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易閣主

    我們為父母(昨天)活著:父母製造了我們,並且延續了他們,這是不自覺的選擇,我們因為他們而存在;

    我們為自己(今天)活著:父母使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是他們的希望。而我們在完成父母所給予的使命以外,我們還應為自己而活著。我們不能選擇父母(昨天),但我們能夠活出自己的方式和味道(活在當下)。我們有自己的選擇和自我存在的意義,我們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甚至我們可以只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

    我們為未來(明天)活著:世界如果到我們當代結束,人類就失去了意義。我們既然繼承了祖輩,那麼就有義務和責任去創造後代,我們的存在也許是短暫的,甚至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因為我們的存在而使人類歷變得漫長和更有實際意義……

    當然,所謂的“佛系青年”,只不過是隨心隨緣的率性而為,但世界是充滿紛爭和慾望的,我們總得保護好自己。我們在生活的夾縫中,就象小草在泥土裡,種子埋下了,就有希望。衝破了黑暗,就能感受Sunny。有了風雨和時間的洗滌,就會開花結果。雖然一切順其自然,但是總在天地大道的掌握之中。爭與不爭,放與不放,萬事萬物都在“道”中自然地發展著,你我皆是過客,得或失,來或去,生或死……都在沿著上天為你規劃好的路走下去。所以,活著,隨心隨緣就好。

  • 2 # 紅塵法遠

    你好,我想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存在的意義,不盡相同。也有很多人確實也不知道我們為何而存在。

    那麼我們究竟為何而存在?既然你問到了究竟,究竟的意思就是探究到底。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就很容易了。

    究竟在佛教裡指最高的境界。《大智度論》中有:“究竟者,所謂諸法實相。” 意思就是究竟是指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同樣,在中國傳統的儒家、道家文化裡也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唐朝王維 的《西方變畫贊》裡說:“究竟達於無生,因地從於有相。”

    所以,這個真相如果能夠搞清楚,就能夠明白【我們究竟為何而存在】了。也就是隻有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才能夠找到存在究竟的意義。否則都是如大部分人一樣,依照自己的思想意識而存在,但思想是不確定的,今天這樣想,明天就那樣想,所以依靠思想來存在是不究竟的。

    真正的究竟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不因認為的思想而變化的,這就是真理。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中,無論是儒、釋、道中都是一樣的。

    那麼說到佛系青年如何生活,就要了解什麼是佛系青年。社會上說的佛系青年是個網路流行詞,它是指抱著所謂一切隨緣、不苛求、得過且過、不走心的活法和崇尚這種生活方式的青年人。

    這樣的生活其實並非真正的佛系,正如第一個問題所說的,大部分是因為還沒有明瞭宇宙人生的意義,所以不知道我們為何而存在所導致失去了人生的目標和動力。

    真正的佛法是積極的,無為而無所不為!真正的佛系青年也是如此,會將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無我利他的社會責任之中。因為他們瞭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懂得了生命究竟為什麼而存在,所以才會將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意義之中。

    我們都知道的唐僧,也就是唐朝的玄奘法師。他青年時一個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印度取真經,前後歷時十七年。他的足跡遍佈印度,影響遠至日本、南韓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和精神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才是真正佛系青年的表率。

    青年,正是生命最朝氣蓬勃的階段,正是應該追求真理、找到人生意義的階段。一個人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地活一輩子不難,但是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讓生命為社會創造無限的價值,讓自己的生命沒有白活,甚至能夠在歷史的洪流中成為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只有在明瞭了宇宙人生究竟的意義之後,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夠積極努力地創造價值、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而努力生活。這就是中國大學之道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青年時期就明瞭生命的意義,從而樹立遠大理想,明確崇高的志向,這才是一個真正佛系的青年會踐行的生活,絕不是苟且偷生、每天混日子的白白耗費生命。

