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ky丶小雪

    這還用評價嗎?這部有目共睹的嗎?謙大爺的捧哏就是穩。我能順著你我也能給你拽回來。謙大爺就是個樁子。逗哏的撒了歡兒的跑。但是你跑不出我的圈子。

  • 2 # 微山湖畔運河邊

    于謙是主流出身,和郭德綱搭檔之前不顯山水,不溫不火,與大多數主流們差不多,在相聲的惡劣環境中混日子。跟郭德綱搭夥以來,二人對相聲理解相同,都深愛傳統,磨合得當,藝術水平比翼齊飛,日漸精進。于謙基本功十分紮實,臺風穩健,能大雅能大俗,捧哏不爭不搶,搭話不卑不亢,任由老郭天馬行空,恣意揮灑,輕輕一句就拽將回來,把包袱甩的啪啪作響,使整個段子聽來十分舒暢。應該說現階段捧哏水平處於同行高位,一時無倆。

  • 3 # 河畔一壺酒

    郭德綱和于謙就是焦不離贊,郭德綱天賦極高,但是也相當有特性,東北話叫硌色,他前幾個搭檔比如王月波也是非常好的演員,但是都捧不好老郭。于謙和郭德綱都是曲藝班學員,于謙相聲藝術水準絕對不如老郭,譬如戲曲評書等,但是于謙穩,前面有朋友說了,老郭跑多遠都能讓于謙拉回來。

    在天津看過茶館相聲,非主流相聲演員薈萃,捧哏演員各有千秋,有一個胖子捧哏,他的包袱甚至超過逗哏,非常搶眼,但是於老師是把他的鋒芒全藏起來,舞臺上都是郭老師出彩,但是細琢磨,于謙老師不哼不哈之間就抖出來哏來。

    郭老師和大師比還差點火候,就是包袱抖得太響。比如馬三立老師,包袱都藏著,有時候聽了好久才回過味來。

    於老師是智慧型的,在當今,說他第一把交椅也差不了多少。

  • 4 # 小溪邊的獨行者

    說相聲的總說三分逗七分捧,雖然未必到那種程度,但捧哏的地位起碼要和逗哏的平起平坐。這從收入上就看得出來,逗哏的臺詞再多,捧哏的哪怕只說一句“去你的吧!”演出收入也要平分。

    郭德綱在喜劇總動員把于謙評價為中國相聲界最好的捧哏演員。其實本人是同意這種說法的,但相信持不同意見的也大有人在。老郭平日裡也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今又當眾把于謙的藝術水平凌駕於同行之上,節目播出後,表面上風平浪靜,不過可想而知,相聲圈背地裡又是罵聲一片。

    一個“最好”又把相聲界除德雲社外所有的同行又得罪一遍。于謙是最好?在德雲社內這麼說沒問題,畢竟在社內于謙是第二把金交椅,一人之下,幾百人之上,無論是資歷,地位還是捧哏功力,首屈一指無可爭議。可是推開德雲社的大門,到廣大的相聲圈子去比較,于謙還算是最好的嗎?在世的捧哏前輩們同意嗎,同輩們認同嗎,晚輩們信服嗎?

    先不論于謙到底是不是最好,咱們先看下捧哏這個行業有什麼特點,有什麼標準,怎樣才算是好的捧哏?

    他們相聲界把捧哏叫量活。為什麼叫量活?就是說捧哏的像是一把尺子,要控制段子的長度和節奏,逗哏的扔得出去,捧哏的要拽得回來,逗哏的甩的是包袱,捧哏掌控的是包袱皮兒。大多數時候捧哏的扮演的其實是一位特殊的觀眾,站在逗哏的旁邊,代表觀眾把觀眾的心裡話和情緒傳達給逗哏演員。比如說郭德綱說:“上大學的那些年吧……”,于謙不等說完攔下來:“您,還上過大學?……”這就是代表觀眾在問。這種捧哏的扒拉逗哏的情節,要求捧哏不溫不火,可以苛刻但不能顯得尖酸刻薄,這個尺度很難把握。

