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夜小紫

    韓非子的學術背景,主要來自於兩方。

    其一是來自於儒學,孔子死後,他的學生子夏在魏國西河講學,追求“外王”,重視事功,影響了李悝、吳起、商鞅等一批人,也就是說,法家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來自於儒家。

    其二則來自於老學,《韓非子》中有專門闡釋老子的篇章,是受到老學中“有為”一方面思想的影響,追求權術、管理學。

    這兩方面是“學”,法家這種“術”是在以上兩種“學”的理論框架下的方法論。

    韓非子的思想,所謂法、術、勢相結合,實際也是在這些框架下的發揮。

    老學的故事中,經常有關於這一主題的探討。比如《自相矛盾》,問題的核心在於“世界上最銳利的矛”和“世界上最堅固的盾”,這兩個概念都與實際不符,“名實”不符,帶來了邏輯上的不可調和。

    故而後世都說什麼“刑名法術”之學,“刑名”就是“形名”。在“法”的框架下,韓非主張“形名”一致,在這個框架下,追求整飭的法律條文,以嚴謹的文法吏政治治國。

    所謂“術”

    “術”就是所謂“君人南面之術”,就是教帝王如何當帝王。這一方面也來自於老學的範疇,擅帝王術的帝王往往也愛說自己是“太極政治”。

    這一方面好理解,比如君王要喜怒不行於色,不讓大臣揣測自己的內心;又如君王不能展現出自己的愛好,讓大臣有可趁之機。又如,像是朱元璋搞錦衣衛,這種特務政治,也是屬於帝王術的範疇。

    所謂“勢”

    從表面上說,就是重視威勢,利用“刑法”為工具,建立起君王德威信。如果威權不立,君王就不能自保。

    這一方面,可能於儒家子夏一流的思想有直接關係。如子夏:“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論語·子張》)這就是關於“勢”的思想。

  • 2 # 袁洪智詩畫

    韓非子的法術勢分別是什麼?

    韓非子的思想主要是法、術、勢相結合。韓非子的思想是在儒和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家都知道,老子是研究人與自然規律和關係的,孔子是研究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而法家是研究如何治國治人的。

    一,“法”。

    “法”的思想,來自於老學中關於“形”,即事物的形體;“名”,事物的名稱,即用語言來表達的概念。法家所說的“法”,主要指制裁違法行為的律條,相當如今的憲法。這種法相當嚴厲,犯了重罪,要連坐,滿門抄斬,甚至誅滅九族,重刑之下人人自危,因此,官員百姓不敢輕易觸犯律條。《商君書》“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商鞅自己最後也死於車裂。

    二,“術”

    “術”就是所謂“君人南面之術”,也就是帝王統攝朝綱,管理朝政,治國安邦的策略。

    三,“勢”

    “勢”就是重視威勢,利用“刑法”為工具,建立起君王的威勢,使臣民產生敬畏和服從的意識。

    法、術、勢”三者互為條件、互相需要、相互補足,存在著迴圈互補的關係”。其順序應該是勢、法、術。勢為主,法和術為輔。

  • 3 # 享文煮益

    法指法律,刑法;勢指權勢,君主的權力和威勢;術指君主的手段和謀略。變法之法,講法兼勢,術為法用,法術勢合。往往強調法、術、勢相結合。

  • 4 # 滑翔1號

    法家前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商鞅、申不害。慎到。

    商鞅,的代表思想就是「法」,亂世重典,人人佩戴「照身」,也就是古代身份證。規定法律法規,可以理解為現代法律雛形。

    申不害,推崇「術」,就是「方法論」,辦事講究方法,君王有君王的做事方法,大臣有大臣的做事方法,也可以理解為權術,各階層有各階層的權術。各不相同。

    慎到,講究「勢」,可以理解為趨勢。「造勢」,做成大的趨勢,就像先挖溝,溝挖成了,水流的方向速度就可以控制了,慎到也講究大趨勢配合小權術,事半功倍。

  • 5 # 掌控五指山

    韓非子的思想主要是法、術、勢相結合。韓非子的思想是在儒和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家都知道,老子是研究人與自然規律和關係的,孔子是研究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而法家是研究如何治國治人的。

  • 6 # 豬七戒愛音樂於軒瑤

    謝邀!韓非子無疑是戰國時期傳奇又悲切的人物,出身高貴貴為韓國王子,師從戰國最後一位主張人性惡的大儒荀況,被始皇捧為聖人經典,又被李斯所嫉,最終因才華而被殺,可謂經歷豐富,命運多舛……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受變法之法的商鞅、講法兼勢的慎到、術為法用的申不害和荀子的儒家精神所影響,將儒、法結合形成的法、勢、術的法術勢合三位一體的理論思想,說到底是帝王之術,法術勢思想對現代憲政制度的奠基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當年聽王立群教授講史記聽到這一段時,查找了很多相關史料來補充印證,記憶猶新!