    就像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虛大師就是在少年時期出家,青年時期受到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的著述後深受激勵。還讀了不少托爾斯泰、巴枯寧、蒲魯東、克魯泡特金甚至於馬克思的著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和生命,覺得不能再如此荒棄光陰了。於是閉關三年悉心研習佛教經典。在閉關期間獲得一些特異功能,但他並不覺得這是生命真正的意義,所以他發大心修大行,改革佛教,宣揚人間佛教,嘔心瀝血,操勞奔走,對佛教和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所提出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的思想,更是為佛系青年指明瞭生命存在的意義。

    如太虛大師一樣,還有很多佛教的青年也都是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得自己的生命成為真正有意義的存在。這樣的佛教青年才是真正佛系的青年,也是所有佛系青年的樣板和標杆。

  • 3 # 石道覺者

    一個生命存在的最重要意義是,繁衍生息體現和感受的一個過程,在這個充滿競爭追求物質與慾望的世界裡,佛系精神是讓我們找回自己,從新認識人生的意義,更好地去體現當下的生活。

  • 4 # 文史漫遊記

    我思故我在。人非草木,貴在有心。心是痛苦的居所,亦是快樂的源頭。若想如修佛之人般生活,其實是很難的。需要持戒,禪定,然後生慧,從而超脫自身,感受生命真諦。在這個世俗紛擾,誘惑叢生的世界,有幾人能做到?故世人多喜樂無常,為聲色財權名利所困,不得自在。苦海浮沉,茫茫不知所求,此謂眾生相。唯有擯棄外在干擾,迴歸本心,順其自然,方能自在。

  • 5 # 眉畫張敞

    每一個有思想的人可能都思考過這個深奧的問題。

    我們究竟為何而存在?

    看到這個問題,我一下就想到了作家畢淑敏的一句話:

    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我們每個人要為自己的人生確立一個意義。我們究竟為什麼而存在?實際上就是問:我們人生的意義何在呢?

    悲觀一點講,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吃苦受累,只不過是為了自己或一家人的生活。

    我們卑微地活著,甚至只是為了一飯果腹,一榻安眠。

    我們常常會笑話豬,說豬隻會吃了睡,睡了吃,然後短短的幾個月以後,成為人們的盤中食。

    如果我們不努力,不給自己的生命確定一個意義,我們又比豬強了多少呢?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人物,活得很辛苦,很卑微;

    我們的人生很短,我們快樂的日子很少,煩惱和慾望卻很多;

    我們要面臨生老病死,我們會“怨憎會”、我們會“愛別離”、我們會“求不得”,人生啊,何止“七苦”!

    如果我們這樣來看人生,如果我們就這樣活一生,人生的意義真的不大。

    那麼就像畢淑敏所說,我們要給自己的人生確定一個意義,我們為這個意義而活,我們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了。

    我們要給自己的人生確定一個什麼樣的意義併為之努力呢?

    從大的方面講,我們可以以天下蒼生為已任,像歷史上那些仁人志士一樣,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幸福去奮鬥終生,這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

    從小的方面講,我們可以像詩人李白那樣,像當代作家路遙那樣,寫下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觸,激勵更多的人,與更多的人進行靈魂的交流和碰撞,這樣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我們也可以“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像這次抗擊新冠肺炎中那些最美的白衣天使那樣,為國為民,迎難而上,這樣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如果你說:我不行,我做不了這個,我自顧不暇。那麼,你做一個守法的公民,用自己的誠實勞動養活自己,照顧家人,讓別人因為你而感到溫暖和幸福,那麼,你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佛系青年該如何生活呢?

    什麼是佛系?是像深圳的“三和大神”那樣生活嗎?那種生活是不是就是佛系生活?

    我特意查了一下,什麼是佛系?

    佛系的意思是不爭、不搶、不強求,不注重結果,看淡一切的生活態度。

    那麼像深圳“三和大神”那樣是不是就算佛繫了呢?

