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梅花山農

    玉米苗枯病。感病幼苗先從種子根部發病,引起整個根部發育不良,根毛減少,無次生根或很少次生根。初生根感病後壞死,根系變黑褐色。地上部葉鞘褐色有撕裂狀,葉片發黃,邊緣呈焦枯狀,心葉捲曲,以後葉片自下向上逐漸乾枯,無次生根的導致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葉片出現火燒狀枯死,心葉逐漸青枯萎蔫,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髮育程序。品種的抗耐病能力差,不同玉米品種間其抗耐病性差異較大。氣候異常,連續低溫陰雨是造成苗枯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重施氮肥、磷肥,忽視了鉀肥及微量元素的使用,造成養分比例失調,導致土壤板結通透性差,影響玉米根系的正常生長髮育。用1000倍多菌靈加氯化鉀2-3斤灌根。可選用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或20%三唑酮1000倍,75%百菌清1000倍等農藥連噴2次

  • 2 # 大形

    一般土壤缺素會導致玉米苗異常,應該不會不生根。

    1、存在問題

    當前玉米施肥上存在氮肥一次性施肥面積較大、部分地區氮肥用量偏低、前期氮肥用量過大、對缺鋅土壤不注重鋅肥施用、種植密度較低,影響肥料應用效果等突出問題。

    2、施肥原則

    (1)調整追肥比例,減少前期氮肥用量,實行氮肥用量後移;

    (2)有效磷鉀含量高的地塊,可以少施或不施磷鉀肥,充分利用前茬磷鉀肥後效; 

    (3)小麥秸稈全部還田;

    (4)推廣應用高產耐密品種,適當增加玉米種植密度,提高玉米產量,充分發揮肥料效果。

    3、施肥建議

    (1)產量水平450公斤/畝以下:氮肥(N)10-12公斤/畝,磷肥(P2O5)2-4公斤/畝,鉀肥(K2O)0-3公斤/畝。

    (2)產量水平450-600公斤/畝:氮肥(N)12-14公斤/畝,磷肥(P2O5)3-5公斤/畝,鉀肥(K2O)2-5公斤/畝。

    (3)產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氮肥(N)14-16公斤/畝,磷肥(P2O5)4-6公斤/畝,鉀肥(K2O)4-5公斤/畝。

    磷肥、鉀肥及30%的氮肥於定苗後施用,餘下70%的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均採用溝施或穴施,施肥深度控制在15cm左右,施後及時覆土;對缺鋅土壤每畝補施鋅肥1公斤。

  • 3 # 農村麗華

    玉米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必須在確保底肥、口肥充足的前提下,實施合理追肥是玉米高產高效的重要措施。怎樣才能夠做到合理追肥呢?那就要把握好追肥時期、方法、次數和數量。

    玉米追肥的時期在拔節至穗分化期,此時玉米已展開7-12片葉,正是雌穗生長伸長至雌小花分化期,是決定玉米穗長穗粗的關鍵時期,此時追肥能滿足拔節孕穗對養分的需要,促進穗分化,使玉米穗大粒多。

    玉米生產中常用的追肥方法有3種,即壟臺撒施,而後立即犁蹚土覆蓋;人工壟臺株間刨坑深施,覆土,再犁蹚地覆蓋;壟溝追肥。這3種追肥方法效果的是人工刨坑蹚溝覆土,這樣做會因施肥深,覆蓋嚴,肥料利用率高,而取得很好的應用效果,將比壠上撒施肥的增產2%-11%。其次是壟溝追肥,這種方法優點是省工省事,不足之處是肥料距根系密集區稍遠,不利於玉米根系充分吸收肥料,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犁蹚淺溝後施肥覆土,把肥料蓋嚴,以免揮發流失浪費。壟臺撒施的有時會因封壟不嚴,肥料裸露在外面,造成損失浪費嚴重。玉米追肥深度、距植株都應該是7-10釐米,這樣做有利於玉米根系吸收利用,若超過10釐米會影響肥料施用效果,少於5釐米會造成燒苗。施肥後要及時覆土或結合鏟趟覆土。

    我們一般都在玉米大部分都在9-11葉期追一次玉米植株含有16種元素,除C元素外都要從土壤中吸收,其中需要量較大的有氮、磷、鉀、硫、鈣和鎂等,需要量較少的有鐵、錳、鋅、銅、鋇等。玉米從抽雄前10天到抽華後25~30天是玉米於物質積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階段,這個階段吸收佔總吸肥量70~75%的氮、60~70%的磷和65%的鉀。經測算,生產100公斤玉米籽實需氮2.5公斤、磷1公斤、鉀2.1公斤,若畝產500公斤玉米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銨50公斤、過磷酸鈣31公斤、硫酸鉀13公斤。

