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有心歡陽照來

    道德經的主體意義是什麼?也就是講人生於世,什麼事是該做的,什麼事是不該做的,當為背了這些綜脂和準則都是不可行的,也不會被大眾所認可。這就是道德!而《道德經》比這個主更深,但大體是一致的。

    兩年都看不懂道德經是一種什麼體驗?當然,古書與現代的書是大有差制,比如說古文化簡短的幾句話,用於現代可能行成、一篇文章。為什麼呢?因為在古代時期缺少紙張,之所以以長文短敘,形成了深刻的文書,有些時候可能還一字一字去解釋和推理。這就是為什麼古書難讀懂的因素。而二年不看道德經是一種什麼體驗一詞是從個人愛好與對《道德經》這本書產生的好壞。取之於個人之觀念。

  • 2 # 漢字在人間

    的確,兩千年多以來,又有幾人看懂了?所以老子才會說“知我者希則我者貴”,老子在他生活的年代都會發生髮出這樣的感慨,因為道德經壓根就不是為了看的,也不是為了懂的,道德經是用來行動的,用行動腳踏實地的領悟,才會與心靈深處碰撞出火花,如果沒有實踐的檢驗,只是在理論上翻來翻去的解釋,即使是解釋出花來也是枉然和空談,人的念頭瞬息萬變,恆久的定位在至善上何其難也,常理便是真理,用腳去丈量,才會遇見老子,面見真理,才不會流於形式,無盡的向自己的內在找尋,真,至真;善,至善。才會開啟心靈的玄妙之門,看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宇宙的相關聯關係。一念便是一世界,念念相去,陰陽相互,進於相也。

  • 3 # 徐君186431521

    老子道經,道德經和孔夫子,小學,中學,大學。都有效高門坎,唯有佛學或學佛站在大孝心角度上道門自然大開,《道德經》開篇一句就是核心思想,“無:為天之始。有:為天之母”無是道中道,可破天下之迷。可破有和成正道導向。有是生髮渾濁天地之相,可變化萬事萬物。太極是道中標誌,無字天書,全憑悟。我對看道德經的人們取個例子,如何看待雷鋒和雷鋒精神,這就表現自己心態和道德素質問題,象我們學佛人看雷鋒精神那是自然正常不過了,但在不知善不行善的人心裡,不相信有雷鋒精神,有的還說世上絕對沒有雷鋒精神存在,但必定極少數本身得個窮光棍報應。所以人的道德素質心態,天堂與地獄差矩。

  • 4 # 東方俊俠74412004

    《道德經》不是用來看的,它是需要在實踐中逐漸去悟的。兩年太短,終身能悟到已是不錯。當然這裡指的是《道德經》的主旨,《道德經》裡的許多格言都是噲炙人口的,比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始於壘土”,“禍福相依”等,不會看不懂吧。“天下難事必起於易”,從簡單處開始去學《道德經》吧,堅持不懈,終會有益。

  • 5 # 無涯無涯亦無涯

    這個很正常。道德經是引導人走向問道之途的。也就是說,從本質而言,道德經它揭示的是宇宙本質和規律的一點星光。然而道這個東西,豈是語言文字能表述的,是完全不對等的,是高維的。所以有人說他懂,只是他覺得從他的認知角度邏輯自洽,但跟真正的內涵應該不是一回事。我修道多年,才逐漸對一些話有一些真切的理解和認同,並且這個理解也是不斷地深入和變化的。這也是道德經的高度所在。你要真正懂,就得問道。

  • 6 # 郭城3點14壹伍玖

    恭喜,您問對了!

    大器晚成,兩年不過是人生一小步而已。明道若昧,進道若退,道德經是人生中求道行德的指南,須踐行與感悟同步,積極作為與苦思冥想並行。

    上、中、下三士,聞道有先後,可以大笑之,可以勤而行之,可以若存若亡,既然您已經開啟了“看道德經”的朝聖旅程,就無須在意一時半刻的不解,只要專心執著於昇華自己的人生境界。

    治大國,也不過如烹小鮮,您的人生夫復何求?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請以對道的遵從來修養自己的德性,持之以恆,則德高望重。

    治人事天,莫若嗇,而且,早“嗇”謂之重積德,“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非道也哉!”,始終苛求自己,是人生不二的選擇。

    以百姓心為心,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干預他人,非處世之道,愛屋及烏,乃為人正途。

    慢慢人生路,漫漫人生路。一是學習起步,二是事業立身,三是經事不惑,四是遵從天命。站在道德經之外,再來看道和德,人生之路不過百年,其完整無缺的意義何在?尊道而貴德,不過如此。

