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為梁
-
2 # 紅V鷹
藝術總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關係組合,臨古帖就是尋找美學意象,書法的精神美,形式美的表達規律。尋找美學價值觀,不臨帖,是不會形成完整的書法美學灌的。
-
3 # 靜靜的港灣heaven
我認為,首先要明白自己寫字練字的目的。如果只是當作修心養性陶治情操,也並非一定要臨貼,按自己的書寫習慣稍作調適,使之儘量美觀一點就行。總之只要有進步看著舒服就好,反正又不指望成什麼書法家。開心就好。
當然,書法跟武術一樣,你要得到官方認可,還是要師從名家流派,再說,臨貼也是比較快捷的途徑。但決非必徑。
-
4 # Xsh001
關於臨帖,尤其是臨古帖,對於練字的作用,既然很多人困惑,所以雖然說過很多次,不妨再說一次。練字分兩種:認真練和練起耍。練起耍的,你想怎麼練就怎麼練吧,什麼古帖今帖的,管它幹嘛!你開心就好。但如果認真練的,那就講究了:書法基礎肯定得過,然後是字帖的選擇,是選歐顏柳趙還是蘇黃米蔡,是選漢隸還是唐楷,這都有講究,畢竟中國書法幾千年不是白過的。如果是個人寫的字都叫書法,那書法也太賤了。
話粗,理也粗,能懂的應該會懂。我最喜歡臨帖了,哈哈
-
5 # Lyc_Cytie
感謝邀請。個人意見,硬筆書法不太需要臨古帖。主要原因還是硬筆書法是以實用為主,毛筆書法基本上已經變成了一種純粹的藝術了。由於鋼筆的侷限性,很難表現出來毛筆的那種粗細提按變化,所以鋼筆字以間架結構勻稱漂亮為美。而正如孫過庭所說:“古質今妍”,很多古帖的結字是不那麼漂亮的,甚至有些字離開了筆畫的變化之後根本無法成立。我歷來是反對硬筆要講究起行收的,完全背離了硬筆的方便實用的特點。
-
6 # 張之荷
寫字如同做人,先求同後求異,你的個性才會被認可。只有大家認可的古帖才能流傳至今,古帖乃“法度”、“規則”。您提的問題可其實就是求同存異的過程。呵呵,個人理解,胡說八道。這是0.5中性筆臨的帖子,初級水平,請賜教。
-
7 # 龍哥學字
臨帖。可以讓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 看待書法 臨摹古帖有助手讓自己的眼界開闊,就連書法大家 田英章老師也在節目中曾經說到 臨古帖對於書法水平提升明顯。因為字的結構和比畫可以進一步研習和感悟。所以根據本人的經驗。確實可以提升明顯 以前我只臨龐中華的字 雖然說夠用。但是要想寫的更好。就得集眾人之長 我又買了靈飛經,道德經等書。以及田英章的正楷 吳玉生的行楷和行書等字帖。我相信10年以後 又是一大進步 所以說臨古帖非常有效。
-
8 # 朵朵妹妹的爸比
其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
這是我讀了九成宮和皇甫君碑後的習作,今人太注重規範,取法古帖,方得始終。
-
9 # 書揚文化
其實很多人都疑惑為什麼學習書法要臨帖,自己寫不照樣可以寫出很好的作品嗎。比如說身邊的某某某什麼帖也沒有寫過,寫出來的字就十分的好看,所以給人一種書法是自己天然形成的一種風格,與後天無關。
其實這樣的觀點只是說對了一半,書法確實是因為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環境和個人的知識水平相關聯,這是形成書法風格最為基本的一個分支。但即便如此為什麼學習書法還要臨摹字帖呢?其實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
為什麼這麼說呢?漢字一開始是從象形文字看是的,漢字中最早的日、山、月、木等都是透過對自然事物的簡單描繪逐漸的精簡過來的,到了漢代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書法分為形聲、轉註、、假借等不同的方式,在漫長的演變中漢字才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因此漢字無論在字形還是構成上都被前人總結了很多的經驗和樣式。其實臨摹就是一種從古代的書法家總結的經驗中吸取來變成自己的,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個人的習慣融合成自己的一種風格,這樣一來,你的書法作品既有傳承又有自己的創新,如果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或者是技法的系統,那簡直就可以開宗立派了。
