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雅圖的武昌魚

    小孩子要不到東西就大哭的確是件很鬧心的事情。特別有時候當著外人的面,你吼他也不是,不吼他也不是。有一次我還在超市裡面看見有小孩子在地上哭著打滾要買東西。年輕的媽媽一臉尷尬的在旁邊,恨不得跟他一起哭算了。

    一歲的小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我的東西當然要給我。性子內向的寶寶會眼巴巴的看著,性格倔強一點的就會用哭來表達了。這種時候,家長就需要給小朋友清晰的概念,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也有是別人的。比如在去超市前面,家長就給小朋友講清楚,沒有買的東西不是我們家的,如果強行拿會有叔叔阿姨來管的。家長平時也要讓孩子多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因為在家裡的話,小孩子沒有“你的”“我的”的概念。所有的東西他都可以隨便拿到。和別的孩子在一起,就分清楚這個玩具是“他的”,那個玩具才是“我的”。也要故意說一些“小明的玩具很好玩,我們來和他商量一下能不能借來玩。”家長千萬不要嘩地一下把別人的玩具拿過來,給自己的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樣。

    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辦法。下次小朋友哭鬧著要東西的時候,家長把他的樣子錄下來。等他平靜下來就把錄影放給他看。小寶寶也有自尊心的,他看看自己的樣子也會覺著難為情。下次他再鬧,家長就提醒他“好難看哦”,他就會收斂了。有個女同事講過,她小的時候就是要不著東西就滿地打滾。直到有一次,她媽媽到旁邊去不理她,她突然覺得在別人的眼睛裡自己的樣子很難看。從此她就再也不這麼幹了。

    不管怎麼樣,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小天使,是爸爸媽媽手掌心的小寶貝.:)

  • 2 # 雙孩媽

    這裡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一歲,一個是大哭,很多人只看到大哭就說教育孩子需要堅定立場,這固然沒錯,然而對一個一歲幼兒是沒用的,他沒有是非判斷能力,也沒有規則意識。

    作為家長透過告訴孩子道理,或者是打罵其實是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的發育程度還未達到識別事情能否可做的地步。而家長能做的,就是避免。

    一歲幼兒為什麼哭呢?想透過哭得到情感的安慰,家長應該滿足。這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滿足。

    如果是想要娃娃,小玩具啊,可以滿足的就滿足孩子的意願。怕玩具太髒孩子吃到嘴裡,那就玩具清洗乾淨。怕玩耍不安全,那就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如鋪上軟墊,圍上一個小柵欄等。

    如果是孩子不該碰的東西,如幼兒想玩插頭,想玩熱水,想吃垃圾食品等,那就把這些安全隱患收藏起來,藏到孩子看不見的角落。一歲的幼兒只要是沒看見的事物,他就不會吵著要。

    低齡幼兒的哭鬧,需要家長溫柔對待,不可過於粗暴的禁止孩子探索世界。另一方面,家長要多多給予孩子安全感,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比較不容易哭鬧。

  • 3 # 蒙姐育兒

    這個階段的孩子慢慢開始建立自我意識,孩子是很聰明的,他不怎麼會表達,哭也是一種語言,一種交流方式,他會發現只有大哭家長才會滿足他的要求,因此,只要幾次透過大哭獲得滿足,那麼這種以大哭來要挾的情況就會很常見。

    解決方式,僅供參考。

    一,當家長髮現這個問題時,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首先安撫情緒,問他為什麼想要,拿到是不是很開心,這個階段可能表達不好,但是已經能聽懂大人講話,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他的足夠重視,如果依然大哭不止,先滿足他,等情緒穩定了,再問題一些問題,比如你真的喜歡這個東西嘛?你覺得在那麼多人面前大哭好不好?你看到別的小朋友這樣大哭你感覺怎麼樣?他不會回答家長可以適當給出引導性的答案,引導他遇到這種情況時,該怎樣,建立你們之間的交流方式和信任方式。

    二,若還沒到這個階段,建議多給孩子交流,注意孩子的感受,做正確的引導。推薦《關鍵期關鍵幫助》這本書。

    三,如果家長已經進入了這個階段,什麼方式都無濟於事,推薦《正面管教》這本書,相信書中會比我的三言兩語更有效。

    如果覺得有用,我很開心與大家分享好書和好的育兒理念,希望我們的每個寶寶都能綻放出自己的精彩!