    為什麼要把握這個尺度?因為你是代表觀眾,觀眾生活中可能也幹過這樣的事兒,揭別人的短兒或是被別人揭短,但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並不會那麼尖酸刻薄地揭別人,也不想被別人那麼尖酸刻薄地揭自己,你在臺上使勁太大了,違背了觀眾長久以來的為人處事的習慣,會讓人厭惡。有一個典型代表是另一對知名相聲演員苗阜王聲,捧哏的王聲就是屬於用力過猛的代表,使勁地扒拉逗哏的苗阜,這種拼命揭人短嘲諷對方的刻薄形像,不但可能會招人煩,還會搶了逗哏的風頭,分散觀眾注意力。苗阜的逗哏是非常棒的,但他們二人的組合和郭德綱和于謙的組合還差距很大,於王二位捧哏的功力差距是一個重要原因。

    好的捧哏大多是不溫不火的,甘當配角的,這也導致他們普遍缺乏舞臺個性,因此他們的存在感很低,往往幹了幾十年了,還是沒什麼名氣。咱們一提相聲名家,能說出一串名字,馬三立,侯寶林,馬志明,馬季,姜昆,師勝傑,李金斗……,全是說的逗哏的,給他們捧哏的王鳳山,郭啟儒,謝天順,趙炎,唐傑忠,趙保樂,陳湧泉……都形像不甚鮮明。好的捧哏就是一個綠葉,一個陪襯紅花而毫無怨言的綠葉,沒有那些好捧哏的,哪有那些逗哏相聲名家?

    相聲界只有一個特例,和其他相聲組合一捧一逗不同,兩個人互為捧逗,沒有明顯捧逗之分,就是牛群馮鞏。馮鞏雖然站上捧哏位置上,但包袱和牛群幾乎一樣多,兩個人半斤八兩。在相聲舞臺上建立起人物個性,這也是後來馮鞏能夠在喜劇舞臺上成為長青樹的原因之一。

    于謙到底算不算是相聲界捧哏第一人?和老先生們沒辦法對比,市場不一樣了,觀眾欣賞眼光也不一樣了。但是和當今活躍在相聲舞臺們的同行相比,論火候,論節奏,論藝術個性,于謙捧哏第一人的江湖地位當之無愧。

  • 5 # 魚不虛

    社會我謙哥,人逗話不多。他的捧哏就是一個穩,站在舞臺上,不搶話,卻存在感十足,因為他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開口,讓人覺得舒服,覺得好笑。我最佩服的是,無論是說過多少次的段子,他都好像第一次聽說一樣,總是等觀眾反應完了,他才反應過來,這是真功夫。捧哏就怕比觀眾先明白,那樣的話,這個段子你懂了,觀眾還沒懂。

  • 6 # 荷聲茹夢

    于謙的捧哏藝術在如今的相聲界應該是無人能比的。

    他的捧哏首先是位置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藏著掖著,什麼時候才會出來“救”一下老郭的場——老郭跑了于謙在不吭不哈之間把他拉回來,不灑湯不漏水的水平令人歎服!

    如果說郭德綱的相聲離開了于謙的捧哏,那一定不是完整的相聲。

  • 7 # 史萊姆與哥布林

    在目前的相聲界無敵,首先,老郭的相聲是沒有稿子的,只有一個大綱,有些詞需要臨場反應,扔過來的包袱得接住,有些劇情的走向需要捧哏來進行銜接,所以更考驗捧哏的功底。而且於老師有一個很難得的功夫就是明明是說了很多遍的相聲,他還能表現的像第一次說一樣,保持一種好奇的表情和語氣。還有於老師有很多點睛之筆,比如說爽死了是不同的階段嘛,不搶風頭卻非常好笑

  • 8 # 勿謂言之不預

    相聲三分逗七分捧,就像郭德綱說的一樣,叫聲兒子答應就要兩三年的功夫,這個不是吹出來的,我從九幾年就開始聽相聲,雖然不會說,但是會聽,謙大爺穩,準,而且對自己也狠(郭大爺怎麼說都不急眼,哈哈)。捧哏的到這種程度已經接近大師了。說句實話,謙哥的控場能力我覺得比郭大爺要強一點,這是捧哏的重要因素。抽菸喝酒燙頭!!!籲。。。。

  • 9 # 蒼色

    于謙說實話我認為本身水平有限,評書門沒怎麼見單口和評書,快板門因為是高派快板,聽過幾回造詣一般。相聲裡有缺陷,比如腿子活,柳活,子母哏都一般,膩縫可以。但臺風穩健,張弛有度,可以把握段子的節奏,磧口,經過這麼多風風雨雨,吃剛見過,可以完全接住火爆的郭德綱,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單兵能力於老闆未必最強,但他們一個adc一個輔助,下路無敵。

