐?也沒考過相關認證?
個人並不建議造假。
簡歷是正面材料,趨利避害沒問題,可以遮蔽或淡化弱點,適當放大自身優勢,誇張一點不是問題,造假性質就不同了。
面試本身就是一場博弈,其實HR和你講的公司發展各種美好,又有多少足夠真實呢,不講的那麼高尚,退一步說,造假畢竟是造假,比較容易識破。
你偽造兩年工作經驗,那麼——
什麼公司?隨便寫一個?然後說公司黃了?
你知道不知道這東西透過天眼查或企查查等網站,分分鐘可以查到公司資訊。
工作了兩年,那麼說說你的專案經驗或之前負責的工作事宜吧?
稍微有點經驗的面試官,很容易識破其中的破綻,除非你天生是個撒謊的天才。
入職的時候讓你提供離職證明怎麼辦?
用蘿蔔刻一個章還是說上家公司不給開?
HR問你工作兩年為什麼沒有社保記錄?
你說上家公司不正規沒給上社保?
更不要說,你剛畢業,你大學畢業證的時間和你偽造的工作經歷時間是衝突的!
你這是在檢驗HR的智商!
有的求職者還弄個假的工作證明人,拜託,稍微有點腦子的HR就不會只給你留的聯絡人打電話……
更有甚者,還偽造年齡,偽造學歷……
你如果沒有本事把假的說成和真的一樣,造假只是等著面試官對你露出輕蔑的笑容。
當然,假簡歷氾濫和如今不專業的HR橫行,也關係很大。
客觀地講,造假很容易被識破。比如偽造學歷,難道你們公司真的那麼差錢,入職時學信網都捨不得查一下嗎?就算是,你作為HR稍微套路一下,就測出來了啊,比如問問,“你念書的時候是在新校區還是老校區啊”,略施小計,在他回答後不斷追問,透過他的語言和表情,太容易判斷了。
假的工作經驗,更是如此,首先時間線的問題,就很容易發現端倪,大多數假簡歷一眼就可以看穿,畢竟,造假的都是剛從學校出來的社會新鮮人,還天真的很。如果專業技能部分的面試沒有識破,只能說明HR面試技巧太水,用人部門主管也是個贗品!
客觀的講,並非所有企業都不招聘新人,找工作的時候,一方面要多找一些招聘求職網站,留意更多的工作機會;另一方面好好完善簡歷,一份好的簡歷並不一定要靠造假。
這麼多人求職,坦率的講,不可能都靠造假簡歷。
-
8 # 衛清芳
現在資訊在高速發展,偽造簡歷反而會有副作用,只要你堅持在一個領域學習發展,你就是專家。用人單位雖然說招的是高學歷。但在實際上還是注重能力和個人增和素質的。所以說學歷不能證明一切。
-
9 # 管理者
真正有實力的人總會發光,用學歷造假來提升自己的籌碼,這種不誠信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不能放任,現在國家開放多種成人學歷考試,雖然沒有統招那麼含金量高,但是也是證明自己實力一種方式,並且學歷並不能證明一個人的所有能力,所以沒有要造假。
-
10 # 貓等木
如果真有本事,簡歷做假為自己贏得一次實現價值的機會,又何嘗不可? 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悲慘世界》裡那位隱瞞罪犯身份當上市長的“大好人”最後鬱鬱而終?現實中青年楷模、微軟前Quattroporte、能人唐先生因簡歷造假被曝光,最後的結局大家可還可記得。
-
11 # 鏡頭iread我讀
1、比較普遍但不正常
簡歷作為個人的一次有針對性的“展覽”,都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這個最好指的是針對招聘條件的切合。
這種展示一是把不好的隱藏,這是一種造假,二是把無法隱藏的東西美化,這也是一中造假,三是把汙點的地方造成亮點,這更是一種造假。
這三種情況合起來,形成簡歷的主流,比較普遍:
一是因為用人單位的簡歷篩選機制有問題;
二是簡歷核實成本太高,重要關鍵和核心人員會有背景調查,一般人才沒有;
三是造假的危害比較隱性,沒有形成巨大而顯性的社會危害。
但並不正常,因為不真實。不真實就會形成對簡歷篩選人員和用人單位的誤導,造成篩選結果的偏差。
2、雖然可悲但可理解簡歷是聘用人員的第一步,也是透過篩選發出面試機會的第一環節,也是一道關卡,如何過關?一種是憑真才實學,另一種是靠造假矇混過關。
無論哪種情況,都是為獲得面試機會和工作機會,養家餬口,生存之需,可悲但是也能理解。
但是要堅決反對和杜絕第三種情況的造假,即把汙點美化成亮點的行為,這是嚴重的不誠信行為,是品質問題。
3、大資料時代,造假無處遁形 政審這也是篩選機制的BUG,也就是說篩選的漏洞造成。員工只是偶爾投次簡歷,用人單位卻是需要大量經常進行篩選,所以最佳化篩選機制,建立更為合理的簡歷篩選機制是用人單位的需求和責任。