    玉米整個生長週期對養分的需求氮元素最多、鉀次之、磷元素第三,還需要適量的礦物質元素補給,氮磷鉀比例為1:0.49:0.9上下時長勢較好、產量較高。基肥一般施用3000千克有機肥,全部磷鉀肥,1/3氮肥為宜。玉米幼苗根系發育不全,吸收養分能力較弱,應選購含速效養分的肥料作種肥,也可同時施用腐熟的農家肥作種肥,一般每畝施用6千克左右硫酸銨或腐熟農家肥500千克,可適當加入適量磷鉀肥。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是需肥最多的時期,吸收速率也較快,可選購速效類且氮元素含量較高的肥料施用。

    可選用腐殖酸、生物肥以及微肥,將肥料溶解,噴灑在玉米種子上,邊噴邊拌,使肥料溶液均勻地沾在種子表面,陰乾後播種。

    將肥料溶解配成一定濃度,把種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小時,陰乾後隨即播種。

    化肥適宜條施或穴施,用量2至5千克,但肥料一定要與種子隔開,深施肥更好,深度以10至15釐米為宜,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氯化鉀不宜做種肥。

    玉米生長的三個階段,需肥數量比例不同,苗期佔需肥總量的2%,穗期佔85%,粒期佔13%。玉米從拔節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時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種肥、追肥結合;氮肥、磷肥、鉀肥結合;農肥、化肥、生物菌肥結合。底肥要施足,這是基礎,一般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鉀肥5.5公斤做底肥。

    在底肥、種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條件較差,種植晚熟品種的地塊,可在玉米6~7葉期,進行追肥,畝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釐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種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塊,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

    玉米追肥要及早進行,方法一是前邊追肥,後邊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結合;二是用鎬刨坑,深追15釐米以上;追肥時,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結合,促進根系良好發育,一般情況下,畝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進玉米提早成熟。

    在抽穗期灌漿期,畝用0.25公斤磷酸二氫鉀和0.5公斤尿素,兌水5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可防禿尖、缺粒,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有機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發酵好的有機肥,做底肥,追肥用餅肥,肥效平穩而持久,效果好於化肥,而且後勁長,但追肥時,餅肥與作物幼苗保持適當距離,以免餅肥發酵時產生的熱量灼燒幼苗。

    合理確定追肥時間。如果追三次肥,苗期不應追肥過早,5-6片葉為宜,以利蹲苗發粗發壯;拔節肥一般在10-11片葉為宜,機械作業可適當提前,避免農機具傷苗;穗肥要注意氮肥用量,以防止貪青;如果追一次肥,應追拔節肥。

    做到深施肥。玉米追肥必須做到深施,否則會降低肥料利用率。最適宜深度為5-10釐米,並及時覆土。

    看長勢追肥。苗不齊的地塊,在追肥時對壯苗和弱苗應區別對待,弱苗應適當早追肥,必要時可單獨噴施葉面肥,促進弱苗早發快長;壯苗追肥時間適當延後。

    適量配施鉀肥。在底肥中鉀施用量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配施適量的鉀肥,彌補鉀的不足。

    合理施用葉面肥。噴施次數、噴施時期和溶液濃度要嚴格依據產品說明使用。噴施時間應選擇在上午10時之前或下午15時之後,也可以選擇在陰天時噴施,避開高溫Sunny直射時作業;均勻地噴施在葉片的背面,以液滴不滴落為好;噴施後3小時內如遇大雨,需重新噴施;葉面肥儘量不與農藥混合噴施。

  • 4 # 熱愛三農

    玉米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必須在確保底肥、口肥充足的前提下,實施合理追肥是玉米高產高效的重要措施。怎樣才能夠做到合理追肥呢?那就要把握好追肥時期、方法、次數和數量。

    玉米追肥的時期在拔節至穗分化期,此時玉米已展開7-12片葉,正是雌穗生長伸長至雌小花分化期,是決定玉米穗長穗粗的關鍵時期,此時追肥能滿足拔節孕穗對養分的需要,促進穗分化,使玉米穗大粒多。

    玉米生產中常用的追肥方法有3種,即壟臺撒施,而後立即犁蹚土覆蓋;人工壟臺株間刨坑深施,覆土,再犁蹚地覆蓋;壟溝追肥。這3種追肥方法效果的是人工刨坑蹚溝覆土,這樣做會因施肥深,覆蓋嚴,肥料利用率高,而取得很好的應用效果,將比壠上撒施肥的增產2%-11%。其次是壟溝追肥,這種方法優點是省工省事,不足之處是肥料距根系密集區稍遠,不利於玉米根系充分吸收肥料,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犁蹚淺溝後施肥覆土,把肥料蓋嚴,以免揮發流失浪費。壟臺撒施的有時會因封壟不嚴,肥料裸露在外面,造成損失浪費嚴重。玉米追肥深度、距植株都應該是7-10釐米,這樣做有利於玉米根系吸收利用,若超過10釐米會影響肥料施用效果,少於5釐米會造成燒苗。施肥後要及時覆土或結合鏟趟覆土。

