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秋奮羽

    這是說出了大多數家長的心聲啊!

    陪孩子做作業,已經成為了家長每天必備的任務,幾乎沒有家長能夠倖免。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範小青提出關於給小學生家長減負的提案,說出了大多數家長的心聲。

    近期,各地中小學陸續復學,用網路上的話來講,就是神獸終於要回籠了。目前,中國的小學教育抓的很緊,但是在放學回到家以後,小學生學習、做作業就全部落到了家長身上。

    不光是完成課本知識方面的作業題,還要陪著孩子做手工課、美術課、拍小影片、做家務的影片等這些超出課本以外的作業。老師建的家長群讓家長都膽戰心驚,一但有通知,肯定是陪著做作業。

    社會有分工,家長不是老師

    家庭教育主要關注孩子的自我修養,品格,道德,良好的學習和習慣,而不是專門教孩子如何做功課。

    家長做了老師該做的工作,家長一著急,難免會大罵孩子,孩子們就會厭學,這適得其反。

    其次,父母陪孩子作業也還存在著弊端:

    1、讓學生產生依懶性,自主學習能力差;

    2、父母不是老師,也不一定會教書,其效果會不盡人意。

    3、家長每天工作回到家也都身心疲憊了,每天長時間的“陪伴家庭作業”是“不人道的”。4、教學內容的改變,學生每天學習的內容,家長未必都能瞭解。

    三十多歲的學生父母正是處在工作壓力最大,生活競爭最激烈的階段。每天各種各樣的事情纏身,如果在要陪伴孩子做作業,這無疑會讓父母的壓力變得更大。

    給學生減負,就是給家長減負。

  • 2 # 解決孩子問題的風

    我很贊成這個建議,原因有三:

    一,從家長角度來說,

    當今社會,家長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多數家長都要上班,來維持生計,他們忙於工作,對於孩子的學習不是不管,的確有點力不從心。另外,家長們以前學的東西,對現在孩子來說根本不是一樣的。就是說,現在孩子們接受的教育,遠遠超過家長們當年學的,這讓好多家長不會孩子們學的,所以他們陪孩子作業感覺到很累。這樣家長就會抱怨,指責孩子。這不利於親子關係,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二,從老師的角度來說,

    老師給學生留作業,就是想複習一下當天學的,想檢驗一下學生們對知識點掌握的怎麼樣。如果家長陪孩子寫作業了,家長就想讓孩子把作業都做對,也就是說,家長都陪了,作業就不能有錯,有錯的,就是家長不認真,不負責,錯的都沒有檢查出來。這樣,老師就不能發現孩子對知識掌握的真實情況,老師留作業的目的就達不到了。

    三,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經常陪作業,會養成孩子依賴的思想,不認為作業是他自己的事,好像是他和家長的事,沒有家長就不寫作業。這很難鍛鍊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會養成孩子推卸責任的習慣,這道題錯了,他會說,這是家長告訴我的。好像跟他沒關係,倒是家長的錯了。不是他的責任。這對於孩子培養責任和擔當都很不利。

    綜合上面三個原因,我非常贊成減少家長陪孩子做作業任務。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利無害。但是家長也不要對孩子學習不管不問,要做好切實的監督和鞭策。

  • 3 # 怎樣做家長
    首先,單純“減少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上的困惑。

    學校老師建議“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這是屬於家校合作的內容。家長需要明白老師讓家長參與到陪伴孩子作業的用意與意圖一方面是想讓家長日常工作再忙也要關注到孩子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老師也是藉此機會和家長多多溝通互動,加強家校之間的協作,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出力。

    而事實上,無論學校老師是否有要求,家長都得“陪”孩子寫作業。

    問題的核心在於這個“陪”字,常見錯誤陪伴孩子寫作業的誤區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孩子一放學回家就督促孩子趕緊寫作業;

    不是做在孩子旁邊,板著個苦瓜臉,眼睛盯著孩子寫作業;

    不是孩子寫漏寫一題或錯算一題,就對孩子評頭論足的;

    不是把孩子作業檢查一遍,籤個名字就完事。

    家長如何科學陪伴孩子寫作業?

