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說看這部電影看哭了,我還沒去觀賞~求看過的人來講講~
9
回覆列表
  • 1 # 工藤二休

    湯姆漢克斯主演的。不知道戰爭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東西,它可以碾碎身體,卻無法磨滅靈魂;莎士比亞曾說過:在命運的顛沛中,最能體現出人們的氣節。殘酷的戰爭可以帶走我們的兄弟,但帶不走我們對自由的追求;我印象最深的是戰友從口中分出的半塊口香糖,那也只能是一起經歷過生與死的兄弟才可以做到的吧!​

  • 2 # 最顏

    真要說哪個場景最讓人感動

    實在不好評選,每一個炮彈落下來,沒有聲音只有畫面的場景都讓人感動

    主題雖然是拯救瑞恩,但無處不在經歷面對和處理死亡才是最讓人動容的

    開頭幾十分鐘只是一個搶灘登陸,便為這部影片建立了基調

    那就是殘酷,困難,血腥

    士兵提著自己斷掉的手臂,沒有一絲嚎叫,因為痛的麻木了

    內臟外露計程車兵躺在地面上,叫喊著“媽媽”

    讓人瞬間就會酸了鼻子

    周圍所有的人似乎都已經見慣了生死

    見慣了斷手斷交,肢腸毀滅

    受傷的人會大喊著“medic”醫務兵

    歇斯底里的喊叫,驗證著他們的痛苦和對於年輕即逝的絕望

    而沒受傷的人,依舊衝鋒在槍林彈雨中

    鏡頭會往前移動,然後會簡單士兵一個一個的倒下,想落入陷阱裡面一般

    人的生命在軍事武器面前,完全不堪一擊

    掩體似乎只能讓自己離死亡稍稍晚幾秒鐘

    主演湯姆漢克斯在開頭就被炸蒙了

    聽不到任何聲音,而背景適時的做了消音處理

    在這一段寂靜的情節裡,他看到了一個痛哭計程車兵

    就離他不遠,應該是個新兵

    能明顯的感覺到他被一場炮火嚇住了

    這種痛哭配合著漢克斯略帶“這場仗怎麼打”的眼神

    再加上寂靜的背景

    突然覺得導演讓影片一開始就加上了絕望感

    而鏡頭抖動式的拍攝手法,似乎是為了極力還原好多人都沒經歷過的戰爭環境一樣

    開始看不習慣,後來越看越覺得經典

    從開頭就讓觀眾有種見慣生死的感覺,也為後面的拯救瑞恩做好了鋪墊

    只能說,斯皮爾伯格不愧為好萊塢大導演

    場景還原真實度幾乎做到了極致

    這種極致讓人又愛又恨

    有很多人看到開頭就痛哭不已

    更何況是8人小分隊在拯救行動中經歷的種種

    有些老兵可能更加沒有勇氣看完

    這種真實的還原,讓沒上過戰場的人似乎都會患上創傷後遺症

    而更加讓人覺得殘酷和飆淚的是

    他極力的去描寫韋伊雲死去的全過程,真的是讓觀眾痛哭不

    韋伊雲的慘死,擊潰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線

    感動的同時,之後便開始了強烈的人性拷問

    執行命令與人性之間的矛盾讓影片的最困難的部分顯現出來了

    其他人的抱怨開始化為了不滿。

    如萊本所說:“嗨,韋德,我有母親,你也有,軍士長也有,我願意打賭上尉也不例外。我們所有人都有母親。”那麼用8個人的生命去換取一個賴二等兵的生命(可能8個人都會死)到底值不值得呢?

    與其讓八個母親痛苦,為什麼不是讓一位母親傷心呢?”

