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0平米的宅基地,地處三四線城市,預計修建四層半(實為五層,第五層預留10-20平米的陽臺,一二層為框架結構,三四五層為住房),本人對建築行業一知半解,在此請教有經驗的師傅,建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怎樣才能節省開支,較少不必要的浪費?謝謝解答!
4
回覆列表
  • 1 # 剖析設計

    作為一名卓越的建築師,在這裡我多說兩句,生錢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合理的設計,可省30-40%的費用

    現在有好多的農村自建房都是沒有進行正規的設計的,因為定製房屋設計圖起碼也是一筆不菲的費用,很多人會覺得不值得。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經過必要的設計圖紙呈現,不僅僅可以節省了很多因為考慮不周全而造成的返工問題,而且一份好的設計圖可以給你帶來30~40%的造價節省!

    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來把控這一切,這個設計費用是可以省的。

    第二,合理的結構選型

    很多人誤以為是框架結構就一定比磚混結構安全,在這裡順便給大家普及一下:

    1、磚混結構簡述:磚混結構的承重特點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牆承重的結構。該結構適合開間進深較小,房間面積小,多層或低層的建築,對於承重牆體不能改動。

    2、磚混結構用料:磚混結構中的“磚”,是指一種統一尺寸的建築材料,最常見的就是我們經常使用的紅磚;也包括其他尺寸的異型黏土磚、空心磚等;磚混結構中的“混”,是指由鋼筋、水泥、沙石、水按一定比例配製的鋼筋混凝土配料。

    3、磚混結構建築特點:

    承重特點:磚混結構的住宅承重結構是樓板和牆體,層高特點:磚混結構在做建築設計時,樓高不能超過6層。

    隔音特點:磚混住宅的隔音效果是中等的。隔音效果取決於隔斷材料的選擇,磚混結構一般用的紅磚雖然紅磚是一塊一塊砌在一起的,聲波在每一個連線處都要受到一次阻擋,使聲波一次次受到衰減,但是,畢竟是很老的建築材料,比起一些新型的建築材料,還要差很多。

    改造特點:磚混結構中很多牆體是承重結構,不允許拆除的,你只能在少數非承重牆體上做文章。區別承重牆和非承重牆的一個簡單方法是看牆體厚度,240mm厚度的牆體是承重的,120mm或者更薄的牆體是非承重的,改造起來很受侷限。

    1、框架結構簡述:框架結構是指由梁和柱以剛接或者鉸接相連線而成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即由梁和柱組成框架共同抵抗適用過程中出現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採用結構的房屋牆體不承重,僅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預製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空心磚或多孔磚、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等材料砌築或裝配而成。

    2、框架結構用料:鋼筋,混凝土,碎石,填充材料(如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空心磚或多孔磚、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等);

    3、框架結構特點:

    承重特點:框架結構住宅的承重結構是梁、板、柱;

    牢固特點:由於承重結構的關係,框架結構可以做到幾十層;

    改造特點:多數牆體不承重,所以改造起來比較簡單,敲掉牆體就可以了,改造十分靈活;

    隔音特點: 框架結構的隔音效果取決於隔斷材料的選擇,比如最常用的加氣混凝土砌塊,內部是由許多細孔組成,隔音保溫效果是所有建築材料中最好的。

    因此,選擇什麼樣的結構型別,根據自己的情況出發來選擇。這兩種結構型別並各有各自的優缺點,如果你想知道你蓋的房子適合哪種結構,這個要看你對房子的功能定位和地質條件,並且諮詢工頭或者結構工程師。

    第三,合理使用建築材料

    因地制宜,挑選你們當地合適你家的建築材料,這個可以為你節省很大一筆開銷,很多人會說那我就是要特定的這種材料才可以做出我想要的建築風格或者我想要的效果,其實,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可以幫你合理的調整設計材料,也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除非你特別的想要高逼格的建築,那樣的話都可以不要省造價了,因為你就是土豪。

    第四,合理最佳化內部結構

    其實內部最佳化也不難,就拿磚混結構來說,由於其受力特點是以承重牆為主,因此我們設計的時候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才能讓牆體自身來承重,而儘量避免使用現澆梁。

    要做到這些,方法也不難,只要把每層的承重牆都佈置在同一垂直線上即可。承重牆透過自身就可以把荷載傳導給基礎,這樣就大幅度的減少了現澆梁的使用而節省了造價。

    第五,合理選擇外牆裝飾

    在外牆的裝飾方面,我們為了儘量節省造價,多以外牆塗料來代替外牆面磚。豪華的別墅大多以文化石面磚或者大理石面磚來裝飾,這樣的效果自然會更有質感,但是造價可非常昂貴。外牆塗料的出現,可以有效的降低造價,配合區域性部位做些修飾性面磚,搭配起來效果也不遜。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建造房子最重要的是自己住的舒服,住的溫馨,而錢可以賺回來,所以大家還是要綜合考慮為好。

