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鯨魚小星球

    謠言的傳播古今有之,人們容易聽信謠言的傳統也是自古就有。我們漢語有個成語,“三人成虎“,出自《戰國策》,講的是市井之中本沒有老虎,但是隻要有三個人都說市井之中有了老虎,人們就會開始相信。”三人成虎“比喻也是這種謠言因為說的、傳播的人多了,就容易讓人相信。

    在心理學研究方面,早在1945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Allport和Postman就在《紐約科學學院分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謠言的基礎心理》,關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謠言,在文中他們分析了1942年在美國全國傳播的1000個謠言,結果發現其中91%都是充滿敵意與恐懼的謠言。之後又了許多關於謠言心理的研究,到上世紀末,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謠言的產生是因為個體對一些重要問題存在焦慮與不確定性,透過編造和傳播某種看上去可以合理解釋事情的的故事,以這種方式來給這種焦慮與不確定性提供一個解決方式(Rosnow, Yost & Esposito, 1986)。簡單的說,謠言分成兩種,一種是希望性後果的謠言,比如”聽說咱們團隊下個月就要漲工資了“,另一種則是恐懼的或失望性後果的謠言,比如“聽說咱們團隊下個月漲工資沒戲了”,“聽說吃這個東西會得癌症”等等。研究發現,不管故事本身有多荒謬,人們傾向於去傳播那種看起來好像有板有眼的謠言,當焦慮程度很高時,散佈謠言的人已經顧不上思考邏輯和可信度了,只顧著像擊鼓傳花一樣趕緊把這個故事告訴別人。

    從心理學入手解決?我只能說你圖樣圖森破了。

    你知道什麼是謠言麼?謠言是“公共傳播交流中摻入了個人對世界看法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自認對世界是全知的,沒有人到過世界上所有的地方,沒有人知道此時此刻在世界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更沒有人經歷了所有這些事情。應該說,在今天網際網路和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你我獲取世界資訊(甚至是家門口資訊)的方式都是二手的,大部分是在網上報紙上電視上看別人說的。文字可以編造、圖片可以PS、影片可以剪輯,只要不是親身經歷的,沒有人有辦法靠自己就來辨別什麼是謠言。

    所以謠言的問題不是個人從心理學入手解決,而是公共管理部門,在瞭解謠言傳播的心理學(基於大眾焦慮與不確定性)之後,及時闢謠、及時掃除大家的疑慮,透過輿情調研防止謠言傳播。這才是正道。

    要記得,謠言的心理就像擊鼓傳花的心理,謠言就是傳的那朵花,當今網際網路與媒體時代,所有人都不知不覺地抱著一種焦慮心情在玩這個遊戲,沒有人知道鼓聲什麼時候才停。只有一個旁觀者(公共部門)出面,把這朵不停被傳的花拿掉,才能終止這個傳播謠言的遊戲。對我們個人來說,對所有二手資訊有所察覺,有所保留就可以了。

  • 2 # 雙耳聆聽or侃侃而談

    因為謠言往往抓住了人性的弱點,人們對待事物的獵奇心理,好奇心理,看熱鬧的不嫌事大,我就隨口說說,又沒什麼大不了的無所謂心態。謠言對他們來說,就是了一個低成本的看熱鬧的舞臺,傳完又不用負責任,百利無一害,所以,他們當然都樂此不疲。

    先講個故事:話說張三是一個待業青年,這一天過得很無聊,這時隔壁家的二狗子說,我今天看到村長調戲隔壁村的小媳婦,被打了,滿臉是傷,怎麼怎麼樣,這時張三立馬來了興致,立馬搭上話,我早看村長不是什麼好東西,老東西沒安什麼好心,倆人七嘴八舌,沒過一會,村長的“醜事”就傳遍了村子。但其實真實事實是這樣:村長在去趕集的路上,手拉了一把,差點被車子撞的小媳婦,自己沒站穩摔了一跤而已。

    1.誇張的謠言抓住了人們心裡的獵奇心理,生活的枯燥讓他們選擇相信

    對於張三來說,他對村長並沒有任何怨言,只是他太無聊了,想找點事情樂呵樂呵。人總是願意相信哪些對自己有利的謠言,反正自己開心了,別人也就無所謂了。

    2.人都想透過知道點別人不知道的“內幕”,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上面故事,為什麼二狗子會那麼描述村長的事情呢?因為二狗子,平時就不被村裡人待見,當他發現,他講村長的故事的時候,大家是那麼的願意聽自己的話,驟然間,那感覺,自己是那麼的重要,那麼的與眾不同。