有很多人把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割捨來看,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古人小楷中的造型和用筆,硬筆是完全可以借鑑過來並且可以發揚的更好。
-
10 # 雲腳低
臨古帖主要是學古人如何結體。硬筆的表現形式有限,無法表現毛筆的特質,但可以從結體上體現個人審美的情趣。用硬筆臨一下古帖,其中的體驗會主即上升,不求神似,求其形似。也能提高不少,避免了自己能看明白,別人看不懂又不美的問題出現。
-
11 # 不二齋
臨帖是必須的,如果你想練好字,必須要臨帖。
硬筆書法也一樣。
當代寫的好的硬筆書法家,也是學習的古代字帖。
臨帖是最有效的學習書法的方法,這是歷代書法家總結的經驗。
歷代大家也都是從臨習古代優秀字帖裡出來的。
帖,就是優秀的學習書法的範本,就像你學習寫作,要多讀書一樣,不讀書很難寫出好的文學作品。
透過學習古代優秀的碑帖,掌握學書法的基本技法,包括章法、結構和筆法。
這些是歷代書法家總結出來的,凝結了歷代書法家的經驗和智慧,有這些不學,自己憑空創造是不可能的。
看你的字,寫的還是很好的,繼續臨帖,希望取得更大的進步。
你覺得呢
-
12 # 書法雅集
硬筆臨古帖,百分之百沒錯
硬筆為什麼要臨古帖?
首先,從整個書法發展的歷史來講,毛筆書法的歷史至少2000年,而硬筆書法呢?頂多200年,以2000年對200年,高下立判。古帖的資料浩如煙海,其營養價值可想而知,而硬筆字帖現在雖然很多,但是能否經得住歷史考驗未可知,所以從體量上來說,硬筆書法從毛筆書法中汲取營養是絕對沒錯的。
第二,古帖是第一手資料。現在的硬筆字帖的作者——如果翻老底的話——這些作者的毛筆書法往往也是有一定造詣的,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硬筆書法之所以取得成就,和毛筆書法基礎分不開的,同樣是和古代字帖是分不開的,照這樣理解,為什麼放著第一手的古代書法碑帖第一手的資料不用而去用別人第二手、第三手甚至第N手資料呢?
第三,古帖中玩法多樣。題主在問題中說到個性,可以說個性是藝術的生命,書法的一個最高境界就是在眾人相中找出我相,也就是個性。而硬筆的弱點就是筆法上相對單一,沒有毛筆那樣多樣,這樣的話就更需要在古帖中尋找個性化的東西。
第四,學習古帖格調高。古帖中值得開發的東西很多,比如說如果寫楷書中的魏碑,硬筆駕馭的好的話完全可以寫出魏碑的感覺,而魏碑的風格有很多,倘若能夠在這諸多風格里涵泳其中,浸淫日久就能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且格調上直接與古人對接,自然要高一些。
-
13 # 千年蘭亭
題主的問題,我認為包括三方面內容:硬筆書法要不要臨帖?如果要臨,為何要臨古帖?臨帖與創新的關係是什麼?
下面試著分別講一下看法:
1、學任何東西都應該是在前人基礎上學習,不應該自己從零開始摸索,書法也是如此。
而字帖是學習書法最好的教材,看題主的字,也應該是臨過帖,不是自己琢磨出來的。
2、古帖是古人留下的經典法帖,是經過檢驗的權威碑帖。硬筆書法雖有別於毛筆,但只是對筆法的要求不如毛筆高,結構、章法等差別並不大,所以硬筆也還是應該臨古帖。
學硬筆臨古帖,古人小楷可直接拿來臨習,字大的帖可縮小複製後臨習。
3、關於創新,古來習書者眾多,但成自成一體者,自古以來並不太多,所以學習書法,首要的並不是要想寫出個性,而是繼承傳統。
而能自成一家者,莫不是先植根傳統,遍習諸家,融匯貫穿後方成。以何紹基為例,他也是遍習歷代大家後,才以顏字為根本,融入碑學筆法,保留二王特點,才成一代大家。
所以,學習硬筆書法,不必急於創新,先且靜下心來認真臨習古帖,方為正途。
回覆列表
臨是為了學習結構和筆畫,先臨摹,後創作…書法非一日之功,所以要勤加練習方可沉澱後才可獨成一派…頓悟方可成藝術,但都需要前期功底,掌握軟硬,太極如是,掌握陰陽,就可手握天地,揮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