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隱看電影

    華晨宇的《鬥牛》像是無邊無際的天空中倒掛著的鬥獸場,萌芽地上的人類文明,我覺得有一種放射感!

    機械鬥牛士刺殺牛的時候,背景裡是一個人在痛苦的尖叫。回到地上,馬路上全都是垃圾。群人升空,然後在空中變成牛,前往空中鬥獸場。紅衣服的華晨宇扮演機械鬥牛士,這裡華晨宇和鬥牛士的動作是一致的。剛剛鬥牛士殺死了一頭牛,然後另一頭牛出現,殺了鬥牛士。

    開始閃過畫面:被大火焚燒的森林、融化的冰山、無處落腳的可憐的北極熊雖然這頭牛贏了鬥牛士,但緊接著臺上臉譜詭異的看客們,嘴裡一直逼逼著,開始攻擊這頭牛,但是牛其實原本也是人。這裡白衣服的華晨宇扮演這頭牛。鬥獸場瓦解,牛又變回了人。最後,白衣服的華晨宇在一片空白中醒來。全MV最大的debuff就是貫穿始終的右上角和最後的出品方。

    個人比較喜歡的紅衣的華晨宇和白衣的華晨宇那幾個光影變化的鏡頭,不同的光影下,華晨宇的表情也不一樣。再就是紅衣華晨宇和鬥牛士動作的同步,白衣華晨宇和牛動作的同步。MV裡存在著很多環境被破壞的場景,再加上機械的鬥牛士,大概是在隱喻工業文明和自然的對立。

    再比較好玩的就是一直在臺上逼逼的嘴臉詭異的看客,還有閃過的鍵盤和電腦,這群人看啥啥不爽,打嘴炮第一名。還有就是,我發現這件歌王之戰的紅西裝真的太好用了,紅色正好是MV裡扮演鬥牛士的紅色,但最後卻是牛倒地中箭的樣子。

    你以為他是鬥牛士,但他其實也是牛。所以原罪到底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一是人之惡。血腥暴戾、殘忍瘋狂、冷漠盲目,人類是看臺上的怪物。二是規則之惡,鬥獸場代表的規則:直到一方被殺死不死不休的生存法則,細想之下還是人類所定下的規則。是為了滿足自身慾望而制定的規則、造就的鬥獸場。三是造物者之惡“神”造萬物,萬物卻有了不同的模樣,獨獨人類有了如此高的靈智和能力。是好事還是壞事?

  • 2 # 囬藍

    是個非常厲害的表演,看到有人認為曲子不連貫,我認為是因為他們忽略了現場表演的整體性

    吟唱部分的前面有一段只保留了鋼琴的旋律,和開始激烈的氛圍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是在演唱會現場觀看時,背景銀幕裡升騰起大片模糊的沸騰著的血花兒,配以華晨宇雙手托起話筒的動作,這一些列的組合在帶動著觀眾去思考,去感受,相對稀疏的旋律是一種渲染,一種引領,結合起現場十分貼合的畫面感,對於認真觀看錶演的觀眾來說,心靈上的震撼絕對不小於前面來自聲音本身的衝擊。

    大開大闔,方能氣象萬千。好的音樂作品不是非要從一而終地擁有穩定的節奏和連續的旋律。舒曼的kinderszenen op.15 : xiii der dichter spricht裡,雖然和絃並不豐富,但是大量的休止符和十分多變的節奏,旋律的texture,在一個很短的鋼琴作品裡壓縮極大的資訊量,所以這是“詩人說吧”。同樣在《寒鴉少年》裡,也有類似的對比和衝擊,只是我覺得鬥牛做的更極致,當然,後來烎潮音釋出夜的《寒鴉少年》升級版的思路在向鬥牛靠近,所以表現力和衝擊力up up

    技術難度升級,這首曲子體現了華晨宇跨度極大的音域和音色的多變性,而且他也在踐行著他的音樂理念,去融入這個作品,而不是讓歌手一直作為主角獨樹一幟,所有的音樂元素都是在為著相同大愛的主題服務,所以他的作品有一個特色,就是打通各種音樂種類的次元壁,這是自由,是創新,也是他作品的壁壘。想要很好的詮釋這樣的音樂作品,對於演唱技巧的要求是極高的。想要創作這樣的音樂作品,對於音樂的審美和想象力的要求也是極高的。(所以我絲毫不詫異這是他寫得最久的作品)

    試想一個作家不僅擁有開闊的格局和不拘一格的態度,還寫得了與時俱進的段子,信手拈來詩詞歌賦,那麼他作品表現力的潛質將是十分豐富多變,難以限量的。華晨宇就是這樣一個音樂上的作家,當然,審美是需要積澱的,祝福聽眾們可以擁有感知到理解到他作品的能力,不要去浪費這種幸運。

  • 3 # 挺偉大的渺小

    可以更好更高階,贊機器牛臉人,牛,鬥牛場,觀眾,人到牛再回到人的懸念設計,空中鬥牛場影射社會社交屬性,是一部很好的科幻動畫片題材。你以為你是人,其實你是牛,你以為你是牛其實你是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今晚美股再暴跌,你認為川普會發什麼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