好訊息是大資料、誠信檔案等現代技術手段的採用會逐步是個人工作資訊實現共享,簡歷造假的空間越來越小,直到無處遁形。
4、真實是簡歷的基礎,能力是簡歷的保障簡歷力求真實既是用人單位的篩選原則,也應該是求職個人的基本素養。這個需要從個人工作履歷開始的第一天樹立觀念努力踐行,用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去書寫簡歷,而不是憑感覺和想象。
當然,簡歷遠遠不等於能力,而用人單位使用的是員工的能力而不是簡歷,但是簡歷的誠信會讓能力打問號和折扣。
-
12 # 哈迪斯
謝邀。對於大部分大學畢業工作5年之後的工薪階層來說,為了提高收入,都習慣於沒事有事看看人才招聘網有無合適的工作,騎驢找馬。一來,瞭解市場行情,二來了解行業需求及企業對求職者的要求。往往有經驗的人做過很多相似的崗位,比如:做過管理,技術研發,裝置維護。那麼,為了得到這份好的工作,就會合理的修改原有已做好的簡歷。這種簡歷“造假”是建立在有真正實力和真才實學的,應該不叫造假。反之,刻意勝任不了,而造假的簡歷,即使入職,也會被辭退。
-
13 # 職場HR老王
曾經和一名留學歸國的小夥伴吐槽國內簡歷的真實性太低,以至於我們HR經常為此而背了黑鍋。然而留學歸國的小夥伴淡然地說道,簡歷造假不僅僅只是國內普遍存在,國外的簡歷造假率,或許也並不比國內好到哪裡去。
出於人力資源本身職業的好奇心,我曾經在換工作的期間做過一個真實的實驗:我在第一週的時間虛構了一份完全造假的簡歷,僅保留了履職公司、目標職位、聯絡方式的真實性,而對目前職位、工作經歷、專案經歷以及教育都進行了虛構,同時公開在了目前主要的招聘平臺上。在一週時間內,我接到了來自企業以及獵頭電話共計25個;第二週,我修改了自己的簡歷,只不過目前的職位、參與專案中的角色、下屬的人數等個別細節做了美化,當週共接到了電話17個,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於甲方企業的HR;第三週,我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把美化的簡歷改了回來,簡歷資訊完全真實,只不過對於簡歷內容做了一定的調整,那一週,我接到了13個邀請我去面試的電話。事實上對於這個調研結果,我並不吃驚,而是早有了心理預期。畢竟換工作作為個人職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誰都不希望錯過一個自己心儀的企業,更是誰也不希望個人的薪酬被低估。因而那些正直、胸中有墨的人選擇了真實地呈獻給企業HR他過往的履歷;有過比較豐富跳槽經驗且膽子稍大一點的人選擇了美化個人的簡歷;而膽子更大的人則選擇了copy他人的履歷來爭取面試機會。
知名的第三方面背調公司太和鼎信在早些年給出了我們一組資料。在簡歷造假的情形中,僱用時間差異的情形接近了三成,成為了造假的重災區,這與不少人跳槽次數太頻繁有著密切的關係,其次包括教育經歷造假、職位名稱造假等也赫然上榜,成為了大家簡歷參水分比較多的欄位。
如今,為了儘量減少簡歷造假給企業用工帶來的巨大風險,絕大多數大企業開始在面試到錄用的中間階段增加了一個背景調查的環節,以過濾那些真實能力與簡歷所呈現的情況完全不符的人員進入到企業當中來。這就為求職者想矇混過關製造了一堵屏障,增加了矇混過關的難度。
作為一名甲方企業的HR,最後我談談個人對於簡歷造假的看法:
我認為激烈的求職環境中,我們需要儘可能呈獻給面試官自己最優秀的一面,以獲得在心儀企業工作的准入證。為此,對簡歷做輕微的美化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簡歷造假。比如適當地豐富一下自己的專案經歷,把一些自己參與過的專案作為自己重點呈獻給面試官的案例交代;再比如職業生涯中履職時間過短的企業,可以在簡歷中隱去不予體現,等等。我認為這些都是無傷大雅的修飾,不影響你本人的誠信問題。
但同時,我認為為了可以去迎合求職崗位的招聘條件而去對個人的簡歷進行大修大改,脫離了你自身的本質,那就不值得提倡。即使僥倖入職了,也是給將來在該公司的發展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比如說,打工皇帝——唐駿。
以上,為本人的一些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14 # sicallee
簡歷造假有時候也是無奈之舉!