    我看那不叫佛系,那叫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當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叫不負責任,那叫苟且偷生。

    我認為的佛系,應該像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裡所說的那樣“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我們是普通人,我們可能很窮,但是我們不必因為這個而天天怨天尤人,也不必因為這個而天天煩躁憂愁。

    我們有自己的目標,我們為之努力,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就這樣努力地活著。

    我們也羨慕有錢人,我們也想過富裕的生活,但是我們也不必為此奴顏卑膝、阿諛奉承、不擇手段、不顧廉恥。

    我們要透過我們的合法的、誠實的勞動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如果改變不了,我們也不必心灰意冷,痛不欲生,我們就踏踏實實地過我們小老百姓的生活。

    我們活著,就要給自已確定一個人生目標,給自己的人生確定一個意義,併為之不懈努力。

    我們在生活中要“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踏踏實實地過我們小老百姓的生活。

  • 6 # 子瑜說說

    "我們究竟為何而存在?"我們人類是宇宙自然界物質演化而生的自然物種,純屬是一個自然生態變變現象。跟其它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的存在一個樣,都是屬於自然界中的一部份。人類的不同,就在於人有了意識思維的產生。人類透過長期的勞作發展,思維變得更加成熟,懂得思考,創造生活,還逐漸有了改變自然生態環境的能力。

    "一個佛系青年如何生活?"這裡所謂的佛係指的是一個人變得一切都很隨緣,隨心,得過且過,不加強求的一種生活態度。這也是一種不思進取的消極人生觀,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沒有起任何作用。原因都是一個人不能適應社會環境生存變化而選擇自我逃避的一種借囗,也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心理病態。做人應有所為,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去實現創造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觀。這樣,人的生活才會有活力,精彩,不虛度一生,展現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意義!

  • 7 # 文芳墨豔

    王蒙先生將人類的問題歸結成兩個,一個是吃不飽餓出來的問題,即生存問題;另一個是吃飽了撐出來的問題,比如探討終極意義、人生價值等。

        所以,當我們把念頭轉向我活著的目的時,至少有一點沾沾自喜:我們解決了自身的溫飽。

        我自認為是個愚笨的女人,“進的廚房,出的廳堂”對這一要求我只滿足前者,還要加上一個註釋,進的只是自家廚房。不會應酬,不會寒暄,不會看人眼色行事,甚至吵架也要等吵過的第二天重溫當時的情景才想起我應該這樣這樣說才對——答案是有了,對手卻沒了,白白的又增加了懊惱。

        似我這般的人回答究竟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好象有些可笑,就如同一個感官初開的孩童拿著他的塗鴉之作去挑戰繪畫大師,但畢竟勇氣可嘉。

        我們經常活著活著就失去了目標和自信,活的有些累且不耐煩,我不知道這是因為離俗世的名利、生活的幸福太遠,還是離生命的虛無太近,總之,活著活著就活糊塗了。

        看過一個禪學的故事,說的是雨中,一個禪師對他的信徒說的一段話: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

        禪師的話並沒有讓我頓悟,不過好象也有些模糊的認識,那就是,人是生活在自己的感覺中的,沒有人能幫你,除非你自醒。

        

        幾天前,帶孩子去冷飲店,回來的路上,孩子忽然對我說:媽媽我可千萬別死,因為我明天還想來吃……

        對呀,活著也許本無意義,但我必須好好活著,因為明天我要帶著孩子來吃那隻冰激凌。

    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 8 # 斜槓青年愛讀書

    我們究竟為何而存在?人生在世,我們應當有所追求,或為個人,或為國家。而不要在該奮鬥的時候選擇安逸。要明白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清政府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終被時代淘汰,而我們新中國,雖有成就但不驕傲,時刻警鐘長鳴,不斷進取,終有現在的盛世。

    而作為祖國未來的青年,更不該在為國出力的時候去選擇做佛系青年,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存光陰不可輕。苦心人,天不負,勾踐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十年隱忍,韜光養晦,終靠自強復國稱霸。倘若越王勾踐選擇安逸那麼他怎能最終吞吳稱霸。

    楚王項羽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淮侯韓信胯下辱,一朝統帥帥兵百萬。古人尚且如此,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還要做佛系青年嗎?

    在我看來,佛係指的是耐得住寂寞,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不急功近利,能靜下心去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心靜,方能看清自己,明白自己哪裡還需要精進,不斷使自己變得優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蒸麥飯中途揭蓋還能蒸熟嗎?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