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獅

    自然不是這樣,若是一刀砍下,受刑之人的家屬不但不恨劊子手還要感謝劊子手。但若是家中不花點錢打點,那麼受刑之人可是受了老罪了。

    古代吃劊子手這碗飯的都非是善類,既然殺的了人,自然要心狠手辣,因為這不是做善事。至於要斬的人是誰,他自不用管,也管不著,太爺讓斬誰就斬誰,管它是王公大臣還是平頭草民。但是不管斬的是什麼人,只要家中有苦主(家眷)的,在行刑前你都要送上銀子或者禮品,要不然受刑之人死都不能好死。

    這是歷來的規例,因為人家劊子手吃的就是這個錢。劊子手平日裡一般住在破廟裡面,手中刀行完差事要供起來,平日裡俸祿不多,也就夠吃飯喝酒,但是要是趕上有殺頭的事,就算是吃上了。

    清代小說《活地獄》中有記載,囚犯斬首之前的幾天,要事先貼出告示,寫明那天那日在何處斬首某某某。而後囚犯家屬就要上下打點,給差官大哥送點錢,讓其高高手給照應照應,讓囚犯最後的幾天能好吃好喝安慰過最後幾天。而後再備一份禮品和銀子,打聽好是哪位劊子手負責斬首,然後到廟中,跪下給磕幾個頭,把銀子和禮物留下,禮品之中要有一條魚、一隻雞、一隻鵝、一塊肉,兩壺酒。劊子手若是收下,這事就好辦了,保證一刀痛快。若是不收,這事就難辦了,要不然就是太爺下令不允許一刀斬,要不然就是嫌東西少。東西少還可以補,太爺下令就很難辦。若家中實在拿不出銀子和禮品,只能讓女眷陪劊子手幾天的事也常有之。

    到了行刑當日,劊子手要祭刀,有些人說一輩子這口刀不磨,這是胡謅,因為血液熱度的緣故,時間長了刀口會捲刃,必須要磨,不磨就是塊生鐵片子。對於花了銀子的,刀就磨的飛快,加以技巧,一刀下去,保準齊茬斷。但要是不給錢,十刀八刀就看劊子手心情了。觀刑的百姓也不願意看一刀切,因為沒意思,太快了看不過癮。但是要是趕上劊子手使壞,慢慢折騰,受刑者慘叫連天,四外觀刑的紛紛叫好。晚清那幾位君子不就是這待遇嗎,用最鈍的刀來砍,讓你受夠折磨。

    不過倒是也有過會硬功的硬漢子被斬首的事例,清代有個叫阿力瑪的武將,練就了一身好硬功,人稱混鐵漢。因為得罪了順治皇帝,所以要處斬他,但行刑的時候,劊子手卻砍不動。最後阿力瑪說,要讓自己的朋友巴圖魯佔來斬首才行。巴圖魯佔也是武將出身,雙臂有千斤之力。到了現場後,阿力瑪告訴他,要想斬他必須先將後頸處的大筋挑斷才行,於是巴圖魯佔命人將他脖筋挑斷,而後自己動手了卻朋友心願。

    劊子手不是什麼好差事,雖說是一份職業,但是取人性命這種事畢竟是很缺德的事情,故此古代劊子手很少有家眷,怕的是連累子孫。

  • 2 # 杜家

    是的,劊子手一般都是一刀下去的,切二刀畫面太血腥了,一般人不敢看。

    劊子手是個高收入職業,晚清時期,劊子手砍一顆頭顱官方會給四個銀元,這相當於一個苦力半年的收入,而且很多衙門會給一些提成,因為劊子手幹不了多久,老祖宗有祖訓,不能砍過99顆人頭,否則會有報應。

    很多人以為行刑的家屬不給好處會砍第二刀,其實不是的,劊子手行刑之前會噴一口酒,這一口酒的作用是為了稀釋刀上的毒液,因為怕一刀砍不死人,鬼頭刀上都會噴毒液,而毒液太濃,一般就是佔著即死,劊子手怕傷及無辜,就會噴一口酒稀釋他,而且也有潤滑的作用。