真實經歷:從上一家公司辭職後,在前程上重新整理簡歷,投到同行業,同類型的公司,職務是二級公司總經理,果然,極快就有了面試邀約。接下來面試,對方倒也直接,HR面談環節也省略了,先見運營總監,談了些運營方面的問題,然後就是大BOSS,銷售老大,運營老大,我,四個人一起談,專業、背調啥的,當面一通電話、微信搞定。期間,BOSS還藉著一個業務電話,探了我幾個細節問題,專業對口,我也是信手拈來。末了,一切OK,BOSS直接發出邀約,還打算約個飯局,最後卻來了句:這麼大攤子交給你,我不放心,你入點股份吧,我打算註冊1000萬,你看著辦!當場,我就有些憤怒。明確表示:“我有這經濟能力,肯定拉出來單幹了,雖說“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說來慚愧,一路走來,我還真沒賺多少錢。正是因為考慮這年頭大魚吃小魚,強者愈強,強者恆強,不是前些年適合創業的光景了,才考慮繼續出來打工。”BOSS回答:“我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讓他入股的,你可以考慮象徵性的,以後合適再擴大,否則我認為你沒有信心!或者你可以先回去考慮下。”我當時也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回答:“首先,感謝貴司給這個機會!現在我就可以明確回答:我選擇放棄!過去一些年,為公司全國跑,沒有死守深圳,錯失了深圳房價上漲的紅利。回過頭來看,我薪水是高,但還是沒有炒房利潤來得高,我得考慮家人!入股這個事,要麼做要麼不做!”
後來,轉變思路,不追求高起點的職務,畢竟玩不起。好在我們這行路子寬,關聯性行業多,但畢竟隔行,資訊相對閉塞。我把簡歷真實描述出來,人家覺得吹牛,HR通常會先以懷疑的態度審視。這樣一來,為了儘快拿到Offer,就只好問啥說啥,調低薪酬期待,甚至在交流中降低自己過往業績和職務的描述,這樣反而效果好了很多。當然,這種情況下,某些敏感的HR有時候也以為是在說謊!但更多的是無奈之舉。
-
15 # 錘子簡歷
舉一個新加坡的例子:那些拿著假簡歷在新加坡找工作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新加坡,簡歷都是一塊敲門磚,在沒見到人之前簡歷就是求職者的“門面”。
教人求職的書上第一步就是教你如何寫簡歷,如何美化它。
這時候很多人會有僥倖心理,乾脆在簡歷上動點小手腳,小到把自己工作內容自行豐富吹吹牛皮,大到根據應聘職業編造相關的工作經驗。
你也許聽了不少“江湖傳說”:某野雞大學非相關專業畢業生,在培訓機構學了一年程式設計,培訓學校老師配合學生編造了一年工作經歷,該學生最後順利透過求職公司的背景調查,進入網際網路行業。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
這樣的事新加坡也有,但新加坡的行業圈子很小,不經意間造的假很可能被稍加調查便暴露無遺。這種“作弊”的代價很高,輕則被行業拉黑,重則被遣返,甚至鋃鐺入獄。
讓我們來看幾個比較典型的真實案例:
1、被行業“拉黑”
有個新加坡本地小夥為了能順利找到工作,在簡歷上動了一點手腳,加入了兩個月不真實的工作經歷。
他雖然憑著假簡歷入職了本地四大銀行之一UOB大華銀行,但是僅工作1個月,就被查出簡歷造假,然後直接被辭退。
關於這件小事,新加坡的網友直接跟他說“以後不用想著在新加坡金融界混了!”因為新加坡銀行都被一個叫做MAS金融管理局的機構監督著。簡歷造假的事情很有可能,已經被上報到MAS了。
兩個月的虛構工作經歷,影響未來十年的就業,噠噠就想問:值得嗎?
