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酸菜炒洋芋
-
2 # 小雅向前衝
離異之前肯定是後悔當初結婚的,離異以後又反思,那不就又要後悔當初離異,前後反悔,那不就是神經病,誰願意當神經病啊?
-
3 # Cannaxie
之前一起溜娃的鄰居,忽然跟我講,她離婚了。財產分半,娃全歸她。明明上週末大家還一起在另外一個鄰居家吃飯呢,沒看出異常來啊。
然後,就開始了她漫長的訴苦過程。老公是個情緒控制極差的人,脾氣上來了,就不管不顧,什麼難聽說什麼,“你個垃圾,你個婊子”什麼的;而且他還有疑似出軌的先例;對自己的家人也不夠好等等各種不一而足。
正應了那句老話,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而不幸的婚姻卻各有各的不幸。
婚姻的失敗,一定是一個兩敗俱傷的事情。像我的鄰居,如果從男方的角度瞭解情況,我想一定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受害者”故事。
為什麼離異後大家很少能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是覺得問題都是別人的呢?在婚姻中掙扎的人,一定都充滿了怨氣,提起這個“曾經的唯一”,那個最親密的人,一點他/她的好都不記得,滿腹的抱怨不滿指責甚至是謾罵。這種“都怪你,你怎麼可以這樣子對我”的“受害者”心理和姿態,會讓自己越來越覺得自己無比正確。但是隨之而來的失落無助會讓人被一種無力感緊緊包裹。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我們當初不是這樣子的啊?我們曾經的那麼親密無間海誓山盟,我們有那麼多的甜蜜過往,有那麼多的特別時刻讓人刻骨銘心,我們為什麼變成這樣子了呢?
到底是我的問題,還是他的問題?如果是我的問題,我要做哪些改變?如果是他的問題,我能否透過我的影響帶來他的一些改變?對於目前這種糟糕的狀態,我能做些什麼?我能正視這些問題呢?我對生活的掌控感呢?
每個人都會有“受害者”情結。“受害者”情結可以讓他們理直氣壯的把原因都歸結於他人。他們把自己幸福的鑰匙放在別人手上,完全忘記了自己才是婚姻中的主角,忘記了自己才是婚姻的股東。幸福的鑰匙一直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啊。
日本經營哲學家稻盛和夫曾說: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我”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遇事先躬身自問,而不是把眼睛一直盯著外界盯著他人,可能答案會更加清晰的呈現出來。
為啥離異後反思自己問題的人特別少,就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逃不出“受害者”思維模式的掌控,而忘記了,其實我們應該建立的,其實是“掌控者”的思維模式。
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情感寫作小能手#
-
4 # 向夜
從三個角度分析:
第一、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過錯。
例如過錯一方離異後,迅速與他人同居,從離異狀態直接轉換到幸福生活狀態。
這種情況下,過錯的一方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也沒有時間去反思過錯。
第二、人在犯錯後,本能反應是逃避責任,尋找藉口。
例如過錯一方將犯錯的原因歸咎在伴侶身上,認為伴侶沒有做好情感婚姻中的義務,導致過錯一方在精神上沒有寄託,促使婚姻關係破裂。
第三、沒人喜歡被批評,大多數人喜歡被讚美。
反思過錯相當於自我批評,沒人喜歡自我批評,這個過程摻雜了許多複雜的情緒和壓力。大部分人會選擇直接跳過反思過錯,進入愉悅歡快的生活。
回覆列表
不管離婚的原因是什麼,只要上民政局領了這張證書,就真的分道揚鑣了。無論是從生活上還是在情感上大家各自都會努力的去與過去告別,有些會沉浸在悲傷中,有些會沉浸在打破一個新世界的快樂中 ,還有人會為開創一個新世界而亢奮。所以在剛剛離婚以後,多數人就會任性一些,要麼盡找別人的過錯自怨自艾,要麼興奮到去嘗試各種從前因為有婚姻的約束下不敢做的事情。
只有離異了一段時間以後,等這些情緒漸漸沉靜下來才會去思考。悲傷難過的會漸漸走出來面對自己的生活,興奮亢奮地會漸漸沉寂下來,創造了新世界的人也會漸漸從新鮮感進入沉靜期,這種時期可長可短,要看個人的遭遇和性格特點,但終究會冷靜下來。
不過反思這個事情,還是要看每個人的思維品質和對離異後現狀的滿意度,有些人特別是男同志會理性的選擇不跟過去糾纏,不管好還是壞,過了就是過了。特別如果離異後自己的生活現狀還比較滿意的話,那更就不會去懷念過去了。但很多人特別是女性都會在冷靜之中會反思,不管曾經的愛或恨,在內心都會有非常反覆糾結焦著的思索,當然最終都會選擇原諒放下。如果雙方都沒有新的開始,那就會選擇復婚,不過這樣的比例不多。當然還有原因是現在的生生活節奏太快了,大家只習慣於馬不停蹄的往前走,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斷的反思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