  • 7 # 莫柏順

    謝謝邀請,“法”,條文,皇權統治天下役使萬民的工具,所謂“賢者立法,愚者制焉”。為了確保皇帝及其家屬的利益,立法以治之。屬陽。“術”,手段,權謀。為確保皇帝旨意實現所使用的方法,屬陰。“勢",勢力,高壓,皇權透過“術”,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影響,使任何力量都無法抗爭,所謂“服其力”是也。

    上古時期人類崇尚智慧,三皇五帝告訴人們種五穀、製衣裳、鑽木取火,人們師其智,故“智"可以王。春秋建戰國時期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受利益驅使,人們巧而偽,智慧已不起作用,韓非總結前期法家商秧等人的思想,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思想是讓被統者“無餘力"而服。他的這一思想為歷代皇權所推崇,一直延續到了清末。這就是中國幾千年的皇權政治,一直在改朝換代的怪圈裡遁環的原因。

  • 8 # 雲水閒人2

    韓非子是法家學朮的代表人物,集大成者。

    他不僅有選擇地繼承了前期法家的思想,而且還吸收了道家,儒家,墨家等各家思想。

    他綜合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朮",慎到的"勢"。提出了以法為中心的法,朮,勢三結合的君主統治朮。

    他肯定"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國家要以此制定法律,進行賞罰,即"為治者……不務德而務法"。賞罰要分明,要一視同仁,即"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賞善而信,刑重而必"。他還認為國家要把制定的法律編定成圖冊,"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而且法令一旦定立,不可輕易變動。

    所謂"術",治國不僅要有常法,還要有策略手段,即″釋法而心治,堯不能正一國”。就是說如果放棄了法律與策略而只憑主觀臆想來治理國家,堯帝也不能端正一國之風。

    至於"勢"當然是權勢,威勢了,他認為統治者必須有權勢,威勢,所以他強調必須中央集權。所以他認為統治者要成功,一是要順應天時,二要得人心,三要有技術(人才),四要有權勢地位。

  • 9 # 光圈實驗室

    先用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說明一下。

    你父母告誡你說,你現在是學生,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成績進步有獎賞,成績退步要懲罰:這是法。

    幾年下來,你也接受與父母相處的模式了,能體會到他們的苦心,對他們的一些小錯誤也能理解,你開始理解他們“父母”的身份:這是勢。

    《韓非子》中絕大部分,假定的讀者都是上位者,目標是幫助上位者更好地統治或者管理,歸納下來就是“法術勢”三個字:

    1,制定清晰、明確而且可以執行的法律,有功賞,有過罰,君主一定要嚴格遵守法律,不能因為自己的愛憎而妨礙法律。

    2,君主在統治時,要注意使用權術和技巧,比如:不表現自己的喜好,免得臣下利用它們討好自己;不輕易表明自己的觀點,免得他們揣測自己;利用一些小技巧警示臣下,讓他們不敢有欺上之心。

    3,利用法和術,塑造自己的權威,將自己作為“上位者”的形象深深地植入臣下心中,讓他們接受並習慣這一事實,不敢有不臣之心。

  • 10 # 莊子門下

    法、術、勢是韓非子寫給君王,確切的說是寫給秦王的治理國家的策劃書裡的內容。

    法術勢合在一起也叫王者之道,被認為是正直的帝王術。韓非子認為要把國家治理好,法術勢三者缺一不可。

    就是法令。韓非子受人之初性本惡的影響比較嚴重,所以韓非子對人性基本不報什麼期望。韓非子認為還是用法令來約束大家比較可靠。再說韓非子前面有商鞅做參考標準,商鞅變法的那幾年別的不說,秦國的綜合國力和戰鬥力還是明顯的增強了。所以韓非子建議秦王,要想實現大一統的局面,還是要重視法令。法這一條,相當於今天的企業管理制度。