    回看起,韋伊雲臨死前喊著“媽媽”

    落淚的我們何嘗不是覺得萊本說的話非常有道理

    是啊,誰都沒有自己的父母呢。

    畢竟是電影,導演斯皮爾伯格最後也給出了這場人性拷問的答案

    即便背後是殘酷,血腥。

    他們不是怕死,或者根本不怕死

    而是在拷問中一直不明白犧牲自己拯救瑞恩的意義何在

    也沒辦法聯想出在這場戰役中一次完美的拯救能起到多大的意義

    在身邊面對了越來越多的死亡之後

    他們幾乎崩潰

    還好,米勒上尉站了出來,重新領導了他們。

    但米勒也成了全電影最感動的部分

    瑞恩被拯救出來了,安然無恙

    米勒犧牲了,那封信也就成了絕唱

    影片最後呼應開頭,老去的瑞恩帶著家人在墓前,而熒幕前的我們也會跟著一起哭吧

    總的來說,大導演讓我們似乎時空穿越

    見到了真正的戰場,排除所要表達的歷史意義

    《拯救大兵瑞恩》讓我們感動的點在於

    1,戰場的殘酷,人命的賤薄,現在的美好都是一輩人用血肉換來的

    2,死亡的可怕讓我們會深刻的反省,並且珍惜所擁有的

    3,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的人性,時刻都存在,人本來就是善良的

    怪咖啡故事

  • 3 # 秋沅

    最感動的鏡頭是瑞恩的母親一天接到兩個兒子陣亡,一個兒子開赴前線的報告。我當時心頭一緊,畢竟自己也是父母,這樣的局面也要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怎麼辦。瑞恩的母親失聲痛哭,我非常感動。戰爭是無情的,需要人民做出犧牲,但是希望犧牲得有意義。一個國家選擇戰爭,一定要慎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古語,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狂人為了自己的狂妄,拿億萬人的生命去搏殺,也許你能夠激發別人為你的主義送命,須知歷史會留下你的大名。如果戰爭非打不可,須知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非要戰爭不可嗎?我經常會想到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這個情節,天下的媽媽一樣的,為自己的兒子自豪,為自己的兒女擔心受怕

  • 4 # HannibalLecter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劇情根據二戰中尼藍兄弟真實史實改編,由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馬特·達蒙、範·迪塞爾等出演,講述了諾曼底登陸後,美國陸軍遊騎兵第二營C連連長約翰·H·米勒上尉帶領一個八人小分隊深入敵後,尋找並接回兄長全部在戰爭中陣亡的101空降師二等兵詹姆斯·法蘭西斯·瑞恩的故事。作為美國主旋律史詩級戰爭大片,投入成本七千萬美元,製作極其精良,在1998年榮獲包括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在內的5項大獎,票房收入達4億八千萬。片中除了大量極其逼真的戰火紛飛的場景,很多小細節也十分感人,導演注重每一個細節,最後使得這部作品震撼人心。

    第一處 墓地

    莊嚴的號聲,飄揚的星條旗,步履蹣跚的老年瑞恩帶領著繁榮英盛的家人後代,來到法國諾曼底的紀念公墓,熟練地找到米勒上尉的墓碑,老人在墓碑前情不自已地俯下身,淚水奪眶而出。短短的開篇,寧靜,肅穆,就像很多類似《太極旗飄揚》、《集結號》一樣成功的大片一樣,用鏡頭把我們從和品的現實帶入殘酷的歷史。而這個長達五分鐘的場景也間接地告訴我們,老年瑞恩已經無比熟悉這條探視和紀念米勒上尉英靈的路,他平安地活下來了,一定是年年都來這裡看賜予自己生命,自由,家庭的恩人,好好活著,這是他對米勒上尉的承諾。

    第二處 陣亡通知

    一輛帶著白星的轎車駛入農莊,在一個家門前掛著子女陣亡標識的別墅前停下,正在洗碗的瑞恩母親開啟門,看到這輛車,就軟癱在了臺階上,旁邊門後面赫然擺著一張全家福合影。這是無數美國參戰家庭的真實寫照,除了告訴觀眾戰爭的慘烈,也向我們示意在本片中瑞恩生命的舉足輕重。

