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梔子ing
-
2 # 亢龍有悔44
掩蓋,或者瞞天過海。大唐天下是李淵帶一幫老弟兄們連打帶忽悠得來的。李世民是李淵集團中的一員,有功勞苦勞,但舵手和旗幟還是李淵。所以李世民想參考東漢劉秀雲臺28將樹立自己的威信,以掩蓋自己弒兄屠弟逼老父的醜惡。透過包裝和長時間有意思有目的的宣傳,很少有人提到建立大唐過程中李淵老哥幾個,包括太子建成等人了,功勞全是李世民的,老頭子也是被李世民鼓動才反大隋的。
-
3 # 衣賜履讀通鑑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兄弟們,就讓著名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畫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全部按真人大小繪製,畫像均面北而立,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沒事兒了就跑到凌煙閣看看這些老兄弟,懷懷舊。
這些功臣中比較為人民群眾熟知的有: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尉遲恭、李靖、秦瓊等……哦,對了,還有那個大名鼎鼎的程咬金。後來改名為程知節,功勞很大,《隋唐演義》硬生生把人家講成大草包,找誰說理去啊!
李賀有詩云: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要不知道凌煙閣的典故,還真搞不清李賀在說啥哩!
然而,畫功臣像還不是唐太宗的發明,之前還有西漢的麒麟閣十一功臣和東漢的凌雲閣二十八將。
前51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到漢朝首都長安朝覲,自稱“藩臣”。匈奴從公元前三世紀崛起,中國跟它苦苦纏鬥,歷時二百年之久,終於獲得最後勝利。
西域地區,從烏孫國到安息王國(伊朗),凡是跟匈奴接壤的,都敬畏匈奴,而瞧不起中國。自呼韓邪單于朝見中國之後,各國轉而敬畏中國。
本年,四十一歲的漢宣帝劉病已,對於匈奴和四方蠻夷全都歸降,十分滿意,因而想到他即位以來重要輔佐大臣們的貢獻,一共選出十一位。為表示尊敬和感謝,就在未央宮麒麟閣上(麒麟閣坐落在未央宮中,因漢武帝元狩年間打獵獲得麒麟而命名。哈哈哈)為他們繪製畫像,註明官爵和姓名。其中只有霍光,不稱名字,只寫“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他十人依次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張安世、大司馬車騎將軍韓增、後將軍趙充國、宰相魏相、宰相丙吉、御史大夫杜延年、陽城侯劉德、太中大夫梁丘賀(梁丘為複姓)、前將軍蕭望之、中郎將蘇武。
史稱麒麟閣十一功臣。
公元60年,東漢明帝劉莊,讓人把跟隨光武帝劉秀掃平天下的部屬捋了捋,捋出了二十八個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大將。然後,劉莊命人畫了這二十八人的畫像,陳列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內,稱為雲臺二十八將。
-
4 # 東白啟明
這個題目讓我想起:來自中國的原火箭隊球星姚明入選2016屆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這件事。對於,在世界最頂級的籃球榮譽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那必定是做出巨大的貢獻的。同理而論,在中國曆朝歷代,有一些不忘舊恩的皇帝,在奪取江山後,會論功封賞,對一些開國元勳還會“金榜題名”永載史冊。比如,宋理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清高宗紫光閣五十功臣等。而在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三個:分別是漢宣帝麒麟閣十一功臣,麒麟閣位於漢朝宮廷的未央宮之中,它類似於皇家檔案館的性質,用於藏曆代記載資料和秘密歷史檔案。麒麟閣放置十一名功臣影象以示紀念和表揚,包括霍光、張安世、蘇武等。
二是東漢光武皇帝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雲臺閣是漢宮中高臺,漢光武帝時用作召叢集臣議事之所。他死後,由其子劉莊繼位。三年後,劉莊在雲臺閣命人畫了幫助劉秀一統天下、重興漢室中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名將的影象。當時列入雲臺閣功臣錄的標準很公平、公開、公正,除了功勞出眾以外,只要和皇室有親戚關係的都沒被列入。最後一個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也可能是最有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為懷念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這就是《二十四功臣圖》 。
凌煙閣原為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高宰輔;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最外一層所畫則為次第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時常前往懷舊。如果說,唐太宗搞了個功臣圖主要是為了懷念舊人,那就大錯特錯了。他主要還是為了收買人心,平衡各個勢力,凝心聚力,也是為了向天下傳達一個理念,我李世民是個感恩的人,跟著我幹,好處會有的,我吃肉,絕不讓你們喝湯。而且,在凌煙閣上的二十四功臣選擇上,李世民是費了一些腦筋的,其中有一半曾經或者後來是自己的政敵,但唐太宗以寬容的氣度仍然將他們請上了凌煙閣,這不得不承認李世民的寬容和大度。經過李世民的一番操作,這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李賀在《南園十三首》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想想,作為文人武將,哪一個人沒有想法,哪一個不想出將入相,名留青史。看來,李世民不愧為善於用人的明君。
