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葡萄架下3

    因為按書中描寫,他們全夥去打金國了,一直打到人家首都,人家要自己亡國,好漢們卻非讓人家投降,找靖康請示吧,耽誤了幾年,可就在這當口,一個叫金的王朝把宋首都攻佔了,水滸英雄冤啊,克隆人可以理解,克隆王朝,實在超出了108人的認知

  • 2 # 王事情

    首先,題主問的“求援”應為“救援”吧?

    其次——哈哈,這個問題如果寫成架空歷史類小說,簡直可以和”丘處機不路過牛家村那2017年還是大宋朝“一樣經典了。

    再其次,好吧,不知者不罪。

    讓我們先看看百度百科上這兩個詞語的定義:

    靖康之恥又稱靖康之亂 、靖康之難 、靖康之禍、靖康恥。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宋欽宗靖康年間(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

    岳飛《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金庸《射鵰英雄傳》:“丘處機微一沉吟,說道:‘郭大哥的孩子就叫郭靖,楊二哥的孩子叫作楊康,不論男女,都可用這兩個名字。’郭嘯天道:‘好,道長的意思是叫他們不忘靖康之恥,要記得二帝被虜之辱。’”

    我不知道題主問這個問題是不是因為看了金書,因為據《射鵰》所寫,郭嘯天是梁山好漢賽仁貴郭盛的後人。

    眾所周知,凡有人評金大俠的武俠小說,都要點明其融真實歷史與恢弘想像於一爐的創作特點。我想,《射鵰》之第一回中特意安排楊鐵心為楊再興將軍後人,此為真實歷史中的人物;郭嘯天為梁山好漢的後人,此為水滸虛構,而水滸又算是第一部古典俠義小說,此處有致敬之意。如此虛實結合,未始不是金庸先生自己對於歷史的態度、對於武俠小說的態度的伏筆。

    那麼我們再看《水滸傳》這本書。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既為”名著“,便有藍本,也必有加工。據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五篇《元明傳來之講史(下)》雲,”《水滸故事亦為南宋以來流行之傳說,宋江亦實有其人。《宋史》(二十二)載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降後之事,則史無文,而稗史乃雲‘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見十三篇)。然擒方臘者蓋韓世忠(《宋史》本傳),於宋江輩無與,惟《侯蒙傳》(《宋史》三百五十一)又云,‘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似即稗史所本。顧當時雖有此議,而實未行,江等且竟見殺。洪邁《夷堅乙志》(六)言,‘宣和七年,戶部侍郎蔡居厚罷,知青州,以病不赴,歸金陵,疽發於背,卒。未幾,其所親王生亡而復醒,見蔡受冥譴,囑生歸告其妻,雲’今只是理會鄆州事‘。夫人慟哭曰,‘侍郎去年帥鄆時,有梁山濼賊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誅之,吾屢諫,不聽也。……’《乙志》成於乾道二年,去宣和六年不過四十餘年,耳目甚近,冥譴固小說家言,殺降則不容虛造,山濼健兒終局,蓋如是而已。“

    若以真實歷史考證而言,這段話起碼明確了以下幾件事:

    一、宋江實有其人;

    二、宋江起事,宣和三年降,宣和六年,所有梁山好漢,都被侍郎蔡居厚“悉誅之”;

    三、擒方臘的人是韓世忠。

    我們再看詞條“宣和”:

    宣和 (北宋徽宗年號,1119年 - 1125年)是宋徽宗的第六個年號和最後一個年號。北宋使用宣和這個年號一共7年。 宣和七年十二月宋欽宗即位沿用。

    由此可知,宋江降張叔夜的宣和三年,即為1121年,被殺的年分應為1125年。

    由此我們得出第一個結論:單以真實無誤的歷史來說,靖康之難時為1127年,梁山好漢被誅滅時為1125年,所以他們真的不能去救援朝廷啊。

    下面我們翻開《水滸傳》這本書,探討在這本小說的時空維度裡,因何梁山好漢也未在國家有難、二帝北狩時起勤王之師、全君臣之義。

    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時間是“大宋仁宗天子在位”;