    3.當有一部分人選擇相信一件事的時候,其他人都會有從眾心理

    當二狗子和張三都信誓旦旦的時候,其他村民會絲毫不動腦子的就選擇相信的,因為他們不想做潮流的逆反者,那樣太累,還要證據,弄不好還要變成眾人眼中村長的手下的馬屁精,反而是選擇相信,要來的省事的多。人都會選擇最不用非腦子的從眾心理。

    所以一件本來是好事的事,就這麼變成了一條桃色的醜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謠言。

    那該怎麼解決呢?

    解決,根本用不著心理學,而是個智商問題。流言止於智者,他們不是從心理克服了,而是智力告訴他,去尋找證據,有理有據才能相信,不然,就會被騙。所以,謠言的解決應該是補腦,長知識,而不是研究心理學怎麼阻止人去這麼去想。

  • 3 # 每日談心

    在現實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謠言,比如,朋友圈那些十分吸引父母眼球的“養生絕技”,各大社群裡的“注意注意,近幾日有不法分子透過網路病毒傳播非法入侵他人電腦,倘若看到這樣的一個連結,切記不要點開,以上***廣為告知,趕緊轉發到更多的群,讓你的親朋好友知悉吧!”…各種各樣的謠言,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那麼,有些謠言對我們而言,並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有些謠言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或是加重某些人的焦慮程度。

    那麼,是什麼導致人們那麼容易聽信謠言呢?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如下:

    我們可以很好地採用,社會發展心理學中,利昂·費斯廷格提出的闡述人的態度變化過程的【認知失調理論】來解釋謠言之所以那麼容易傳播以及被人相信這一點。

    所謂的【認知失調理論】,意指個體在認識到自己的態度之間,或者態度與行為之間存在著矛盾,從而引發起自己不舒服的感覺。那麼,這個理論的創立,費斯廷格的靈感主要是來源與一場1934年發生在印度的一場大地震。也恰恰是一個可怕的謠言在這場地震剛過去不久,就傳遍了整個印度地區。這個可怕的謠言便是:在此次地震災區以外的地區,在更廣的範圍裡,將會發生震級更大的地震。但實際上,這些謠言並沒有可靠的科學依據。

    而這樣可怕的謠言為什麼還會被散播以及聽信呢?費斯廷格在思考過後,認為:謠言不是用來增加不安的,而是用來為自己的不安做辯護的。也就是說,即使他們住在災區以外,他們還是會感到非常害怕。而因為無法調適自己的畏懼心理,便導致了認知失調,也在某一種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的認知意識,也無法去冷靜判斷謠言的真實性。

    再者,我們從人性本能的角度出發,也可以說是人的求生欲在作祟。尤其是在面對那些兩種食物不能同時食用;這種辦法可以使得你多活幾年;這樣做,可以使得你的電子產品不被駭客入侵。

    另外,當許多人同時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引發我們作出從眾的行為。同樣地,大家都相信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會使得我們也覺得某一件事情是真相,從而跟從,降低了自己的獨立思考。

    總而言之,謠言的特點就是離真相撲所迷離,沒有一個官方的正確的資訊出來闢謠,往往就會使得謠言傳播得更厲害,而這其中還有不少越是闢謠,越是被認為是真相的。這就關係到我們每個個體要保持獨立的思考,而不一味地聽信外界傳言。在作出基本的判斷之後,再考慮可信與否。祝好!

  • 4 # 暖心理

    人們為什麼容易聽信謠言?第一點,容易聽信謠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缺乏獨立自我。沒有獨立自我,也就更難有獨立思考,有屬於自己的聲音。所以,就只能被他人、群體的思考所帶著走,聽信外界所傳播的真的、假的言論。第二點,聽信謠言,是逃避責任的一個好方法。如果自我決策,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那自己就要為自己的決策和聲音所買單。如果聽信謠言,就等於把責任轉移給了謠言製造者、謠言傳播者。第三點,聽信謠言,是因為除了謠言,沒有其他可以相信的選擇物件。這種情況,純屬因為無知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己完全都不懂,想思考都無處下爪,於是只能聽信他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踢足球有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