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aul梅斯

    當然不是!膽固醇有很多有益的作用,是細胞膜的關鍵成分!

    物本無害,過則為災。另外,膽固醇也分很多種,我們一般認為有害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稱為LDL-C。它最好控制在正常值範圍以內。

    當然,即使是LDL-C,目前一般的觀點也認為,不是越低越好

  • 2 # 瓷都公安

    膽固醇是動物組織細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它參與形成細胞膜,而且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及甾體激素的原料。膽固醇代謝後轉化為膽汁酸、類固醇激素、7-脫氫膽固醇,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就會轉變為維生素D3,所以膽固醇也是不可物質。肝臟發生嚴重病變時,膽固醇濃度會降低,黃疸性梗阻和腎病綜合徵患者體內,膽固醇濃度會升高。

    所以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而是濃度正好要維持機體的代謝就比較好。

  • 3 # 心血管王醫生

    我們每天都在罵膽固醇,覺得膽固醇是個壞東西,膽固醇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但其實膽固醇並不是一無是處。

    首先膽固醇包括該高密度和低密度。

    高密度就是是好膽固醇,稍高一點好;低密度是壞膽固醇,低一點好!

    這是第一點,高密度脂蛋白本身就是好膽固醇。第二點,也不是說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為零就好。

    膽固醇對人體是油用處的:

    1)膽固醇 能維持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2)膽固醇轉化為膽汁。

    3)膽固醇能夠參與合成激素。

    這樣說可能不是很清楚,我們反過來說,如果人體膽固醇過低,就會出現:

    1).膽固醇低容易患上抑鬱症,特別是老年人。

    2).膽固醇低容易引發腦出血。

    3).膽固醇低降低免疫力。

    4).膽固醇低影響智力發育。

    膽固醇高了肯定不好,但我們降膽固醇也不是降的越低越好,尤其沒有其他高危因素的老年人,一定的膽固醇含量是必須的!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過猶不及,這也許就是自然法則,也是疾病規律吧!

  • 4 # 科技遼寧

    膽固醇是人體組織細胞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之一,不僅是細胞膜主要構成成分,而且也參與了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以及合成激素。其次,人體的免疫系統離不開膽固醇,必須在膽固醇的作用下,施展防禦感染、自我穩定以及免疫監視的才能。人的腦、神經組織、腎、脾、肝、膽汁以及面板中膽固醇含量較為豐富。因此,膽固醇對人的身體來說很重要。

  • 5 # 意甲尤文圖斯

    膽固醇對人體的作用:

    膽汁經小腸與被消化的脂肪混合後,肝臟吸收膽酸不斷的迴圈,一小部分需要和糞便排出體外,這部分就需要膽固醇來補充回去。

    膽固醇也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如果細胞無法的維持人體所需,生命將無法延續,膽固醇也是細胞膜的基本組成部分。

    膽固醇合成激素和細胞機體中各種細胞,參與機體的物質的代謝,對於維持人的生理正常功能很重要。

    膽固醇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保持人體的所需量。

    膽固醇是雙刃性的:

    膽固醇過高,容易引發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危險的因素。

    膽固醇過低,對人的身體也會有很大傷害,甚至於對精神上、心理上造成影響。

    膽固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成分,每日膽固醇攝入量最好不超過300毫克,老年人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最好保持200到300毫克。

  • 6 # 營養醫師曾瑤池

    膽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具有加強生物膜穩定性及調節流動性的作用,也是體內合成類固醇的母體化合物,重要的類固醇包括膽汁酸、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維生素D3 等,它們都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高膽固醇血癥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已是盡人皆知。因此,大家都以低膽固醇為榮,有些人甚至不遺餘力地控制飲食、強化運動、服用各種降脂保健品等,以求把膽固醇降到最低。但隨著對血脂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血脂並不是越低越好,低膽固醇血癥也會給機體帶來不利影響。

    1.低膽固醇影響機體免疫

    研究報道,低膽固醇血癥可導致血中淋巴細胞總數、T 淋巴細胞計數和CD8+細胞計數下降,活性降低;低膽固醇血癥可明顯減弱血小板聚集活性;還有文獻報道,膽固醇與FcγR Ⅱ分子和B 淋巴細胞表面四次跨膜蛋白家族分子(CD9、CD81、CD82)結構和功能有關,缺乏膽固醇將影響其訊號轉導,對T淋巴細胞訊號轉導也有重要調節作用。這些文獻提示,低膽固醇血癥可對機體免疫功能造成負面影響。