  • 7 # 真實純潔

    道德經和佛經一樣,都是讓處於迷惑中的人,覺悟先天自然存在的自心實相之本來面目。而不是後天的感覺和體驗。自己這個能夠覺知的心是什麼呢?為何可以見聞覺知呢?不要於心外尋覓,而是要覺悟當下能夠生起作用的心。

  • 8 # 骨子裡很文科

    每個人的基礎不同。自問自己屬於哪個層次?如果資質不堪智慧愚鈍則宜先學好做人,孝悌躬謙,本分盡責,行於善道,摒絕諸惡,清心寡慾,久則智光顯現,求於大德指引可修習之,若無勝緣,則持身清明,亦可近於道矣,感而遂通,亦未可知。切忌心浮氣躁,偏執己見,不近大德,盲修瞎煉,弄巧成拙。

  • 9 # 法度之家

    道德經,需要一個法門。用常規常理無法悟道。就連道可道,非常道!這個法門你沒有過一切你會象門外漢,望門而興嘆!你盲目進入道德之門,也只會象走進迷宮。你的思想境界達不到,還可能象墜入雲裡霧裡,反被其所噬所困無法自拔。所以道不是科學,也不屬哲學,是存在於夾縫之中,又昇華於陰陽之上,歷經陰陽合力的打壓,又駕馭陰陽之上。總之不歷風雨難見彩虹,象唐僧的一世修行。又如悟空的上天入地。要真正出道九死一生。不是人人都有成就。所以道不可說,無法言傳。關健是一個定數,定力,定志。之定力的意志力。不為一切所動才不會被一切所困。就象一個人進入幻境,需要的百毒不侵很難。否則不可能達到獨立自主的看明白一切。正確的去主導而不控制一切。達到跨越有無,無我無為沒有偏見的境界,無為而治。空而非空。

  • 10 # 王強的價值經營

    不好意思,出點雜音。 道德經是不是三皇之學的集大成不好說,但道德經確實是在論證易經關於道道論點。就是第一章開宗明義提到的道,但你的解釋我不太認可,交流幾篇札記商榷一下。獻醜了!

    《道德經》學習札記之一:道德經的正確開啟方式

    不忘初心。小學語文老師就教過我們:要想讀懂一篇文章,我們需要了解文章產生的背景、事由和目的,採用什麼文體,作品型別。

    相傳,當年老子想出國定居,搞不定護照,只好去找關令尹喜走後門,求這位軍政主官幫忙。那年頭找人辦事也是要請客送禮的,孔子就聲稱聽他的課要先送十塊臘肉,還把這個稱之為禮儀。可老子是高階知識分子呀,自然不屑送酒送肉這類俗套。透過交談,老子發現尹喜好讀書,愛談古論今,他們的交談很可能就提到了《易經》註解,當時很多人都在批註《易經》,最著名的就是孔子。要知道,一直以來,人們多愛以談論《易經》顯擺學問。老子決定投其所好,以論證《易經》中關於道與德的觀點,撰寫一篇論文作為禮物送給了尹喜,一則在古代,雙方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多采用這種文體,二則給領導送篇作文,彙報一下思想心得,算不上行賄受賄。尹喜欣然收下老子為他精心準備的這份禮物,自然也幫老子辦成了事。所以,道德經的著作權是老子的,但所有權應該歸尹喜,這是廢話。

    現在我們知道了,道德經是一篇論文,採用“首先提出論點,再從多個方面反覆闡述論據和論證”的論文結構。在道德經開篇,老子首先提出論點“道可道非常道”,針對的就是他們交談中提到的《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所以說,《道德經》是老子論證易經觀點的一篇論文,是在論證易經的基礎上撰寫的哲學著作,主要論點出自易經。如果瞭解並抓住這個關鍵點,對我們閱讀理解道德經將會有巨大幫助。另外,道德經是一部嚴謹、“枯燥”的自然哲學著作,不是文學作品、雜文集,更不是詩歌散文。我們在閱讀道德經的釋文時,務必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考證,去偽存真,摒棄那些臆想抒情的成分。

    由於《道德經》忒牛B,大家多誤以為道德的觀點是老子率先提出的,實則更早出現在《易經》。但是由老子全面論證,並形成完整的哲學思想。所以老子的《道德經》被公認為中國哲學的起源,中華文化的瑰寶。

    《道德經》學習札記之六:什麼是“道可道,非常道”

    白馬非馬,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語典故。如果你認為白馬怎麼可能不是馬呢?!那你就是把白馬、馬作為一個具體的事物來理解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邏輯命題。這裡的白馬、馬是指整體意義上的概念,一個概念是(相同於)另一個概念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兩者之間可相互推證、具有互為從屬關係。雖然所有白馬都是馬,但並非所有馬都是白馬,所以,白馬的概念與馬的概念不等同。因此,白馬不是馬。

