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鷲城主
-
2 # 漫條思理
一、詩句出處
“沐浴丹淵中,照耀日月光”一句出自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對!你沒看錯,就是八十二首,這個阮籍是不是很能寫啊?
我這裡不可能把82首全部都列出來,就將這句所在的詩引用如下:
東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陽。六龍服氣輿,雲蓋切天綱。仙者四五人,逍遙晏蘭房。寢息一純和,呼噏成露霜。沐浴丹淵中,照耀日月光。豈安通靈臺,遊瀁去高翔。這首詩一共12小句。
二、詩歌句意我帶著大家一起看看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
【東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陽】
射山、汾水:山名、水名
陽:山的南面。山之南、水之北向陽,故山南水北為陽,反之為陰。
整句:我的東南方有一座山叫射山,汾水就從山的南邊流出來。
【六龍服氣輿,雲蓋切天綱】
六龍:指太陽。神話傳說日神乘車,駕以六龍,羲和為御者。
服:擔任
氣輿:指神仙乘坐的車子。
雲蓋:有云紋彩繪的頂蓋。
切:貼近。
天綱:天的總綱和思維。
整句:這座射山十分的高大,像一駕神仙乘坐的馬車被太陽拉著走。馬車的頂蓋快要貼到天了。這句話是在說山的高大。
【仙者四五人,逍遙晏蘭房】
仙者:神仙。
晏:鮮豔、華美
蘭房:高雅的居室。
整句:在這個山上,居住著四五個神仙,他們每天在那華美、高雅的房間裡逍遙快活。
【寢息一純和,呼噏成露霜】
寢息:睡臥休息。
一:多麼
純和:純正平和。多指性格或氣質。
呼噏:呼氣和吸氣。道家導引吐納的養生術。
露霜:白色的氣體。
整句:他們在房間裡打坐,呼氣吸氣都吐出白色的仙氣。
【沐浴丹淵中,照耀日月光】
丹淵:傳說中的水名。
整句:這些神仙每天在傳說中的仙水中沐浴,被日月的光輝照耀著。
【豈安通靈臺,遊瀁去高翔】
安:滿足於。
通靈臺:漢武帝為其 鉤弋夫人所建之臺。相傳可以通往仙界。
瀁:廣闊無邊。
高翔:高飛。
整句:我們這些神仙怎麼會滿足於得道成仙呢?我們是想著能夠在廣闊的高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啊!
三、思想感情阮籍,三國時期魏國的詩人。玄學家。竹林七賢之一。信奉莊子的學說。消極避世。在文學上,五言詩的成就極大。剛剛分析的詩歌就是他的五言詩。
他在政治上一直非常謹慎,不願出去做官,曾出仕一次,不久即辭官。竹林七賢們經常聚集在一起,飲酒作樂,吟詩作賦。
-
3 # 拂硯
“沐浴丹淵中,照耀日月光。”出自魏晉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
詩文很長,就不在此抄錄了,單就這兩句的意思來說,是阮籍以“仙者”自比,表現了作者淡泊明志,堪破紅塵,遠離俗世紛攘的意志和定力。
阮籍,竹林七賢之一,三國魏詩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他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
阮籍生活在魏晉之際,原有熊心壯志。曹魏後期,司馬氏和曹氏爭奪政權,大肆屠殺政治上的異己人物,造成異常黑暗恐怖的政治局面。
阮籍學富五車,心懷高古,看清了黑暗慘烈的政治形勢,遠離官場避禍。
阮籍隨著政治風雲日趨險惡,只得放棄了自己的雄心,用佯狂的辦法來躲避矛盾,終日飲酒,不問世事,“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雖避免了殺身之禍,但內心極端痛苦。只好縱酒吟詩,逃避內心的苦悶。
“沐浴丹淵中,照耀日月光。”是《詠懷詩八十二首》(其二十三)裡的詩句。此處摘錄一下,以饗讀者!
東南有射山,汾水處其陽。
六龍服氣輿,雲蓋切天綱。
仙者四五人,逍遙晏蘭房。
寢息一純和,呼嗡成露霜。
沐浴丹淵中,照耀日月光。
豈安通靈臺,遊漾去高翔。
這是一首遊仙體詩歌,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雄渾的筆觸,虛構了一個清純浩渺的仙境,一個奇偉瑰麗的藝術境界,有那麼四、五個仙人,住在東南方向的姑射山上,汾水靜靜的從山的南面流過。
其實,阮籍把場景選在姑射山上,源於《莊子-逍遙遊》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於四海之外。”
詩人就是為了藉助於《莊子》中對居住在姑射山上的神仙綽約風姿的描寫,讓讀者去馳騁想象。
阮籍這首詩頗有莊子遺風,表達了詩人高蹈遺世的道家思想。他把想象、誇張和神話有機的融為一體。
這個新奇瑰麗的仙境,虛無縹緲又與現實人世相對比而存在。這裡純潔、高尚、自由、舒暢,它是詩人對汙濁血腥的社會現實不滿的一個曲折表現,是詩人真正的用意所在。
黃節《阮步兵詠懷詩注》中引用東方樹的話說:“託言仙人不遊人間,以比己不甘逐凡俗。”這些仙人不但不遊人間,連人間修築的通靈臺也不願意呆,這裡寄託著阮籍自己的理想。
由此可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的境界和學問是成正比的。阮籍的經歷和識見,對我們今天的人而言,還是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在三國魏晉時期,面對黑暗恐怖的政治生態環境,阮籍結合自身條件和處境,不為滿腹才學叫屈,放下雄心壯志,選擇了遠離險惡的政治漩渦,全身而退,避免了禍端。放在今天看來,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在紛繁複雜的環境裡,阮籍練就了一雙慧眼,正確估算形勢,及時歸隱山林鄉野,躲避了殺身之禍。
這種非凡的判斷力,歸根結底,緣於他雄厚淵博的知識和學問。倘若不是他年少時聰穎過人,成年後學問深厚廣博,深得老莊學問真諦。哪能在亂世險惡的政治氣候之下,洞若觀火,明察秋毫,對自身前途和命運,做出了正確的評估和選擇。
所以,在任何時代,對任何一個知識分子而言,學習都是終身的事業。學習能提高境界和修為,學習能具備非凡的能力和遠見卓識,學習可以改變命運,創造奇蹟。莊子和阮籍描繪的姑射山的仙人和仙境,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透過不斷精進和修為,心中嚮往的詩和遠方!
回覆列表
此為阮籍《詠懷》詩,丹淵為傳說水域名稱 ,江淹《丹砂可學賦》:“乘彩霞於西海 ,駟行雨於丹淵 。” 阮布軍此言寓意有兩層:淺層為直抒胸臆,表達其超塵絕俗之志(不排除吃了五石散產生幻想)。深層寓意就要牽涉到修道理論,丹淵是內丹派的主張,以身為爐鼎,以丹田為氣淵,修煉時要結合五行六氣,最終達到光風霽月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