    劊子手從小就得培養,殺一些小動物,雞鴨鵝狗的練膽,等大了一些在殺大型動物,師傅會在一個冬瓜上畫一條白線,什麼時候能沿著白線把冬瓜切斷,那麼這個徒弟也就可以出徒了,而一般這個時間都是要十幾年。

  • 3 # 農家小哥哥

    從職業來說,一刀斬不僅可以表示已經的刀法精進,而且在同行裡也是有面子的,而且還會被一些有錢有背景的邀請斬殺,這個可以參考香港電影千人斬,裡面師傅對徒弟的訓話,做好了就是金牌刀手,做不好會被同行看不起的。不僅如此,也有這些原因要求劊子手一刀斬的。

    1在電影千人斬裡師傅現場教徒弟的時候就說,一刀下去,犯人感覺不到疼,沒斷氣頭就掉了,但是頭還在肩膀上,頭不落地是可以重新轉投人胎的,所以在看斬首的人就像是在看錶演,刀法乾淨利落,事後家屬會給豐厚的賞金的。

    2劊子手的刀一輩子是不磨的,所以砍頭是不允許有第二刀的,千人斬裡徒弟去實習的時候,就是一刀沒砍斷頭,雖然死了,但是被鬼纏身不說,被家屬也是一頓大罵,所以不管有沒有獎金,一刀斬即是職業標準,也是個技術活

    3在盛世年代,劊子手是個高收入的職業,有外快,有工資,有的還專門開課收徒,創立門派,有自己都特的刀法,一般斬首都是來請的,而在亂世,特別是滿清後期,劊子手都是沒什麼職業標準了,錢給夠了,就給個痛快,沒給夠就慢慢折磨,而監斬官也是睜隻眼,閉隻眼,所以後來劊子手都被黑了,成了不好的職業了,最後都是孤苦伶仃,我國最後一個劊子手就是這樣的下場,大家可以去搜索看看。

    這些都是我結合電影和一些資料寫的,不知道對不對,請專業老師指點。

  • 4 # 愛看愛思考

    據老人們說,真正的劊子手不是砍死被行刑的人,而是用刀把犯人的頭抹切下來。據說是有人提起犯人的發辯劊子手反手握刀順著犯人的頸椎骨的骨頭逢隙抹切進入,從而把頭顱完整的抹切下來。

  • 5 # 羽妳曈行

    不請自來說幾句,古代的劊子手不是一刀砍下頭的,而是近似於切割的方式,他們的刀不會特別鋒利的那種,同時,手法也不會那麼的乾淨利落,古代的刑罰,沒想象的那麼輕鬆,人道。古代刑罰的目的在於警誡,還有維護法律與統治的權威,一般受刑者都是極其痛苦的死去,例如戊戌六君子,譚嗣同當時就是斬首之刑,更是被慈禧特意下旨使用鈍刀,砍了很多刀才死去,極其痛苦。

  • 6 # 會跳舞的烏賊

    NO NO NO 事實並不是這樣 好多時候儈子手可能會砍了一半,還沒砍斷,留著一點點和身體連著,血像噴泉一樣,往上飛撒!!!

    這時人還有一點點知覺,身體會本能的顫抖,臉上有表情,有些甚至眼珠子爆出,很多人看到這一幕都驚慌失措,四處散去!

    本身劊子手就是怨氣沖天,他們也有害怕的時候,所謂酒壯慫人膽,他們很多可能在上去之前就喝了很多酒,有的神情恍惚,一刀砍下去,可能砍到腦袋上,可能砍到肩上,所以會給被砍的人,死之前造成極大的痛苦

    算了,太過嚇人,給大家一點福利緩一緩

  • 7 # 錯過的將成為永恆記憶

    “斬首”二字無論是從古至今都是令人忌諱和懼怕的,一是人死了都不能好好死,不能留個全屍,最後還得落個身手益處的結局,令人忌諱;二是砍頭那種很血腥,而且砍後那種血淋淋的場景,又著實令人感到懼怕。雖然這是古代一種刑法,想要以此對活著的人起到一種震懾的效果,可此手法也未免太過於殘忍。斬首顧名思義就是取人首級,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可不是那麼簡單,畢竟人的身體與頭顱還是有骨骼連著的,如果行刑刀具不夠鋒利,或者行刑者力道不夠,又或者刀落下去的尺寸有偏差,無疑都會增加被行刑者的痛苦。所以劊子手一般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集力量與技術於一體的,因此都可以做到手起刀落,勝任此特殊行業。