    上面是邏輯學的解釋,用數學的集合論解釋更直觀。 白馬={全部白馬},表示由全體白馬個體組成的集合;馬={所有馬},表示由所有馬的個體組成的集合。兩者之間只能白馬⊂馬,前者包含於後者,前者從屬於後者,但反之不成立。所以, 白馬≠馬,白馬不是馬。

    如果把“道可道非常道”斷句為“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是指可以言說的道,相當於白馬;常道是指普遍意義上的道,相當於馬。那麼,道可道就不是常道了。

    如果斷句為“道可,道非,常道”,用集合論更好解釋。道可={可以言說的道},道非={不可言說的道},兩者合併在一起的並集,道可∪道非=常道。

    有人把道解釋為規律是不恰當的,規律只算是言說的道,即道可,還存在無規律,不可言說的道,道非。

    《道德經》學習札記之七:解讀“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個“自然”並非人們自以為的大自然,後者正是出自於此,總不能用自己解釋自己吧,而是其本義:自身、己,道法自然即大道法己(自身)。

    這段排比句表達了道、天、地、人之間依次“法”的關聯關係。搞懂“法”的詞義,就清楚這個關係。

    法:動詞,效法、遵循,是指依照......的做法(法則)去做(運轉),這是主動式的表述,換成被動式,則為“某種行為(運轉)是由......決定的,取決於......”,表示從屬關係。

    這段話可譯為:人類的行為遵循(或取決於)大地的執行法則; 大地的執行遵循 (或取決於)上天的執行法則; 上天的執行遵循(或取決於)道的法則; 道則遵循(或取決於)其自身,老子在這裡再次強調道是萬事萬物的根本。

    什麼叫人類的行為、天地的執行?我在札記之一指出,我們理解道德經要抓住其論點出自易經的這個關鍵線索。這裡的天地人也是出自易經,易經把萬事萬物區分為天、地、人,稱為三才,與三才相關的道稱為天道、地道、人道,“天地人三才之道”是易經最早提出的偉大學說。 可見老子是在論證易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學說”與大道之間的從屬關係,也就是說,這段話中的天地人不僅是指其本身,更是天道、地道、人道的簡稱,這段話也可譯為; 人道遵循(或取決於)地道;地道遵循(或取決於)天道;天道遵循(或取決於)大道;大道遵循(或取決於)自己。

    天道是指太陽、月亮白晝黑夜的自然規律;地道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自然規律;人道是指人類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 也就是說,人的生老病死是受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影響的;四季的形成是由天體執行規律決定的;天體執行是由道支配的;道則只受自身支配,道法自然嘛!由此我們才有了“自然規律”一詞,一切事物的運轉都取決於道的自然特性,道最大,所以,稱自己為老子的粗俗語言其實也有其深厚的文化哲學底蘊。

    道法自然體現了遵循自然法則,順應自然的老子道家哲學思想。

  • 11 # 淨心顯性

    初步學習運用《道德經》可分為三步;

    一,在字面上正確解悟。

    二,在生活實踐中感悟、證悟。

    三,在生活、工作、學習中靈活應用。

    償到了甜頭就應該算是學習《道德經》入門了。

  • 12 # 究竟止觀

    兩年看不懂道德經?三年能看透了亦是高人吶!五年亦行啊!十年亦不晚,畢生能悟透,死亦足矣!豈不聞孔子曰:朝聞道,夕死足矣!那還是孔聖人吶!都發出這樣的感嘆,可知難之又難,更何況修道之難,更更不可思議!

  • 13 # 邢德勝書院

    今天是黃帝紀元四千七百一十七年,陽曆庚子年丙戌月己酉日,陰曆九月十七,傳承黃帝紀年,榮耀中華子孫。

    我是邢德勝,2020 年一直在用毛筆抄寫經典《姬氏道德經》道理卷初節,我已抄寫 132 遍,前一百遍用時三個月,下一個小目標是抄寫 200 遍,遠期目標是抄寫 1000 遍。

    邢德勝毛筆抄寫《姬氏道德經》道理卷初節第 130 遍

    邢德勝毛筆抄寫《姬氏道德經》道理卷初節第 131 遍

    邢德勝毛筆抄寫《姬氏道德經》道理卷初節第 132 遍

    問:兩年都看不懂道德經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答:

    一是我感覺提問者著急啦,急於從道德經裡面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實際上,他還沒有得到。

    我認為學習道德經的第一步是抄寫,用毛筆,中性筆,鋼筆都可以。

    建議想看道德經的人,先安心抄寫十遍,一百遍,一千遍,然後再說對道德經的體會。

    二是道德經是一部流傳兩千多年的智慧之書,我們只需吸收一部分智慧為我所用即可。

    三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道德經有八十一章,如果每個月安心讀一個章節,讀上八十一個月(預計七年),效果會出來,對嗎?

