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城boy
-
2 # 月明星稀倚重樓
1.在公元590年,徹底實現了南北國土統一。中國統一的締造者。實際靠著隋文帝解決了南北分離的困境。
2.大一統王朝的制度建立,打破貴族壟斷,設立三省六部制,改州縣兩級制。
-
3 # 狼圖騰40973
隋文帝結束了三百年的混亂局勢,使百姓過上了安定生活。休養生息,府庫錢糧無數,為下面的繼承者們留下了寶貴財富。
-
4 # 漠上通達
結束了東晉末年以來300多年的分解,統一了中國。創立了三省六部制,重工興農,使隋朝建國以來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經濟和人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為科舉制的開創創造了先決條件。對外與北方少數民族和睦共處,不興兵犯邊。
-
5 # 此生只為遇見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
從下面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隋文帝楊堅的優秀。
①建立隋朝。楊堅在581年時,也就是他四十餘歲時,北周靜帝禪讓皇位於他,建立隋朝。他以較小的代價奪取了北周政權(派兵打敗相州總管尉遲迥;以謀反罪誅五王),廢掉了梁國,滅亡陳朝,統一了南北,結束了數百年的分裂
②政策及制度。改革貨幣,全國統一使用五銖錢,統一度量衡;修建廣通渠,進行全國性的戶口調查,查獲沒有戶籍的百姓165萬餘口,壯丁44.3萬人,增加了國家稅收;精簡州郡縣,裁汰冗官,減小國家財政支出,處置大量貪官汙吏,增加國家收入;施行五省六曹制(也就是後來的三省六部制),國家部門之間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了中央集權;創立了科舉制為國家選拔人才,同時還減輕人民賦稅,修訂《開皇律》,減輕刑罰,寬大於民;全國推行均田制,增加國家財政收入。這一切政策制度,使得商業、農業、製造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環境變好,安居樂業,國家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④後世影響。楊堅十餘年的開皇之治,使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激增,在隋朝滅亡後,這一切為唐朝的發展提供了基礎,為唐朝盛世《貞觀之治》提供了很大助力;楊堅統一南北,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也為後世王朝的統一做出了一定貢獻;他開創的科舉制,一直被沿用到清朝;五省六曹制(即後來的三省六部制也一直被沿用到清朝);《開皇律》唐朝都基本上繼承了,也對後世法律影響深遠。
從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出隋文帝是一名優秀的開國皇帝。
-
6 # 未鳴讀史
作為一個開國皇帝,隋文帝最大的功績自然是國家實現了一統。自西晉亡國後,五胡亂華南北分裂,山河破碎生靈塗炭,隋文帝結束了三百年國家分裂的狀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這次統一的功績絲毫不亞於秦始皇統一六國。
在政治方面,隋文帝恢復了漢魏時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就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六部是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兵部、工部、刑部和禮部。這種體制科學嚴謹,各司其職,能有效地加強皇權的統治。後來被一直沿用到清朝。
在軍事方面,隋文帝採取了府兵制,當時北方的突厥實力非常強大,經常南下搶掠。隋文帝運用和親和軍事打擊軟硬兩手策略,成功分化和削弱了突厥的勢力,使突厥可汗不得不向隋朝臣服。
在選拔人才和文化方面隋文帝採取了科舉制。有才華和能力的人都可以透過考試出來當官,不論你是出身平民還是豪門。科舉制打破了長久以來由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弊病,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公平和公正,有效緩解了社會和階級矛盾。科舉制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它的核心其實和曹操的“唯才是舉”差不多,但是曹操的“唯才是舉”是人選,而科舉制是制度選,其中的差別還是巨大的。
此外,隋文帝還繼續推行均田制,大力修建農田水利,讓老百姓能夠擁有足夠的土地,安居樂業。隋朝的經濟也隨之蓬勃向上,國泰民安。
體現隋文帝優秀的功績遠遠不止以上這些,但是這些已經足夠讓隋文帝成為千古一帝而名垂青史。
-
7 # 九條命一根筋
