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這秦朝末以來到兩漢期間產生了很多的隸書作品,比如《曹全碑》、《乙瑛碑》、《西峽頌》、《石門頌》、《張遷碑》等等,都代表著隸書的最高藝術成就,是人們學習的經典範本。

    隸書自篆書出,因此隸書的筆法首先是篆書的用筆,線條要求中鋒用筆,在篆變隸的蛻變中,形成了蠶頭燕尾的字形特徵,這也是書寫中需要把握的一個筆法特點。

    藏鋒起筆。

    一般隸書在書寫時要逆起筆,意思就是要讓筆尖行走線上條的中間位置,以達到中鋒用筆的效果。

    一波三折。

    由於隸書字形的特點,在隸書的書寫中要有一波三折的效果,起筆時向左下,行筆略平,收筆時要向右上挑去。但是每個字當中燕不雙飛。

    隸書同篆書一樣,筆法簡單,並不那麼複雜,但是對初學者而言,要掌握好基本的書寫能力,比如字形、點畫、章法等等。

  • 2 # 書法報道

    隸書是諸體中比較容易上手的一種,因由篆而隸,故有蠶頭,即起筆多為回鋒,雖然現在人們都傳說是像蠶頭而得名,而我則認為是藏頭(蠶頭)之諧音,故寫隸書須回鋒或叫藏鋒起筆。雁尾則應是掩尾(雁尾)之諧音。也有掩藏之意

    隸書由篆而來,筆畫多有減省,取左右開張之勢,多呈扁方形。有篆書之左右對稱筆畫勻稱之遺風,而失去篆書之瘦長形狀。

    隸書由篆書而來,化圓轉為方折,主筆出現明顯波折之筆,等裝飾筆畫,實為文字之進步。

    基於以上特點,隸書須綜合考量,方能寫好!

  • 3 # 如石書藝

    隸書,多以東漢時期的碑刻為學習範本。孔廟三碑《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曹全碑》、《張遷碑》、《華山碑》、《封龍山頌》和《石門頌》等,為群眾所喜愛,習臨者為多。這幾種字帖,雖然都是漢隸代表作,但風格有別,由於刀刻抹去了筆法,且歷經二千年,字跡磨損,初學者很難辨認隸書的筆法。

    掌握隸書的基本點畫筆法,是學好隸書的關鍵所在。

    首先,選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字帖,史晨的端莊、乙瑛的俊逸、禮器的逸趣、曹全的秀麗、張遷的樸拙、華山的動勢、封龍山的古健、石門頌的韻趣等。好比穿衣服,選適合自己的個性服裝,不混搭。

    其二,不見異思遷,這山望那山高。盯牢一本帖,吃透精神要領。如今,學乙瑛、曹全兩碑居多,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隸書字型清俊秀逸,符合現代審美。但往往風格面貌強烈的字型,上手容易,精到難。我以為,初學者以選平和、規矩一類作為隸書入門更佳,如《史晨碑》,被稱為“八分正宗”,字型工整,中宮內斂,而左右開張;隸書筆法純正,筆致古樸,為標準的蠶頭燕尾狀。

    其三,隸書不外乎四類筆法。

    一是點。點的變化非常豐富。

    (1)點當作筆畫寫,如圖一的“部”、圖二的“平”字;

    (2)把筆畫濃縮成點,如圖二的“香”字;

    (3)具有筆勢方向,起到點畫之間的呼應和連帶關係,這種點最為普遍,如圖三中“遠”等。

    二是橫。橫有平畫和波畫區別。

    (1)平畫,源自篆書橫畫,起筆、收筆及點畫中段,相對筆法簡單,與篆書區別在於用筆方圓並舉,與楷書區別在於不用側鋒,如圖四中“玉”字上面兩橫。有時候,平畫寫成略帶往上凸起,這是書寫筆勢所致,實乃平正(豎畫寫法類於平畫,只是方向不同,筆法基本一致,故不另例)。

    (2)波畫,起筆逆鋒頓挫取勢,中段如同平畫,收筆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形成一波三折的“蠶頭燕尾”狀。如圖四的“玉”字(捺的寫法可歸為波畫)。

