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蛋蛋的二蛋哥

    我知道我要去哪裡!

    儘管前路茫茫,但我依然上路前行。

    在你看來也許是條歧路吧!

    但我希望你不要問,因為就算告訴你,你也不會理解,只是徒增煩惱。

    我要向那白雲深處去!

    白雲深處有人家嗎?也許有,也許沒有;有或沒有,都不會退卻我前行的心。

    雖千萬人吾往矣!

    此文出自明吳中四才子文徵明之手。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 2 # 顧隴桃園廣

    一路走來彎彎曲曲,也是坎坷不平。何必去擔心,何必去問訊,管它路況如何。一味向前,向著天邊的白雲深處。只要堅持,總能到達目的地。此句鼓勵人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好一個敢問路在何方的英雄氣概!

  • 3 # 漫條思理

    一、詩句出處

    “悠悠歧路何須問,但向白雲深處行”一句出自文徵明《遊西山詩十二首》中的《早出阜城馬上作》一詩。是這首詩中的最後一句。

    值得一提的是,《遊西山詩十二首》不僅僅是組詩,更是作者文徵明的一本行書詩冊。作者不僅寫詩,而且書法絕佳。他將自己的這十二首詩歌用書法的形式表現出來,彙編成冊,稱之為《遊西山詩十二首》。

    以下為這首詩的原文及書法真跡:

    《早出阜城馬上作》

    有約城西散冶情,春風輟直下承明。

    清時自得閒官味,勝日難能樂事並。

    馬首年光新柳色,煙中蘭若遠鐘聲。

    悠悠歧路何須問,且向白雲深處行。

    原書法如下:

    二、作者簡介

    作者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他在寫詩歌、寫文章、畫畫、書法這四樣上,樣樣精通。人稱“四絕”。

    三、詩句賞析

    【標題:早出阜城馬上作】

    清晨騎馬出阜城,在馬背上所作。阜城:現位於河北省衡水市。

    【有約城西散冶情,春風輟直下承明。】

    我和朋友約定,去城西散心,陶冶情操。我迎著春風,直接去往承明。

    【清時自得閒官味,勝日難能樂事並。】

    我任職一個閒官,所以每天都清閒自得。像這樣美好的天氣,又有如此快樂的事情,很少有這樣兩種美事同時存在的時候。

    【馬首年光新柳色,煙中蘭若遠鐘聲。】

    視線越過馬首,遠處一片春光,到處可見剛剛發芽的柳枝。煙氣中的佛寺傳來陣陣鐘聲。此句中,年光:春光。蘭若(rě):原意是森林,引申為“寂靜處”、“空閒處”、“遠離處”,躲避人間熱鬧處之地,有些房子可供修道者居住靜修之用,或一人或數人,也泛指一般的佛寺。

    【悠悠歧路何須問,且向白雲深處行。】

    到處都是漫長的岔路,那又怎麼樣呢?何須停馬問路呢?就姑且向著那白雲深處繼續前行吧!

    四、詩歌情感

    這首詩,作者描寫了早春應邀出行的場景,作者把自己在馬背上的春光,刻畫得非常美麗。

    第一句交代了作者出行的原因和目的。應朋友之約。

    第二句寫了自己的悠閒,以及心情的輕鬆,難得遇上這樣的好時光,好心情。

    第三句寫了春景,先寫柳樹發新芽,表現出蓬勃的生機,然後寫遠處寺廟的鐘聲,表現出作者內心的寧靜。

    第四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作者明明是應約出門,可是絲毫不在意是否走錯路,即使走錯了路也不問路,徑直朝著白雲深處的高山走去。這樣一來,更能凸顯作者的隨性、悠閒。相信邀請作者去赴約的人也一定是個悠閒之人,即使苦等,也不覺得無聊。

  • 4 # 昊旻

    此詩意思我看比較明白,就是:人世間的道路有百條千條,但我只選擇自然之道的意思。白雲深處指的就是自然之道。僅供參考。

  • 5 # 末號拼字員

    手機忘了帶了。或手機的電用光了,只有往山更深的地方找人家了。因為,回頭也不是。(上山容易下山難啊)。沒有手機專賣店。沒有充電的地方啊……

  • 6 # 別山居士

    是作者文徵明一種喑喻。表達很多條路,自已嚮往白雲深處。白雲形容高階,神仙住處。有人認為:是白雲深處有人家,去訪隱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孝順父母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可以列舉20個行動步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