    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是孩子對親密感、安全感、歸屬感的需求,特別是情感的需求。所以家長在陪伴的時候,是以“愛”,“情感”為核心,而非事情本身的對錯。

    1.孩子放學回到家後,媽媽微笑平和地面對孩子,擁抱孩子或說些親密的話。

    2.不要督促,提醒孩子寫作業,如果孩子想先玩會,家長要先支援孩子想玩的情緒。

    3.告訴孩子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媽媽相信你可以自己獨立完成。

    4..如果有需要媽媽幫助的地方,可以來叫媽媽,我都在這。

    孩子學習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懂不會的情形,我們可以這樣做:

    1、 微笑平和麵對

    2、 鼓勵孩子先易後難

    3、 陪伴孩子一起查閱資料、啟發孩子獨立思考

    4、 經過努力不懂不會的,鼓勵孩子向老師請教

  • 4 # 寶寶的平凡生活

    謝謝邀請,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作為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身份,我對這份提案有其他的看法。

    1.現階段中國教育仍然屬於應試教育,高考仍是目前學生選拔最公平的制度。因為這根指揮棒,各級教育部門層層施壓,學校是最基層,也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地方。各種條條框框已經形成,根本問題不解決,針對學校的建議無法實施。

    2為什麼矛頭直指學校,因為它是命令的執行者,學習活動的實施者。沒有升學率,這個學校就無法生存,對於老師來說,成績不好,就意味著你不優秀,不僅評優無望,校長大會上的批鬥也夠受的。於是為了提高成績,學校壓老師,老師壓學生,甚至加上家長一起監督孩子學習吧。

    3理解父母陪伴的意義。孩子成長是學校和家庭教育共同的事。孩子放學後接力孩子教育這應該是父母的責任呀。我很同情有些家長,因為我也經常需要給孩子印試卷,作業簽字,很麻煩。有時候下班回來太晚孩子都睡了,我也是第二天早起幫她訂正了作業。有時想想,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檢查一遍也放心,也能瞭解孩子學的怎麼樣。如果老師不留作業我反而想這個老師是不是不負責任呢?

    所以,孩子在學校學習,放學後完成適當作業是必要的,因為新知識需要練習鞏固。我反對留太多重複性的作業,要有針對性,舉一反三。還有一些形式化的作業,如幼兒園的手工,讀書打卡,超出孩子能力,其實大部分是家長代勞的。不僅孩子沒有學會,也給家長增加了負擔。這些我們都是不贊成的。還是希望家長儘量能抽出一點時間,畢竟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家長的愛也是孩子堅持學習的動力。

  • 5 # 桃姐說pikomonkey1

    說實在的,我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家長一定要陪孩子寫作業?難道真的是孩子需要嗎?

    我認為有兩種情況

    1.家長需要

    有一種陪作業叫家長需要!孩子從開始有作業的那天起,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拿出作業本來準備開始寫作業,自信滿滿想要大顯身手……可是,媽媽在旁邊開始打斷:“寶貝,不是這樣寫的,握筆姿勢也不對,媽媽來教你……”這時候,小寶貝迷茫了、不知道怎麼做了……咦,媽媽說的好像跟老師說的不一樣?剛上學的孩子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學習力也是極強的,但他們還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規則,還不太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個時候其實是忌諱雙標的。既然把孩子送去學校或者幼兒園,那麼先讓孩子跟著老師的標準來學習是有必要的。不然會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分不清到底是要聽老師的還聽媽媽的?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對一切充滿好奇的時候,您不用這麼優秀,也不用這麼勤快,只要相信孩子會學好。當孩子需要您幫助時再出現,有利培養孩子從小獨立學習的習慣。但我們的家長自己太焦慮,太心急,太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太多的心理包袱,所以我們寧願陪在孩子身邊,一看到一點點錯誤就立刻指出來。為什麼不給還犯錯的機會呢?犯錯、領悟、改正,這是進步的必經之路。為什麼一定要幫孩子避免呢?

    所以家長需要陪作業型,其實是父母自己的焦慮引起的。

    2.孩子從小養成需陪習慣

    這類孩子從小玩玩具要陪,吃飯要陪,看電視要陪,總之,做什麼都要陪!家長不陪,就鬧、哭,各種不適應,直到家長陪伴!孩子充滿著不安和挑剔!一方面可能從小不是父母自己帶大的緣故,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習慣。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尤其是那種一週見一次的孩子,父母通常哄孩子睡著後再離開,所以每次孩子醒來又不見媽媽了,造成孩子心理極其不安全!為了守著媽媽,就要求媽媽陪著陪那,也因為媽媽對孩子的愧疚,所以有求必應!造成孩子需陪的習慣!另外一種其實最終結果也是養成了做什麼都陪,所以當孩子適齡上學時,也需要家長陪著寫作業,不陪ta就一直玩,變相地作業變成了家長的任務!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其實只要父母放手並相信孩子自己會做好,作業其實是真的不用陪的。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只要您願意放手讓ta自己去做!青出於藍勝於藍,相信就會!

  • 6 # 弘文學堂

    兩會委員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時間,元芳,你怎麼看

    聽了這則訊息,本人是長噓了一口氣。也說不清心情是好是壞,是開心是難過。

    也做了若干年的家長,也在教育戰線上摸爬滾打,曉得家長的付出,深諳教師的不易。今天站在家長和教師的雙重角度聊兩句。

    一、不用陪讀家長是天賜

    家裡的那個丫頭懂事,基本沒用怎麼操心。可作業這回事,哪個家長沒遇到過?不管您有經驗沒經驗,學歷高或者低,問題來了,不都得提槍上陣?

