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槐蔭樹下的老曹

    唐高祖是月亮,唐太宗是太陽。如果沒有太陽,月亮是很明亮,很美麗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月亮啊月亮,是很令人神往的。可是,太陽一出來。可憐的月亮,就亮不起來了。太陽是陽,月亮是陰啊!

  • 2 # 勇哥談歷史

    唐高祖李淵雖然不像後世李世民和李隆基開創唐朝盛世,但是在位也有一系列舉措,鞏固地位。

    具體入下:

    李淵稱帝后,他一面組織力量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一面注意加強政權建設。唐朝前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制度,在李淵時期基本上初具規模。

    政治體制方面,李淵繼承了隋朝的制度,又有一些發展。唐朝中央建立政治制度概括地說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

    地方的政權機構基本是兩級,即州和縣。長官分別是刺史和縣令。刺史每年要巡查各縣,考核官員政績,還負責舉薦人才。縣令要負責一縣的各種事務,官很小,卻是最繁忙的官員。

    唐朝賦役制度主要是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均田制:丁男授田一頃,包括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對於貴族田地也有限制:從親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數從一百頃到五頃不等

    唐高祖是中國一切史書中最受貶低的一位君主。他的聲譽之所以蒙受損失,第一是因為事實上他的統治時期很短,而且是夾在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突出的人物的統治期的中間:他前面的統治者是大壞蛋隋煬帝,他後面的則是被後世史家視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績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蓋了。實際上,唐高祖舉兵反隋時儘管已年過五十,上了年紀,他仍然不失為一個有雄心壯志而又生氣勃勃的和幹練的領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證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負,而且毫無疑問,恰恰是他策劃了太原起事,並勝利地引導唐軍進抵隋都。他對李密和東突厥人的外交攻勢使得唐軍能奪取大興城,並且使得唐軍能組織和加強在陝西的力量而無虞敵軍的阻礙。後來,他的大赦、封官許願和大加賞賜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戰場上的勝利,有助於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並且促成了全國的重新統一。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從任何現實標準來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從其結果來看,唐王朝已經打下了堅實的行政、經濟和軍事基礎。總而言之,唐高祖為他兒子的輝煌統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礎。"

  • 3 # 軒轅小弟

    在起兵打天下的時候,李淵所起的作用跟他的幾個兒子相比起來,是差了很多的,要不然也不會有這種說法,就是李家的天下是幾個兒子共同打下來的。

    並且建立唐朝以後,李淵對於朝廷中人的控制並不是說那麼的徹底。可以說在朝廷中除了有幾個親信在他的控制範圍之內,其他大部分的人,要麼是太子的人,要麼是李世民的人,很少有人是真正的效忠李淵的。能當上這個皇帝也完全是因為他是李世民的爹。

    不僅如此,他對自己的幾個兒子是非常仁慈的,並沒有因為某個兒子有過分舉動,就去嚴厲的懲罰他,最多也就是口頭警告。這一切因為他的實力不允許他做出出格的舉動,一旦他這麼做了以後,有可能他的這個兒子就會叛變。畢竟他的這幾個兒子每個人手上都有很大一部分兵權,一旦兵變是他所承受不了的一件事。

    而且玄武門之變之後,他並沒有採取什麼樣的手段去對付李世民,如果換一個皇帝,甚至有可能會直接把李世民給軟禁起來,你把你的兄弟都給殺了,這不是大不孝嗎?但是李淵沒有,他還主動寫詔書,詔告天下,把這個皇位主動的讓給李世民。在他讓出皇位之後,他的權利基本上就被李世民架空了,然後等待他的就是在皇宮裡面,慢慢的度過他的餘生。

    李淵退位後於貞觀9年去世,李淵作為一個歷史上最為強大朝代的開國皇帝卻很少有人記住他的原因是,他處於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這兩位歷史上最突出的兩個人物的統治期的中間。再加上他兒子李世民又被稱為“千古一帝”光環太亮,以至於他被完全掩蓋,實際上李淵也不失為一個有為之君,他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從任何現實標準來衡量,都算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從其結果來看他為唐太宗“貞觀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所以李淵也算的上是一個明君。