    三、撇,撇的變化多樣,但方法基本一致,逆鋒起筆,取側(但不是側鋒)勢送到,收筆時頓住迅疾調鋒提起,如圖一“天”字,(彎鉤的寫法也類似)。

    四、轉折,分為轉和折兩種。

    (1)轉筆,如同篆書,取圓勢,雖有換鋒轉向,但運筆內含,一氣呵成,如圖三的“母”字。

    (2)折筆,隸書大多以此種筆法轉折,即運筆至轉處,轉鋒另起,形成明顯的或斷筆或接筆之狀,看似兩筆,實乃筆斷意連,如圖一中“史”等。

    掌握了隸書這些基本點畫的書寫,並能融匯貫通,隸書不難矣。

  • 4 # 黃漢雄書法

    學隸書必先學基本筆畫技法。

    以下詳述

    1、橫畫。(圓起、方起、尖起)。如:君事鳳曹。

    ⑴圓起:輕入,稍重回,原地轉,不著痕跡,要平;

    ⑵方起:切翻,切筆,往上回頂同時順時針稍轉擰過來;

    ⑶尖起:逆躺,筆桿右斜平躺拉動。注意:上面尖下面平,簡單形容,尖起形如木工鑿子,而不是石鏨,不是尖米圓頭。

    橫畫收筆:自然提起。注意:不能亂動,不能頓筆,不能拉尖,不能突變甚至起疙瘩。

    我們說橫平豎直,隸書的橫畫沒有絕對平,也不是幾何直線,實上都“不平”,都有變化,都有關係,相互之間是一種律動感。如:君,惠、事

    2、豎畫。(圓起、方起、尖起),與橫畫同,但方向變;收筆與橫畫同。

    3、橫豎組合。

    ⑴出頭接(豎高於橫)。又分為實接,虛接。就是一個橫加一個豎,豎又分為橫加方豎,橫加圓豎。如“南、尚,君”。

    ⑵圓接。把筆立起順勢調順下行,不能頓筆出現楷角。

    4、撇。(籲,潮汕人叫“耗”)

    撇筆起筆如豎筆,要求一筆到位,一次成形,最後勒得住,要穩、準、狠。收筆順勢而收,沒有任何動作,不能抬筆收鋒,不能描筆。分為三種,一種是前後粗細基本一致,另一種是後面逐漸加粗,但寫法是一樣的;還有一種是出鋒,收筆時筆鋒停頓後筆尖朝右上一收一抬,自然挑起一小尖(指向下一筆指向),如“人字”。

    5、捺。(駕!)如:人

    捺畫要流暢通透,要寫得乾淨光潔。注意中心線要直,出鋒順勢而出,筆已盡意無窮。注意不能描作,不能回鋒。

    6、撇捺與飛翔。如:不

    撇與捺經常一起並用,兩邊翹起,如雄鷹展翅,要寫得飄逸飛動,挺而有力,捺畫中心線直,撇不能太彎也不能太直,撇捺也不能下垂象企鵝或穿個喇叭褲。

    7、蠶頭雁尾(隸書特色長橫,一波盪開)

    輕逆入紙,回鋒稍重(比普通橫畫重),稍提筆變小,慢慢按變粗,不要太快,要穩,順勢起波(順勢逆時針稍擰一下,調鋒順,起波)。

    蠶頭雁尾長橫是中國古典美的表現,如皇宮飛簷,老爺宮飛簷,李寧服標誌。

    8、點(是點睛之筆)如,年、謁。

    寫法:逆鋒圓起輕提,要有起、行、收三個環節,根據實際有各種方向指向,八面出鋒,象個瓜子,要鼓要飽滿,不能太長,不能太尖,不能頓收。

    多點組合或並列,特別注意要大小粗細方向基本一致,不能突變,如為、馬。

    想象一下,隸書點線組合。元代著名的雜劇家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枯藤(點)、老樹(點)、昏鴉(點)、小橋(點)、流水(點)、人家(點)、古道(點)、西風(點)、瘦馬(點)、夕陽(點),斷腸人在天涯(線),十點加一線,有動有靜,由近及遠,以景寫情,有序排列,逐層推進,遂成千古絕唱。

    9、楷法的錯誤。

    隸書姓“劉”不姓“李”,從古入今可以,從今入古不可以,篆書可以進,楷書不能入。

    ⑴起筆不能斜切入;(橫豎)