  • 4 # 小可之家育兒

    這種情況下,說明孩子是有意識的,他知道透過哭就可以得到自己任何想得到的東西。

    但是家長絕對不能縱容寶寶的這種行為,寶寶一旦得逞,他會利用哭來解決一切不順心的問題,非但不會學到處理問題的方式,反而給寶寶形成了一種不好的習慣。

    如果遇到寶寶想透過哭來得到東西的時候,家長的態度要冷靜。給寶寶講道理,如果寶寶聽不進去,就讓他自己哭一會,等他情緒恢復了,再跟他講,為什麼不給他,而且不能透過哭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要讓寶寶知道自己的這種處事方式是錯誤的。

    如果第一次制止了寶寶的這種行為,下次可能還會哭,但是寶寶內心已經明白了自己這麼做可能沒有效果,時間久了,寶寶也就不會採取這種行為了。

  • 5 # 養育男孩成長錄

    一歲幼兒透過大哭得到東西,這是孩子天生就會的本領。

    這個現象是正常的反應。

    幼兒哭了,家長為了安撫孩子,經常會說:“別哭了,爸爸媽媽給你買玩具。”或者說:“別哭了,爸爸媽媽帶你出去玩。”等等這樣交換性達到目的選擇。幼兒當然就會以這樣的方式尋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哭了,家長想做出分散注意力偶爾是對的,但是總不能經常這樣。所以問題根本不是一面性的。

    這個現象也是反覆的。

    孩子大哭想要得到東西,也是反覆的。可能這一段時間幼兒是非常聽話,再過一段時間幼兒又是這樣。

    這樣的現象可以改過來。

    孩子哭了,我們不是首先壓住孩子不哭了,而是讓孩子表達為什麼哭了,因為什麼哭了,哭了後又怎麼去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就是最好的引導了。

  • 6 # 燕媽小窩

    1.首先你要先反思,是不是我已經習慣性屈服於孩子的哭鬧了呢?如果孩子每次哭鬧後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情況就會一直持續;如果你一直拒絕作出反應,直到孩子可以用正常的聲音、語調說話,那麼這種現象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制止。

    2.一歲大的孩子他之所以會這樣子大聲哭鬧,是因為他每次這樣做你都妥協了。如果孩子真的非常想要某件物品,而你又堅持自己的原則,最終一定會是孩子投降的。

    3.你要簡單清楚的表達出你自己的意思。例:“媽媽,我們晚飯後能去公園嗎?”“不,吃完飯我們再去公園。”(實際上,你說的意思是好的,吃完飯我們就去公園)但是 ,你說出來的意思會讓孩子困惑,你說了,不。所以說,說話之前你一定要表達清楚你的意思。你應該這樣子回答,“好的,我們吃完飯就去公園,但是我們可以先去廁所。”

    4. 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選擇。例:像買冰淇淋時,那裡有很多的品種,你不要問“你想要買哪一種冰淇淋?”而是直接問:“你喜歡草莓口味的還是喜歡巧克力口味的冰淇淋?”。

  • 7 # 芮芮育兒記

    這樣的行為自然不對,家長可以反其道而行,在孩子哭泣時候不要給他任何想要的東西,當他自己停止哭泣之後,才把她要的給他或者這東西不應該給他可以不給。反正就是不需要特別安慰他,當他發現沒有人捧場,自己哭是白費勁的時候,自然就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了