  • 4 # 大神一般的存在

    唐高祖李淵絕對應該算是明君,說起唐朝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太宗李世民,其次則是唐玄宗李隆基或者一代女皇武則天,而大唐王朝的開創者唐高祖李淵卻被人淡忘,這是因為李世民登基後為了洗白自己殺兄逼父的行為,所以特別交代史官篡改史書記載,把開國功勞集於到李世民身上,淡化太子李建成和開國皇帝李淵的歷史貢獻,使得李淵成了歷史上最被低估的開國皇帝。

    李淵其實是個相當有本事的人,首先他特別能忍耐,李淵出身高貴,祖父是關隴八柱國之一的李虎,外祖是關隴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母親獨孤氏是隋朝獨孤皇后的親姐妹,李淵本人襲爵唐國公。如此顯赫出身的李淵當然會被楊廣猜忌,所以直到李淵快50歲時官位也只做到殿內少監、衛尉少卿這樣的閒職。可李淵忍住發洩不滿的心思,暗中觀望天下大勢,默默的等待著一鳴驚人的時機。

    為緩解楊廣的猜忌,李淵不得不表現出胸無大志,表面上夜夜笙歌,還不停的想辦法自汙敗壞名聲,終於在隋煬帝大業十一年等到帶兵的機會,被楊廣委任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這個時候李淵都49歲了。李淵抓住這難得的帶兵機會,率兵擊敗山西的農民起義軍,收降幾萬人到自己麾下,使得自己一舉成為山西河東的實力派。李淵還在之後的雁門之圍中努力營救楊廣,徹底得到了楊廣的信任並被委任為太原留守、晉陽宮監。開始掌握整個山西的軍政大權。

    成為太原留守後,李淵充分發揮了自己長袖善舞的政治和軍事能力,除大力剿滅和收編管轄區內的農民起義軍外,李淵和太原本地的豪強也達成合作協議,還和其餘大部分關隴豪族在利益分配上完成最終交換,使得自己得到了山西、河東和關中的絕大部分豪族在物質、軍隊、糧草以及政治上的支援,開始準備著對隋朝的最後一擊。

    隋大業十三年七月,李淵51歲,趁楊廣南下揚州的機會,李淵果斷的幹掉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然後起兵反隋,由於在準備反隋的過程中李淵得到了關中大多數勢力的支援,李淵率部一路凱歌,僅僅四個月就打進長安佔據關中,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處於及其有利的態勢,隨後不久就建立唐朝。在準備反隋和建立唐朝的整個過程中,李淵從隱忍到爆發,充分展示了做為一個政治家的高素質,可以說整個大唐王朝的創立李淵是第一功,大唐王朝的整個基礎都是他奠定的。

    毛主席評價李淵是“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遇事無斷制”。李淵在玄武門之變時可以說是完全沒想到過親兒子會逼迫他,相比較來說,李世民更加臉厚心黑,但在政變時李世民敢殺兄弟,卻還是顧忌李淵的威望不敢對父親下手,軍隊中如李靖、徐世績、秦瓊等帶兵將領其實都是效忠李淵和大唐的,所以這些人即使受到李世民的邀請,卻都沒參加玄武門之變。

    李淵被迫退位後深居簡出,而繼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史官編寫史書時攬功諉過,使自己成為赫赫明君,而一代王朝的開創者李淵卻被抹殺大部分成就,他的功績被徹底掩蓋,成為歷史上最無存在感的開國皇帝。

  • 5 # 小青峰曰史

    一、遠見卓識,個人素質過硬

    從李淵作為一個開創盛世王朝的帝王視角來看,他是一個有遠見的君主。

    【一】太原起兵之時,他雖然深知“歷山飛不破,突厥不和,無以經邦濟世”,但面對諸臣多次進言,李淵卻不盲動,而是謹慎而機密的謀劃和準備,直至大業十三年,他認為時機業已成熟之時,殺王威、高君雅,外聯突厥,西進長安,最終確立優勢的局面。

    他是一個有非同尋常謀略的政治家。太原起兵時,他不像李密等人打出“誅滅暴隋”的旗號、也不效仿他們紛紛稱帝的舉動,反而始終打著“尊隋”的旗號,讓他在討隋的諸路大軍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更容易博得一些隋朝舊將的歸順和忠心。