    ⑵收筆不能頓;

    ⑶橫畫要平,不能扛肩;

    ⑷捺(蠶頭雁尾)要順暢,不宜起刀。

    ⑸轉角(橫豎連線)要自然要順,不能出現斜切角,轉角或豎重起,或稍回捻筆(捻管),或筆桿立起轉動換方向。

    ⑹點是圓頭尖尾,不是尖入。

    ⑺字形扁方為主。

    10、高效讀帖,精準臨摹。

  • 5 # 千年蘭亭

    隸書是由篆書發展而來的,如果將二者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會非常清楚地看出二者筆法上的不同。

    首先,在用筆方法上,隸書多了垂直方向的運動。傳統篆書,用筆基本上是平面運動,因其純用中鋒,而隸書中,提按開始出現,這是方筆出現的根本原由。

    其次,隸書用筆的最大特點是藏頭護尾。也就是起筆時逆鋒落筆,調鋒後運筆向筆畫方向運筆;收筆時,調鋒後向原來筆畫方向迴歸。

    這其中,如何調鋒是關鍵,它有兩種方法:

    一是圓筆調鋒,即筆鋒作順時針或逆時針的平面旋轉運動。二是方筆調鋒,即將筆鋒提起或按下,作垂直方向的翻鋒動作。

    再次,隸書的波折分明。

    在漢代,隸書又稱“八分書”,所謂“八分”,我理解它就在於強調“八”字的一撇一捺。

    而撇捺強調的就是波挑和掠筆,這是漢隸比較典型的特徵。

    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漢隸的波折只具有裝飾的作用,並無其他實際意義,在隸書向後發展,尤其到清代時,書家們不再強調波折。

    如果我們對隸書的認識還停留在“蠶頭燕尾,一波三折”上,那表明我們該補補課了。

  • 6 # 張勁逸

    隸書是上承篆書,下接楷書的書體,它莊重,優美,古拙,深受初學者的喜愛,不僅具有藝術性,還有實用性,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下面僅就隸書的筆法做一些介紹:

    1 藏鋒逆入,回鋒收筆。是說無論是橫畫還是豎畫,起筆落筆時都需要藏鋒逆入起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筆尖鋒芒不外露,為了取勢,寫出的字才剛勁有力,你想,把一個樹枝彎起來還是直來直去的更有彈力?

    同時彎筆也有方筆和圓筆不同風格,起筆也有差異,如《曹全碑》是圓筆起筆要實;《張遷碑》是方筆,起筆要虛筆取勢。

    2 一波三折,蠶頭燕尾;這是隸書區別於其他書體最大特點,就是起筆如蠶頭,收筆如燕尾,這樣做就為了使橫畫和捺腳波磔美化,筆畫更富有變化,增強了藝術性。寫法是蠶頭要逆鋒,不頓筆,以中鋒行筆豎鋒著紙,收筆時提鋒回筆收。在一個字裡,只能有一個蠶頭燕尾,就是指的字的主筆沒交“燕不雙飛”

    3,點畫多變,因字而變:隸書的點畫寫法眾多,它實際是橫豎撇的縮小版,這樣理解就能很好領會點的寫法。有的寫成點,有的寫成短橫,而且各種碑帖的寫法也各有區別。《華山廟碑》《禮器碑》《乙英碑》《張遷碑》的寫法都各具特色,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學習。

  • 7 # 聽雨草堂主人

    隸書是是由篆書演變而來的,它從遠古走來,筆畫蒼老、方勁古拙,給人一種滄桑的殘缺美。隸書的出現,使漢字從原來的單一的筆畫發展成為多變的筆畫,把篆書圓轉筆畫變為了方折,所以有篆圓隸方的說法。隸書有別於篆書和楷書豎長的字型,結字較扁,筆畫向橫的方向發展,所以有“方勁古拙,如龜如鱉”之說。

