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屎愛好者

    中國五千年曆史,王朝不斷更替,產生了幾百萬皇帝,這些皇帝中有的成為萬世流傳的一代明君,有的卻成為千夫所指的大暴君。而通常被稱為暴君的,一般都會斷送大好江山。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死後也被稱為暴君,但是他不但沒有亡國,更是為國家續命200多年。

    這位皇帝就是雍正,被稱為史上最勤奮的皇帝,為什麼說雍正是最勤奮的皇帝呢?我們先來看幾組數字。

    雍正的皇位來之不易,所以他很珍惜在位的每一天,從登基開始,雍正每天只睡4個小時。其他時間,雍正可不是在享樂,他是在工作,比起現在的工作狂一點不遜色。即使現在的工作狂遇到生日,或者什麼重大節日也會休息一天,但是雍正只休息7個小時,可以說,沒有比他更操勞的皇帝了。

    據史料記載,雍正在位的13年,共批閱過的奏章超過24萬件,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每天需要批閱50多個奏章,別說是皇帝,就是現在的老師每天讓你批閱50多份試卷,看你煩不煩。

    當然,有人會說雍正批閱奏章是不是隻簡單寫幾個字,表示知道了,同意之類的?那你可冤枉雍正,雍正皇帝現存的硃批有幾千萬字,平均下來每天要寫8000字以上。古代那可全部是毛筆字呀,別說每天幾千個,你每天寫幾百個試試?所以後世都認為雍正是活活累死的。

    勤奮的雍正並沒有白努力,不但為大清續命200多年,還使得國富民強。要知道,他爹康熙雖然被稱為千古一帝,但主要是文治武功,康熙在位期間,對外戰爭就沒有停止過。所以,雍正接手的可是一個爛攤子,那時候國庫空虛,貪官汙吏橫行,百姓生活貧困。但是,經過雍正的努力,使得國富民強,官員清廉,為康乾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麼,如此偉大的君王為什麼死後會被稱為暴君呢?其實,這都是後世強加給雍正的惡名,在大清皇家四大迷案中,有兩個是關於雍正的,第一個說雍正篡改詔書,帝位來歷不明。第二個說,雍正登基後,開始濫殺無辜,是歷史上抄家最多的皇帝。對於第一點,不都說是迷案了嗎?那怎麼就說雍正是篡位的?可以肯定的是,大清交到雍正手裡是正確的。對於第二點,雍正抄家的都貪官汙吏,殺的也都是貪官,所以沒有濫殺無辜一說。

    如果要說古代有記載的四百多位皇帝中,哪一位皇帝最為勤奮,大家會想到誰?筆者認為只有一位皇帝稱得上是最勤奮的,他就是雍正皇帝。作為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雍正成為如今各大影視題材的最為偏愛的帝王之一。

    雍正究竟有多勤奮?空口無憑,筆者用一組數字來說明:

    第一個:每天干18個小時。康熙後期,朝政一度混亂不堪,而且國庫極度空虛。雍正即位之後,立即下令徹查全國各地拖欠錢糧的命令,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庫空虛的局面。雍正在位12年零8個月的執政過程中,每天都要幹到深夜,早晨四點就起來。

    也正是如此勤奮,因此有人就說雍正是活活累死的。史學界有一種觀點,雍正就是一個職業皇帝,每年只在過生日那天休息一天。

    第二個:每天要寫4000字左右。雍正在近13年的時間裡,用漢文批閱的奏摺達到3.5萬多份,滿文奏摺6600份,平均算下來雍正每天要批閱10份左右的奏摺。在目前存世的奏摺中,有的奏摺只寫了一個字,有的則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多個字。

    雍正共留下1700萬字的親筆記錄,也就是說雍正一年寫了100多萬字,這就意味著雍正每天要寫4000字左右。大家要明白,雍正是用毛筆寫的,而不是用電腦敲出來的。

    然而如此勤奮,甚至是瘋狂的皇帝死後的名聲卻不怎麼好聽,而且死因至今眾說紛紜。雍正在登基之前,憑藉自己過人的權術,他擊敗了一個個對手,取得了天下。在世時,社會上流傳這十大惡名,“謀父、逼母、弒兄、殺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任佞。”對於這些罪名,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作出了反擊,進行自辯,頒行天下。

    前面說過雍正不僅是瘋狂皇帝,而且死因還是一個謎。不過也有二種說法:說法一、是吃了丹藥中毒死亡的。雍正玩命幹,身體不是很好,因此吃一點藥也就難以避免。雍正七年,他患了一場大病,此後雖然身體好轉,但一直沒有康復。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晚,雍正病情突然加劇,凌晨時就去世了。

    胤?偶感違和,仍照常聽政,並召見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學士張廷玉每日進見,未嘗間斷。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皇五子和親王弘晝等,御榻之側,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惡化,太醫搶救。二十三日子時,進藥無效,龍馭上賓。”

