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鯨深海之歌
-
2 # 醉眼朦朧看天下
吐谷渾原來是處於遼東的慕容鮮卑人,是慕容涉歸的庶長子,因與弟弟嫡子慕容廆不和,分走一千七百戶,西遷至祁連山一帶,自立為王。
吐谷渾死後,到他孫子葉延一代,就以祖父名字吐谷渾作為族名、國名延續下來。到唐朝被李靖征服,後又被吐蕃攻破,幾不成國。殘餘部眾又先後被宋、遼、西夏治理,逐漸被藏、漢等民族融合,剩餘的演化為今天青海的土族。
吐谷渾作為一外來民族,能長期在西部立國,得益於他寬容的民族政策。吐谷渾上層統治者為慕容鮮卑族,但中下層部眾多是當地的羌、氏人,因此在生活習俗方面積極向他們靠攏,同時也注意吸收一些有文化的漢族儒生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所以才能在複雜的周邊環境中較長時間屹立不倒。
-
3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青海處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在這片黃河源頭的土地上自古就生活著彪悍的民族。羌、氐、月氏、吐谷渾等部族先後遊牧在祁連山下,嚴苛的自然環境讓這些部族悍勇尚武。但是真正在高原上建立政權並能延續百餘年國祚的只有吐蕃和吐谷渾兩個。其中源自鮮卑宇文氏的吐谷渾政權更是延續了長達350多年,遠超過中原王朝盛衰週期。那麼我們下文詳細常闡述這個出身東部慕容鮮卑是如何來到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跨越西晉末年到唐朝這幾百年的時光建立起幅員千里的龐大汗國的?
吐谷渾是國名也是人名,也是部族名字。最早吐谷渾出自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首領是前燕燕武宣帝慕容廆庶出的兄長。由於慕容吐谷渾和嫡系不和,為了防止內耗所以慕容吐谷渾乾脆分家帶著族人跋涉千里來到祁連山脈。到慕容吐谷渾孫子葉延時期仿照中原王朝設定百官建立政權,從此去掉慕容鮮卑的族名以祖父吐谷渾名字為國號。吐谷渾位置相對偏僻一般勢力看不上,吐谷渾得以坐視中原政權頻繁更迭默默發展,終成西北小霸主。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以嫡系著稱,進入中原建立慕容諸燕的鮮卑慕容氏還沒有有庶出的吐谷渾傳承的久遠。從前燕開始,鮮卑慕容氏先後在中原建立起了後燕、西燕、南燕、北燕等幾個燕國。這也就是《天龍八部》中慕容復念念不忘的復興的大燕國。最後一個政權南燕被劉裕攻滅後,以末代帝王慕容超在內的三千慕容宗室在建康街頭被屠戮一空。縱橫中原的鮮卑慕容氏曲終人散,成為絕響。而庶出被逼出走的慕容吐谷渾一系早就放棄了慕容鮮卑的頭銜,以吐谷渾為族號、國號延續到了唐朝。
從西晉末年開始經歷五胡十六國再到南北朝跨度長達幾百年,五胡先後崛起導致政權更迭頻繁。而吐谷渾能夠避免戰亂、在亂世中逐漸壯大把國祚延續到隋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就重要的幾個因素做一下詳細闡述。
位置相對偏僻且易守難攻所以地位超然,可以在中原政權更迭中左右逢源吐谷渾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是農耕、遊牧、高原三大文明的結合部。所以吐谷渾具備三種文明的特點,憑藉穩定強大的國力既可以吸引因中原戰亂逃難來的儒家士子又可以吸引弱小遊牧部族加入。於是吐谷渾設定百官、開墾土地,形成耕作、遊牧並行的國度。此時的吐谷渾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不斷吸收新鮮血液壯大自己。