    2.低膽固醇影響患者預後

    低膽固醇血癥對預後有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病死率增加、住院時間延長、併發症增多和再入院率增高等方面。低膽固醇血癥影響的物件廣泛,無疾病特異性,包括一般住院病人,外科危重病人,腎病和心胸疾病病人等都有相同影響。目前,雖尚無文獻揭示低膽固醇血癥會引發何種具體的疾病或功能障礙,以及其對預後不利影響的確切機制,但可以將膽固醇水平作為評價病人一般情況和預後的指標。

    3.低膽固醇與院內感染

    已有研究發現對於總膽固醇濃度小於2.7mmol/L的患者術後感染的機率為73%,而對於更高血脂濃度的患者術後感染的機率為35%。該研究也顯示,在感染髮生時膽固醇水平下降,並且膽固醇水平下降比白細胞記數對感染的發生更有提示意義。在一組膽固醇水平低於2.6 mmol/L 的住院病人中,死亡率是正常的10倍,與膽固醇水平顯著相關。在外科ICU 中低的膽固醇水平相關於更高的APACHE II 評分和MODS,更長的住院時間和更高的死亡率。資料還顯示膽固醇水平降低可能使病人更易於患上內毒素血癥、膿毒症。

    4.低膽固醇與認知

    在嬰兒和童年期缺乏膽固醇,人的智力發育將受到嚴重影響。因為膽固醇是神經元細胞膜和神經鞘膜的重要成分,兩者都是智力發育的物質基礎。有研究提示,在抑鬱症患者中,低膽固醇水平患者認知功能明顯低於較高膽固醇水平患者,而低水平認知功能又在抑鬱症患者走向自殺的殊途中扮有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臨床上針對抑鬱症患者進行膽固醇水平的測定可能有助於間接反映出認知功能的水平變化,從而有助於臨床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和評估轉歸,對於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促進社會功能的恢復、預防自殺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7 # 生命召集令

    很多人一想到膽固醇,第一反應是膽固醇的壞處,認為膽固醇含量過高使血管壁沉積斑塊,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相關疾病。因此認為膽固醇,應該越少越好,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認識,膽固醇並不是越少越好。相反,它對人體生命活動很重要。

    那麼膽固醇在人體維持人體健康方面都發揮了哪些作用呢?首先,它是細胞膜合成過程中重要的原料與組成成分。在神經細胞中膽固醇的含量尤其多,這一點對於神經系統發育的健全非常重要。其次,膽固醇在醛固酮、雌激素、類固醇等激素的合成方面功不可沒。此外,它還參與了維生素D的合成。由此可見,膽固醇的重要性。

    曾經有一項研究是關於膽固醇與長壽的關係,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膽固醇濃度最低的一組恰恰生存年齡最低,而最長壽的膽固醇濃度組是195-215mg/分升之間,並不是最低組。因此,體內有膽固醇存在並不是壞事情,不要一味可刻意降低膽固醇,應該視情況而定,尤其對於老年人,有時候過度吃降脂藥,到醫院化驗血脂,膽固醇反而低於正常水平。雖然膽固醇過高有害,但過低對人體也沒有益處。

    因此,對於膽固醇,我們應該理性認識它,如果正膽固醇正常,平時注意避免吃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注意運動即可;如果膽固醇增高,除了在生活方式上調節,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合理用藥,切勿盲目用藥,將膽固醇一減到底。

    本期答主:馮海燕,醫學碩士

  • 8 # 張之瀛大夫

    膽固醇是一種環戊烷多氫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紀人們就從膽石中發現了這種物質,後來到了1816年化學家本歇爾將這種具脂類性質的物質命名為膽固醇。膽固醇廣泛存在於動物體內,幾乎所有的組織都含有膽固醇。膽固醇和脂肪很相似,不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

    膽固醇是動物組織細胞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它不僅參與形成細胞膜,而且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以及甾體激素的原料。膽固醇經代謝還能轉化為膽汁酸、類固醇激素、7-脫氫膽固醇,而7-脫氫膽固醇經過紫外線照射可以轉化為維生素D3,所以,膽固醇並非大家所想的那樣都是害處,它有它的作用。

    膽固醇絕大部分在肝臟中合成,參與調節許多體內生理活動,比如說人體細胞修復、組成細胞膜和神經纖維,合成維生素D以及維持骨骼健康,促進脂肪消化,有助於血管壁的修復和保持完整性。膽固醇是與身體功能密切相關的多種激素的合成前提,例如糖皮質激素、醛固酮、雌激素、雄激素等等。

    因此,膽固醇對於人體有一定作用,不能完全把它看做不好的物質。

    膽固醇在體內不能認為越少越好,一般說來,普通人控制在2.6mmol/l比較合適,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控制在1.8mmol/l比較好,最低不要低於0.9mmol/l。

  • 9 # 康愛多掌上藥店APP

    其實在大部分人的觀念中,不管是動物脂肪、食用油,還是膽固醇,這些食物對人體的健康都不利,所以在日常的飲食中,烹飪時油量可能會很少,比較肥膩的肉類、含膽固醇高的蛋黃等也許都不會吃。

    其實他們不知道,膽固醇對人體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好處,並不是攝入越少越好的,下面就由小康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膽固醇的好處吧!