    術主要是皇帝對付大臣的具體操作辦法,包括了權責,人事任免,監督機制等等。這個相當於企業績效考核制度。

    勢就是權勢。韓非子強調了君王權力的重要性,認為要想讓大家步調統一,君王必須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也就是王權。法主要是針對基層員工的,術主要是針對管理幹部的,而勢主要是針對君王,相當於針對董事長的。

    韓非子的主張之所以被採納,和勢這一條有很大的關係,這一條君王是非常喜歡的。韓非子的法術勢影響非常之大,雖然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但秦朝的這種管理制度一直被沿用。

  • 11 # 顏小二述哲文

    “法、術、勢”是韓非子的法治思想。在韓非子之前,出現了商鞅、申不害、慎道,這三個人的思想各有特色,商鞅的思想重法,申不害的思想重術,而慎道則看重“勢”。韓非子結合三位前輩的思想,在其老師荀子之性惡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法、術、勢”的治國思想。下面,我們來分別瞭解一下韓非子“法、術、勢”思想之各自特色。

    1、韓非之“法”的思想

    對於“法、術、勢”思想,韓非子最看重“法”,韓非子認為,一個國家的律法,必須由官府編撰成文,而且公佈天下,施行法的方式當以“賞罰”進行強制性施行。

    為何這裡強調“強制”,強調“成文且公開”?我想,韓非子可能是想用此舉保證“法”的絕對權威性,以及“法”的絕對“客觀性”。“強制”即必須按照既定律法來,一點人情都不可以有,“成文且公開”則更多是為了避免有權者為了躲避懲罰,將律法異化為自己“胡作非為”的武器之行為,韓非子此舉實則是在強調法的“客觀性”。

    2、韓非之“術”的思想

    韓非子提出“術”的思想,旨在告誡君主要靈巧運用“術”來考察臣下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其職責,也就是所謂的“循名責實”。但是,這個世界“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情況數見不鮮,如何避免臣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呢?這時,韓非子便強調君主要運用“術”。這個“術”的具體體現大抵就是,讓臣子不知道君主在想什麼,喜好是什麼,這樣臣下就不能投其所好而矇蔽君主的眼睛了。此時,君主便能破除臣下之自我掩飾,體察臣下是否“循名責實”。所以,“術”不像“法”那樣公開,講求“隱蔽”與“捉摸不透”。

    3、韓非之“勢”的思想

    而韓非子的“勢”之思想,就是說,君主手中要把握絕對的生殺大權。如果沒有絕對的“生殺大權”,“法”再明晰也沒有用,“術”再高明亦沒有用,因為“勢”不在手中,臣下不聽自己的,法和術便發揮不了作用。所以,韓非子強調君主一定要牢牢把握“勢”。

    而“勢”之生殺大權,大抵就表現在對臣下的“依法”之“賞罰”。韓非提倡“重賞重罰”,以此維護君主的絕對“專制”,讓“法令”順利推行。

    4、韓非之“法術勢”思想雖然能在短期之內獲得效果,但是太過極端

    從上面的簡單介紹,我們大抵就能看出韓非的“法術勢”思想,雖然在邏輯上有其合理性,但是顯得太過“冰冷”和“極端”,甚至在感情上可能還有些“陰沉”意味。當然,說句題外話,這也不妨礙韓非思想之高明。

    言歸正傳,韓非強調君主之術,以君之捉摸不透,來駕馭臣下,又以明確的法令去“重賞重罰”來鞏固君主絕對的權威,這某種意味上,有些把“君主”孤立的感覺。“君主”也是人,再強大,也不可能沒有感情,那麼“術”和“勢”就有動搖的一天,關鍵是,臣下也不傻,就“術”的運用,對君主來講,就是大難題。

    高處不勝寒,人畢竟有血有肉,律法固然重要,但是苛政猛於虎,嚴刑峻法更不可取。任何事情,極端了,就容易僵化,結果往往會給人們帶來災難。而韓非子法術勢思想無疑太過極端,誠然韓非之法術勢思想能夠讓君王在短期內獲得顯著效果,但是“物壯則老”,秦始皇是統一天下的千古一帝,但秦王朝之短命事實,也證明了“極端”之害。