    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後來仁宗天子在位共四十二年晏駕,無有太子,傳位濮安懿王允讓之子,太祖皇帝的孫,立帝號曰英宗。在位四年,傳位與太子神宗天子。在位一十八年,傳位與太子哲宗皇帝登基。”

    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徽宗在位;

    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買市,宋公明全夥受招安》,招安之時,入東京面聖,“且說道君皇帝,同百官在宣德樓上看了梁山泊宋江等這一行部隊,喜動龍顏,心中大悅……”徽宗在位;

    第九十回《五臺山宋江參禪,雙林渡燕青射雁》,徵遼歸來,有“太師蔡京,樞密童貫”字眼,可見仍是徽宗在位;

    第九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平方臘回朝,“徽宗天子看見宋江等人剩得這些人員,心中嗟念”;

    第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宋江、吳用等自盡後,回目已點明瞭是“徽宗”夢遊了,再有“卻說道君皇帝在東京內院,自從賜御酒與宋江之後,聖意累累設疑,又不知宋江訊息,常自掛念於懷。”

    由此我們得出第二個結論:再以小說本身的時間線來看,直到水滸英雄們故事終結,仍是宋徽宗在位,梁山好漢們根本沒有撐到靖康之難到來那一天。

    如今是以起點為代表的幻想文學席捲天下的時候,架空歷史一直是個經典的類別,如果我們放飛想像的翅膀,那麼在架空的世界觀裡,108位梁山好漢未必就不能與女真鐵浮屠對決於疆場。

    甚至,可以締造一段零死亡的傳奇呢!

  • 3 # 悅來閱美

    那時候蔡京,高球,張邦昌幾大奸臣把持朝政。別說水滸英雄,就是稍微有點武藝的將領都讓它們給害死了。有個別倖存者也被它們貶到幾千裡之外,根本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說北宋就滅亡在昏君和幾個奸臣手裡。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 4 # 粥得水

    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也很簡單,梁山義軍在接受招安後有一段戰役是抗遼大戰,最終大獲全勝,迫使遼主投降,說明梁山義軍存在時間,遼國也在,而金國早在靖康之難前兩年滅掉遼國,說明梁山義軍存在時間是在靖康之前,再加上皇帝仍為徽宗皇帝,所以梁山義軍無法抗金。

  • 5 # 愛看愛思考

    水伯梁山是在靖康恥之前幾十年呢!再說了,梁山好漢都被朝廷拆散了。尤其是宋江和花容他們早就掛了,難道要鬼魂

  • 6 # 憂傷De前列腺

    誰說沒去救援。不但宋江去了,方臘也去了,還帶去了十八路諸侯,直接把完將軍(哦,還有顏)給圍了。

    可憐完將軍(還有顏)打又打不過,跑也跑不掉,天天撿聯軍的生活垃圾度日。最後含淚簽署了不平等條約,免費把宋徽宗爺倆送去療養,期間還得按合約規定代為管理國家,苦等蒙古來接盤。

  • 7 # 煙波浩淼

    看岳飛傳仔細的話 會發現水滸在裡面有出現的 雙鞭呼延灼救駕趙構,然後年紀太大力敵金兀朮不過,退走時吊橋失修墜馬而亡。。。所以既然聊正史就沒有這個問題,聊小說或者評書你會發現 年紀太大 .都是八十一百的人怎麼個救法。。。

  • 8 # 澎湃年代

    小說是文學藝術,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可以把虛假的變成真實。歷史上的水滸傳人物並沒有那麼英雄,一百單八將只是傳說,也沒有與童貫,高俅交過鋒,是作者杜撰的。既然是傳說,又何談馳援靖康之難?反正,感覺現在問無聊的問題越來越多了。

  • 9 # 紫色調查

    回答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網上另外一個話題:歷史上,三國時期誰單挑武功最高?有說關羽關王爺的,有說呂布的,有說趙雲的,等等,其實那個時期可能有單挑嗎?雖然有記載關羽萬軍中取顏良首級,但那也不能算單挑啊。所以三國武將單挑誰最高是個偽命題,不存在的事兒。水滸英雄歷史上有是有,但是和小說裡是不一樣的;而且兩宋之時,文貴武賤,連正式官場體質內的武將都受到壓制,一群落草為寇後招安的,能有何種待遇呢?就算有救援大軍,他們恐怕也要依附別人,受人節制。另外當時金軍強悍,正是其銳不可當的巔峰期,北宋朝廷主要的打算是割地賠款議和。