  • 10 # wangyanwei81

    相聲界我知道捧哏特別好的像楊少華,于謙,還有隻聽過一兩次的趙世忠,只限本人所知道的,郭德綱能紅的這麼快跟于謙有很大很大的關,好的逗哏演員不好找,但好的捧哏演員更難找。郭德綱于謙兩位肯定會同過去的和以的相聲大師一樣鐫刻在相聲的豐碑上排名還會靠前

  • 11 # 麻辣SC

    在當前,應該是屬於優秀的捧哏演員。與郭德綱不能說天衣無縫,但基本可以配合默契。但本人認為,與郭啟儒,郭全寶,李文華,常氏似乎還有些不足。具體也說不太清楚,只是感覺。也許是郭德綱太善於自我表現,影響到于謙的發揮。也許是缺少逗哏和單口的歷練。要知道,好的捧哏演員除去臺詞,其他方面與逗哏演員應該不相上下。如果郭德綱能夠給出適當空間,于謙完全可以表現的更出色。

  • 12 # 居莽蒼者

    極為牛逼的捧哏大家,郭的成功有一半來自謙哥的量活。于謙現在的捧哏水平在健在的捧哏演員中,無人能出其右,包括他師父石富寬先生。于謙的捧哏實際上是跟捧哏大師趙世忠先生學的,翻包袱的水平極高,老郭這種不寫劇本的演員,只有於先生接得住,老郭可以在臺上盡情的撒歡,他相信謙哥接得住,這種爽透了的感覺只是郭於兩位可以體會。德雲社的捧哏好手不少,孫胖子、閻喝翔、楊九郎、郎鶴炎都不錯,特別是閻喝翔,跟少郭捧,前途不可限量,少郭的活兒的格調明顯比他的幾位師哥要高一些,是往接班人的方向培養。小嶽的賤、小辮兒的騷、老大的浪都弄出了特色,這和幾位量活的能力強密不可分。捧哏演員對整段相聲來說就是導演,把握節奏感的,於先生的節奏感極佳,活量得不急不溫,這分寸得靠天賦。好的演員不用教就會,好相聲演員就靠相聲感覺,很多老先生一輩子也達不到這個高度。

  • 13 # ProfV

    老郭是逗哏裡拔尖的演員,說相聲特別賣力氣,每次都能使出十三分的力氣,可是這樣效果是不是最好的呢?未必,于謙的作用就是往回摟三分,讓觀眾聽到的火候剛好。前段有個節目叫喜劇總動員,小嶽和大麟分別搭檔了兩個外行捧哏,笑果慘不忍睹,結果孫越和閆鶴翔一回歸立馬不一樣,之後的于謙給李詠量活就徹底不同了,甭管李詠說什麼都能接住

  • 14 # 一斗合自然k

    喜歡郭德綱于謙的相聲,每天都聽著他倆的相聲入睡,聽得多了,在聽別人的,才發現于謙的捧哏真的是 不一般。他反應特別快,而且很符合節目的風格,該藏的時候藏,該露的時候露,是不是來一句現掛,都能把郭德綱逗得笑場,而且掛的非常準確,都是雙關語,真的是經典!

  • 15 # 文心雨142792099

    逗哏和捧哏都是不能缺少的,要單論謙哥的捧功中,在話語不多的角色裡卻能一石千斤,在讓人回味中開懷大笑,這也就是逗的壞和捧的傻了。在舞臺上壞壞的老郭,和傻傻的謙哥,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這也正是逗功和捧功的特有魅力吧。

  • 16 # 拉大鋸扯大劇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腦海裡立馬閃過幾個名字:趙佩茹,白全福,張慶森,于丹,于謙。

    因為藝術這個東西他沒辦法量化,不能是像100大於90那樣去比較,所以你認為哪位的水平高都是對的,比如你一定說尤憲超的水平登峰造極,我絕對不和你抬槓!但是在我心裡最先想到的已經寫上去了。

    先說說于謙,于謙,捧哏非常認真,時時刻刻注意故事的起承轉合(有點像《論捧逗》裡朱相臣老先生說的話),注意逗哏演員的表情動作,于謙在一場相聲中側臉面對觀眾的時候大約佔到了7/10(可以看看于謙關注都跟演員的照片,是不是很熟悉)

    然後揣摩最合適的反應,當然也是最迅速的反應,不急還不燥,不搶。(這點比郭德綱好多了,有機會你們看看郭德綱捧哏,那捧得叫一個不厚道)

