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吃肉的小湯圓

    哈哈哈,為了紀念屈原。粽香跟大米飯醋同的,蘆葦葉的清香加糯米的軟糯香甜結合,更加的美味。我喜歡吃粽子,可是減肥……不敢吃……

  • 2 # 皇太后迷你美食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呢?

    首先,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傳統,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一位愛國詩人,得知楚國被秦國滅了,萬念俱灰,不願做亡國之人,便跳江自殺。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身體,便用粽葉包著米投入江中餵魚。由此流傳下來,在農曆五月初五有吃粽子的習慣來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包好,夜裡煮熟,第二天端午節早晨開始食用。

    第二、粽子是用糯米制作而成,如果用糯米直接煮飯吃,會非常稀,非常粘稠,也沒有嚼勁,配菜也不大好吃。用粽葉把糯米包裹起來,煮熟吃,不僅有著粽葉的香味,而且糯米飯變得很緊實,吃起來更加勁道。

    第三,現在的粽子經過改良,裡面不再是單調的糯米,還會放入紅豆,大棗,鹹肉,鹹蛋黃,板栗等等,吃起來更加美味了。

    以前就是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為什麼不直接用糯米煮飯吃的原因。

  • 3 # 阿幸哥

    你好朋友,很高興能幫到你,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天如果不吃粽子,反倒覺得少了點什麼。從傳統意義上來講,端午節吃粽子有著重要的歷史寓意。大多數人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源於屈原,但其實粽子的起源要比這更早。那麼,到底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我們一起來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原因及寓意。

    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天如果不吃粽子,反倒覺得少了點什麼。從傳統意義上來講,端午節吃粽子有著重要的歷史寓意。大多數人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源於屈原,但其實粽子的起源要比這更早。那麼,到底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我們一起來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原因及寓意。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

    不過,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粽屬於“籺”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逢年過節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傳統習俗。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節拜祭神靈祖先的貢品。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為廣東鹼水粽。

    “粽”字本作“粽”,歷史上跟粽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粽子的傳說: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演變成了粽子。

    粽子的寓意

    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粽”,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西漢把粽子做為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200年後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按《齊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造了粽子這種形色。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可見人們對忠義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粽子的各種型別: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淨,夾棗、慄、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甜茶粽”:“取真武山優質甜茶取汁用來製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豐富”

    “臘肉香腸粽”:“臘肉香腸包的小粽,入口就有過年團圓的氣息。”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蛋黃粽”:“中間一個蛋黃,蛋黃必須採用上好雞蛋,入口甜鹹而不反感。”

  • 4 # 食在香野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

    二、與屈原的聯絡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三、粽子的由來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民間傳聞粽子是為了裡面屈原而出現的,早年間屈原投江而去,老百姓為了不讓河裡的魚蝦去食屈原的遺體,從而拿糯米做成一個個的飯糰投進江中去餵魚蝦。想讓屈原減少痛苦。後期慢慢形成了人們製作粽葉包裹的粽子,從而形成一個習俗並要變成一個節日。

    結束語:正陽節下,端午濃情,紀念屈原的同時,別忘記吃粽子,常回家看看,給父母一個微笑,讓中國的端午佳節成為一種傳遞正能量的節日。粽子雖美味,孝義價更高。

  • 5 # 芊芊寶貝愛美食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都是大米,煮著吃不是更省事”這話不差,確實如此,可大米煮好叫粥,用粽子葉包成團煮熟了吃就叫粽子,一粥一粽,原料一樣,穿的衣服不一樣,所以名字就不一樣了,只因為這個過程中所用的心思不同,寄託的感情也是不一樣的啊

    那麼大家可還記得端午節的由來呢?大家知道的最多的就是端午節是紀念大詩人屈原的,還有知道別的典故的沒有呢?那麼今天我們來一起簡單聊聊端午節的由來吧

    端午節的由來

    1、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

    2、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3、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圖騰祭祀,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內涵相沿迄今。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所以,不管怎麼說!這個節日是有很強很濃的紀念意義的,對於習俗,除了吃粽子外可能各地也有各地的習俗,在我們這裡的習俗是這樣的:

    1,用雄黃泡酒給孩子擦耳鼻,意寓驅蟲

    2,孩子手綁5綵線,端午過後下雨就會去掉,讓其順雨水沖走

    3,戴香囊,裡面裝艾草,避邪

    4,用艾草煮雞蛋,鴨蛋,粽子,蒜,吃油條

    你們那裡一樣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女生的性格比較受大眾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