其實我覺得優秀兩個字是不足以詮釋隋文帝的功績和一生的,按咋們現在的話來說隋文帝也算是個“官二代”其父親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大司馬,北周大定元年,楊堅被禪讓為帝,而在隋文帝即位後,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有了一系列的改革,並且他所修訂的邢律特別適合南北統一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改為州,縣兩級制,並且多次減稅,減輕了很大的人民負擔,促使了膿液生產,開皇九年,派楊廣南下平陳,一統南北。並且在少數民族問題上採取了政治上的招撫,以及軍事上的防禦,極大的處理了民族矛盾。被尊稱為“聖人可汗”開皇年間,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
-
8 # 凌風談生活
胡適說,歷史有時像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中國歷史上有些偉大的皇帝,因為王朝存續時間太短,被汙名太多。秦始皇是第一個,隋煬帝是第二個。
說起隋煬帝楊廣,他除了表哥李淵賜的這個諡號之外,還有孫子楊侗給他的諡號明帝。
李淵賜楊廣名煬,一是因楊廣不得好死,做皇帝被人砍了脖子,二則因為他不顧民之困苦,一味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結果內亂丶盜賊並起,天下大亂,楊廣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至於說楊廣奸母淫妹丶殺兄弒父等罪惡,純屬唐王朝的捏造汙篾,以求王朝覆顛的正義正統。事實上,恰恰是李淵當時去拜姑父楊堅,在皇宮一時把持不住,睡了皇帝的妃子。姦情敗露,不反是死,反也是死,又有下屬劉文靜丶李孝恭等擁戴,就博了一把,最後奪了江山。
其實楊廣並不好色,他只有四個兒子,而且有兩個兒子都是蕭皇后所生,相比乾隆皇帝上百個子女,誰更好色,不言而喻。說到楊廣的功績。
第一、在隋文帝楊堅時代,公元581年,楊廣受命幷州總管,年僅23歲,便獨擋一面,有效地抗擊了匈奴。公元588年,歷練成熟的楊廣更受大任,滅了陳國,統一了南北。
第二丶楊廣登位後,南北過境戰爭頻仍,又是楊廣派大將劉方征伐林邑(今越南北部),痛擊林邑王,直搗其國都,勒石紀功而歸。在北邊,有契丹人侵犯營州。又是楊廣詔令韋雲起痛擊契丹,俘契丹男女四萬而歸。大業三年,公元6O7年,楊廣巡狩北境,東突厥啟民可汗在御道為楊廣拔草示敬,並在突厥大營帳奉觴上酒,如此聖威,中原王朝歷來罕見,足可見隋煬帝武功。
至於說到楊廣三徵高麗,是因為高麗人比匈奴更狡詐,他們也是農耕文化,不像匈奴只為掠奪人財後棄城而走,他們窺時而動,敗了就蟄伏,時機有利則殺人奪城據守,成了隋唐王朝大患。所以隋唐王朝多次征伐高句麗。
第三、公元608年,楊廣又西巡邊境,親自指揮大軍,討伐吐谷渾,成功地開拓了疆域。
第四丶大業四年,公元6O9年,楊廣開始偉大的工程,開鑿大運河,北通涿州(今北京市),北達黃河。後兩年,繼續北起京口(今鎮江市),南至餘杭(今杭州),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南北大貫通,造福千代。而今的南水北調又一次借用了楊廣的大運河。
順便說一句,楊廣的文才也相當不錯,文思敏捷。
當然,歷史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楊廣好大喜功,不計民間疾苦,一味窮兵黷武,耗空國力,他有漢武帝之雄才,卻無劉徹反省之責,致使天下大亂。後來被亂臣宇文化及割了脖子,也是咎由自取,但他的開疆拓土,修治舉世聞名的太運河,方便南北交通,發展了經濟的功績也是不可抹殺的。
-
9 # 中華歷史說說
歷史上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是非常優秀的,隨文帝作為隨朝的開國皇帝也不例外地是歷史上最優秀的帝王。
隨文帝結束了三百多年來國家的分裂狀態,實現了國家的完整和統一。對歷史遺留的問題世行了有力的改進,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穩定。
政治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實行三省六部制,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據和國家的分裂。
軍事上實行府兵制,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又能在戰時快速有效地集中軍隊。對北方的突厥採取思威並施,和親和軍事打擊雙管齊下剛柔相濟的策略,成功分化和削弱了突厥的力量,國家的安全有了保障。
在人才選撥方面,實行科舉制度,既解決了以往貴族世襲的問題,又能為國家選撥出真正的人才。使得平民百姓有了公平競爭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力的機會,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普遍擁護。在封建社會來說這也是對百姓人權的提升,是人與人平等的一個體現。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農業上實行均田制,讓百姓都能耕者有其田,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人民安居樂業。大興水利建沒,農業生產有了保證,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所有這些,都足以證明隨文帝是多麼優秀,他不愧是歷史上最有作為最優秀的一代帝王!