    不是說年紀大了,被稱為老先生就很牛掰,先舉個反例:

    這位號稱捧哏“捧到腮幫子上”的老先生已經故去,所以不多說了,但是我們可以去聽一下錄音,真心話藝術一般(單口相聲《白蓮花出世》就更次),所以在德雲社以前真的是名不轉經也不傳。

    有網友說于謙能拉的住郭德綱,這點拉大鋸本人謹慎保留意見,但是我們確實看到于謙很努力的去這麼做,這點事毋庸置疑的。大家可以聽聽郭德綱,高峰,于謙的《扒馬褂》裡面,于謙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段子還是讓郭一個人給攪和了。

    還有就是于謙確實遇到了適合他的好搭檔,這點也是很重要的,所謂“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當於謙在文工團裡的時候只能默默無聞,而到了德雲社得到了更好的空間,遇到了更好的搭檔,藝術水平也有所提高,放眼當今論捧哏藝術幾乎無人能敵(我說的是幾乎啊)。

    咱們來看看能和于謙在一個檔次上的還有誰哈,趙佩茹:

    要我說這位能算得上開宗立派的捧哏大師,給人的感覺是始終頂著逗哏演員捧哏,即便是要順著捧哏說,你聽他的響聲貌似也是頂著捧哏的說比如《對春聯》,《三字經》(其實主要是和常寶堃合作,但沒怎麼聽過)尤其《三字經》中,和馬三爺合作真是珠聯璧合,同時又把馬三爺擠兌的夠嗆。這種捧哏方式在老先生種應該(我說應該哈,可能我聽過的少)是比較少見的,當然這可能也和當時的段子有關係,因為當時碰都的比例嚴重失調,基本上都是“一頭沉”,話語權基本都在捧哏,但趙佩茹不同總能把捧哏的給擠兌了。

    還有一些小事能看出功夫來,比如《三字經》中,有這麼一段:

    馬三立:一本三字經我念了不到一年(注意,說的是不到一年哈)

    趙佩茹:多少,一本三字經唸了才唸了一年,不到一年可差不離。

    大家看看,其實這個地方是老先生開小差了,明明人家說是不到一年,他張嘴就說“唸了一年”,但正是失誤能開出老先生思維迅速,立刻又不上後面差不離,中間基本沒有停頓!大家可以聽聽,功夫啊。其實聽多了于謙的相聲感覺有時候,于謙就是這種感覺。

    白全福,耳朵聾了都能捧哏的老先生,這個不多說了,已經成神了。

    張慶森,聽過最多次數的就是和馬三爺合作的《開粥廠》了。個人認為這個版本是馬老幾個版本中最好的一個(我聽過大約三個,張慶森,王鳳山,楊少華)。張慶森嗓音辨識度很高,而且是一箇中規中矩的捧哏演員,話不多卻在電商,而且和馬三爺配合相當默契,馬老使《開粥廠》特別使得開,如果大家不太相信呢,可以去網上找一下馬老和楊少華的版本,馬老基本不怎麼敢使,怕楊少華接不住,有的時候設定放棄一些包袱,有的甚至是自己給自己翻,你想想他老人家多累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且再次印證不是說年紀大了,被稱為老先生就很牛掰。當然其他地方楊老還是不錯的,我個人也很喜歡。同樣的于謙也是,嗓音有辨識度,捧得也規矩(但同時他話也不少,只不過不搶罷了)。

    于丹,青年才俊,天大高材生,和裘英俊應該是相聲界的未來。捧逗俱佳,基本功紮實。聽得多,見得廣,基本是個無死角的全才,(我聽過他打快板,同仁堂,現在有好多做不到了)如果他能把工作重心放到相聲上,早晚是個大師級人物,應該在於謙之上。

    其語言有本地域特色,又有相聲氣口,這些有別於現在校園相聲團體,比如當前有些相聲社團(包括校園,茶館)都帶著稚氣,總體來說就是,你聽起來不像相聲,但裘英俊和于丹組合的,你彷彿聽到了老先生在說相聲!這點于謙也是,10年前你聽就已經有了大家風範。

    總之,還得說一下於謙,于謙貴在綜合實力強勁可以算上以為捧哏大師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友調侃說,郭德綱收了曹雲金的雲,唐婉收了他的金。曹雲金未來的方向和出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