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姐妹多,從小到大我感覺是被忽略的那一個。面對各種偏心的時候委屈只是往肚子裡咽,想過的原因就是覺得自己一直以來不夠優秀。也想過自己有一天會不會爆發出來所有的抱怨,但是我覺得會是在自己傷口上撒鹽,也會讓父母為難吧,畢竟父母年紀也大了,自己能消化掉就不要在乎了吧,現在有自己的小家庭,只想努力過好現在和未來。而一直沒有生二胎,也是擔心自己是否會偏心,這個程度又會是多大、要怎麼去平衡。
回覆列表
-
1 # 齊魯海濱
-
2 # 無名之輩luck
說到父母偏心孩子,我是深有體會的,我是90後,父母都是60後,在那個時代且又是在農村,父母都是很重男輕女的,覺得女兒沒用,老來了最終還是要靠兒子。
所以從我6歲開始懂事時起,家裡髒活累活都是我做,弟弟比我小,還要照看他,有一回把我弟弟摔了一跤,比較嚴重頭部摔流血了,我媽氣得差點把我送人。
後來上學了,同學經常有零花錢,而我的鞋子在冬天爛得開了口子,襪子爛得五個腳趾都漏出來,我媽他們都沒管……從我弟弟上學後低我三個年級每天都有零花錢,我還是一毛都沒有,我媽就說弟弟還小你大了要讓著點他,可是我也還是個孩子呀!
家裡逢年過節親戚朋友送的禮品水果零食,家裡的人都是藏起來偷偷的給我弟吃。
有一次我媽的錢不見了,就硬說是我偷拿去買零食了,把我暴打一頓,後來知道是我弟拿了,而他卻什麼事都沒有!
後來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他們都是偏心我弟弟的,擺明的偏心~
當時也氣憤,也恨他們,也難受,也無奈……
現在想想都釋懷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環境,這樣的不公平對待,才養成了我成年後的自立自強自信,不怕挫折不服輸,處理事情成熟穩重的性格……
俗話說“父母是條龍,偏向誰誰就慫”所以我弟現在還是要依賴於父母才能生存。從這一點我也很慶幸當時偏愛的不是我
當今社會,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可能都已經沒有重男輕女的想法了,不管男寶女寶都是自己的寶貝,希望孩子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成長就好
一碗水很少能真正端平,所以偏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社會現象。
我和我丈夫的自由婚姻遭到了公婆的阻撓,他們有點嫌棄我孃家條件不好。但是出於丈夫的堅持我們還是走到一起了,所以結婚後我處處小心避讓。
由於在農村成家我們沒有房子,就和公婆住在一起,我凡事忍讓的原因除了公婆是長輩更主要是想向所有人證明我丈夫的選擇是正確的。所以我對婆婆的嘮叨和嫌棄從不放在心上日子倒也就相安無事。
我懷孕的時候丈夫選擇了去城市發展,因為公公的不贊同我丈夫開的小型貿易公司費用除了公婆給拿出來的很少數,大部分都是我們倆籌到的有帶腿兒的利息,公公不看好,說虧贏自負與家裡無關。
為了節省開支能正常營業,我生女兒的時候我丈夫都沒有回家這也是經過我同意的。第二年生意有了起色我丈夫徵求公公的意見把他的弟弟也帶過去幫忙,孩子滿週歲的時候我把孩子留給了公婆照看也前去了。
三年之後除了還完帶利息的外債掙了二十多萬,想不到的是一次我出門在外不在家的時候公公把家分開了,也就是把掙的二十幾萬分成了三份,我們一份,小叔子一份,公公婆婆一份……我回家的時候我丈夫還有他新婚的弟弟都另起灶火了,也就是說家徹底分完了。
我在不能消化中接受了這個現實,在抑鬱了三天之後帶著吵著找奶奶的女兒去了公婆家,當然,我什麼都沒有提。
小叔子結婚後,婆婆明確告訴我和弟媳婦,看孩子太累一家只給看一個孩子,多生自己帶,我牢記了這句話,所以小女兒基本沒用婆婆伸過手。而我丈夫的侄子現在已經都上小學了,現在每天還吃住在爺爺奶奶家。
我背地裡抱怨兩次,我丈夫每次都以誰讓你不會生男孩兒呢堵我的嘴。
現在,我們因工作生活的緣故搬離了老家,公公婆婆和小兒子生活在一個小區,他們每年都以以各種理由給我們郵東西,從孩子穿的衣服到遍地都有的粉條鹹鴨蛋,甚至連東北老家的酸菜都能快遞過來……
年過不惑,看開也看淡了很多,我有時候和婆婆通電話,她都重複著一年說多少遍的問題:啥時候帶孩子回來啊,我和你爸早點準備……
拖家帶口的都知道,孩子上學,上班工作等等問題讓全家一起動身真不是說走就能走的,也想回去看看,畢竟公婆都是七十來歲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