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婆用這種方式給孩子錢,結果孩子挺喜歡做家務了,但發現孩子在一些其它事情上比如家裡來客人了,讓他說再見,結果他說,“給錢,不給錢不說”,暈了?
7
回覆列表
  • 1 # 像風一樣吹過4

    “擦一雙皮鞋1元,拖一次地2元,這個假期我可以賺點零用錢……”一位小朋友說,媽媽為了鼓勵她多做家務,採取了用錢獎勵的方法,擦鞋、拖地、做飯都可以得到錢。

    付錢給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用物質獎勵孩子,既能激勵孩子主動做事,還可以讓孩子知道勞動是有價值的,可謂一舉兩得。

    同時,家長可以透過這種做法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必須靠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但同時要讓孩子在勞動過程中懂得,勞動光榮,明白父母賺錢的辛苦,從而產生感恩之情,進而透過主動分擔家務、努力學習等行動來報答父母。

    那麼,到底孩子做家務需要付錢給他嗎?視情況而定!

    一般的家務,父母不需要付錢給孩子,家務事是家庭中的一個正常組成部分,和報酬沒有任何關係。如果爸媽給錢讓孩子做家務,那就相當於告訴他,給錢才給家庭做貢獻。事實上,孩子從中學到的應該是團隊合作。作為父母,收拾房間、洗衣做飯,做這些事情並沒有報酬,因為這就是你們該乾的,爸爸媽媽是這樣,孩子在家裡也應該如此。

    如果要付薪水給做家務事的孩子,那麼當他們不想要錢的時候,他們就可以選擇不去做家務事。他們可能會說:“老爸!我這個禮拜不需要用錢,所以我就不準備幫忙做家務了。”相信每一位爸爸媽媽都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所以這是一個不付錢給孩子做家務事的好理由。而且孩子應該每天對家裡做一些貢獻,因為他們是家庭中的成員,而不是因為想要贏得幾塊錢而勉強去做。

    只有一種情況適合爸媽為孩子做家務事付錢,那就是當你們覺得那件工作確實超出了孩子的常規工作範圍,並且你們也有自己的特殊目的。比方說,孩子想買一個玩具但他自己的錢又不夠,那麼你可以安排他做一件比較難做的家務,比如擦洗腳踏車。需要注意的是,這件事一定要是一件他平常不做的家務。

    總結:

    家長要注意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在做家務前,家長要明確給錢的意圖是讓孩子鍛鍊,承擔家庭責任,而不是為了錢而做。要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 2 # 羽媽-明會

    很多家長提倡讓孩子多做家務,這不僅是一個鍛鍊孩子身體和動手能力的好機會,但是有的孩子拒絕做家務,家長該怎麼辦,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給錢呢?

    1、從做家務中獲得樂趣和滿足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當家長做家務的時候可以叫上寶寶一起勞動,讓他參與整個家庭的勞動中,讓他感受到做家務的樂趣,當寶寶做完家務的時候家長要及時誇獎寶寶“你真棒”,得到家長的肯定和表揚,他就可以感受到做家務也會有成就感。

    2、不要直接拿錢利誘寶寶做家務

    從小培養寶寶做家務的習慣,例如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等。當寶寶做家務的時候不要直接用錢來獎勵他,而是透過累積獎章、小紅花的方式。當寶寶的獎勵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換取獎品,例如帶孩子去玩,講故事,玩遊戲等來鼓勵寶寶做家務。

  • 3 # 希樸羊

    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四五歲時最喜歡幫家長幹活。家長應該從這個時候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習慣,如果9歲之後再培養,則孩子容易產生懶惰情緒。因此,家長應該根據幼兒的不同階段,安排不同的勞動任務,

    讓幼兒做家務有很多好處。第一,可以教會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是個體生存以及幸福生活的基本條件。幼兒透過做家務,可以很自然地明白日常生活的模式,不至於將來離開父母之後感覺不知所措,為其成人之後的獨立生活奠定基礎。

    第二,讓幼兒養成做力所能及家務的習慣可以增加幼兒的幸福感。美國哈佛大學的追蹤研究表明,愛勞動的孩子比不愛勞動的孩子生活得更愉快、更有意義;長大成人之後,愛勞動的孩子與不愛勞動的孩子相比,失業者前者為後者的1/15,犯罪率為1/10,精神不健全的也少得多。從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在勞動中孩子大多數是心情愉快的,父母及時給予鼓勵,他們更會感受到生活在幸福之中。

    第一, 透過做家務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以讓孩子體諒家長的辛苦,學會關心、體諒家長,學會戰勝困難的科學方法,培養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堅強意志,提高自信心,逐步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個重要成員,對父母、家庭負有重要責任,如此,孩子進入社會之後,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第二, 勞動的過程可以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教育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發現,當人在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時,腦子裡氧氣最充分。5—6歲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長,透過參加勞動,可以使其大腦得到充分休息。

    不過,關於獎勵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從外在獎勵轉化為內在激勵,讓孩子喜歡上做家務,體會從做家務中得來的成就感。

  • 4 # 土豆媽媽育兒

    現在有些家庭,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會給予孩子一定的金錢獎勵。這樣做雖然調動了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但是,一旦你停止金錢給予,是否能保證孩子還願意做家務?

