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一個10年會是物聯網
10
回覆列表
  • 1 # 逆旅再行人

    【定義】物聯網是透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鐳射掃描器等資訊感測裝置,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品透過有線與無線方式與網際網路連線,進行通訊和資訊交換,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概念。

    【應用】智慧水、電、氣、熱表的整合互聯;駕校、工地監控、公交、消防、車載裝置、腕錶、POS等重點場景的互聯。

  • 2 # 眼叔醉青峰

    現在來看這個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物聯網的概念就已經被提出並認定是當時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但十幾年時間過去,物聯網並沒有像移動網際網路一樣對大家的生活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我覺得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網際網路過渡到移動網際網路並沒有本質上的躍遷,只是訪問終端發生了變化,資訊資料產生和流動的速度更頻繁更便捷,製造和傳播資訊資料的主體依然是人,網際網路帶來的最大改變是透過連線減少資訊差。

    物聯網卻與網際網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裝置成了製造和傳播資訊資料的主體,各種聯網的感測器裝置可以多達百億、千億,彷彿給世間萬物被賦予了神經元,5G網路彷彿就是神經網路,將工廠、庫房、交通等基礎設施變成了一個個“超級智慧體”,並可以有監督或自主學習進化,極大地解放人類的生產力,這種變化要遠比網際網路大得多。

    當然,物聯網的前期投入成本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需要國家層面投入巨資先行建立物聯網基礎設施,現在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新型基建”也就是在為物聯網的發展構建基石。

  • 3 # 樂創物聯

    物聯網正在成為網際網路革命後的新一代資訊科技的創新革命。物聯網實質上網際網路的延伸,即“網際網路+”的衍生產品。從工業的角度來看,物聯網革命是網際網路技術加機械產業結合的創新革命,所以也有人稱物聯網為“industrial Internet”,即工業網際網路。除了在工業方面,它是涵蓋微控制器、感測器、通訊技術、雲端儲存技術、資料視覺化和資料探勘等一系列學科,在物流與倉儲、健康與醫療、智慧環境、社交等產業都有廣泛的應用。

    物聯網的概念最早是由比爾-蓋茨在1995年的著作《未來之路》中提出的,書中寫到,當你走進機場的大門時,你的終端與機場的計算機相連就會證實你已經購買了機票。開門也不需要鑰匙或者磁卡,你的終端會向控制鎖的計算機證實你的身份。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 Auto-ID實驗 Ashton 教授在研究RFID時,也提及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這個概念,它們將RFID裝置裝備到周圍的物品上,對其進行識別,確定位置並統一管理。物聯網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突尼西亞舉行的資訊社會世界峰會(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釋出的《ITU 網際網路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會議提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訊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物體都可以透過物聯網主動進行資訊交換。

    物聯網作為一次產業革命,涉及各個行業,其中最貼近人們生活的就是智慧家居領域。對於智慧家居概念其實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讓房屋告訴使用者的狀態;另一方面是使用者告訴房屋該怎麼做。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帶動著智慧家居技術的進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會不斷地推動著智慧家居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我之前是學習機械的,工作幾年,發現工業物聯網行業是未來的風口。就辭職考研了,研究生期間主要研究的是機電一體化與物聯網控制。

    主要在物聯網與智慧家居方面研究

  • 4 # IT人劉俊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科技從業者,同時也是一名計算機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在當前工業網際網路和5G通訊的聯合推動下,物聯網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物聯網由於自身能夠與大量的行業領域產生比較緊密的聯絡,所以物聯網也被廣泛認為是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另外,物聯網對於人工智慧的落地應用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物聯網在人工智慧時代也必然會受到更多的重視。

    從物聯網的技術體系結構來看,物聯網能夠全面承載大資料、雲計算、邊緣計算和人工智慧等多種新興技術,能夠為這些技術的落地應用提供重要的場景支撐。所以,未來物聯網領域必然會成為一個創新、創業的熱點領域。

    由於物聯網的生態體系非常龐大,所以物聯網領域需要的人才型別也是非常多元化的,既需要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和高階應用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所以當前學習物聯網技術,未來也會有比較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於大量的職場人來說,要想把握住物聯網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時代紅利,應該首先從瞭解物聯網相關知識入手。對於物聯網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初學者來說,瞭解物聯網可以從基本的物聯網體系結構開始入手,涉及到裝置、網路、物聯網平臺、安全、資料分析和應用等幾個主要組成部分。

