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月沃土

    個人認為沒有,500名大眾評審都是靠著歌手一首歌的現場投票(可能有些評審投自己鍾愛的歌手)整首歌live的感覺,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作為普通聽眾,可以反覆聽live的歌,發現什麼歌更好聽,現場的聽眾更受氛圍跟唱功的影響。

  • 2 # 板凳吃瓜小分隊

    首先,《歌手》選觀眾稽核非常嚴,並且需要你有一定的音樂鑑賞和樂評能力,大眾評審嚴格到變態的層層稽核過濾粉籍,這就導致場內幾乎沒有粉絲,觀眾投票全靠現場感受,跟歌手的粉絲和流量毫無關係。

    最後,從B站的幾個up主的反饋來看,現場效果和電視機面前你看到的效果是有很大差距的,live能抓人的歌手就會獲票多。

    補充一點,從糊臺賽前賽後的各種騷操作來看,不存在對hcy的特殊照顧,就算有也是明面上擺擺樣子,實際上怎麼對他的只有歌迷才知道有多痛心。

  • 3 # 老情歌大全

    《歌手》名次內定,冠軍內定?

    就像一個玩笑話一樣,公證處的人請來是幹嘛的,500位大眾評審都是擺設嗎?票都是一票一票投出來的哈,不過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咱們可以預測一下冠軍呀,我覺得華晨宇可能性比較大:

    華晨宇,沒人擋得住他了,從現在的首發嘉賓來看,華晨宇的實力是能進前三的,其次華晨宇在表演風格和氣氛烘托上,都是要略勝一籌的,所以要想在《歌手》舞臺上,贏得華晨宇太困難了。而且華晨宇在舞臺上經驗,已經有了很多,在表演結束後,臺下還有呼喊聲,這樣的影響力是其它人達不到的。不過現在說這一切都有些早,畢竟節目現在才播出三期,之後的走向如何,我們還是要等節目播出。

    冠軍人選,你們怎麼看呢?

  • 4 # 飯圈速報

    我覺得還是有內定的可能的。

    我大概看了一下評論,華晨宇是真的慘。要跟歌唱家甚至是機器比音準,還要跟世界經典樂隊名曲比創作架構和編曲。要用各行業頂尖的大佬們才能打壓我們流行歌手華晨宇的一個方面,真是莫大的認可!謝謝你們對他期望值這麼高、如此用心鞭策,想必你們一定沒有對華語樂壇的其他人付出這麼多的精力吧,畢竟,也就他值得嘛 。相信華晨宇一定會在你們的關注下越來越好哦~

    華晨宇有團隊(打下這些字眼我真的手都顫抖……)並且做的東西很“符合主流商業製品規格的”……

    您口中“已死”的華語樂壇,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一直以來都喜歡的是ABAB式的抒情芭樂呢。華晨宇出的歌跟這種“主流商業製品”,從出道以來就相距甚遠吧?一專的歌很多都是打破ABAB式編排的,更不用說他自己寫的《Why Nobody Fights》全曲只有一句旋律一句歌詞,靠唱腔的變化、和聲編曲的疊加層層推進,這樣看似簡單卻絢爛的Stadium Rock,“主流”嗎?可能是我見識太少,不知這位高人能否在華語樂壇裡找幾首,讓我再長長見識?講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中央音樂學院出身的鄧柯老師曾經誇獎過《Why Nobody Fights》的特別,要不請這位“聲音行業相關(如果是音樂行業的老師更好了呢!)、花了無數時間去學習專業(看得出專業術語學了挺多)、掌握技術(掌握了煽動讀者情緒後引導讀者相信自己錯誤推論的技術)、建立審美的人(噢。)、能感知到不妥的人(噢。)”去跟鄧柯老師討論討論,相信您的知識審美水平可以和科班出身的專業樂評人來一番精彩的討論。在兩位的討論之中,我們也能獲益匪淺,聽眾水平提高了,華語樂壇才能越來越好嘛。

    上文提到的影片在此,完整版也還蠻有趣,講了華晨宇怎麼把搭好配器框架、獨立作曲的作品給鄭楠老師讓他幫忙製作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華晨宇出的作品要真是“符合主流商業製品規格”,那為什麼2014年出的《煙火裡的塵埃》到了2018、2019年才被延遲很多很多的大眾接受,覺得“好好聽啊”。甚至成為了高低通吃的大眾hit曲。我去修手機都能聽到老闆在哼呢。

    第一段引言講完了,再來看看他所謂的專業角度又怎麼樣呢?

    第一點“瞎喊能喊上5組……”

    嗯……我能說您白嗓喊和咽腔共鳴為主的混聲都分不清嗎?其實很多歌手的觀眾這點知識還是有的……您如此憤慨,其實您報個名去歌手現場當大眾評審投出“公正的一票”更有用。華晨宇有沒有唱功這個問題,推薦您和聲理學、musiclove心姨、歌者盟、唱功醬等等有技術有分析有乾貨的聲樂博主們來一番學術討論,期待您能透過學術的積澱、良好的文字功夫最終證明您“眾人皆醉我獨醒”。不瞞您說,我等普通聽眾對音樂知識還是很飢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失敗,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訴說。我正常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