  • 8 # 破曉8011

    斬首一刀砍下頭來絕非易事,斬首斬首聽起來感覺很簡單的樣子,但是要一下子砍下來需要多年的功力。而且同時斬首很多死囚的話,即使一個再厲害也不能做到每個人都乾淨利索的一刀砍。所以劊子手斬首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把頭按木墩像宰雞,第二種是拉著犯人頭髮,然後斬首。第三種就是電視裡面出現的,五花大綁然後劊子手一刀下去,不過只有極少數劊子手才能做到這一步。

  • 9 # 密探零零發

    刀要磨利,光可鑑人。刀鋒削鐵如泥,刀尖入木三分。斬斷青絲,瞬間即逝。放出鮮血,潑灑紅塵。腦後三寸,連骨帶筋。手起刀落,衣不留痕。決不拖泥帶水,切莫傷及自身,這個是中國古代劊子手斬首行刑的場景,我們經常在古裝劇裡看到被判處斬首的犯人,在劊子手手起刀落下,人頭落地,乾脆利落,一刀斬首,令人驚奇!難道,古代犯人被斬首,劊子手都是一刀人頭落地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秘密。

    其實電視劇裡面的場景都是騙人,你以為斬首是切菜砍瓜那樣簡單,當然不是了,斬首是一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幹的,並且大部分人還不願意幹,因為殺人畢竟有損功德,但劊子手的薪水可是很誘人的,而且有很多外快,因此古代歷朝歷代從事劊子手這一職業的人還不少,畢竟這是一個稀缺的技術工種。但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劊子手,是沒那麼簡單的!

    當新人加入這個行業的時候,都要經過幾年的訓練才能獨立執行,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作為領進門的師傅,會先讓小徒弟殺一些雞鴨等小動物來克服殺生的恐懼,當徒弟可以熟練地殺死這些小動物的時候,師傅會換大一點的動物來練手,一般會選擇大黃狗之類,因為大黃狗和人的脖頸直徑相似,可以找到殺人的感覺。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師傅會將殺人斬首的關鍵秘訣傳授給徒弟。師傅會讓徒弟觀察狗的脖頸,讓他牢牢地記住頸椎的構造,然後讓徒弟試著用卸骨刀(一種比鬼頭刀小很多的刀,專門用來斬首的鋒利無比,在電視劇《刀鋒1937》中,孫紅雷主演的鄭樹森手中有一把鋒利無比的叫“棗泥”的刀,就是他繼父一個滿清最後的劊子手的卸骨刀,專門用於斬首)找到骨縫,然後一刀下去,速度要快,狗頭落地必須仍能睜著眼,張嘴方才訓練合格。

    關於中國古代,劊子手殺人斬首是非常講究的,有一套自己的規矩:行刑前,莫與人犯交頭接耳,莫聽人犯攀親帶故,莫視其眼目。既在斷頭臺上,殭屍以死,從無峰迴路轉刀下留人。刀要磨利,光可鑑人。刀鋒削鐵如泥,刀尖入木三分。斬斷青絲,瞬間即逝。放出鮮血,潑灑紅塵。腦後三寸,連骨帶筋。手起刀落,衣不留痕。決不拖泥帶水,切莫傷及自身。

    經過大量的訓練後,一個真正的劊子手才能真正練成。在中國古代,行刑前,先讓犯人跪在地上,隨著判官一聲令下,拔掉生死牌,劊子手拿起卸骨刀,用另一隻手按第人犯的頭,刀鋒看準犯人的骨縫,第一刀先在犯人的脖子上開一刀口子,這叫“開皮”,以便更好地進行下一刀。第二刀對準骨縫,手起刀落,人頭落地,行刑完畢。這時候,劊子手會拿著犯人的人頭向在場人展示。所以,斬首其實需要兩刀,只是熟練地劊子手兩道工序之間間隔非常短,才讓人誤認為一刀斬首,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出神入化的劊子手,不用開皮,一刀斬首的存在!