  • 10 # 星火219431990

    靖康之難,也是北宋結束之時,梁山好漢已成暮年,再說多數英雄因為國內戰爭已經去世。抗金作戰中仍有呼延灼等名將參加。一個人的武藝再高也不能決定一場戰爭走勢,國防強大才是根本的決定因素。當下善待軍人,強我國防,才是富國強軍之路。

  • 11 # 北門猿

    靖康之難時,水滸英雄們的動向是:

    金國打算進攻宋朝,太監梁方平命呼延灼等十員將領分頭駐守黃河防線。朱仝駐紮在飛狐峪。凌振在梁太監軍中負責軍管火藥。關勝在大名府劉豫手下任職。戴宗恢復原職,在軍中往來傳遞文書。

    李應等人先前已經在飲馬川佔山為王,孫立等人在登雲山,李俊等人去了海外暹羅國。

    開戰後,由於汪豹投降金兵,黃河防線崩潰。呼延灼、朱仝、凌振等人敗退,先後來投飲馬川。山寨中此時還有公孫勝、朱武、樊瑞、裴宣、杜興、楊林、蔡慶。在此抵抗金兵,但山寨力量有限,無法改變大局,金兵打破汴梁城,俘虜徽欽二帝北歸。

    大名府太守劉豫打算投順金朝,把戴宗帶來詔書燒燬。戴宗逃出,因為失掉詔書,不能回去,來投奔飲馬川。同時帶來柴進被人陷害的訊息,眾人救出柴進。關勝不肯投降金朝,劉豫將他收監,擇日開刀問斬。燕青等人探聽到訊息,眾人將其救出。關勝也到了飲馬川。

    飲馬川眾好漢雖然打了幾個勝仗,但終究人數過少,難以抵敵金兵。於是放棄山寨,向南撤回。到登雲山,此地已經先被孫立等好漢佔據,眾人會合。此時計有關勝、呼延灼、公孫勝、李應、柴進、朱仝、戴宗、阮小七、燕青、朱武、黃信、孫立、樊瑞、裴宣、安道全、蕭讓、金大堅、皇甫端、孫新、顧大嫂、蔣敬、穆春、楊林、鄒潤、蔡慶、凌振、宋清、杜興等二十八人。

    在此過程中,眾好漢先後殺了金朝陣營裡的牛都監、曾世雄、郭京等人。敵人將領打算大起軍馬,掃平登雲山。眾好漢商議,以區區一座山寨,沒法和金國相抗衡,而南方宋朝也是昏君奸臣當道,無路可歸。安道全建議出海投奔暹羅國的李俊。

    此後眾好漢遠赴海外,和中原沒什麼關係了。

    嗯,我說的是這本書,《水滸後傳》。這是水滸諸多同人續作中水平較高的一部,作者是明代遺民,對於亡國之痛感同身受,因此寫得尤為沉痛深刻。

    (圖文無關,這是電視劇《水滸後傳》)

    順帶說一句,不同書裡的情節安排不同。《說岳》裡頭,梁山眾好漢中呼延灼出場了一下。趙構一路南逃,召呼延灼前來護駕。

    話聲未絕,那城門開處,一位老將軍出城,大喝一聲:“你是何人,敢逼吾主?”杜充道:“我乃長江王便是,你乃何人?”呼延灼道:“嘎!你就是獻長江的奸賊麼!不要走,吃我一鞭!”耍的一鞭,望杜充頂樑上打去,杜充舉金刀架祝呼延灼又一鞭攔腰打來,杜充招架不住,翻身落馬。眾番兵轉身敗去!呼延灼也不追趕,取了首級,進城見駕。

    可惜呼延灼年紀大了,最後死在全書第一反派金兀朮手裡。

    (呼延灼)遂舉鞭向著兀朮面門上打去,兀朮舉金雀斧架住,兩人大戰了三十餘合,兀朮暗想:“他果是英雄。他若少年時,不是他的對手。”二人又戰了十餘合。呼延灼終究年老,招架不住,回馬敗走。兀朮縱馬追來。呼延灼上了吊橋。不知這吊橋年深日久,不曾換得,木頭已朽爛了。呼延灼跑馬上橋,來得力重,踏斷了橋木,那馬前蹄陷將下去,把呼延灼跌下馬來。兀朮趕上前,就一斧砍死。