    物聯網與行業領域的結合點非常多,所以職場人可以結合自身的行業知識來學習物聯網,這樣不僅能夠有更好的學習體驗,同時也會促進職場人進行崗位升級。

    最後,雖然物聯網的發展前景比較不錯,但是當前物聯網領域的就業機會並不算多,高附加值的崗位也相對比較少,這一點應該引起物聯網專業大學生的關注,條件允許的大學生,當前可以透過讀研來提升職場競爭力。

  • 5 # 雜誌大會員

    《物聯網多樣化選擇》

    眾所知周,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物聯網應用市場,我們所熟悉的NB-IoT是得到政策支援的官方標準,而LoRa則更多地是來自市場的選擇。在過去5年,LoRa標準在中國取得了高速增長,LoRa節點部署的增長近半由中國市場貢獻。實際上,LoRa與NB-IoT的競爭,一直是業界熱烈討論話題。大多數人認為,LoRa和NB-IoT共同發展是很好的事情,可以將窄帶物聯網的蛋糕越做越大。正如我們之前多次評論的那樣,物聯網產業在未來幾年都將保持高速增長。不過,現實情況是,NB-IoT的成長速度並不快,對功耗、移動支援等方面還有較大改進空間。對於NB-IoT模組採購價的快速下降,可以理解為窄帶物聯網的部署成本包括硬體成本、能源成本、技術與方案研發成本和維護成本。除了模組降價,其他三個方面也需要進一步降下來。而與此同時,LoRa產業鏈的低功耗低成本值得驕傲,也是客戶部署網路的重要原因。

    需求決定佈局

    實際上,這幾年窄帶物聯網應用需求爆發-標準體系集中湧現。經過幾年的市場選擇,一些標準逐漸悄無聲息,目前風頭正勁的-一是基於蜂窩網路的NB-IoT,二是基於非授權頻段的LoRa。

    應用走在最前面,應用是決定技術的根本,這是LoRa生態壯大的關鍵,不同的應用,要採取適合的技術。目前來看,我們中國的物聯網發展是很快速的,但也需要理性佈局,LoRa本身就是一種有利於物聯網生態發展的方式。

    目前全球範圍內正在積極廣泛地部署LoRa網路,亞太及歐洲地區增長尤為顯著。從2018年資料來看,全年分別增長了30%和50%0所有重點區域已制定了地區性規範,且地區數量仍在繼續增長。全球範圍的話,運營商對LoRa的總的投資顯著,有力證明了網路運營商對LoRa標準的長期使用承諾,以及支援物聯網應用的市場需求。實際上,LoRa生態系統的成長以及這一開放和具互操作性的標準在世界各地的廣泛應用,因為這一技術是專注於物聯網領域的第一網路標準,解決了感測器等產品的能耗問題,讓產品更經濟實惠oLoRa的開放生態系統和技術優勢在物聯網通訊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利用這些技術和生態系統的優勢,我們可以看到構建全球LoRa連線所需要提供的基於雲網絡操作平臺和網路交付服務,包括所需的工具,用於載入和管理擁有實現企業物聯網應用所需規模和安全性的互聯裝置。

    之前我們就討論過,物聯網進一步提高了效率,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讓社會環境變得更加美好,同時對環境保護有著積極的作用oLoRa大大加快了物聯網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和應用。對於LoRa的服務商,其網路伺服器兼具互操作性和靈活性,能滿足從對物聯網的愛好者到全球企業的各類物聯網使用者。這是需求、夫定佈局的表現。

    廣電係為LoRa加力

    換個角度來看,LoRa在國內的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先是運營商大力發展NB-IoT生態應用爭搶物聯網市場,後是徵求意見稿差點要了LoRa的命。不過,從去年開始,LoRa的水逆好像過去了,不僅和阿里雲達成戰略合作,為自己的生態引入一大強援,而且還在廣電行業混得風生水起。透過與阿里和廣電系的合作.LoRa不僅擁有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坐擁470-510MHz-700MHz等頻譜資源的廣電可為LoRa提供頻譜支援,一定程度上解決LoRa的頻譜困擾。