2、被驅逐出境
上面這個例子是本地人,如果是持工作準證的外華人,被發現學歷或者簡歷造假,後果將更加嚴重。因為還有一種懲罰叫做“割準證,送回國”。
2011年在新加坡,有一箇中國來的女生以假的大連大學的文憑申請工作準證, 被僱主發現而控上法庭。最後被處以一萬五千新幣的罰款,並驅逐出境。
據說原本還要加坐牢4星期, 但法官考慮到她是初犯而免去。當然她也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機會在新加坡找工作了……
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本地人造假最多被拉黑,而外華人造假卻又是罰款又是驅逐,還差點要坐牢?這算是歧視嗎?
大家仔細看這兩個例子,雖然都是編造但其實有本質區別的。來自中國的女生造假的是大學文憑。在新加坡只要涉及“虛假檔案”,就一定是刑事罪名,控上法庭是必然的。
甚至以前在新加坡路邊停車時,如果司機用一張用過的停車券冒充新券這樣微不足道的“造假”,被發現後也要上庭接受判決。
3、造假的追溯期
即使一個人用假的文憑或者經歷在新加坡找到工作,日後還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申請PR永久居民,甚至是申請公民。
當需要再次提交學歷和工作經歷資料的時候,想故技重施就沒那麼簡單了,他欺騙的不僅僅是工作單位,還是新加坡的移民系統。
即使依靠假的資料申請到PR,過了13年以後被發現,還是一樣面臨牢獄之災!
原籍巴基斯坦的Abdul Sattar Khan在1995年受邀來新加坡擔任國家馬球隊教練,絕對是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才了。他11歲開始打球,6年後就被轉為職業球員,成長為巴基斯坦最頂級馬球運動員之一。
在來到新加坡幾年之後,2000年Khan首次嘗試申請PR。第一次向ICA謊稱自己畢業於巴基斯坦的“Garden East School”,但是沒有沒能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申請被拒。
第二次他學聰明瞭,2006年Khan申請時候謊稱自己畢業於巴基斯坦的
“Ibrahim Ali Bhai”中學,並且還附上了一份假文憑。順利成章地獲批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這時間一過就是13年,這些年期間他的事業平步青雲。2007年和2017年東南亞運動會上,Khan都擔任了新加坡國家馬球隊的副教練。
(新加坡馬球隊示意圖)
即便如此,作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國家教練,今年他還是被查出了當年學歷造假。(為什麼今年才查出,咱不知道也不敢問……)檢查官表示,他2008年時候又繼續申請了新加坡公民,也是用這份造假的文憑,還在2009年就正式獲得公民身份。連續的欺詐讓他“罪加一等”。
儘管他的辯護律師,把辯護重點放在他對新加坡體育做出的貢獻,負責案件的法官認為貢獻不能抵消應有的懲罰,這樣做是保持新加坡移民系統的完整性。
13年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這位馬球教練用親身經歷詮釋了什麼叫做: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
新加坡是個典型的誠信社會,具體表現在大家辦事基於一種相互信任的原則。政府例如移民局為了提高效率,簡化工作流程,很多時候可能不會去一一查證資料。但是日後一旦查出造假,相應的法律也是非常嚴格和無情的。
至於簡歷上工作經歷的誇大,在新加坡也是很嚴重的錯誤。
曾經有位候選人,因為把自己兩個月的“小廠”工作經歷,併入了下一段“大廠”工作經歷,而最終因此錯失了一份很不錯offer,令人惋惜。
這樣的“小小的手腳”也許不足以讓你獲得一份新加坡的工作,但是有很大機率會讓你失去一份本來很有希望的工作。希望大家都愛惜自己的羽毛,不要抱有僥倖心理,踏踏實實方能走得長遠。
-
16 # 八魚先森
簡歷造假其實是一種普遍現象,只不過不同人造假的程度不太一樣,有的人造假太過明顯,而有的人造假水平較高,外加出色的口才,一般人其實很難分辨,就算是世界500強的HR高管也未必能夠分辨。