    《水滸傳》裡則寫:呼延灼受御營指揮使,每日隨駕操備。後領大軍,破大金兀朮四太子,出軍殺至淮西,陣亡。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軍有功,後隨劉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軍節度使。——這個應該算是官設了。

  • 12 # 鋒楓2016

    說到底梁山好漢只不過是一群綠林草莽,烏合之眾。《水滸傳》中宋江被朝庭招安後徵方臘,十損七八,一百零單八將到最後只剩二十二人得勝還朝。後來宋江、盧俊義遭蔡京、高俅等奸臣陷害賜毒酒毒殺後,梁山好漢就己經名存實亡。而歷史上也有宋江及梁山好漢一事。歷史上宋江等數千人嘯聚梁山,攻城陷地,殺富但沒濟貧,令朝庭很是頭痛。而宋江首鼠兩端,反覆無常,梁山降而復叛,叛而又降,如此反覆,最終被張叔夜所巢滅。

    總之,無論是歷史上的,還是文學上的,梁山好漢都沒熬到靖康之恥。其實就算是熬到靖康之恥,以宋江梁山所謂的軍事實力是不足以對抗立國之初,戰力強悍的金國軍隊的。

  • 13 # 木子小寫

    靖康之恥發生在水滸傳之後,也就是在梁山好漢征討方臘之後,梁山好漢已經損失了一大半,大部分活下來的將領都已經被分散到全國各地,有的已經歸隱山林,就只有呼延灼抗金戰死…

  • 14 # 李任之

    因為,靖康時水滸英雄基本都嗝屁了。

    靖康之難是發生在平定方臘之後的,而水滸英雄們在平方臘之後基本都死光了。所以那還能去救援汴京。

    題主沒事還是要多讀讀歷史呀。

  • 15 # 落花本拉丁

    因為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也考慮過,所以強行在靖康之難前面幾年讓水滸英雄去懟強大的方臘,然後拼了方臘死水滸大傷的局面,接著再弄死宋江哥幾個,剩下的幾個水滸殘將只能苟且活命,哪會去救人呢?

  • 16 # 金棠文化

    靖康之難發生於公元1127年,是北宋被滅亡的歷史真實事件,而水滸英雄故事只是文人杜撰的小說。雖然歷史上確出現過宋江及其三十六位好漢,但除宋江外,歷史上並未記載過其他好漢之名。1121年,海州知州張叔夜率600官軍將宋江一夥包圍激械,宋江被迫投降,從此就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由此看來,水滸連自己都顧不了,又怎能救援靖康之難中的宋王朝呢?

  • 17 # 吆呵天怎麼又亮了

    1.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漢,雖有原型,卻大多是杜撰!並沒有那麼大的實力!

    2.水滸覆滅的第二年發生的靖康之變,誰救誰?

    3.中國的皇權統治向來都是分化、弱化內部,這樣利於長治久安!但壞處就是面對強敵入侵時毫無招架之力!

    雖有充足的人力(人才)、物力(裝備物資)、財力等,但由於長期的政治政策,導致不能有效整合發力!

    所以,中國歷史不斷的重複著災難、恥辱、愚蠢!

    根源就是:皇權家天下第一!

  • 18 # 十三哥喂

    水滸英雄都是演義人物,在歷史上的原型也並無抵禦外敵的能力,但我們還是按照演義故事的路數來解釋吧。

    在《水滸傳》原著結尾時,梁山好漢徵方臘歸來,十去七八,隨後又星散各處,再往後宋江、盧俊義又被奸臣害死,自殺殉葬了幾個。其中朱仝在劉光世麾下和金軍交戰,並且獲勝,榮升太平軍節度使。但這可能是戰術上的勝利,並不能阻止靖康之難。