    我們一般都在玉米大部分都在9-11葉期追一次玉米植株含有16種元素,除C元素外都要從土壤中吸收,其中需要量較大的有氮、磷、鉀、硫、鈣和鎂等,需要量較少的有鐵、錳、鋅、銅、鋇等。玉米從抽雄前10天到抽華後25~30天是玉米於物質積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階段,這個階段吸收佔總吸肥量70~75%的氮、60~70%的磷和65%的鉀。經測算,生產100公斤玉米籽實需氮2.5公斤、磷1公斤、鉀2.1公斤,若畝產500公斤玉米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銨50公斤、過磷酸鈣31公斤、硫酸鉀13公斤。

    玉米整個生長週期對養分的需求氮元素最多、鉀次之、磷元素第三,還需要適量的礦物質元素補給,氮磷鉀比例為1:0.49:0.9上下時長勢較好、產量較高。基肥一般施用3000千克有機肥,全部磷鉀肥,1/3氮肥為宜。玉米幼苗根系發育不全,吸收養分能力較弱,應選購含速效養分的肥料作種肥,也可同時施用腐熟的農家肥作種肥,一般每畝施用6千克左右硫酸銨或腐熟農家肥500千克,可適當加入適量磷鉀肥。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是需肥最多的時期,吸收速率也較快,可選購速效類且氮元素含量較高的肥料施用。

    可選用腐殖酸、生物肥以及微肥,將肥料溶解,噴灑在玉米種子上,邊噴邊拌,使肥料溶液均勻地沾在種子表面,陰乾後播種。

    將肥料溶解配成一定濃度,把種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小時,陰乾後隨即播種。

    化肥適宜條施或穴施,用量2至5千克,但肥料一定要與種子隔開,深施肥更好,深度以10至15釐米為宜,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氯化鉀不宜做種肥。

    玉米生長的三個階段,需肥數量比例不同,苗期佔需肥總量的2%,穗期佔85%,粒期佔13%。玉米從拔節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時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種肥、追肥結合;氮肥、磷肥、鉀肥結合;農肥、化肥、生物菌肥結合。底肥要施足,這是基礎,一般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鉀肥5.5公斤做底肥。

    在底肥、種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條件較差,種植晚熟品種的地塊,可在玉米6~7葉期,進行追肥,畝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釐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種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塊,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

    玉米追肥要及早進行,方法一是前邊追肥,後邊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結合;二是用鎬刨坑,深追15釐米以上;追肥時,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結合,促進根系良好發育,一般情況下,畝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進玉米提早成熟。

    在抽穗期灌漿期,畝用0.25公斤磷酸二氫鉀和0.5公斤尿素,兌水5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可防禿尖、缺粒,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有機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發酵好的有機肥,做底肥,追肥用餅肥,肥效平穩而持久,效果好於化肥,而且後勁長,但追肥時,餅肥與作物幼苗保持適當距離,以免餅肥發酵時產生的熱量灼燒幼苗。

    合理確定追肥時間。如果追三次肥,苗期不應追肥過早,5-6片葉為宜,以利蹲苗發粗發壯;拔節肥一般在10-11片葉為宜,機械作業可適當提前,避免農機具傷苗;穗肥要注意氮肥用量,以防止貪青;如果追一次肥,應追拔節肥。

    做到深施肥。玉米追肥必須做到深施,否則會降低肥料利用率。最適宜深度為5-10釐米,並及時覆土。

    看長勢追肥。苗不齊的地塊,在追肥時對壯苗和弱苗應區別對待,弱苗應適當早追肥,必要時可單獨噴施葉面肥,促進弱苗早發快長;壯苗追肥時間適當延後。

    適量配施鉀肥。在底肥中鉀施用量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配施適量的鉀肥,彌補鉀的不足。

    合理施用葉面肥。噴施次數、噴施時期和溶液濃度要嚴格依據產品說明使用。噴施時間應選擇在上午10時之前或下午15時之後,也可以選擇在陰天時噴施,避開高溫Sunny直射時作業;均勻地噴施在葉片的背面,以液滴不滴落為好;噴施後3小時內如遇大雨,需重新噴施;葉面肥儘量不與農藥混合噴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三四線城市很多商家以衣取人,而大城市相反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