  • 2 # 農地圈

    1、地基成本。如果自己有地方建就一定不要去買,不要為在城裡買商品房的人高興,要知道能擁有獨立的房子是城裡人做夢都想不到的。

    2、材料成本。我們在這裡主要提及毛胚房,裝修材料暫時不探討。首先,細河砂可以用細石粉替代,但要注意石粉的整潔度,我有一次拉的一車含有很多紅土,嚴重影響的水泥的結構能力。其次,毛石可以用河石代替,可以到砂場買那種已經篩選過的,大小我毛石差不多的。

    3、施工設計成本。在農村,很多的建築員都是沒有經過培訓的,他們都不懂什麼防水,防震什麼的。地粱並不是越大越寬越好,而要根據自己的房子高度的樓層來記算。

    牆也不能全是24牆,磚混的可以做成18的,框架的可以多一些12牆,夾牆柱能為你省下很多錢,鋼筋也不是越大越多越好。

    4 設計圖紙 。前提是要有一套能保證實現這個目標的施工圖紙。這套圖紙就好像一個指南針,指導你朝著目的地走去,還需要不斷地糾正方向,核對施工質量。很多人會覺得設計是花錢,殊不知,其實是給後期造價省錢 結構配筋計算合理 梁板柱配筋大小,這些隱形的消費業主看不到 但合理的設計圖紙比沒有圖紙施工的房子 造價起碼得省百分之15左右,而且合理的佈局空間的利用 外觀造型 等 設計過和不設計過 都是有區別的,希望大家 重視設計 科學建房

  • 3 # 鋼筋工承

    我去年蓋的房子,兩層辦的房子我是這樣搞的,省錢最大化,我是做的計劃還房子的,什麼事都是精挑細選的,花了30萬,本人從事建築工頭10年,我都不廢話了,首先做好前期準備買沙子。年前拉月20幾最便宜我進的是58一噸進了300噸,還沒夠,過了年又漲價,70一噸,又進了,50噸想說的是一次性進好,,然後進磚塊,一般再每年的陰曆5月20左右便宜,我就是3角一塊進了十三萬磚,然後是鋼筋陽灰,也是再快過年時候一次性進到位,我隔壁鄰居就是沒和我一樣多話了幾千塊,再著就是人工了,磚混樓板的就是140左右,,,

  • 4 # 皇權異夢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農村人的觀念問題,農村人攀比心理比較強,覺得自己的房子建的比村裡其他人的高大,房間大才算是氣派,其實不然,就是因為這些,到時農村層高都在4米以上了,所以造成了材料的浪費,而且不夠節能,另外就是不懂尺度,尺度設計不合理的話,在屋裡待著總覺得不夠溫馨,沒有家的感覺,待在家裡像待在公共場所一樣,即使是找人設計,好多人不願意採納設計師的建議,多以最重要的是農村人自己的觀念問題要有所轉變!

  • 5 # 鄉墅集科技

    建房想得到理想的效果與成本控制應該從前期的設計策劃入手,主要還是要看看業主的需求比如我們做過的以下的幾個案例,各有各的理由與施工方法,當然成本也很重要,太簡單了,土豪客戶看不上,複雜了有些人說做還了,所以最終的成本也是因人而異的。

  • 6 # 新型房屋

    我從事農村自建房的設計工作,農村蓋房如何有效降低建房成本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首先我們建房應該量力而行,不能盲目去攀比,結合家人的實際需求控制建房的規模,夠用就行了。

    在建房前還要做好完整的設計和造價預算,去了解各種建材的價格,自己要心中有數,這樣才不會浪費材料,有效降低建房成本。

    農村蓋房子應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這對降低建房成本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基礎,如果當地生產毛石,那麼可以用毛石來代替磚基礎。如果當地多木材,則可以建造木屋頂。這樣也可以節約不少成本。

    最後建房應該儘量自己去管理,儘量採用包工不包料的方式,材料都由自己去購買。經常有很多我們的曬家,同一套戶型造價卻差距很大,除去建材的差價外,房主本人全程監工、施工也是能省下不少錢的。

    而且,不僅能降低建房成本,更能保證建材的質量。

    降低建房成本的方式有很多,但前提是一定要保證房屋的質量安全,切不能為了降低建房成本而去犧牲房屋的質量,這是絕對不可取的。

  • 7 # 樂建鄉土

    自建房成本主要有兩大塊,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控制人工成本,那就要找合適靠譜的施工隊伍,避免只選擇自己親朋好友的施工隊,這在鄉村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控制材料成本,主要考慮單位面積材料用量及整體面積,建房面積不要一味求大,要合理設計,按需建造,面積合理了,整體成本會減少很多。另外用料也不能感覺越多越好,有時候材料用的過多了反而不合理。

    總之,建好房子,控制好成本,還是要找到合適的人,施工隊也好,材料商也好,設計師也好,人找好了,控制成本不是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有痛風,關節炎,還要不要在一起?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