    小學階段,孩子文化課還好,可隔三差五會寫個手抄報,三天兩頭會做個手工,都略感頭大。也沒法子,於是幫著查資料,出點子,練手藝,那叫一個充實(具體感受家長回味)。偶爾也會想,我小時候沒人管過我呀,不也作文手工一樣不差?悄悄感嘆之餘,還繼續做應用題。

    還有作文,時間太緊,也不忍心孩子熬夜到十二點不是,於是語文就寫個開頭結尾,中間再給改改。有一次她爸嫌她寫的老爸不太像,就自己動手寫了一篇,孩子都傻了,這也行?這怎麼不行,我這叫寫範文,以後你就知道怎麼寫了。

    有和我們一樣的家長吧?那一定是的。再好的孩子,都會遇到攔路虎,若你有能力,就陪吧。寫範文也好,應用題也罷,都當成她成長的見證。如此心態下,你會心甘情願做個資料庫,做個大辭典。誰讓,你是父母呢。

    二、可憐天下父母心

    沒有一個不願意陪伴孩子長大的父母,關鍵此陪伴非彼陪伴也。

    作業一大堆,還不及時寫,玩會這兒,玩會那兒,一個小時過去了。玩會兒筆,又半個小時。還挺有理,待會再寫,累了一天了。都是親生的,不好說不讓待會啊。可再過半個小時,就到為孃的忍耐極限了,你還待會?等我的巴掌伺候吧!

    學生中確實不乏這樣的例子。家長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再嚴厲下去,怕都是出事呢。

    有個家長就跟我說,有一天,孩子就哭著問她,你是要逼死我嘛?

    沒有一個媽不心痛的,自問也沒有錯,一陪陪到十二點。

    真的沒有錯嗎?還是從根上就沒有把握住教育的最佳時機,讓孩子不能、不敢面對困難,難的作業就躲,多的作業就拖,抑或是家長沒有從前代辦的事情多了,讓孩子不能承擔自己應做之事?

    很多很多,自己作為一家長也難免失誤,但仍舊提醒下家長朋友,如今之教育已非過去幾十年。那時候沒有太多誘惑,那時候壓力沒有而今的大,那時候沒有一窩蜂奔著重點和一線去,那時候孩子們和家長都相安無事……

    回到現實,我們又反思,除了家庭教育的時機和尺度,學校教育的問題呢?作業是否真的都那麼必要,刷題,一年級小孩光英語就單詞、閱讀、背誦之類,是不是量力而行?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做了一張又一張的卷子不能回家,我們也心痛呀。

    什麼時候,作業變成了家長的生死魔咒?什麼時候,學校以為作業多就是負責任?

    什麼時候,這不,兩會的建議就來了,希望減少家長陪作業時間。

    可是同志們,那僅僅是建議啊,退一萬步,真的在應試條件下減了作業,家長和學校的觀念仍舊不改,又有何益?

    學校,考核內容得變化吧?

    家長,吆五喝六態度得改吧?

    沒有一成不變的教育,也應該有適時而動的家長吧。不要再盯著了,把作業壓力交給學生,做不完適當小懲。也不要再一言堂了,平時多和孩子商量,培養性格好習慣在先,督促作業完成進度在後。根本理清,先後搞明,孩子,還是那個好孩子,家長,也會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好訊息來了,冷靜的家長會分析,如果改了,我該怎麼做,如是不改,我又如何調整。作此等思慮,方為一等家長。做此等思慮,你的孩子,自然不會差到哪兒去。相信我,沒錯的。

  • 7 # 家貧子讀書

    我是職校老師,踮起腳尖就更接近太陽。

    到我們學校的孩子基本都是有學校障礙的,不是什麼心理疾病,而是學習習慣沒有養成。

    任何一個學校沒有要求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檔案,而是請家長能夠在孩子成長時期給予足夠的陪伴,保證孩子能夠認真的完成作業,這種陪伴對孩子習慣養成,性格形成有極大的影響。這種陪伴對於某些喜歡放飛自我的家長絕對是一種負擔,因為他們不能再我行我素。

    而家長覺得負擔重的一個原因,是檢查孩子作業後,或是自己的臉面問題,或是怕孩子出問題,於是越俎代庖,給孩子講解,糾正錯誤。

    所以這個提案實則是隻看了表面,卻未看到問題本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活埋生母案”警方曝出細節:沒血緣叔父帶大,12歲時母親改嫁他心生怨氣!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