-
5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圖畫開國功臣長孫無忌、杜如晦 、魏徴等二十四人於凌煙閣。太宗自己作贊,褚遂良題閣,閻立本畫。
唐太宗把24位功臣畫像放在凌煙閣其原因目的如下:
一、背景
時太子太師魏徴病逝,太宗臨葬登苑西樓,望哭盡哀。既而自制碑文,嘗與侍臣道:‘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徴歿,朕亡一鏡。’
太宗尚感念不已,尋命在凌煙閣中繪功臣像,共得二十四人。
二、主要原因目的
(1)主要是為了表彰紀念‘當初共同打天下’的開國元勳。’太宗時往懷舊’。北周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幹弘神道碑》:’天子畫 凌煙 之閣,言念舊臣;出 平樂之宮,實思賢傅。’
(2)除了表彰紀念功臣外,主要的還是鼓勵鞭策後來。因為太宗極其重視人才的培養教育,在位二十餘年,一直都在不斷的發掘人才,表彰紀念開國元勳,無疑是給後來年輕人樹立學習榜樣,太宗曾經在詔書中很明確的說明了這個意圖:’庶念功之懷,無謝於前載;旌賢之義,永貽於後昆。’
(3)是魏徵去世對太宗感觸頗深。
他感慨自己和這批功臣逐漸老去,當時在二十四人當中已經有十一人離世,而餘下的眾臣及他自己也已夕陽西下,青春不再。所以留下英雄畫像以永久紀念,以供人們瞻仰。
(4)是政治上的輿論宣傳需要。
他建凌煙閣畫像的一個重要功能,無非是加強輿論導向,宣揚這些功臣的英雄事蹟和大唐政權的合法性。
-
6 # 雲淡風清1883506
謝謝悟空邀請!唐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已年邁體衰,開始懷念往事,追思當年金戈鐵馬的戰爭歲月,將他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年邁。),命畫家閻立本在凌煙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影象,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題字,他時常前往懷舊。
李世民被稱為一代明君,經過君臣的共同努力,才出現貞觀盛世。唐太宗“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籠絡人心,招賢納士。他擅長處理君臣關係,恩威並施,雙管齊下,一個個能人異士為他所用,又使名將功臣多半得以善終。
凌煙閣也成為唐代大臣將士報國從軍功成名就的標誌,有李賀的詩佐證。
《南園十三首》: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候。
作為文人武將,哪一個不想光宗耀祖,載入史冊呢!
-
7 # 潛水狗
在凌煙閣24功臣之前,有漢朝麒麟閣十一功臣之說。
把24位功臣畫像放在凌煙閣的意義有幾點:
1、效仿漢朝麒麟閣,宣示自己的正統地位,是“漢室”正統。
2、解決朝廷矛盾,安撫人心。凌煙閣24功臣不是所有人都跟隨李世民的,比如河間王李孝恭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鄭國公魏徵乃李建成近臣。既然讓他們都登上凌煙閣,那就代表李世民決定以往不究。
3、紀念眾多為開創貞觀盛世的功臣,表明李世民和朝廷不會忘記你的。
4、營造出臣忠主明的現象,給天下做出朝廷重視人才的榜樣,使天下英雄盡入甕中。
可以說建造凌煙閣的舉動,一舉幾得。
-
8 # 劉家五叔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很有能力的“開國”皇帝,雖然唐朝第一任皇帝是李淵,但大唐江山基本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所以他相當於開國皇帝了,相比劉邦、朱元璋而言,唐太宗李世民不殺功臣,不僅不殺而且還大力表彰, 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為褒獎開國元勳們,643年3月23日(唐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詔,命令在長安北面的太極宮凌煙閣中繪製24位功臣之像。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其實這種獎勵制度在唐朝之前的西漢時期,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也曾將11位中興功臣的畫像供奉於麒麟閣中。
凌煙閣中繪製24位功臣之像: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恭8.特進、衛國公李靖9.特進、宋國公蕭瑀10.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12.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13.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14.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15.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18.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咬金20.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21.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徐世績24.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
李世民的凌煙閣排名主要參考下邊幾個方面的指標:
第一是:李淵自太原起兵後,隋室舊臣或原屬其他方面起義軍、後歸順李世民麾下的將領。
第二是:始終追隨李世民浴血沙場、戎馬倥傯的鐵桿將領。
第三是:與自己一起發動“玄武門之變”中各個將領表現。
第四是:當時設立凌煙樓為貞觀17年,當時國家已經穩定,治國之道需要更多的文官,故在思考過程中,更多的加入文官。
第五是:當時做官人員的高低。
綜上,在設立凌煙閣時,唐太宗李世民是經過千方考慮的。
唐太宗為什麼要把24位功臣的畫像放在凌煙閣?