《隋書 西戎傳》記載:官有王公、僕射、尚書、郎中、將軍。其主以皂為帽,妻戴金花。其器械衣服略與中國同.....有大麥、粟、豆。更何況吐谷渾地處高原,自然具備和吐蕃類似的先天優勢那就是高原氣候。吐谷渾背靠青藏俯視中原,對於中原強大的政權保持著名義上的臣服。所以無論南朝還是北朝的政權都對吐谷渾進行冊封,大家相安無事。PS:北魏封西秦王,南朝劉宋封隴西公。高原的氣候加彪悍的軍隊,讓南北朝各國都對吐谷渾無可奈何。因為血拼吐谷渾付出的代價和吐谷渾相對貧瘠土地的產出不成比例,所以吐谷渾與二戰中的瑞士一樣讓中原各國無從下口。這也是吐谷渾從西晉末年經歷南北朝延續到隋唐的原因之一,直到一個位置與他類似比他還牛的吐蕃的出現。
開闢絲綢之路青海道,在收取豐厚賦稅同時不斷汲取東西方文明也是其壯大的原因在西晉末年到南北朝時期中原政權年來我往互相攻殺,絲綢之路早已斷絕。而吐谷渾因為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與北宋河湟開邊一樣成功開通了絲綢之路的青海道。吃苦耐勞的吐谷渾部人不但習慣了在馬背上揮舞戰刀和牧鞭,更成為和猶太人一樣成為擅長經商的民族。
吐谷渾商人成為這個時期名副其實的溝通東西方的大使,生意甚至做到了中東的波斯和印度。在賺錢大量財富的同時,也積極吸收東西方先進的文化、技術來壯大自己。所以在亂世當中透過絲綢之路青海道溝通東西收取豐厚的賦稅,這也是吐谷渾能夠綿延三百多年的原因之一。
源於慕容鮮卑的遊牧民族特性以及青藏高原嚴苛自然環境錘鍊出來的彪悍尚武的戰士是其立國之本吐谷渾出身鮮卑慕容部,天然帶有遊牧民族的悍勇和血性。況且在羌胡故地祁連山脈立足,不經過拼殺是不可能的。經過高原嚴苛的自然環境的錘鍊,吐谷渾戰士更是彪悍尚武。所以在祁連山脈下,這支從遼東遷徙客居此地的部族經過血戰才在這塊土地上打下一片天下。
《隋書 西域傳》記載:吐谷渾止於甘松之南,洮水之西,南極白蘭山,數千裡之地,其後遂以吐谷渾為國氏焉.所以吐谷渾比北朝建國的遊牧民族還是南朝的宋齊梁陳有更兇狠的實力和高原優勢。
小結:
在祁連山脈開創政權的吐谷渾對周邊文化相容幷包,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在官職方面吸收了中原王朝和遊牧部族的優點;利用和平穩定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環境逐漸吸收更多的人才和人口;在經濟方面商業、農耕、遊牧並重,所以吐谷渾才能延續300多年的國祚。直到草原上吐蕃興起,在吐蕃和唐朝的夾攻下覆亡。
-
4 # 心無止境ghyo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吐谷渾存在的時候當時中原是分裂的,南北朝在互相對峙狀態,根本無暇顧及吐谷渾這個國家,而且吐谷渾在中原王朝也沒什麼太大的威脅,隋朝統一天下後隋煬帝才滅掉吐谷渾設定郡縣,隋朝滅亡後中原混亂吐谷渾又趁機復後國,唐朝統一天下後又被滅掉。吐谷渾的存在跟中原的分裂與統一有很大的關係
-
5 # 韶華傾夢
答:吐谷渾,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時間較長的大國之一,位於隴上一塊。而其奠基者,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首領。但是,因為吐谷渾的存在,在隋唐時期,東面和北面一塊的邊境常受其侵擾。
