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願為樹
-
2 # 四川達州人
這場戰爭,自打成拉鋸戰就已經是劉備輸了。
夷陵之戰,劉備出兵當在大約五萬,這是整個劉備集團最後的機動作戰力量。反觀江東,全部士兵大體在六七萬,而且孫權還可以再增加援軍,兩三萬怎麼也有。
整體上說,蜀軍戰鬥力要強於江東,也因漢中戰役餘威而攻勢凌厲,但自221年7月出徵打到第二年八月都還在對峙,經歷炎熱的煎熬,蜀軍戰鬥力下降非常嚴重,已經呈現敗勢。
作為遠征的客軍,劉備能夠堅持一年多已經是極限了。無法速戰速決,戰略上已經失敗,就如漢中戰役堅守不戰逼迫曹操撤退一樣,劉備這次已經是窮途末路。後勤保障,疾病治療都遜色於江東,即便沒有火燒連營,失敗也是早晚事。
-
3 # 一丹流青
即使沒有陸遜火燒連營,東吳滅亡的可能性也很小。其原因有三個:
一是陸遜用持久戰就能拖垮劉備;二是劉備指揮才能遠不如陸遜;三是劉備可能被曹魏抄了後路。
戰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但仍然是廟算多者勝。從戰略的角度看,劉備滅亡東吳的可能性非常小。
一是陸遜用持久戰就能拖垮劉備。
即使沒有陸遜火燒連營,只要陸遜把守城之戰打成持久戰,就完全能夠拖垮劉備的大軍。
真實的歷史上,在戰爭初期,陸遜已經實施戰略退卻,誘敵深入。
這樣做既拉長了劉備的戰線和補給線,還避開了劉備大軍的鋒芒,然後在扼守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線阻攔劉備。
就算沒有火燒連營,只要長期堅守住要點,不僅拖住了劉備大軍,而且可能拖垮劉備大軍的補給和士氣,反攻將是遲早的事。
二是劉備的指揮才能遠不如陸遜。
三國志上說劉備“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意思是說劉備的權變的能力和才華,不如曹操。其實,劉備的軍事才能也不如陸遜。
對東吳的戰爭,由於違背了諸葛亮“聯孫抗曹”的戰略規劃,諸葛亮負氣沒有參加,而沒有諸葛亮輔助的劉備,其指揮才能遠不如他自己想象的高明。
不管是劉備設的埋伏被陸遜識破,還是劉備的胡亂紮營佈局,都說明劉備還不是一個高明的軍事人才。
特別是劉備為了大軍的涼爽,竟然把軍營設在林深葉茂之處,完全忽視敵人火攻的可能,這種職業素養非常成問題。
就算沒有火燒連營,估計劉備也出現其他的低階錯誤,那將會被聰明的陸遜抓住痛打,只不過是失敗的方式不同而已。
三是可能被曹魏抄後路。
即便劉備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隨著劉備大軍進一步深入東吳境內,漫長的後勤補給線,將留給北方曹魏可趁之機。
曹魏的戰略大師很多,比如司馬懿、劉曄等人可不是戰場初哥,戰場嗅覺非常靈敏。
曹魏的這些大師們,一定能夠抓住這樣的戰略機會,抽冷子掐斷劉備的後援和後勤補給,繼而聯手孫權剩餘兵力圍攻劉備。
如果出現這種局面,逃跑大王劉備將會插翅難逃,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所以說,即使沒有陸遜火燒連營,東吳滅亡的可能性也很小。
-
4 # 小刀三國
很肯定的回答 : 當然不會滅亡!不僅不會,而且劉備只能撤軍!