先來簡單說說面試造假有哪些存在形式。
第一、硬性指標造假,比如學歷,年齡等學歷造假前些年還是比較常見的,不過這些年我見得不多,因為這些年很多大型公司對學歷卡的沒那麼嚴。
以往可能有很多人會透過花錢的方式買一個本科,甚至是更高的學歷,這樣能夠顯示自己的學歷地位。
另外就是年齡了,我小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謊報年齡,這個嚴格來說不能算造假,而是在報的時候就報的不對,一般上班以後改的可能性不大,但仍然會有人因為一些原因去作假。
第二、畢業證書畢業證書和學歷其實是一個東西,但這裡我想說的是畢業證書那個本子,網上有很多做畢業證書的,做的和真的一模一樣,如果你不去學信網查的話。
這個就太假了,但是為什麼還那麼有市場,是因為很多公司也就是走個流程,看你有個證書就OK了,不會計較那麼多,所以這樣的造假仍然有市場。
第三、公司經歷造假這方面主要體現在公司經歷合併上,因為有些人畢業兩三年可能換了四五家工作,這樣寫在簡歷上的話就會很難看,於是就會把這兩三年的工作合併成一家公司,一般情況下都會矇混過關,因為大部分公司其實都沒有背調,著重看你最近兩年的公司經歷,以前的公司經歷關注的並不多。
第四、專案經驗造假我們都知道公司最看重面試者的其實是其過往的專案經驗,做過哪些事情,負責過什麼事情。而有的人可能會將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業務說成是自己的業務,原本不是自己做的專案說成是自己做的專案。
而這些人因為平常愛總結,口才又不錯,所以在描述的時候,聽的人完全是感受不出真假的。
第五、職級造假這個也很常見,之前明明是一個經理,可能會說自己是總監,和之前的公司可能也打過招呼了,別人問起來的時候就說是總監。
還有一種就是團隊人數,明明帶的只有2-3個人的團隊,卻說成是幾十號人的團隊,以顯示自己的管理能力,業務能力。
第六、薪資造假謊報薪資也比較常見,可能有的人會說,沒法謊報啊,新的公司都會要求拉工資條的啊,是的沒錯,但很多小公司的工資發放形式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基礎工資透過銀行卡發放,獎金透過現金髮放,獎金的多少是說不清楚的。
簡歷造假雖然簡單,但為了職業前途千萬不要做看了這幾個造假方式,有些方式其實是很難分辨的,但因為一些造假能夠讓面試者獲得不錯的起點,比如高學歷的起點,高薪資的起點,高職級的起點,從而能夠獲得更好的面試報酬,所以很多人會鋌而走險。
但這條路還是慎走為好,很多小公司不會做嚴格的背景調查,但保不準哪個公司會做背調,一旦事情敗露,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打擊將是災難性的。
尤其是職場年齡越來越大,人脈圈子也越來越廣,行業裡知道你的人也越來越多,一旦因為造假而被別人知道,口碑就壞了,以後再想在行業立足就非常困難了。
回覆列表
不看好這類現象,反對。
1、偽造一詞可見誠實性減少。這是道德問題,如果你連最基本的誠實品德都沒有的話,單位憑什麼要錄用你呢?最基本的標準底線都守不住的話,還談什麼將來為了公司、為了集體呢?一個不誠實的員工,老闆會選擇嗎?
2、因為若寫無工作經驗的話就可能連面試機會都沒有,這個社會本是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如果你是塊金子,在哪都能發光。工作經驗對於畢業生來說真的很重要,因為社會不像學校,不能手把手教你怎麼做,只有找到強者才能為自己的公司得到最高的利益。那麼可見我們平時寒暑假的實習多麼重要,只有自己去做了才會有不同的體驗,也會收到工作經驗的。所以利用好自己的假期,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地方好好工作,總結經驗。
3、偽造簡歷不可取,說過的謊言遲早會被人識破,將來自己肯定會吃虧的,不要抱有先進公司後補工作經驗的想法,有經驗的高管一眼就能看出你是怎樣的工作態度以及你是否真的有處理某些事件的經驗等。所以以誠實的品德待人,相信自己,也相信你會遇到自己的伯樂,做一個誠實的求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