    說法二、傳說是被呂留良女兒呂四娘刺殺的。當年呂留良因文字獄被雍正掘墳戮屍後,家族之人都受到牽連,作為唯一逃過一劫的呂四娘發誓要殺掉雍正。

    不過無論雍正是怎麼死的,有一點沒有質疑,臨死之前他還在照常理政,因此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也是名副其實,甚至有人說正是雍正勤勉才讓清朝延長了200多年的時間。

  • 2 # 我想淹死在學海里

    有很多原因吧,但總體來說,雍正皇帝的勤勉勵政還是值得肯定的。那我就自己知道的簡單說說,雍正為什麼給人留下的印象中,除了“累”以外,而其他皆不如康,乾王朝名聲大的原因吧。

    1.統治時長差距過大。

    康熙在位時間長達61年,而乾隆雖說在皇帝位只有60年(乾隆給自己規定,在位時長不應超過祖上),但他當上太上皇以後,依然把持朝政四年之久,滿打滿算,也就是有64年。兩位皇帝在位時間總計124年,按20歲一代人計算(古代結婚很早,十幾歲結婚生子都很正常,20年一代也算是比較保守的了),那他兩位總共影響了足足有6代人之多。而清朝總共也才296年,這兩位長壽皇帝,就差點佔了一半。

    相對而言,一個人的脾氣不太容易發生巨大的改變,統治時間長了,政策也就相對比較穩定,讓人更能夠記住他們。

    反觀雍正帝,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13年(1722年~1735年)。年頭太短了,連一輩人都不到,哪有那麼多人記住他?

    2.雍正得罪人太多,負面資訊量大且傳播範圍廣。

    雍正有一枚小章,叫“為君難”,縱觀他從政的這些年,我相信,他是確實深深體會到了這三個字的內在含義的。

    他上任後,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些政策雖利國利民,但卻實打實的觸動了官紳地主們的切實利益,而他們多是出身貴族,或用捐錢買官,或透過科舉制度才進入這個階層的,也就是說,他們手裡不僅有錢,同時,他們手裡還有一件更厲害的東西——筆。於是乎,什麼雍正好色,一晚翻好幾次牌子(皇帝選侍寢人員的一種方式);好吃壯陽藥;組織粘杆處,裡面的人各個殺人不眨眼,專職聽從於他,只要雍正一個眼神,就要有大臣人頭落地;發明了極其血腥的武器“血滴子”等等。總之,真是把雍正皇帝噁心了個“底朝天”。

    這樣的傳聞在民間流傳甚廣,以致雍正皇帝名聲極差,這也是文人政客們都不願提及他的一方面。

    3.雍正時期沒有對外戰爭,對內也是小戰,與康,乾相比,顯得“武功”不足。

    雍正時期社會總體太平,除了西北有過幾次較大的戰爭外,其他時候都是安穩狀態。

    康熙我就不提了,殺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東北打沙俄,單單這些就夠吹一輩子的了,當然其他還有很多,我也不必多廢話。

    乾隆也不差:大小和卓,準噶爾,廓爾喀(今尼泊爾),臺灣省,安南(今越南北部),緬甸等等,打仗打的飛起。那時乾隆接手雍正的“富裕”天下,所以他打仗從來也不愁。

    人民就這樣,國家強大了,想打誰打誰,想滅誰滅誰,這樣才能顯得君主威武,國家昌盛;百姓也就樂意提及和跟隨這樣的君主了。

    而雍正呢?也只有嘔心瀝血,勤於國政這一點正面形象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了。

  • 3 # 怪噠叔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皇帝更是成百上千,每一個皇帝都有自己的特色,說雍正無存在感,本人不贊同,康熙在位時,雖然打下了大片土地,表面上朝廷和氣,其實康熙在位時花了大把大把的銀子,康熙晚年九子奪帝,使的國家大臣各成一派,貪汙腐敗。

    雍正的皇位來之不易,而雍正上臺以後,國庫空虛,雍正又是一位改革創新皇帝,改革是需要錢的。

    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雍正七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

    在政治上,整頓吏治,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駕崩,終年58歲。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曆。

  • 4 # 瀟瀟談歷史

    提起康乾盛世,我想稍微有些歷史知識的朋友都會知道的,它是指的清朝時期國家的局面,康乾盛世發源於康熙結束於乾隆,所以被稱為康乾盛世,不過也有很多歷史學者認為不應該稱作為康乾盛世,應該被稱為康雍乾盛世,如果沒有雍正皇帝在中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可能不會有乾隆盛世一說,也就沒有乾隆什麼事了。

    雍正沒有參與到其中,只是在幕後悄悄的運作,在他登上皇位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政治方面貪汙腐敗的現象,還有就是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防止這樣爭奪皇位的事情再次上演,他上位後特別的刻苦,完全可以說雍正是歷史上最勤勞的皇帝,每天批改奏摺都要批改到很久,並且每天只是睡4個小時,而且還是全年無休的狀態。

    因為雍正在位期間他的政策損害到很多人的利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而他又是史上最勤勉的一位帝王,這樣的工作強度他不累誰累,也許他駕崩都是累死的,大家覺得呢?