    第三處 接孩子回家

    參謀長辦公室裡,一群高官在馬歇爾上將面前嚴肅地討論著接二等兵回家的事。從發現瑞恩的兄弟陣亡,到上報高層,到制定計劃,無不表現出這個國家,從體制上對生命的重視,拿著三份陣亡通知書,邁著急促步伐走進辦公室的女秘書,體現出深深的人文關懷。討論過風險,傷亡後,知道代價巨大,但是馬歇爾上將還是下定決心,當他念完林肯的信,說孩子還活著,找到他,接他回家時,表現了信奉基督教的美華人不甘被命運擺佈,甘願用人力挑戰命運和死亡的勇氣。

    第四處 為接小孩被狙殺

    由範·迪塞爾主演的二等兵艾德里安·卡帕佐,在磅礴大雨中,為接一個小女孩,剛剛還在撿西紅柿吃,轉眼就被埋伏的德軍狙擊手擊中,喪命前捏著家書,家書一點點被雨水打溼,被鮮血染紅。這一幕展現出每個人都有家人,每個人的生命都很寶貴。

    第五處 醫官陣亡

    由喬瓦尼·瑞比西4級技術士官歐文·韋德是深入敵後的小隊的生命保護神,然而,他在雷達站,在一場本不屬於小隊任務的戰鬥中陣亡了。隨著米勒上尉不忍讓後續部隊被坑,勇於擔起責任的這場戰鬥,小隊遭受重大損失,醫官死前可憐地喊媽媽的表現,讓死亡的恐懼和內疚開始圍繞著所有人。

    第六處 戰前留聲機

    橋頭堡戰役之前,一路歷經犧牲和傷亡的小隊達成一致,願意留下來承擔本不該自己承擔的責任,在勇赴黃泉或是迎接勝利之前,小隊活下來的人,聽著留聲機,聊著家人,享受片刻安寧。這安寧後將是巨大的犧牲,而戰士們視死如歸。

    第七處 狙擊手陣亡

    射擊技術極其高強的陸軍遊騎兵狙擊手,二等兵丹尼爾·傑克遜是小隊的另一位守護神,然而它在塔樓上被坦克炮擊中犧牲,犧牲前,還大喊掩護隊友。他的死,可能讓很多人感到十分遺憾。

    第八處 ,上士陣亡

    陸軍遊騎兵第二營C連三等士官長,邁克爾·霍瓦斯上士是彌勒上尉的好友,是聯隊的“奶媽”,從他的土罐子就知道,他是一個經歷了非洲、義大利各大戰役的老兵,好不容易活下來,卻在最後的戰鬥中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第九處 手槍打坦克

    米勒上尉負傷不能前行,把自己的身體橫在橋上,用手槍打虎式坦克,此時他已經知道自己必死,但是,也知道M1911手槍根本無法解決坦克,但是他深知自己的責任,當Mustang戰機恰逢時機地飛過,將坦克炸燬,美軍援兵趕到時,終於告訴觀眾,犧牲沒有白費。

    第十處 厄本開槍

    第29步兵師5級技術士官蒂莫西·E·阿珀姆是米勒上尉請的翻譯,從一個坑害膽小鬼,成長為一個拿槍射擊的勇敢的軍人。當他打死之前被放跑,後來又回來殺人的德華人,標誌著他從置身事外的縱容綏靖的貧民心態,變成了真正的不姑息奸惡,有仇必報的勇敢戰士。這也正是這場反法西斯戰爭的意義。

    第十一處 讀信

    米勒上尉犧牲前,讓瑞恩好好活下去,別辜負大家,然後雙眼失去了光澤。一等兵理查德·雷本掏出他的家書,馬歇爾參謀長讀信的聲音響起......