    要想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要孩子從心裡去認識什麼是家?作為家裡的一份子,應該履行怎樣的義務?金錢獎勵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它的反作用亦不可忽視,當他察覺到金錢的好處,以後做什麼都以金錢為前提時,家長就該為此發愁了。

    做家務,要讓孩子有成就感,比如:房間經過你的打掃,很乾淨了,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心裡感覺很舒服,這都是你的功勞。比如:今天的碗是你洗乾淨的,我覺得吃起飯來特別香。……認可孩子的付出,肯定孩子的努力,加上適當的鼓勵,才是孩子愛做家務的前提條件。

  • 5 # 為你踮起腳尖

    我覺得這樣做的初衷肯定是要提高孩子參與做家務的熱情,但是可能在實施的過程中,有所偏差,讓孩子誤會了做家務給錢的意義。我們做家務可以給錢,但是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財商,讓孩子明白做家務的辛苦,體諒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付出。

  • 6 # 情感心理室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做家務會給獎勵錢,孩子當然樂意去做,但並不是心甘情願想做家務,而是為了得到獎勵錢,當孩子習慣了這種模式,再讓他做什麼他都會要求報酬,什麼事情都扯上利益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和身心發育都是非常不利的。

    讓孩子做家務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要讓孩子意識到身為這個家的一份子,就應該參與一起勞動,而不應該用金錢作為誘惑,當孩子做家務後可以肯定地表揚他“寶寶學會做家務了,真是媽媽能幹的小幫手,媽媽覺得特別開心。”

    讓孩子做家務就要讓孩子感受到做家務的樂趣和喜悅,而不是用金錢誘惑孩子做家務。

  • 7 # 一種常態

    我認為不適合。

    首先這種做法的起源可能是來自一些國外家庭教育的模式。但是我們來看看國外家庭教育中,讓孩子做家務而獲得金錢獎勵的動機是什麼呢?比如,孩子希望自己得到一個昂貴的禮物,或者希望自己能幫助有需要的人。這個時候家長為了鼓勵孩子用自己的勞動所得去完成這些目標,也是讓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有所得。

    我們來分析這個過程裡,孩子是有自己明確的目標的。是透過自己的付出得到報酬,從而去實現自己的一個小小目標。家長給孩子報酬只是用一種合適的,孩子能承受的方式來變相幫助孩子。這件事情的重點是教會了孩子想得到什麼就必須自己去付出,是一種責任教育。

    而如果家長提出,做家務就可以得到金錢獎勵,會給孩子造成三種消極暗示:第一,做家務就應該得到金錢獎勵;第二,一旦沒有了金錢獎勵就絕對不會做家務。第三,做家務並不是我的責任,我做家務是幫父母的忙,需要獎勵才行。這種做法直接把做家務的目標變成了得到金錢獎勵。而得到這些金錢是為了什麼呢?有何意義呢?這些問題都沒有考慮。

    聽過“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嗎?不正是這個道理嗎?本來是家庭成員都該承擔的責任,卻單獨把孩子篩選出來,乾點家務就成了“有功之臣”。整個過程都是給予的孩子消極的暗示。所以非常不妥。

    這兩種做法看似是相似的兩件事,但是卻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單純的孩子做家務就給予金錢獎勵,那是對孩子成長非常不利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和孩子一起樹立起一個目標,然後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金錢然後實現自己的目標,體驗到“得到需要付出”,這樣才有教育意義。

  • 8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我個人是不贊成這種做法的,因為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本就是應該的,譬如整理自己的衣服、收拾自己的臥室、整理書包、擦桌子、洗洗碗筷、洗個襪子等,其實大人之所以讓孩子參與這些勞動,並不是真的就累的不行,需要孩子去幫忙,更多的是想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們懂得大人的辛苦,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一定要自己做,自己即使年齡再小也是家庭的一員,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為自己的家庭出力,都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是如果給報酬的話,無形中強化了孩子勞動的目的性,似乎是在告訴孩子,這是你勞動該得的。這樣的話,孩子潛意識裡哪裡還會有什麼“家庭”的概念?望家長們還是三思而後行吧!