    膽固醇對人體主要有3點好處!

    很多事情都有兩面性,膽固醇也是,所以膽固醇也具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方面,有益的膽固醇一般會將油膩食物內的有害膽固醇,在肝臟中的時候就進行了吸收以及利用。

    1、預防癌症

    體內的細胞生物膜需要膽固醇的才能組成,若是沒有它,細胞就不會生成,也不會出現我們人類。所以當身體缺少膽固醇的時候,細胞膜便會比較薄弱,那麼人體對外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下降,而且對癌細胞的區分以及吞噬能力同樣會下降。

    所以,膽固醇可以起到提高細胞的防突變的作用,具有預防癌症的好處。

    2、有利於生育能力

    因為體內的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都需要膽固醇的參與,若是缺少它,可能傳宗接代都有問題,人的生育能力也許會出現下降的情況。所以,適當的補充膽固醇具有提高生育能力的好處。

    3、補充膽汁

    膽汁可以分解脂肪,促進脂肪和酶的反應,而且大多數的膽汁在經過腸道流向血液的時候,部分的膽汁被吸收利用後會被代謝出去,這個時候膽固醇就可以起到補充所排出膽汁的作用。

    而且,膽固醇的攝入並不是越少越好,殊不知,這樣可能會導致人體患上低膽固醇血癥,這種疾病也一樣對身體導致重大的危害。

    事實上,營養學研究顯示,血液內的膽固醇多或少,和食物中的膽固醇直接關係不大,如果想要降低血液內的膽固醇的含量,最好是攝入多一些有益於人體的不飽和脂肪酸。

    肝火旺盛以及備孕、溼氣重、腎虛、衰老、三高、肝病、面板病等等,應該怎樣調理最有效?
  • 10 # 藥療君

    對於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我們的身體每天需要約1000-2000毫克的膽固醇,能夠從飲食中攝入的約佔20%,其他80%的膽固醇都是我們身體自己合成的。如果我們從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少了,身體就會多合成一些;如果我們從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多了,身體就會相應地少合成一些。

    膽固醇在我們身體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1、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負責細胞與外界的物質和能量交換;

    2、我們熟悉的維生素D,也是從膽固醇轉化過來的,維持著我們骨骼的健康;

    3、大腦和神經組織內也含有大量的膽固醇,維持著大腦結構的完成和神經訊號的傳遞;

    4、肝臟分泌的膽汁,也是依靠膽固醇合成的,維持著我們正常的消化功能;

    5、膽固醇還具有保持我們體內水分的功能,防止我們遭受脫水的危害。

    我們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合成膽固醇的能力,每個細胞也都能自動調節自己的膽固醇水平。膽固醇還可以在各個細胞、組織和器官之間透過血液迴圈進行轉運。膽固醇不會直接進入血液迴圈,需要與脂蛋白結合後才能透過血液運輸。低密度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運進細胞的工作,高密度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運出細胞的工作。從這一點看,不同的脂蛋白只是各自完成各自的工作,也無所謂好壞。

    只有當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或者生活方式出了某些問題,血中的膽固醇水平才會出現異常升高的情況。當我們動脈血管因為某些原因出現了慢性炎症性損傷,多餘的膽固醇才會進入血管內壁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才會引起各種心腦血管疾病。

  • 11 # 茄子營養師

    膽固醇,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物質。膽固醇與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直接相關。而它又普遍存在於動物性食品當中,主要的有肉類、蛋類、魚類、禽類、乳酪。其中肝臟、腎臟這些內臟還有蛋類的蛋黃當中含量非常高。

    但是實際上膽固醇是一種重要的固醇。

    它的作用:

    *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人體內90%的膽固醇存在於細胞之中

    *人體內的許多重要的活性物質的合成材料。如:膽汁、性激素(如睪酮)、腎上腺素(如皮質醇)等。這和脂肪的代謝消耗、性生活等直接相關。

    *膽固醇還可以再體內轉變為7-脫氫膽固醇,面板經過紫外線照射,轉變為維生素D3。這和骨骼健康直接相關。

    其實膳食中的膽固醇吸收率並不是100%,約佔30%。而人體自身的內源性膽固醇才是最主要影響健康的部分。糖和脂肪分解產生的乙醯輔酶A(acetyl-CoA)是體內各組織合成的主要原料。