1、設立凌煙閣是貞觀17年,當時李世民已經垂垂老矣,開國功臣大多凋零,看著當年老部下正逐漸老去潸然淚下,並時常前往懷舊,作為一種紀念吧。
2、褒獎有功之臣,提升將領、臣子的榮譽感。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說的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以看出唐太宗對君民關係認識深刻,認識到君臣、君民重要性。
3、政治目的:“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唐太宗曾說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是為了後人引以為鑑,尊重人才。
4、宣揚自己,其實這二十四個人裡面,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曾經是唐太宗的“死對頭”,就是向朝廷、天下百姓彰顯自己寬宏大量、接納各路賢才的一代明君。
唐時就有“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的詩句流傳。後人身不能至心嚮往之,亦有“封侯萬里、寫凌煙像”的詞賦留傳至今。由此可見,凌煙閣功臣畫像巨大的歷史影響力。
回覆列表
唐貞觀十七年,魏徵去世,以此為契機,為了懷念曾經與自己一同出生入死, “馬上打天下”及“馬下治天下”的諸多功臣元勳,唐太宗決定在長安城皇宮內的三清殿旁修建“凌煙閣”,將諸位功臣的畫像陳列其中。選入凌煙閣的功臣共24位,由極為擅長人物畫的大畫家閻立本將各位功臣按照其等身的尺寸,描摹和繪製成肖像畫。畫像在閣中一律面北安放,因為皇帝是坐北朝南,而臣下應當面北事之。凌煙閣中放置的肖像分為三層,最內層是爵位及功勳最高、在太宗心中分量最重的,中層者次之,最外一層又次之,如此依次排列。
這24位大臣按順序依次為: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郡王李孝恭、萊國公杜如晦、鄭國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尉遲恭)、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璃、褒國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國公屈突通、鄖國公殷開山、譙國公柴紹、邳國公長孫順德、鄖國公張亮、陳國公侯君集、剡國公張公謹、盧國公程知節、永興縣公虞世南、渝國公劉政會、莒國公唐儉、英國公李勳、胡國公秦叔寶(秦瓊)。其中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段志玄、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公謹、虞世南、劉政會、秦叔寶等人在貞觀十七年設立凌煙閣時已經去世。
之所以按照這種位序來進行排列,首先是考慮擔任官職的品級以及加封的爵位(包括死後追贈、追封)高低,其次按照“死者為大”的原則,已經去世的人在同等條件下會相對靠前;再次是按照六部的順序。然而,凌煙閣既然是唐太宗所立,那麼入閣的人選自然是在他心中最看重的;而太宗能夠坐上帝位,則全靠“玄武門之變” 所以成就此次政變的功臣如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尉遲恭,以及在外部給予大力支援的高士廉等人自然排名靠前。位列諸功臣第一的長孫無忌,是太宗長孫皇后的弟弟,也就是太宗的小舅子,不僅出謀劃策,還親身在現場參與政變。而長孫皇后與長孫無忌從小是由舅舅高士廉撫養長大的,高士廉也是全力支援自己外甥女婿與外甥的事業,在政變中出力甚著。唐太宗即位後,擢拔長孫無忌為宰相,至太宗身後的高宗朝,無忌依然擔任顧命輔政大臣,位高權重一時無出其右者。另外對於李唐建國有突出貢獻的如李孝恭、李靖等人也位列在前。
將功臣的畫像放入廟堂紀念不是太宗的創舉(北周已有此制),但從中還是可以看到唐朝建立初年之人才濟濟和生機勃勃,以及太宗善於用人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