對於夷陵之戰,《三國演義》中寫了挺多虛構內容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兵力多少,實際上劉備軍最多七八萬兵馬,吳軍最多六七萬兵馬,並沒有啥幾十萬的。
其次張苞關興都並沒有參戰,劉備用的將領是吳班、馮習和傅肜等人…
這一場戰爭以火燒夷陵,劉備大敗而歸結束是有道理的,雙方兵力相當,劉備從益州東進,長途跋涉,而吳軍據險而守,是很難攻破的。
當時陸遜正是以逸待勞,故意拖延戰事,蜀軍怎麼叫罵,吳軍都不出戰,才導致了戰事拖入六七月份,天氣炎熱,劉備才下令駐紮在樹林下,釀成了悲劇。
故就算陸遜錯失了這個火燒蜀軍的良機,雙方依然處於對峙狀態,對蜀軍是很不利的,劉備也只能撤軍了。
就算說陸遜一時上當,大軍被蜀軍騙出城外,傷亡慘重,劉備最多佔據荊州各郡,哪還有能力去奪取揚州各郡的?
故東吳是不會滅亡的!劉備也是不會把它趕盡殺絕的,劉備想要的是荊州,因為劉備如果趕盡殺絕,蜀國必定元氣大損,此時曹丕發兵,怎麼辦?三角形才是穩固的!
-
5 # 吹牛娃的春天
不會,夷陵之戰相持了半年,吃虧的一直是劉備,戰線拉得太長,遲早被抓住機會。沒看出劉備有任何勝算。東吳早就做好準備。劉備撈不到好處,又不肯撤軍,伐吳前,太多人反對了,什麼結果都沒,劉備面子放不下。
這也是劉備不如曹操的地方,當年曹操和劉備相持於漢中。曹操覺得打不下,就直接撤,被劉備嘲笑一番。之前曹操經常告誡夏侯淵說為將當有怯懦時。
回覆列表
夷陵之戰如果陸遜敗了劉備贏了。
就有兩個選項
1劉備見好就收固守荊州和東吳和好
2乘勝攻入東吳腹地滅掉東吳。
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第一個如果劉備贏了,選擇固守荊州。那麼這時面對的敵人有兩個,曹魏和東吳。那麼荊州就是腹背受敵,要想固守荊州,就只能增加兵力。這樣就很尷尬了,按照隆中對,荊州的部隊是要配合漢中部隊共同出擊恢復漢室江山的,現在就成了荊州的部隊攻打曹魏還是東吳,都會被另一方襲擊,荊州的部隊就被拖住了,而且還有使荊州又有可能失去。劉備想滅掉曹魏就只能選擇和東吳和解。和東吳和解這就取決於東吳,我估計東吳也願意和解,畢竟曹魏才是雙方最大的敵人,如不和解,而是互相攻打,恐怕吳蜀滅亡得更早,曹魏整體國力可是比吳蜀兩國加起來還要高一大截。
當時大概蜀漢人口約20萬戶,士兵人數約10萬。東吳華人口約50萬戶,士兵約20萬。曹魏人口約100萬戶,士兵約50萬。吳蜀兩國和解之後如果蜀國北伐即使聯合東吳北伐估計都難成功,首先國力兵力相差懸殊,再者曹魏那邊名臣將相也多,防禦是沒問題的,三方相持下去,曹魏的國力增加起來可是吳蜀兩國都不能比的,最後恐怕也難逃被曹魏滅亡的命運。
第二個攻入東吳腹地,東吳必定跟劉備死磕,劉備很有可能陷入僵持,曹魏此時就會絕對不會袖手旁觀,曹魏絕不會坐等劉備吞掉東吳慢慢坐大。曹魏必然出兵,曹魏很有可能會分兵三路,一路攻吳,東吳被夾擊,肯定滅亡,這一路再在吳地和劉備對持,拖住劉備。第二路為主攻,集結優勢兵力攻荊州,此時劉備攻入了東吳,荊州防守肯定不強,精兵猛將肯定能攻下荊州,攻下荊州後在東吳的劉備則腹背受敵,失敗是必然的。第三路攻漢中使巴蜀之兵,不能增援荊州。面對曹魏的進攻劉備只選擇退守荊州,但等曹魏吞掉東吳後,兩者國力差距更大,蜀漢也是堅持不了幾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