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勁逸

    學好《麻姑仙壇記》臨帖是最基本的功夫。但是當臨帖達到一定功底,有了基礎後,就會進入一個普遍存在的平臺期,這時候在再想往高提升就比較費力。所以也叫瓶頸期。所以建議這個時期要轉益多師,學習前人古人高手的筆法和方法。

    一是建議參考或者臨習錢南園的顏楷正書,特別是他的《正氣歌》帖。錢灃的顏楷可以說是千年來對顏楷的突破和發展。被稱為自唐以來學顏第一人。由於他汲取了顏楷的優勢,又透過學習歐陽詢,米芾的書法,所以寫出的顏楷剛勁有力,氣勢開張,特別是在處理顏楷的轉折部位方面的,取優存精,用筆更為突出了顏體字的筋節骨力。所以說他是在顏楷堅實功力深厚基礎上,又博採眾長。優勢互補,我們學習《麻姑仙壇記》就不用走許多彎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按錢南園為我們探索的成功的顏楷之路。按部就班的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而且歷來有許多書法大家,都是按這個方法路子學習的,比如光緒老師翁同龢,碑帖大家何紹基,民國的譚延闓,還有劉墉劉羅鍋,都在自己的學書札記,或向別人說過曾取法錢南園書法學習顏楷的。

    二是《麻姑仙壇記》的筆法是顏真卿楷書裡比較獨特的一個帖,它風格古樸,拙厚中蘊含雅緻。並且可以看出是顏真卿吸取了當時北碑的摩崖石刻的筆法,特別是有些筆法直接取法《泰山經石峪金剛經》還有《文殊般若經》碑刻。所以我們可以的參考臨習這些碑刻,就能豐富用筆內涵,摸索出僅臨習《麻姑》碑裡不容易體會的筆法結構。再回過頭臨習顏楷,就能領悟的更多筆法結構的微妙之處。

  • 2 # 透過之所

    推薦範笑歌老師的學顏方法,範笑歌在寫顏之前寫過隸書,有了隸書的古樸蒼勁,再寫顏真卿就好多了。

    對於《麻姑仙壇記》,範老師在點評歷代名帖中認為要“重意輕形,尋根待變”,這八個字雖然很短,但意味深長,我覺得對於學顏者很有幫助的。

  • 3 # 大成國學堂

    說到顏體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顏勤禮碑。但事實上我們翻遍了所有清代中期及以前的所有書論,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書家學者去推崇顏勤禮碑。不少人認為,顏勤禮碑最能夠代表顏體風貌,也是能夠代表顏體最高水準。甚至前幾天我還聽到書友說顏勤禮碑是顏體中間最富含點畫變化的。所有的這些觀點我都經歷過,不過我不同意。

    除了歐陽修《集古錄》的隻言片語,歷代大家文人對顏勤禮碑閉口不談,是因為顏勤禮碑元明時被埋入土中, 至民國年間才重新發現。出土以後也很不幸,在搬運到縣衙門過程中被敲斷了,直接損失了十幾個字。“法帖3.0”裡收錄的“坑沿本”就是沒有斷的時候,在出土的坑沿邊立刻拓出的,雖然拓工稍遜,但文字儲存完整,極為難得。

    顏勤禮碑備受大家推崇有它的道理在。人類的審美是有階梯性的,基於人性,首先我們審的是美,其次才是力量,其次才是風骨,其次才是韻律或者加節奏,最高才是韻致。我們在判斷每一個作品的時候其實也在經歷這些階段。以純粹的點畫勻稱有規律、變化少而巧而言,的確多寶塔跟顏勤禮碑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所以大家推崇並不是偶然。

    我被師傅所命,從兒童起寫顏勤禮碑十來年以師傅的功力和名頭,他的結論一定是有其道理的。這個碑也的確當得起這樣去深刻的研究和一個人付出這麼長的一個青春時期。不過我並不認為顏勤禮碑是魯公最好的作品,甚至於認為它屬於魯公二流作品如同多寶塔碑。這個觀點我做兩點說明。