    我現在的速度是很慢的,用毛筆抄寫經典《姬氏道德經》需要至少十八年時間呢。

    我邢德勝用毛筆抄寫

    《姬氏道德經》道理卷一千遍至少需要三年,德經卷一千遍至少需要三年,道經卷一千遍至少需要三年,還有三卷抄寫一千遍至少需要九年。

    任何一件小事情,只有持續做下去就有其精神、價值、力量,何況是我要用毛筆抄寫一百遍,二百遍,一千遍呢?

  • 14 # 星海靜之空

    首先是恭熟忘!恭是恭敬,熟是不加思索,開口就來,忘是後天忘,先天啟用!我讀的是長沙馬王堆的內修版!最好是開口誦讀!讀的過程中,瞭解什麼是音聲相合!到這步就覺的不一樣了

  • 15 # 0西風瘦馬0

    二十年,不一定能看懂。自以為看懂了,再看,以前理解的意思又變了。這就是。如果,那麼容易理解,兩千多年的時間,得有多少理解《道德經》的人!

    出現超越老子的人,不奇怪。等同於老子的人,不會有。你成不了他,他的思想你不可能完全理解。不能輕易說道人的對錯,今天,認為他說的是錯,改天就認為他說得是對的。

    看一句有道的話,能夠做到,就是入道了。入道以後才能堅通道是正確的。否則,半信半疑的狀態,不信又研究,自相矛盾,不可能明道。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難理解。做到才行,理解這句話沒什麼用。

    先以身行自勝者強。身行以後可以心行。

    自知者明,始於君子謙謙。無謙謙不能長進。謙謙君子漸無我,無我我可旁觀。

    聖賢都是一樣的得道之人。能看懂一個聖賢的思想,其他聖賢的思想也就都能懂了。真理正道就是一,無二。歪門邪道各有各的歪法。正道常常多苦,主動尋苦,以苦為正道,是因不知,道之門何在。正心一生即入苦中,無須外尋。世間很多人在苦中!即便不遇到,也應該知道他們的存在。

    (網路圖片侵刪)

  • 16 # 融通頓悟學堂

    道德經是基於太極思維,五千言裡面有幾十對矛盾概念,如美醜、善惡、輕重、高低等等。

    太極智慧終不離知其榮守其辱、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等。所以就會有明哲保身、激流勇退等。謀略之道也叫陰陽術、長短術等。

    道德經因老子“為我”的修證境界所限,道德經所有智慧都是為我利益。所以世人學道德經,心正不正很關鍵,否則就會變成盜亦有道。

    道德經最大缺陷是,借用了一個道的概念,客觀唯心主義,還未回到宇宙生命的心之本源上來,所以道德經心的概念幾乎沒涉及,更別說展開了。

  • 17 # 江湖曦子

    看不懂很正常。任何書本知識上面的意思都是隨著閱歷增長而增長。今天可能是這個解,下次你經歷不一樣,又是別的解。以思無異。不如學也。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

  • 18 # liyutan

    聖人凡事皆以人為本,即為眾生找到了一條人人都正在做的——避苦趣樂之道,聖人皆以此為出發點和目的來對待人、事、物的。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老莊的逍遙自在、佛及其聖弟子的究竟離苦得樂,方向皆一致,首先都要求戒貪,才能得定而且喜樂,別無他途,眾生只有在此才能平等。否則依賴五欲之樂後遺症太嚴重,非人生正道。五欲之樂害處多矣,一是樂難常得,二是樂時短暫,三是易被賄敗,四是五官老化後無樂可依必苦不堪言,五是人非死了一了百了、死時心苦將趣向苦道。故老子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有三寶:儉、慈、不敢為天下先。眾生所珍愛之身軀,其實亦是苦患,故老子曰:“吾之所以憂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又有何患?”努力修行體驗了禪定就會明白其真實不虛。自利才能利他,其他的學問就是學來利他的,如此思路就不難學。

  • 19 # 屈用文

    <道德經>就是一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書。讓人的思想行為尊享自然規律達到天人合一。它說的方方面面很多。從宇宙大爆炸到萬事萬物以及人。多讀讀。老子天下第一嘛。每多讀一次。你的思想就能昇華一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設計房子的裝修和佈置,有哪些原則和細節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