吐谷渾的建立及社稷時長吐谷渾的全名,叫做慕容吐谷渾,它是以第一代首領的名字命名的。但是慕容吐谷渾並不是第一個以此為姓氏的,而是慕容吐谷渾的爺爺莫護跋。說到莫護跋,就要提到三國。
在三國鼎立的時候,莫護跋作為當時鮮卑族的首領,他曾率軍跟隨當時的司馬懿去遼東征討當時的遼東太守公孫淵。正是因為這一戰,莫護跋表現出色而被封為義王。有了名分,再加手中有了軍隊,莫護跋的勢力很快就發展了起來。同時,在當時漢文化向外傳播,莫護跋也深受其影響。在漢文化的接受中,莫護跋很喜歡步搖冠,於是就根據“步搖”的諧音,按鮮卑音階給家族起了姓氏---慕容。
隨著莫護跋的有效統治和長遠的眼光,鮮卑族在他手中發揚光大。而到了慕容吐谷渾一代,更是出現了兩個出色的繼承人。一個是慕容吐谷渾,另一個就是弟弟慕容廆。按理說,在草原這種以武(可以說力氣)為尊的繼承方式,吐谷渾應該可以繼承為首領的。可是,因為深受漢文化的影響,鮮卑族也出現了嫡長子繼承製。正是因為這個制度,讓吐谷渾這個庶長子處在了很尷尬的地位。
在弟弟慕容廆被立為鮮卑族的首領後,和他意見不合的吐谷渾被迫帶領部分族人分離出去。吐谷渾一脈一直往西走,到了隴西一帶,才安居繁衍下來。而後,隨著家族的繁榮和向外擴張,逐漸成為隴西一帶的霸主,吐谷渾的後人便根據吐谷渾的名字建立了國家。
從公元313年到公元663年,也就是從吐谷渾到樹洛幹一代,共傳承了近350年,最後被吐蕃給覆滅了。
吐谷渾有著完整地政治制度和生產方式吐谷渾在建立的時候,根據漢人的制度,也把國家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相互統治方式,而且在封建等級中,吐谷渾設立了王、公等號,以及僕射、尚書、將軍、郎中等官職。在其王都伏俟城中,還模仿漢人建立了有小城、宮殿等佈局。
另外,吐谷渾的王公等服飾也進行了嚴格地等級分配,使用的也是漢文。而對於刑法方面,吐谷渾最主要的是針對的是殺人及盜馬者。只要是犯了這兩類罪,犯罪人會被處死,他們的財物被沒收。至於其他的罪行,吐谷渾最多的還是採取徵物以贖罪的方式。
而在經濟方面,吐谷渾人因為擅長養馬,便主要發展牧業,從事畜牧業,譬如,馬、牛、羊、駝等。因為古時交通不便,馬和駱駝等是比較常見的交通工具。而在吐谷渾中,因為處在隴上這一地段,馬是吐谷渾人跨越山嶺、馳騁草原的最好交通工具。所以,吐谷渾培育了大量的良馬,有龍種、青海驄等,等到牲畜長大,吐谷渾留足日常使用後,便將其餘牲畜大量輸往內地,換取稀有物資。
正是因為有著完整地政治制度,吐谷渾才能夠有條不紊的發展和保障,而有著因地制宜的生產方式,更是讓吐谷渾繁榮發展。
五代十國南北朝的混亂時期,中原無暇顧及吐谷渾吐谷渾的建立和發展,正是處於中原的混亂時期。而在中原無暇顧及的時候,吐谷渾自然能夠暗自不斷地發展自己。
而且,為了加強吐谷渾的勢力,吐谷渾還和其餘的國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係。譬如北魏,在公元420年左右,樹洛幹傳位給弟弟阿才,而阿才又傳位給慕瞶。慕瞶曾擒獲了與北魏為敵的赫連定,然後將其送到北魏。也因為這,北魏封慕瞶為西秦王,佔有金城、隴西等郡。
正是因為吐谷渾不斷的渾水摸魚,錦上添花,使得吐谷渾土地廣袤,除王都在沙州外,還有4座大城,分別在清水川、赤水、澆河、吐屈真川等地。
總而言之,吐谷渾的發展,離不開他們領導人長遠的眼光,以及聰明的外交方式。同時,也正是因為有著中原的一段混亂時期,吐谷渾才能不斷地發展。但是,後來他們不斷的騷擾東北兩方的邊境,讓唐朝很是煩怒,李世民命令段志玄和李靖等將領先後對吐谷渾用兵。吐谷渾最後不敵而被迫分為東西兩部。到了公元663年,吐蕃進攻吐谷渾,最終覆滅了這個傳承幾百年的國家。
-