  • 8 # 優悅育兒手帳

    那是因為他明白只要他哭就一定可以得到那樣東西,之前肯定因為想要一樣東西,家長不給,然後自己委屈的哭起來後,家長竟然出乎意料的給了他,所以他就會認為,假如自己想要一樣東西,家長不給,那麼就哭。

    形成了這種思維模式,那麼就要把這個固有的模式給她打破,可以在寶寶又一次哭鬧的時候明確告訴他,這個東西不能要,就算你哭也不會得到的。

    我們家寶寶喜歡吹泡泡,一般情況下奶奶都會說,別讓孩子一直哭,要什麼給什麼,奶奶都會滿足她的要求,但是在我這兒卻是行不通的,她想要,但是假如很危險,我會告訴她這個東西很危險,你拿著會傷害到你,哭也是無濟於事的。

    假如因為太貴,那麼我會換一個玩具給他,告訴他哭,就什麼都沒有。

    所以明確告訴他,也用現實體驗讓他明白,大哭是沒用的,以後就不會用哭來索要禮物了。

  • 9 # 養育智慧

    孩子的哭是一種語言,一種表達方式,透過不同的環境,哭也是有不一樣的意思。

    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學家,他們擅長察言觀色,他們知道用怎樣的方法和方式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

    哭是他們的一種手段,當他們透過哭解決了他的需求時,他們就知道這招對這個人管用,不同的人對孩子哭的反應不一樣,孩子會對自己有反應的人用這種方式達到目的。

    而且孩子還會用哭不斷試探大人的底線,這樣就會出現孩子會欲越哭時間越長,直到大人妥協為止。

  • 10 # 晨曦一族

    首先你需要檢查孩子為什麼哭,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還是隻是想透過大哭來獲得東西,得到東西又是為了什麼。只有搞清楚他大哭的原因,才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其次,搞清楚原因之後就該想辦法了。有些父母可能因為孩子大哭然後就滿足孩子,把東西馬上送到孩子手裡。其實這種做法實在是大錯特錯,孩子雖然小,但因為父母的一次兩次對自己的滿足,孩子就學會了依賴。往後就會在得不到東西時開始大哭。

    最後,父母應該適當地拒絕孩子以大哭來得到東西。有那麼幾次以後,孩子慢慢也就不會這樣了。

  • 11 # 五月雜說

    這個問題,我家也經常遇到。

    每次小孩想要什麼東西,就總是哭,但是通常這種情況,我們都會告訴他你哭是沒有用的,想要什麼東西就直接說。如果他停止了哭泣,就給他,如果還在一直哭,那就讓他哭完,什麼時候哭完了什麼時候給。

    我們差不多反覆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現在基本好些了。

    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都會說出來,哪怕表達不是很清晰,但是基本都會用說的。

    一歲左右的小孩,還不能很好的掌握如何表達情緒,所以家長一定要進行引導,什麼時候哭,什麼時候笑,雖然很簡單,但是這裡邊的門道還是很多的。

    可以告訴小孩,哭表示悲傷、激動、痛苦......,想要什麼東西,想要和什麼東西玩,這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什麼用哭來表達呢,多跟小孩說幾次,慢慢小孩就知道哭是用錯地方了。

  • 12 # 貝樂媽成長記

    一歲孩子還不會說話,哭是孩子與大人交流的一種方法,孩子想得到一種東西他會哭,自己心裡不舒服了有些傷感了他也會哭,生病了感冒了更是個哭。哭是孩子傳遞給大人的一種訊號。

    當孩子哭時,我們大人要細心的觀察孩子,一個一個的原因排除,直到最後找到那個適合孩子的為什麼哭的真正的原因。知道孩子為什麼哭了,來滿足孩子的慾望,孩子就會止住哭聲

    一歲的孩子大多是不會講話,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孩子大多數是透過哭聲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做大人的要在生活中仔細的觀察,真正的走到孩子的心裡,用心來感知孩子的需要。