  • 5 # 煮茶道史

    世人常說的康乾盛世,實際上叫康雍乾盛世。獨獨將雍正遺漏在外,有失公允。事實上沒有雍正朝的承上啟下之功,盛世一說從何談起。

    可以這樣說,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沒有之一。

    雍正繼位的合法性。

    關於雍正繼位的合法性,種種傳說喧囂塵上,事實證明雍正篡位一說純屬子虛烏有。

    後來又有好事者編出雍正繼位是因為其子弘曆的緣故,就是不願意承認雍正完全是靠自己能力才得於上位的事實,這對一生勤政,勵志改革的雍正來說,實在是很不公平。

    那麼康熙會不會是因為喜歡弘曆才傳位給雍正的呢?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不是決定的因素,如果說只憑個人的喜好來選擇繼承人的話,就不用(觀其孫)了,老八和老十四就很有機會。

    老八胤禩自幼就備受康熙寵愛,康熙三十七年,他才十七歲,即被封爵貝勒,這在大清歷史上十分罕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康熙的確是對這個老八偏愛有加。

    而老十四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康熙對他的喜愛從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他是康熙眾多王子當中唯一一個年滿十八還能和自己的福晉住在宮中的王子,這份殊榮,可不是誰想誰就能得到的東西。

    但是他們在後來都遭到了康熙無情的打壓。對於康熙來說,他首先是一個帝王,然後才是一個父親。他絕對不會用個人的喜好去影響自己對時局的判斷,尤其是這種關係到國運的選嫡大事。

    能夠證明雍正繼位的合法性的,其實以下三點己經足夠。我們且看:

    一,雍正是廢太子胤礽之外的唯一嫡子,他的生母德妃雖然地位不高,但雍正從小就過繼到康熙第二任皇后佟佳氏的名下,由她撫養成人。是以在血統名份上比起諸王子要來得高貴。康熙廢太子之後,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他會第一個就考慮到雍正,然後才會是其它王子。

    二,在康熙生命裡的最後幾年,國家有任何重要的活動康熙都讓雍正積極參予進來,即使是像國家祭祀這樣的大典,如果康熙病重,也是雍正受命代為祭天。而依照慣例,這是太子才能享有的殊榮。

    三,至於老四和老十四皇位之爭,更是無稽之談。康熙年老多病之際,只會把繼承人留在身邊,怎麼會把他打發到西北大營裡去呢?要知道當年大秦的扶蘇以太子之名擁兵三十萬,只因遠離秦始皇就遭人算計。如此深刻的教訓,康熙又豈能不知。

    由此可見,雍正之位來得堂堂正正。康熙之所以選擇他,就是因為他敢於擔當,刻薄做事,以此來挽回自己晚年失政給這個國家帶來的頹勢。

    改革前朝弊政,為後來者開創盛世打下基礎,如此重擔負於一身,焉能不累。

    正是因為自己這個皇位得來不易,面對康熙重託,雍正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我們都知道,一天寫七,八千字的文章不難,但要你每天都寫七,八千字,而且一寫就是十三年,這個世上有幾人可以做到?

    而雍正做到了,他每天凌晨四點起床,開始批閱奏章,中間還要接見大臣,參加活動,至深夜才休息,一天所批文字就達七八千之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除了自已生日這一天休息,可謂是從不間斷。

    他如此地勤奮,這種勤奮甚至為他博下了不近女色的好評。食色性也,是人都會有七情六慾,更何況是坐擁三宮六院如雲美女的一國之君,他卻因為政務繁忙,失卻了男人該有的慾望,這是一國之幸,卻是他個人的悲哀。

    而這個國家,就在他的勤政之下一天一天地有了變化。康熙晚年,當時的吏治渾濁不堪,貪汙之風盛行,國庫空虛到只餘八百萬兩庫銀。而經過了雍正朝的十三年,政治變得清明起來,立軍機處,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稅負趨於合理,社會得於穩定,國庫庫銀己達六千萬之巨。

    而他的兒子乾隆,也就是那個被人看好的弘曆。我們不論他為政得失,單隻看看國庫,他給他的繼位者嘉慶留下了一個空殼,怪不得嘉慶一上臺就打和紳的主意。

    也許,這是嘉慶唯一要感謝乾隆的地方,畢竟他為大清朝養出了第一鉅貪。

    由此可見,雍正如此努力,國家尚且如此。倘若他再不以累名世,這個國家早就完了。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個人都有生命結束的時候,在生命的最後,他們最後悔一輩子哪些事情沒有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