    還有就是假如監斬官或者民意不想人犯痛痛快快地被斬首,而是慢騰騰地死去的話,劊子手就會用鈍刀,讓犯人在折磨中慢慢地死去。一般情況下,被判處斬首的犯人家屬,會給劊子手行賄,希望他乾脆利落地行刑,為的就是讓人犯少受點罪,這成為中國古代劊子手的潛規則了,實在是油水豐厚呀!

    在中國古代,斬首並沒那麼簡單,想必各位已經知道了斬首並非劊子手手起刀落,一刀人頭落地。各位,你們認為中國古代的刑罰殘酷嗎?

  • 10 # 一個愛國小憤青

    一刀砍頭那可是積了大德了,古代行刑,犯罪越輕用的刀就越快,犯罪越重,用的刀就越鈍。快刀當然是最痛快最沒有痛苦的死法,鈍刀看下去,幾刀都砍不死,就是讓你活受罪,什麼砍死什麼時候算。

    所以為什麼古代很多都是畏罪自殺,因為與那些痛苦的刑法來比,能夠好好的死去也是一種幸福

  • 11 # 含光9823

    這不一定,古代的劊子手基本上是一脈相傳,是一個比較穩定的職業,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說是鐵飯碗。劊子手在行刑前,犯人一般都會賄賂劊子手,讓犯人能夠死個痛快,如果沒有錢去賄賂劊子手,就要看劊子手如何做了。

  • 12 # 我心依舊258098855

    不是,這全憑劊子手自己了,如果劊子手對犯人很尊敬可能會給犯人一個痛快,一刀砍下來,或者犯人的家人拿錢賄賂劊子手,劊子手也可能給犯人一個痛快,但是,犯人的家人沒有拿錢賄賂劊子手,那麼行刑的時候就全憑劊子手自己了。所以犯人行刑的時候,劊子手不一定會一刀砍下去。

  • 13 # 曉明放電影

    首先肯定不都是一刀砍下去的。一刀看下去快刀斬亂麻,當然死的痛快。但有時候事與願違,儈子被收買,朝廷命令都不會讓你死的痛快。清朝那幾位君子不就是朝廷讓儈子手用最頓的刀砍的嘛。

    儈子手都是窮苦惡恨之人,當儈子手並沒有多少俸祿可以拿,所以他只能從刑犯家眷或者仇人那裡得到一定的錢財。

    所以總得來說,只有給儈子手一定的錢財儈子手才會一刀砍下去,當然,前提是給的錢財要足夠多,而且朝廷沒有命令說是不許一刀砍的情況下才可能是一刀砍。

  • 14 # 四川達州人

    過去,斬首刑法分等級的。

    越是百姓軍卒,刀越鋒利,一刀一下。

    越是高官顯爵,被斬首的時候就要用鈍刀甚至不開封的刀去殺,以示懲罰。快刀一下就解決了,鈍刀甚至要幾十下才能砍下頭顱,實際就是加重懲罰。

  • 15 # 歷史三日談

    刻意安排的“秋後問斬”,筆者在這裡是有所指向的,一般人只知道戊戌六君子為中華民族的“前途”拋頭顱灑熱血,殊不知,聚焦到歷史的細節,他們的行刑方式還是比較殘忍的。

    在歷史教科書中,戊戌變法被定義為一次有進步性的愛國運動,在思想上具有啟蒙作用,關於歷史事件的看法,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樣的看法不能說錯。

    但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比如說從慈禧太后等人的角度,這就是一場明目張膽的政變,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簡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虎口拔牙。

    眾所周知,清朝皇室,光緒帝不過是個傀儡皇帝,但話說回來,雖然眾所周知,可從來沒人敢跳出來解決這事,直到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出現,試圖透過戊戌變法的一系列措施,不但救亡圖存,還要救光緒帝。