  • 12 # 楊朱學派

    法家捍衛君權,奴役臣民。依靠的是一個條件+三個手段。一個條件是勢,三個手段是法、術、愚民。

    勢就是使君主擁有絕對的無限的權力。法就是刑罰。術是陰謀詭計。愚民是扼殺思想和言論,使人民愚昧無知。

    法家有法、術、勢三派。法派的代表是商鞅。術派的代表是申不害。勢派的代表是慎子。這三派雖然側重不同。卻都是幫君主馴服奴才。 韓非子集法家三派思想與一身。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一、勢。

    秦始皇創立高度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把全天下的權力集中於皇帝一人。就是勢的集中體現。

    二、法與術。

    韓非在《定法》中,將法比作衣服,術比作食物:“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對於君主來說,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從這個角度看,法家學派還有另外一個名稱——術家學派,即陰謀家學派。法家之名如同西紅柿,術家之名如同番茄。一物二名也。但由於“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法家之名便被公諸於世,術家之名便隱遁於無形。

    漢武帝指使法家酷吏張湯、杜周、江充,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就是法與術的完美結合。

    三、愚民。

    法家認為刑法和陰謀詭計是捍衛君權,奴役臣民的低階手段。愚民才是高階手段。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韓非子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只有愚民,才能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要領域法家思想的真諦,除了讀《商君書》和《韓非子》外,還要看李連杰主要的電影《狼犬丹尼》。

  • 13 # kilig蘇

    韓非以前的法家有三派,其一重‘術’,以在戰國中期相韓昭侯的‘鄭之賤臣’申不害為宗。所謂‘術’,即人主操縱臣下的陰謀,那些聲色不露而辨別忠奸,賞罰莫測而切中事實的妙算。”其二重“法”,以和申不害同時的商鞅為宗。他的特殊政略是以嚴刑厚賞來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無或缺賞,凡犯法違令的人無所逃罰。其三重“勢”,以和孟子同時的趙人慎到為宗。所謂勢即是威權。這一派要把政府的威權儘量擴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裡,使他形成恐怕的物件,好像壓臣下。這三派的注意點,韓非相容並顧,故此說他集法家的大成。”

  • 14 # 創客IP老梁

    法、術、勢是韓非所總結的帝王術。

    “法” ,指的 是作為國家政治之根本的法律;“術”,指的是君王統治的手段和策略;“勢”,指的是君王所具有的權力和威勢。

    韓非認真地總結了此前法家的思想,成為法家理論的集大成者,形成了一套以君王的統治為出發點,以法為本,法、術、勢相輔相成的嚴整的政治理論體系。在韓非之前,法家人物以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為代表,商鞅重視法的作用,申不害崇尚術的長處,慎到則推尊勢的威力,韓非將法、術、勢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關於法,韓非提出“以法為本”、“以法為教” 、“立法於君” 等具有綱領性的政治主張。韓非還非常強調法的穩定性和平等性,指出:“法也者,常者也。”“法之所加, 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關於術,韓非指出:“ 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權,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就是說,要根據每個人的能力給他相應的官職,按照名稱來考察實際內容,要求名實相符,用自己手中的生殺大權,考察臣子的才能,這是君主所掌握的。韓非認為,術是應當隱藏起來而不露於外的,這與法不同,他說:“人主之大法,非法則術也。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術者,藏之於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關於勢,韓非指出:“君持柄以處勢 ,故令行禁止。柄者,殺生之治也;勢者,勝眾之資也。”就是說,君主掌握了權柄來處理權勢,所以下達的命令就能貫徹執行。權柄,是控制臣民生死的一種法定職分; 威勢,是制服民眾的一-種資本。

    在論述勢的重要性時,韓非指出了:聖人具有堯舜那樣的賢德和伯夷、叔齊那樣的懿行,可是如果不依靠勢,也就會無法立功成名。君王能夠統治天下的首要原因並不在於其能力高強、品德出眾,而是因為他擁有勢而位尊權重。韓非由此提出“法勢合一”的主張,聲言“抱法處勢則治”。依照韓非的理論,身為君主,只要將法、術、勢三者加以完美地運用,則天下可運於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麥麗素哪款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