-
10 # 李育增暱稱古華胥
隋文帝楊堅弘農(今陝西華陰市)人,生於公元541年7月21日,死於604年8月13日。隋王朝的締造者,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偉大的開拓者。
隋文帝在西方人眼中,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世界上最有影響的100人》名單中,只有兩位中國皇帝入選。一位是秦始皇,另一位是隋文帝。世界歷史人物20人排名第一,其次是尼拉古。
楊堅相傳是西漢太尉楊震的14代世孫,父親楊忠是北周名將。早年隨其父授職北周,14歲擔任京兆尹曹,15歲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周武帝時任小宮伯,進位大將軍,後襲隋國公。武帝聘楊堅女為太子妃。579年周宣帝即位,楊堅女封皇后。
公元580年,年僅八歲的周靜帝繼位,楊堅控制了北周軍政大權。581年二月推翻周靜帝,自立為帝。國號隋,改元開皇,建都長安,從此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
楊堅稱帝后,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大膽探索,強化了中央集權,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
(一)改革中央機構,恢復漢魏以來三省六部。即內史省(決策機關)、門下省(審議機關)、尚書省(處理日常政務機構),六部即吏部、戶部、兵部、工部、刑部和禮部。三省互相牽制科學民主,早於西方一千多年。避免丞相專權,把權力集中於皇帝。
改州郡縣制三級為州縣兩級。
規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員由中央任免,每年由吏部進行考核。州縣正官三年一調動,佐官(副職)四年一換任,不得在本地任職。
南北朝時,地方紛亂,各自為政。州郡縣三級政區極其混亂,統治者為了讓自己親戚朋友當官,不惜濫增行政機構。地無百里數縣並制,戶不滿千,二郡分領。至隋初241州,608郡,1524縣,合計2373縣以上行政建制。監於這種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弊病,本著存要去閒並小為大的原則,隋文帝大刀闊斧進行機構改革。透過廢郡實行州縣兩級制,以州轄縣,同時又省並了一些州縣。還實行定編定崗,減少了冗員,提高了行政效率,節省了開支,減輕了百姓負擔。
(二)重新修訂法律,制定《開皇律》。廢除酷法,減輕刑律。對前代81條死罪,150條流放罪,1000餘條徙、杖、鞭刑及滅族、梟首、車裂等惡法,一概廢止。有冤可逐級上訴,最後由皇帝批閱。這是以前各個朝代沒有的,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在抑制豪強緩和階級矛盾,穩定政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推行均田制。丁男授露田(種植五穀)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授露田40畝。授露田人丁死後歸還國家,永業田無須歸還。實行了蒐括戶口,租調等措施。令各州縣大索貌閱,按戶籍登記年齡體貌,進行核對。按財產和人丁確定劃分戶,徵收賦稅徭役。打擊了世家大族,減輕了農民負擔。
興修水利。開鑿東起潼關西抵大興城(今西安),長約300裡的通濟渠。灌溉了農田,發展了交通。
(四)促進民族大融合。隋文帝繼承了北魏馮太后和孝文帝漢化改革的優良傳統,深入推進姓氏、婚姻、語言文字漢化,促進了漢族與各少數民族的深度融合,促進了民族大團結。
實行科舉制度。以考試為主體選拔各級官吏,廢除貴族官僚恩蔭世襲制,增加平民公平競爭機制,極大的調動了廣大人民的積極性。
(五)實行府兵制。把府兵和均田制緊密結合,兵農合一,寓兵於農。保證了兵源,提高了軍隊戰鬥力,節約了國家軍費開支。
由於隋文帝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調動了廣大人民的積極性,極大的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國力日漸強盛。公元588年派太子楊廣率50萬大軍,水陸並進滅掉南陳。結束了自東晉、十六國以來300年南北對峙割據的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
從維護國家統一角度,隋文帝結束三百年分裂局面,和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一個完整的封建國家一樣,具有同等偉大意義。
但就是這位功勳卓著的皇帝,歷史以來一直被人們忽視,其歷史上的地位受到低估。原因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代因素。
歷史原因主要是太子隋煬帝執政窮兵黷武,不體恤民力,好大喜功腐化墮落以致喪國。隋朝自581年建國,至618年僅38年,比起歷史上其他封建王朝國運較短。加之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濫徵民夫達上百萬,時間持續四年之久,本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好事,卻鬧得民情沸騰,怨聲載道。又大興土木,營造宮殿,生活糜爛奢侈巡遊無度,給人留下荒淫昏庸的印象。有損於隋文帝的光輝形象。這與史記也有一定的關係。因為前朝的歷史一般都由後朝人來寫,往往存在偏見,有失公允。
現代因素與毛澤東詩詞一段“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詩句,頌揚尚武精神有關。恰恰跳過了極具慧眼銳意改革和勇於開拓的隋文帝。解放以來歷史專著和教課書對隋文帝功績輕描淡寫,對隋煬帝荒淫腐化生活大書特書,降低了隋文帝的歷史地位。
秦、隋兩個朝代在歷史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一個國運十五年,一個三十八年,都是傳至第二代滅亡。原因都不在於制,而亡於政。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舉制度被歷朝歷代沿用。郡縣制一直流傳至今。秦始皇以前一直是個爭議的人物,隋文帝的歷史地位一直被低估,但願歷史會有一個公正的評判。
以上是我對隋文帝歷史地位的粗淺認識,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回覆列表
隋文帝結束了古代中國分裂達三百年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統帝國,也推行了很多好的制度,雖然整個隋朝國祚短暫,但為接下來唐朝的建立和盛唐時代的來臨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