    讓這個傀儡皇帝變成實權皇帝,讓慈禧太后讓權。

    別說康梁等人說這話,就是地方督撫等實權派恐怕都沒這個膽量和實力這樣說,慈禧太后自然不能善罷甘休。

    戊戌變法失敗自是意料之中,譚嗣同說中國沒有救,是因為沒人願意流血犧牲,但在慈禧太后那裡,沒人死就不足以平息內心的怒火。

    戊戌六君子在普通民眾眼裡是英雄,但在慈禧太后眼裡就是罪犯,該死的罪犯。

    因此下令處死,死的方式就比較慘了,用的刀具是慈禧太后親自安排的大軍刀,此刀最大的特點就是――鈍,鈍到幾刀砍下去皮肉還能相連,戊戌六君子的死相也就可想而知了。

  • 16 # sxr三葉草

    不是的,古代犯人被斬首,如果當時朝裡有人或者給劊子手好處或者劊子手覺著他是好人,那麼劊子手就會一刀砍下,不會讓犯人受罪;而如果犯人比較窮,或者沒有給劊子手好處,或者劊子手覺著犯人是罪大惡極,就不會一刀砍下,來幾刀,讓犯人再臨死前還要受罪。

  • 17 # 不忘初心228405241

    古代的劊子手一般會這樣進行。1:有人收屍的按照要求,可以砍下頭,也可以不砍下頭,但是肯定會死。2:沒人收屍的可以隨意進行。只要死就可以了。

  • 18 # 徐小仙說歷史

    識時務者為俊傑,因為老祖宗留下這句話,所以很多人把它奉為真理,在國難當頭的時候,紛紛做起了識時務的"俊傑"。但是也有人卻始終忠心不二,即使身死,也只堅持自己原來的信仰。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英雄一樣,他被譽為"明末文天祥"。

    此人就是左懋第。左懋第從小就飽讀詩書,心懷天下。他在11歲的時候讀到了三朝會典,此書是魏忠賢授意編寫的,故意誣陷那些東林黨人。左懋第那個時候一邊讀書,一邊痛罵魏忠賢,說他是邪佞之人。當年白蓮教鬧事,包圍了萊陽縣城。縣城的官兵不敵,城裡的百姓跑的跑,叫的叫。還是一介書生的左懋第,竟然一個人衝上了城牆,抓著城牆的大炮就準備抗敵。但是他不懂得怎麼開炮,所以第一次炮彈還沒打出就爆炸了,差點炸死他自己。但是他沒有退縮,簡單的包紮了一下,又開始學著發射。當時左懋第的這股拼命勁兒,也激勵了其他計程車兵,士兵們奮起反抗,最後擊退了白蓮教。

    因為此戰,左懋第一下子出名了。大家沒想到,這位書生雖然看上去文弱,但是體內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後來,左懋第參加鄉試的時候得了第二名,一年後又考中了進士。崇禎四年的時候,左懋第被派往山西的韓城,那裡的治安環境非常混亂,經常受到賊寇的騷擾。但是左懋第到了這裡之後,只花了幾年的時間,就將賊寇清理的差不多了,之後全力救災,把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所以百姓們都稱讚他是難得的清官。

    清軍入關,南明採取求和的策略,想透過割地來讓清軍放棄擴張的打算。左懋第反對議和,主動自薦帶兵抗擊清軍。但是,南明當時的統治者一心只想求和,甚至還將他派來議和。左懋第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是他因為肩負著使命,所以只好踏上了險途。那個時候,清軍早已不把南明放在眼裡了,威逼利誘左懋第,給了他無數的好處,希望他能歸向自己,但是每每都被左懋第罵的狗血噴頭。

    多爾袞見左懋第軟硬不吃,最後起了殺心。弘光元年的時候,左懋第被公開行刑。當時左懋第被押赴刑場的時候,昂首闊步,面無懼色。他先是朝北方拜了兩拜,然後才開始端坐受刑。周圍的百姓都聽說過左懋第的事蹟,都來為他送行。就連劊子手,也跪在他的面前,對著他磕了三個頭。左懋第在死前喊出了一句話,"寧為南鬼,不做北王",忠義可昭日月。

  • 19 # 錘子科技總監朱蕭木

    一般都是,除非家屬不給好處,那就會像你砍排骨一般,一刀沒有砍斷,就只能再一刀,結果第2刀有沒有砍到第一到的位置,又沒有砍斷。讓人痛不欲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傷害一個很愛你的人,反覆傷害了好幾次?怎麼去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