6 # 李厚何
吐谷渾實際存在的歷史要遠比您所說的300多年更長,直到五代十國時,還有吐谷渾酋長白承福的事蹟見於正史,此時都已經是後晉和後漢之交了。
吐谷渾首任君主慕容吐谷渾是鮮卑族慕容氏單于慕容涉歸的庶長子,燕王慕容廆庶長兄,前燕實際上的建立者慕容皝的大伯父。
慕容吐谷渾因為和弟弟發生“爭馬之嫌”,為避免兄弟鬩牆率領部落遠走,西晉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西遷陰山,西晉懷帝永嘉七年(公元313年)又因為中原戰亂,繼續向西南遷徙,最終建國於以白蘭道(今天青海省南部和四川、甘肅交界一帶)為中心的青藏高原邊緣。
吐谷渾得以在五胡十六國的亂世中長期存在,原因主要有幾點。
首先,歷代君主善於判斷形勢,趨利避害,幾次遷徙避開了各勢力爭奪的肥沃地區和戰略要地,而看似貧瘠的白蘭道等地各勢力都不太在意;
其次,吐谷渾策略正確,一方面始終保持不弱的武裝,另一方面對周邊大勢力普遍採取敷衍稱臣的態度,因此不但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的大國覺得“兵少啃不動,兵多划不來”,滿足於名義上的“臣服”了事,甚至隋、唐兩個大一統王朝也採取了同樣的態度,在用武力“打服”後仍然沒有徹底讓吐谷渾亡國滅種。
第三,吐谷渾的國土處於各勢力的夾縫處,給外交博弈留下很多空間,史書上有很多南朝或北朝聯絡吐谷渾進攻主要敵人的記載,但吐谷渾方面都是敷衍應付,大敵當前,那些大國也只能滿足於這種“人情支援”了事。
第四,吐谷渾君主普遍壽命很長(第一代的吐谷渾活了71歲,第三代葉延在位22年之久,第六代世羆33年,第十四代伏連籌在位80年,第十八任誇呂50年),較長的壽命確保了吐谷渾政策的連貫性和社會的穩定,雖然也有血親反叛,但都不至於釀成大禍。
最終吐谷渾是被從高原腹地興起的吐蕃所滅,其餘部反倒逃入內地,被唐朝所收留,也就是說,吐谷渾幾百年來重點防範的主要敵人來犯方向平安無事,一直以為毫無問題的後背卻被人捅了一刀,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
7 # 明白人看歷史
吐谷渾原屬遼東鮮卑的慕容部,是遷入西北地區的鮮卑的一支。《晉書》卷九七《吐谷渾傳》中說:吐谷渾,慕容廆之庶長兄,其父涉歸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隸之。基本上這句話可以很好的說明吐谷渾的由來。
至於吐谷渾遷到西北之後,如何在現在青海一帶形成獨立的部落,之後成為獨立的國家,這也西晉~東晉時期的事件。吐谷渾存在的時間相對很長,但是隋唐後,夾在唐朝和日益崛起的吐蕃之間,政權的獨立性很難保障,一直是在打、降和跑之間選擇。貞觀9年(634年)起,唐朝的段志玄,李靖,李道宗,薛萬徹在隨後的兩年間,迴圈多次對吐谷渾征伐,最終吐谷渾王伏允的兒子伏順率全國投降於唐軍,伏允自縊而死,吐谷渾歸附於唐朝。之後,吐谷渾在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渾被吐蕃徹底滅亡,末代吐谷渾王慕容諾曷缽奔涼州,率數千帳內附唐。
回覆列表
據資料記載,自吐谷渾至樹洛幹,經6世8傳,其中多具才略,且留心吸收士人、司馬、博士等官,均用儒生。其時正當16國割據混亂,吐谷渾部 得據甘、青間,實控東至洮河、龍固(今四川省松潘),西達赤水、白蘭,北界黃河,南至大積石山。北鄰南涼,東為西秦。
左手有可以征戰的將兵,右手有可以治國的儒士,家族後代人才濟濟,勵精圖治。三百多年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