    隸書的書寫法則可簡要概括為:蠶頭雁尾,雁不雙飛,蠶不二設,如龜如鱉,折筆藏鋒,重濁輕清,一波三折,外方內圓,斬釘截鐵。

    蠶頭雁尾:橫筆下筆像蠶蟲的頭稍向上朝,收筆像雁鳥的尾巴一樣往後翹起。

    雁不雙飛,蠶不二設:就是一個漢字書法當中不可有兩個“蠶頭雁尾”出現。

    一波三折:欲右先左為一折,右往為二折,至盡處收回為三折。

    中斂旁肆:字的結構中間收斂旁邊放開。

    如龜如鱉:隸書字形較扁,筆畫向橫的方向發展,用扁形動物龜、鱉比喻隸書字身的形狀。

    重濁輕清:重的筆畫要寫得飽滿,輕的筆畫要寫得秀氣。

    斬釘截鐵:用筆時,有較好的力量和自然的節奏,從微小的動作中流露出筆意,方勁有力。

    寫好隸書,初學者首先要選一本自己喜歡的字貼,遵循讀貼、摹貼、對臨、背臨、脫貼、創作的學習順序,刻苦研習,多向老師請教,多與同道交流,持之以恆,堅持數年,必有所成。

    可供選擇的隸法碑貼很多,碑貼中公正俊逸鳳格的如《曹全碑》《朝侯小子殘石》;古拙雄強風格的有《鮮于璜碑》《張遷碑》;疏曠蕭散風格的有《衡方碑》《西狹頌》;奇倔縱容風格的有《石門頌》等。

    祝你研習隸書學有所成!

  • 8 # 五洲同畫

    學習隸書首先要了解隸書,隸變是書法史上最偉大的變革,隸書的構造衝破了造字“六書”的本來的面目,字形改變是很大的。隸書方正平直的特點,使初學者從用筆的學習到結體,可以形成一套完整規矩、嚴整、有勁、有變化的字型。隸書能呈上啟下,上可以通篆書,下可以啟楷書,用筆可以直達行書,草書。學練書法先學隸書,是入門學習的起步。

    隸書從結字來說:橫可以做主體,以扁形隸書形態居多,筆道之間,橫和豎相壓,豎和豎是遠的。練寫隸書時左右排豎不怕遠,上下列豎不怕近。

    隸書基本的筆法:橫平豎直,要寫出均,正,穩的態勢。

    一、橫:橫要平不能斜,橫寧長不要短,橫寧細不要粗。

    隸書的伸展筆畫都以蠶頭燕尾做裝飾,甚至很多的捺也用燕尾來結筆。蠶頭燕尾追求的是意思,不是固定的形式,如《曹全碑》燕尾拖之長、《張遷碑》燕尾切之短。各取其意各顯風采。

    《張遷碑》

    二、豎:豎寧短不要長,豎寧粗不要細,豎寧斜不要直(二豎時取斜勢),隸書之豎,主要起連帶作用。

    三、點:點在隸書中的變化是最大的,以佔位為主,小者有痕即可,大者可代伸展。在隸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折:是反應隸書風格的關鍵筆畫。筆畫細處用折,顯的秀氣。筆畫粗處用折,顯的硬拙,用折法要和自己所寫隸書的風格來匹配。

    五:在字型上隸意是以結構的結架為形成根本的,很多楷書中所有的筆畫在隸書中都被弱化了,如勾畫,撇畫,提畫等。

    隸書的碑帖比較多,作為學習者,首先應該學會選擇碑帖來做為自己學習的臨本。學習書法的不同階段,應選擇不同的碑帖進行臨摹。

    初學者應選擇一些結構平穩,筆畫均稱的字帖來練習如《乙瑛碑》等進行練習。在練習進入深層次的時候就要注意找一些魏碑意味的更加濃重的碑帖進行練習,以對隸書的成熟加以固定。

    《乙瑛碑》

    在隸書創作時則要選擇一些結構,筆法新穎的造型奇特的碑帖進行臨摹就可以了。甚至要選擇一些隸意邊緣性的碑帖進行練習,以豐富創作思想的內涵。如《封龍山頌》等。

    《封龍山頌》

  • 9 # 味古齋

    隸書是正書中的一種,從篆書演變而來,筆法上延續了部分篆書的特點,如中鋒行筆,無論是曹全碑的線條飽滿圓潤,張遷碑的雄厚而不失活潑,還是禮器碑的瘦勁,都在延續篆書的基礎上做了演變和昇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曉彤和宋祖兒,大家覺得誰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