  • 9 # 豆豆67110

    做家務給錢當做獎勵,我覺得還是可行的,重點是界限要分清楚。

    做家務就是做家務,不能把父母提的任何要求都和金錢掛鉤,這樣就會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

    做家務給獎勵可以讓孩子意識到付出才會有收穫,自己只有勞動才有零花錢。家務僅限刷碗,擦桌子,拖地之類的,其他的一概不包括。

  • 10 # 成長中的媽媽

    孩子幫忙做家務給孩子獎勵,我覺得這樣做不好,做家務是家裡每個人應該盡的責任與義務,沒有必要用金錢來獎勵。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每一個父母都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否則孩子將來會變的很自私。

  • 11 # 丁媽親子時光

    孩子做家務給錢偶爾用一半次也是可以的,但不適合經常使用。

    偶爾孩子做家務獎勵錢的好處有,可以激發孩子對錢的認識、以及明白錢是透過自己辛苦勞動付出而得來的,掙錢需要付出,沒有不勞而獲的;同時,讓孩子自由支配有計劃的管理自己的錢,大人正確引導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財商。

    孩子做家務給錢獎勵的壞處大於益處,原因如下:

    1.孩子為了錢而做家務

    家長讓孩子做家務,無非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二是體會做家務的辛苦,從而理解自己的爸媽,是孩子對爸媽一種關愛的表達形式。如果孩子做家務以錢為目的,體會不到其他的體驗,這和家長讓孩子做家務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2.孩子體驗不但做家務的成就感和樂趣

    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錢上邊,不能夠專心的體驗透過自己的勞作和付出而得到的成果,讓孩子在做家務時沒有喜悅感和成就感,有可能孩子為了錢而馬虎的結束做家務。

    3.讓孩子形成一種做什麼事情都要錢獎勵的壞習慣

    家長透過獎勵錢這種方式,讓孩子錯誤的認為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自己也不去做,也需要錢的動力刺激孩子才去做,長此以往將會對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12 # 親子成長手冊

    1、家務活動日常化

    我覺得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做家務要讓他們覺得做家務和吃飯、穿衣服一樣正常,根據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給孩子賦予不同的權利,讓孩子做家務是一種很平常的事情,而不是用錢去誘惑。

    2、獎勵不一定要用錢

    如果家長非要獎勵,不一定非要錢,可以給孩子一種精神的獎勵,一種自豪感的獎勵,一種責任感的獎勵,比如制定洗碗徽章,掃地徽章,給孩子貼到比較顯眼的地方,讓孩子每次做家務都有一種自豪感,而且外人來到家裡,孩子會向他們炫耀自己的榮譽,而不是要錢。

    3、解決孩子為什麼要做家務的活動

    給孩子一個為什麼要做家務的理由,因為你是家庭的成員是家庭的一份子,要對家庭的成長有一定的貢獻,做家務不是幫誰做,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責任。給孩子一定的責任感和態度,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奉獻是為了家庭成員生活的更好一些,他們也願意做,並且可以把做家務遊戲化,不要讓他們覺得是苦差事。

    做家務活兒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和方法,家長稍微用點心,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做家務的習慣。

  • 13 # rainbowzhong

    當然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家務”?所謂家務,自然就是這個家裡的一些事務,既然是家裡的,孩子作為家庭成員之一,就應該做家務!而不能因此而得到物質獎勵。如果做家務就有物質獎勵的話,那麼媽媽是不是應該得到最豐厚的獎勵呢?!所以,從對“家”務的定義的角度而言,家庭裡的每個成員都有做家務的義務,都要共同維護這個家的美好環境。

    其次,我們再來探討物質獎勵的作用。不可否認,物質獎勵在一定程度上會刺激人們做事的熱情,但一方面物質獎勵的激勵性有限,到一定程度,人們就會對這樣的獎勵有更高的需求,比如原來5塊打掃一次房間,現在他覺得10塊才合理,因為物價都在上漲啊……另一方面,當人因為某一特定目標去工作時,這個特定目標一定得是不斷變化有挑戰性的,這才能不斷激勵人去向上向高,而家務這件事,基本是千篇一律的重複性勞動,所以越做越沒勁,越做越不開心,再多的錢,也提不起興趣來!這就和職場上,某個崗位上的人永遠不調崗一樣,再美的事情,持續太長時間,也會審美疲勞不是!

    第三,對於獎勵,事後獎勵比事前承諾更有效。許諾兌現是一種信用的體現,但是一旦當事人覺得自己付出與得到不成正比時,即使許諾兌現了,他也還是會覺得不開心,不平衡。但意外的驚喜則是對當事人最大的激勵!每個人都喜歡意外得來的好處。所以,對於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家長更不能事前許諾:你今天掃了地,爸爸/媽媽就給你xxx錢或者給你買xxx,這樣孩子即使不願意,他也會因為要得到那件東西而去做,非出自自願的事情,總是不可能長久堅持的!家長鼓勵孩子做家務,一方面是語言上的:誒呀,寶貝兒今天幫媽媽掃了地,還掃的很乾淨呢,寶貝兒謝謝你,有你的幫助,媽媽真是輕鬆不少!另一方面是行動上的,一個大拇指,一個大大的擁抱,都是對孩子巨大的鼓勵!你對孩子行為發自內心的欣賞和讚美,會讓孩子獲得很多的自我價值感和成就感,讓他們持續去做這件有意義的事!

    綜上,對於孩子做家務用錢去獎勵這件事,從出發點就是錯誤的,它不僅讓孩子變成了“勢利眼”,唯利是圖,更讓孩子學不會感恩,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付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找不到工作,不敢一個人去外地,迷茫抑鬱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