    【三】他還是一個征戰得天下的軍事家。不僅自身軍事素質過關,能“每見走獸飛禽,發無不中”,而且善於用兵,在內平歷山飛之時,面對敵眾我寡局面,透過合理的排兵部陣,最終“所向摧陷,斬級獲生,不可勝數。”

    他是一個有胸懷有氣度的政治家。他憑藉能屈能伸的胸懷,做到“密運雄圖之時,未伸龍,而屈己求可汗之援,卑辭答李密之書。”

    二、身居高位,注重情義,值得信賴

    從李淵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視角來看,他出身豪門、身在高位卻很重情義。“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是值得信任的好朋友。

    作為一名官員,為人圓滑世故,深諳明哲保身之道。因為出身關隴貴族,為免隋帝猜忌,只得以“縱酒納賄以自晦”的形象示人。在為官的歷程中,他經歷了數次生死危機的關卡,每每都能化險為夷,這種官場中磨礪出來的老練為他暗中積蓄力量,起兵、建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作為一個父親、相較於劉邦的舍父棄子,李淵卻顯得溫情、柔情的多。在太原起兵前,因李淵“為突厥所敗,隋主欲系帝……”世民勸父起兵,然而當時“皇太子在河東,獨有秦王侍側”,高祖謂王曰:“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未集。今早羑里之厄,而昆季須會盟津……”可見作為一個父親,他不惜自己冒著巨大的風險,也要保全孩子性命的深沉父愛;

    他的柔情還表現在,唐建立後,面對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越來越激烈和尖銳的奪位之爭,雖然身處帝王之家,他和所有普通的父親一樣希望自己的兒子之間能夠兄友弟恭、和睦相處。對建成鴆殺世民的行為也只作“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自今無得復夜飲”的表示,試圖給兒子幡然悔悟的機會,甚至產生“遣汝(世民)……居洛陽,自陝以東皆主之,仍建天子旌旗……”的想法,希望透過分割地盤的方式,維持兄弟間的和諧局面,既能保全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又能讓李世民得到安慰,這種為人父母在平衡子女關係上的用心良苦出現在一個帝王身上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三、關注民情,注重民生,以民為本

    唐高祖在位時期,對農戶和農民推行了多方面的安撫與培植,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生髮展,贏得了民心。

    不斷頒佈大赦詔敕,派遣安撫使,賑恤使等,緩解社會氛圍,緩和社會矛盾,對農戶和農民進行大規模賑濟。

    這種政策對於隋末大亂之後劫後餘生的農戶和農民等,顯然具有安撫培植之意義。

    定策立制,穩定整頓社會經濟秩序,推行輕徭薄賦、勸農務本政策,多種渠道增加農戶和農民數量。

    其本質目的在於控制基層鄉里社會和廣大農民,也有培植扶持農戶和農民的積極成效,如均田制的制度目標之一是從制度上授予並承認農戶和農民的小土地,保障農民小土地佔有的土地權益和從事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扶植農戶從事個體小生產農業。又如鄉里鄰保村坊制和計帳戶籍制,也具有穩定農戶農民和基層社會的積極作用。

    約法省刑,刪減隋煬帝時期的嚴刑酷法,緩和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緩解農民受壓迫剝奪程度。

    李淵太原起兵後,就宣佈廢除嚴苛的隋煬帝大業律令。

    高祖還透過一些具體行為,來宣示寬簡刑法,如武德二年二月,

    “武功人嚴甘羅行劫,為吏所拘。高祖謂曰:‘汝何為作賊?’甘羅言:‘飢寒交切,所以為盜。’高祖曰:‘吾為汝君,使汝窮乏,吾罪也。’因命舍之”[注]。又如武德八年(625)二月,高祖“親錄囚徒,多所原宥”。

    這些對於農民來說也顯然具有安撫作用,有利於其生產生活的穩定。

    寫在結尾:

    綜上所述,唐高祖李淵是一個既有著普通人的重情重義、對子女深沉的父愛,也有著所有開國帝王的非凡膽略和才華,有血有肉、有缺點的真實個體。他是一位明君,一位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的明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製作太陽花盆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