    所以膽固醇升高而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從飲食結構和生活狀態的改變才是正道。

  • 12 # 中國式養生

    很多人對膽固醇退避三舍,尤其是一些身體出現了“三高”問題的老年人,更是把膽固醇當作“洪水猛獸”,認為膽固醇是有害的,恨不得天天吃素。甚至最近有訊息稱,一些老人因為害怕體內膽固醇太高,連術後都不吃雞蛋、肉,導致傷口遲遲不能癒合。

    那麼,膽固醇在人體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真的越低越好嗎?吃素降膽固醇的做法靠譜嗎?

    人體每個細胞都需要它

    首先,我們要明確,膽固醇不是有害物質,而是構建人體細胞的一種“建築材料”,每個細胞都需要它。人體每公斤體重中,就含2克的膽固醇,換算下來,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大約是120克。

    膽固醇在人體內主要發揮4方面的功能:其一是構成細胞膜;其二是轉變成膽汁酸鹽,膽汁對消化脂類物質十分重要,而膽固醇是膽汁製造的原料;其三是合成類固醇激素,比如皮質醇、睪丸酮、雌二醇等;其四是調節脂蛋白代謝。

    因此,如果缺少膽固醇,人體多方面功能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過低的膽固醇增加患病風險

    此外,若人體內膽固醇含量過低,還有可能增加疾病風險。

    早在1994年,美國心臟協會膽固醇問題特別工作組就釋出了一份報告,指出總膽固醇水平低於160毫克/分升,與癌症、出血性中風、呼吸系統疾病之間存在著聯絡。

    此後又有很多研究報告指出,過低的膽固醇水平與抑鬱、自殺、焦慮相關。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過低的膽固醇水平都不利於身心健康。

    例如,1999年杜克大學針對年輕健康女性做了一項研究,發現體內膽固醇含量低的女性,更容易出現抑鬱和焦慮的問題。

    荷蘭研究者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體內膽固醇含量較低的中年男性比其他男性更容易出現嚴重的抑鬱症狀。研究人員認為,低膽固醇水平可能會影響大腦的健康。

    日本學者在2011年公佈了對1.2萬名中老年人近12年的跟蹤資料,發現低膽固醇水平會把死亡風險提高50%左右,而膽固醇超標並沒增加死亡風險。由於這些發現,日本很早就把膳食中膽固醇限量放寬到每日600毫克,而沒有像西方那樣限制在300毫克。

    還有一些研究也發現,膽固醇水平太低和太高一樣,都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中國學者在2019年就已提出,膽固醇水平過低的人,發生腦出血的風險會大幅度上升。

    總之,有足夠的研究證據表明,過低的膽固醇水平,對健康、長壽是沒有明顯益處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所以,年輕人將膽固醇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即可,不必追求很低,而中老年人即便膽固醇水平稍微超標一點,也不必太緊張。

    素食並非降膽固醇的好辦法

    很多人認為,多吃素可以更好地控制膽固醇。實際上,人體內的膽固醇,並非全部來自三餐。

    人體內的膽固醇要麼來自食物,要麼來自體內合成。而我們血液裡的膽固醇,大部分不是吃進去的。如果血漿膽固醇濃度真的過高,採取不吃高膽固醇食物的辦法,未必奏效。

    人體有一套自身的膽固醇調節機制。研究發現,即便從食物中攝入了大量的膽固醇,人體仍會有約60%的膽固醇來自體內合成。一些高血脂患者就算長期不攝入膽固醇,膽固醇濃度最多也只能下降10%到25%。因此,哪怕是素食人士,膽固醇水平也可能偏高。

    目前世界多數國家都取消了健康人士的膳食膽固醇限量,所以在日常膳食中,與其計算膽固醇的攝入量,不如考慮各類食物配比是否合理。

    膽固醇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當中。刻意不吃含有膽固醇的動物性食品,也沒有攝入替代性食材和營養增補劑,就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反而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如需降低膽固醇水平,則應更多地考慮增加體力活動,降低腰圍和體脂率,同時調整飲食結構。如果以前吃了太多的肉類,不妨適度減少肉類食物的攝入量,並把一部分紅肉換成少油烹調的魚類。同時,增加豆類、穀類食物比例,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降低身體對食物中膽固醇的利用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像攝影怎麼拍攝出完美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