    在《說岳全傳》中,和金兵交手的有呼延灼、燕青等人,另外還有一些梁山後裔也和金兵交戰過,但那時靖康之難已經結束了。

    在《水滸後傳》中,殘存的梁山好漢和後裔依舊受到奸臣的迫害,迫使他們再度佔山為王,後金兵入侵,他們也無心、無力抵抗。不過燕青倒是喬裝進入金兵大營,給徽宗皇帝送了點兒點心,然後就走了。根本沒有勤王劫獄的打算。也是當初都傷透了心吧。

    另外還有一篇通俗文學作品,我已經忘了名字,主角是李師師。

    李師師在京師城破的時候,流落江湖,曾經感嘆:皇上怎麼不調宋江等眾義士勤王,抵抗金兵啊。

    結果有個知曉訊息的對李師師說:宋江?墳頭上的荒草都一人多高啦。

    所以,靖康之役對於梁山好漢們來說,一是沒能力救,二是打心眼兒裡不想去救啊。所以大家夥兒商量了一下,打造海船出海,擁李俊為王,在海外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 19 # 談古論今一覽風月

    讀史的人都清楚,水滸傳的時間大約發生在宋徽宗早年間,當時宋徽宗大約30來歲,靖康之難發生在公元1127年,那時徽宗成了太上皇,快60歲了。即使有水滸英雄在垂垂老矣,假如不老水滸英雄還有幾人呢,水滸英雄中很多是村匪路霸之流除了佔山為王的就是原來的幾個朝廷命官。實力強的真是不太多,看名頭一個比一個大,事實呢多是吹噓,水滸英雄實際還不如方臘軍的厲害,咱們按水滸傳說,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聽名頭震天響,讀水滸我們就看出實際裡面很多雞鳴狗盜之徒,招安後平定方臘時,只是作為先頭部隊,後續中有很多朝廷的部隊才把方臘平定,去時108將回來時還有30多人,如果沒有朝廷部隊,水滸英雄肯定不是方臘的對手。真正的歷史呢宋江他們其實就是小打小鬧,也沒有108將是很小的起義,被濟州太守張叔夜就平定了,根本沒有動用朝廷多少軍隊。水滸英雄,演義而已。

  • 20 # 無劍的劍客

    簡而答之:沒人、沒力、沒心了。

    靜康之難,北宋滅國,徽飲二帝被擄走,坐井觀天。那麼想當年曾經風光無限的水滸英雄們,為何沒有去救援呢?這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宋江率領梁山英雄們接受招安,接朝廷聖旨去南攻方臘,在征討方臘的過程中,梁山軍隊損失慘重,一百單將也是傷亡六七,實力已經嚴重受損。戰爭結束後,盧俊義和宋江有受到奸臣的陷害,飲毒酒而亡,不久李逵花榮和吳用也先後自殺,梁山群雄已經所剩無幾了。剩下的那些有的被朝廷分封到了各處做官,有的不願做官而歸隱山林,各有去處。已經形不成一股較大的力量,沒有多少人了。

    其次,在評書《岳飛傳》中,曾經出現了幾位梁山好漢,或者是梁山後人。比如雙鞭呼延灼曾經為救趙構而與金兀朮交戰,最終戰死沙場。神醫安道全也曾經在牛頭山救過康王趙構之命,但二人已經老邁。而像關鈴、董方、張國祥、阮良、張節、韓起龍、韓起鳳這些梁山後人都已經長大成年,可見此時距宋江被害已有很多年,當時即使活下來的那些英雄好漢們,此時也死去不少了吧,即使活著的也都以年老體衰,還怎麼去跟金軍作戰,解救京城之圍呢?有些人即使想救,也已經有心無力了。

    同樣在《岳飛傳》中,梁山好漢浪子燕青也曾經救過逃跑中的康王趙構,還差一點殺掉金兀朮。但當他聽說自己所救之人是北宋皇室趙構的時候,因為記恨朝廷害死了宋江盧俊義等眾多梁山英雄,若不是宰相李綱好言相勸,燕青都差一點殺掉趙構。燕青雖然沒有殺趙構,但也沒有再救他,而是放任金兀朮繼續追殺他了。由此可見,也有很多梁山好漢對趙宋朝廷心中十分不滿,甚至憎恨。所以在發生靖難之役的時候,這些人既使有能力前去救援,也是無心去救的。

    所以靜康之難,沒有水滸英雄前去救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情令》結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