  • 13 # 北京這頭貓媽媽

    哭是什麼? 是幼兒的語言,是孩子表達需求和情緒的本能反應。大哭可以讓爸爸媽媽更清楚的感受到孩子的需求。

    作為一名三歲孩子的媽媽,我覺得一歲的幼兒還處於懵懂的時期,心裡有想法,又說不出來,只能靠用小手指指,比劃比劃,更多的是用哭來表達,溝通不暢也怪難為他們的。

    孩子大哭會引發大人焦慮甚致頭疼。反過來講,爸爸媽媽如果能及時準確的滿足寶寶的需要,讓他心滿意足,那麼他還需要費勁的哭,甚致大哭嗎? 一歲的孩子會想得到什麼東西呢? 每個家長心中都有答案,愛,爸爸媽媽對孩子心無旁鷲,滿滿的愛。孩子想要的東西,只要不危險,能給就給吧。

  • 14 # 喵媽育兒

    一歲的孩子總是希望透過大哭來得到東西,這是在正常不過的表現。許多孩子在一歲左右,還不能用言語表達,那能夠用以表達自己情緒和訴求的方式,自然就是肢體動作,自然就是哭喊。

    只是現在的家長都很擔心,如果沒有教育好孩子,孩子長大之後,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類似於本題中的問題,或者:兩歲的孩子還不跟人玩,是不是以後會孤僻內向等等。

    如果家長有這樣的擔心,建議先看看這是不是孩子正常的表現。說白了,我們需要去了解孩子每個年齡段通常都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只有瞭解到整體的特徵,你才知道自己的孩子的表現是否屬於正常範圍。

    其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引導和教育,能夠幫助孩子順利的成長,所以,孩子如果透過大哭就得到物品,那他自然會以為大哭就是得到物品最好的方式。而我們其實是想教會孩子其他的方式,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那我等你哭好了,我們再說。如果是有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我們可以告訴他:你告訴媽媽我要拿的是什麼,媽媽可以幫你。

    總之,大人要教會孩子種種行為,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大人的鼓勵,引導,他才能知道,這樣做是更好的方式。

  • 15 # 坎坎坷坷人生的路啊

    最開始孩子是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變成了透過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家長可以這樣做

    你和孩子都待在臥室把門關上讓她哭鬧,因為現在你跟他說任何的話她都聽不進去,等她哭夠了鬧夠了,你蹲下身來跟他說:“哭夠了嗎?”孩子點頭哭夠了,那麼你鎮靜的跟他說,你想要什麼,可以跟媽媽說但是不能哭鬧,哭鬧是沒有用的,你要是哭的話,你就在那裡繼續哭,反覆幾次就會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 16 # 綠水青山3953

    一歲幼兒大多數不會說話,就是會說也說不清,所以幼兒一般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幼兒透過哭得到東西,父母根據情況,如果合理的,儘量滿足,如果不合理,不要順著他。幼兒要求不合理,你還要順著他,對孩子性挌,情商的培養很不利,這一點家長要重視啊!記得有一天,在超市裡看見一個小寶寶哭的很兇,手裡還抱著一個剛買的漂亮的布娃娃,寶媽在旁邊怎麼哄也不行,還是哭,聽說是嫌買的玩具少,寶媽沒辦法,最後又買了好多玩具。如果孩子要求不合理,哭你就把她抱回家,門一關,不打她,也不哄她,就讓她哭,哭夠了,哭累了,自己不哭了,這時候寶媽再上前慢慢給她講道理,這對幼兒性格的培養很有好處。一味滿足她,將來吃苦的還是自己。小時不滿足哭鬧,長大不滿足,有可能離家出走,也有可能跳樓。身邊有好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說了。總之一句話,不要太慣養孩子,一旦養成壞習慣,很難改掉,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希望寶媽們三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車子上裝的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