    首先,顏勤禮碑對於魯公楷書,可以稱為技法集大成的作品,但是不能稱之為最高階的作品。

    魯公書寫顏勤禮碑的時候年齡不算小,但是古代書家往往壽命比較長。趙孟頫那樣六十來歲就走掉的機率並不高。文徵明活到90多歲,還能寫蠅頭小楷,這固然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但事實上古代書家七八十歲時都算是盛年,在六、七十歲書寫顏勤禮碑並不能代表顏魯公書法的巔峰時代。雖然顏勤禮碑與很多可以列入魯公一流作品的書寫年齡距離並不算特別大,但是一位一流書家(魯公還是超一流)要完成自己的化蝶之變,其實是要不了多久的。一流書家需要變的早已不是功夫,他們自己的審美追求,以及對於一種更高表達韻致的突然領悟。所以某一個晚上可能就可能成為一位書家中期作品和晚期作品的分界點。所以不能認為魯公的一流作品跟顏勤禮碑相隔年代並不久遠,就認為它們應該在藝術高度上應該是對等的,並不見得如此。

    大家提取顏體,想起的顏勤禮中楷,似乎大家認為以此為標誌。其實魯公寫得最好的並未見得是楷書而是他的行書。作為二王筆法有記錄的直系傳承人,他的行書不但完整繼承魏晉筆法,而且還完整消化北朝書風和技法。能夠有自己的建立並且返璞歸真重新融匯篆籀筆意的魯公行書,是可以與王羲之並肩的。

    第二,作品的使用場景決定了這個作品到底應該呈現什麼樣的風格和筆法。

    任何一位書家在的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藝術階段、不同的審美傾向以及當時的情緒、人生感悟都不同的時候,他寫出來的作品可能是完全不同風格。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說什麼體比如顏體、趙體、歐體其實都是不專業的說法。任何一位一流書家都是五體皆擅而且各種風格都能夠玩得出神入化。

    顏氏家廟碑是給顏氏宗祠寫一個碑,在家族裡,族長的命令比聖旨更重大。寫顏氏族家廟必須把自己的情緒端正、嚴謹起來,筆法、結字都要服從這個場景。

    顏勤禮是顏真卿的曾祖,訓詁學家,也是頂尖的文字學家顏之推的孫子。顏氏家族是那幾百年首屈一指的文字學家族。我們在顏真卿所有作品裡我們看到了大量的異體字,別體字,,我只能告訴大家,顏真卿寫的每一個字都是對的,他絕對不會寫錯,因為他出身於頂級的文字學研究家族。所以,對於顏真卿來說,顏勤禮不僅是他的長輩、親人,甚至也會有對恩師的感情。

    我們在顏勤禮碑裡能夠明確的看到端莊和活力並存,充滿一種作為晚輩對長輩的那種尊重和喜愛。但是顏氏家廟碑寫得更加凝重端方和雄強,以適應祭祀場景和體現顏氏家族的威望和成就。相比之下,顏勤禮碑體現出來的力量感和立體感其實是不足的,要活潑的多。

    一個相近的問題就是多寶塔的書風何來?為一個寺廟去寫碑,書寫辨識度要高方便敬佛者讀識、行筆入面佛要慎重,字不能大,這就是經書體。所謂經書體的寫法,就是少一點書法藝術,多了一點實用主義。這就是為什麼多寶塔碑有更多的規範化的一面,或者我們稱之為“板”,換句話講那個時代的美術字。這就是多寶塔碑適合初學者入門的原因。

    麻姑仙壇記這樣一部作品,我認為不僅僅對於魯公的書法生涯是一個劃時代的作品,事實上對於唐楷也是一個劃時代的作品,有如此份量的劃時代的作品,數出來並不多。大概也就是那麼兩三部,比如麻姑仙壇記把篆籀筆法和超一流書家的老辣以及那種求仙訪道的那種內心的追求能夠體現在書法中的一部最好的楷書作品。

    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繼承了整個魏晉楷書所有的結字規則、筆法變化和其他所有的古法傳承,然後再加上虞世南本人的儒雅恬靜的氣質形成的一部楷書作品。對於唐楷,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是承前也是啟後。某種意義上講代表了儒家氣質的一種楷書風格的巔峰。麻姑仙壇記具有濃烈的道家氣質。

    當然,這裡也可以順便提一下另一部作品。我的師傅江湖人稱金剛陳,他的風格很大程度來自寫泰山經石峪,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能夠代表佛家文化的一部作品。

    麻姑仙壇記這樣一部作品,不是寫於廟堂,也不是作為朝廷公文公告,也不是給皇上歌功頌德(比如大唐中興頌),更不是為自己的家族寫一塊宗祠的碑,也不是去給朝廷的重臣宗廟寫一塊廟碑(郭家廟碑),那麼這個時候應該體現出什麼書風和氣質呢?