    對於廣電系來說,在全國一張網尚未形成,SG建設還未開始的現實下,採用具有產業鏈成熟,建設成本低,應用生態豐富等特點的LoRa技術來實現“智慧廣電”無疑是最佳選擇。尤其是在廣電業務增長緩慢,物聯網業務潛力巨大的情況下,廣電正急迫的希望透過LoRa物聯網技術來儘快建立“智慧廣電”。在2018年的阿里雲峰會上,北京歌華有線、東方明珠、華數傳媒、四川廣電網路與阿里雲IoT聯合宣佈,在LoRa網路和物聯網服務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雙方將依託頻譜資源、物聯網全鏈路資源,快速、低成本地搭建物聯網路。在不久前的CCBN 2019期間,廣電和阿里便釋出“開拓者”計劃。據悉,阿里雲將聯合廣電系統共同打造“智慧城市運營商”這一全新角色,未來承接城市的智慧化運營。該計劃將扶持100家“智慧城市運營商”,透過城市物聯網基礎設施平臺實現閃電交付,同時共享阿里生態為城市智慧化提供豐富的方案,透過大資料實現運營商業化。

    要知道,無論是廣電,還是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廠商,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選擇LoRa除了看到物聯網市場的巨大潛力外,也看到越來越完善的LoRa生態的潛力。在LoRa技術研發上,Semtech不斷推出相矣解決方案,簡化LoRa的物聯網應用開發、部署和管理oSemtech還推出LoRa Cloud地理定位服務,使開發人員能夠快速地構建採用多模式定位功能(包括Wi-Fi-GNSS和基於LoRaWAN的地理定位)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而無需承擔從頭構建解決方案所涉及的開發複雜性,降低方案商與系統整合商的開發成本,並對解決方案的效能進行最佳化。

    在更廣義的生態鏈上,例如,阿里雲IoT的“達爾文計劃”,透過一系列的包括平臺、晶片和微基站在內的全鏈路生態服務,交付給企業一張自有可控的物聯網,從而全面推動LoRa的覆蓋與普及。在平臺上,阿里雲IoT在雲端打造了三大物聯網平臺,構築了一個“雲上閉環”;開發者利用Link Platform上的基礎能力,在Link Develop上完成一站式開發,並在Link Market上沉澱為產品和解決方案進行交易,形成一個從開發到應用的完整閉環。未來將持續打造雲管邊端一體化平臺服務能力,與眾多生態合作伙伴一起,加速萬物智聯時代。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以5G、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在助力廣電網路創新服務型別、擴充套件服務範圍、轉變服務模式、提升服務體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驅動引領作用。

    寫在最後:

    毫無疑問,目前LoRa正在發揮其低功耗、遠距離、多節點、低成本、自組網等優勢,不斷探索新的應用領域,甚至可以說與NB-IoT在很多領域形成充分競爭。而聯通、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的加入,使得LoRa從一個個細分市場的應用,擴充套件到城市級大網的想象空間。所以,完善LoRa晶片和產業鏈的競爭力,就可以輕鬆地為物聯網發展提供整合化的、低成本的、效能最佳化的解決方案。換句話說,LoRa雖然離普通使用者有些距離,但值得關注。

  • 6 # 物物互聯夢動者

    下一個10年是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融合生態系統。

    釋放傳統制造業巨大潛力

    人工智慧的基礎技術主要依賴於大資料管理和雲計算技術,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大資料管理和雲計算技術已從一個嶄新的領域逐步轉變為大眾化服務的基礎平臺。而依據服務性質的不同,這些平臺主要集中於三個服務層面,即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

    基礎技術提供平臺為人工智慧技術的實現和人工智慧應用的落地提供基礎的後臺保障,也是一切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實現的前提。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春季電子展上最受關注的技術之一,它正在蓬勃發展,讓世間萬物能夠更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更容易地溝通。現在使用者能夠感受到的,是可以透過手機控制電燈、空調,能夠在千里之外透過安全攝像頭看到家裡的情況,但物聯網的潛力遠不止如此。

    一旦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結合,網路無處不在,智慧感測器可以嵌入到任何裝置中,城市的形態將被改變,大資料、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結合,人類的生活環境將擁有感知能力,這可能是物聯網的終極形態。

    大資料(Big Data)原本是指資料集大小超過了資料庫本身的一種術語,然而在網際網路時代,它開始變成一種工具,泛指資料採集、儲存及分析。智慧手機、智慧家電、智慧穿戴裝置,均是產生資料的裝置,大資料技術透過物聯網將它們收集起來並加以分析,達到一定量級之後,可以反哺智慧裝置,促使智慧產品自我學習,持續進化。

    當人工智慧、物聯網與大資料結合,會釋放出傳統制造業的巨大潛力,給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智慧家居是重要一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把學校生活區的門一鎖了之就安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