    “親愛的瑞恩太太:

    我滿懷欣喜之情通知您,您的兒子,列兵詹姆斯瑞恩平安無事。

    此刻,他正在從歐洲戰場返鄉的途中。

    來自前線的報告表明,

    在他得知三個哥哥在這場為剷除獨裁和壓迫的世界大戰中,不幸犧牲的訊息後,仍以非凡的勇氣和赤誠之心履行了他的職責。

    我很榮幸的,以最高統帥和全軍將士,以及對您充滿感激之情的全華人民的名義

    祝您,在詹姆斯瑞恩的陪伴下,幸福,安康。

    任何事情,包括您的愛子歸來,都無法彌補您以及千百萬美國家庭在這場災難性戰爭中所飽受的巨大損失。

    我,懇求上帝撫平您失去愛子的哀傷,心中留下對英烈們的珍貴記憶,以及您當之無愧的為自由而奉獻的神聖的自豪感

    阿伯拉罕.林肯

    您最最忠誠的美軍總參謀長喬治.馬歇爾”

    第十二處 活下來的獨白

    老年瑞恩最後在米勒墓前說,我沒有辜負你們,讓妻子說,他這輩子沒白活,他是個好人……最後立正敬禮,鏡頭聚焦墓碑碑文,震撼人心。

    這部片子之所以能打動那麼多人,這些環環相扣,彰顯人性光輝的細節就是其厲害的道理。

  • 5 # 一個大寫的帥1

    這部電影看了好多遍了,宏大的場面無需贅述。我覺得最讓我感動的角色是阿帕姆,最讓我感動的場景也是結尾阿帕姆的表現。

    剛到部隊一個月的翻譯官,可能只有二十歲,被臨時抓了差。最後關卡,轟鳴的炮火,身邊一個個慘死的戰友,心理支撐垮了,連最簡單的送彈藥任務都不能完成,只能蜷縮在牆角,幾經鬥爭鼓起勇氣跑過去送彈藥,卻聽見房內戰友在跟敵人肉搏,一牆之隔,甚至能聽見將死的隊友鮮血噴濺的聲音,而他自己此時身體癱在樓梯上,除了哭泣什麼也不能做,敵人與他迎面相撞,看見他的樣子,都不屑浪費力氣,徑直從他身邊走過。

    影片到了最後,阿帕姆躲藏在土坡另一側,眼看著自己放走的敵人槍殺了米勒上尉,卻一動不敢動。而當援軍到來,戰局發生了扭轉,他毫不猶豫的站出來,端著槍呵斥著五六名敵軍放下武器,自己放走的那名德軍緩過神,認出了阿帕姆,竟有點喜出望外,無疑這是極大的侮辱,阿帕姆毫不猶豫的開了槍,這是他第一次開槍打死敵人,我相信也打死了自己的怯懦。

    米勒上尉死了,神勇的狙擊手傑克森死了,瑞恩活了下來,執行任務的8個人死了6個,一直懷疑任務、中途不滿米勒上尉、想要退出的來賓活了下來,怯懦的阿帕姆活下來了。劇終。

    我想,活下來的回國肯定是授勳領獎,成為戰鬥英雄,受人尊敬愛戴,這場慘烈會廣為流傳。我不禁要想,阿帕姆稱職嗎?不稱職,甚至是有罪。但可能米勒和阿帕姆合起來才是完整的二戰軍人的縮寫。英雄和狗熊的區別只是他們當時做了什麼、沒做什麼。一名普通軍人,不理解戰爭的起因,不理解任務的意義,有的只是一腔熱血。老兵都需要九死一生才能勇敢起來,米勒剛下船時也是懵的,更何況一個性格本就懦弱的男孩子。阿帕姆很可能還有些德國血統,只是去翻譯一些檔案,突然被扔到人間煉獄,說英語的、說德語的可能都是他的同胞,兵戎相見,你死我活,而他出來害怕無助什麼都做不了,這樣的表現很真實。

    戰爭的殘酷遠非和平年代的人們可以想象,根據2015年美國“退伍軍人事物部”提供的數字,在美國3000名在押死囚中有10%也就是300人是退伍軍人,甚至平均每年有8000退伍軍人自殺,精神分裂者數不勝數。戰爭可能鍛鍊了他們勇猛的意志,但也摧毀了他們。

    也希望我們的電影也可以不只展現Sunny照射的那面,也可以正視陰影的那面,那些戰爭中我們不願意去面對、羞於去提起的,才是和平珍貴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修有多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