    事實上,麻姑仙壇記體現出來非常濃烈的道家氣質,他寫的已經不是筆法,而是心中所追求的那種淡然和清闊,這種對於道家成就的嚮往和憧憬。麻姑仙壇記的追求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一般性的唐楷碑板,更接近同樣洋溢著道家氣質的蘭亭序,其藝術氣質大於使用價值。這就是為什麼魯公一生作品無數,但最仙氣飄飄的還數麻姑仙壇記。這也是他非常罕見的作品,因為魯公的卓越人格極其儒家。

    體現在哪裡呢?點畫若斷若點、若輕若重。結字上,出現在顏勤禮碑中所體現出來的規則的、統一的,內部收緊、外部擴張到了麻姑仙壇記裡不一樣了,變得隨心所欲。在結字規則里加入了大量的隸書寫法,也不追求字的寫法的絕對正確。所以麻姑仙壇記是一部仙品,完全不是我們稱之為顏體能夠概括的一部作品了。

    所以實際上從書法藝術角度上,顏勤禮碑與麻姑仙壇記幾乎沒有可以比較的資格。米芾推崇備至是魯公的鹿脯帖。這是一幅行書尺牘,米芾連提都不提當今盛名如日中天的祭侄文稿。

    麻姑仙壇記代表著魯公的最高精神境界的楷書作品。以前我講到過,如果不是打下了比較深厚的魯公楷書基礎的時候,學麻姑仙壇記會有相當難度,因為這部作品並不著意於規整的筆法。

    初學者真想學麻姑仙壇記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把譚延闓的麻姑仙壇記臨本拿出來比照學習。譚延闓把麻姑仙壇記學得比較“板”,難得的是那一股高官望族的廟堂之氣與魯公頗近,謝謝他,就用他的“板”,也就是點畫規範筆法準確而程式化去彌補初學者得不到的技法訓練。對於書法老鳥來說就不必這麼麻煩,透過刀鋒看筆鋒,一看就明白,下筆基本上心裡有數。

    另有一個問題一直存在,有些書友會問到為什麼有大小麻姑。

    關於大小麻姑這個問題在考據學上已經有明確的定論。小楷麻姑拓本最早出現在宋代相應金石著作記載,是宋代人在沒有影印機的前提下,以他們的工藝手段,把顏真卿麻姑仙壇記進行縮小處理,鐫刻成一塊小碑。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塊小麻姑碑在不同的地點,我們現存的只有一個,以三井藏本的捶拓為最佳。

    我們的古人沒有影印機的,更沒有投影儀,這種等比例的縮小的技術是怎麼樣的,我們今天已經不知道了。不過我們必須得承認大、小麻姑仙壇記在結字方式、點畫變化上追的還是蠻像的。不過畢竟不能如現代人科技手段縮的那麼精準,產生了一些細節出入為:

    首先點畫變得更加若即若離。其次轉折之間和線質形態變得更加渾圓,不是那麼斬釘截鐵和明確。其三字形偏扁。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很像鍾繇?是的。正是這樣一個縮小的過程,使得小麻姑有一種非常濃烈的鐘繇氣質,比大麻姑本身變得更加古意盎然。

    這種在原帖基礎上縮放還能翻出一個神品來的例子我們在書法史上找不出第二個。個人認為,如果說學大麻姑還有一條路可走,學小麻姑沒有路可走。

    為什麼呢?筆性基礎不錯,鍾繇學的也不錯,顏體底子打得也相當的好,多少還要會一點標準漢隸,學小麻姑方能出帖。否則只能把小麻姑當成讀帖的好範本。

    麻姑仙壇記臨習過程有兩個要點:

    第一個,解決點畫漫漶問題。

    麻姑仙壇記現在最好的拓本已經有“法帖3.0”出了,考據比對工作都做在前面,直接買就可以,但即使是這個存世最佳善本,相比顏勤禮碑而言也還是漫漶得厲害。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些漫漶如同白雲出岫,反而增加了那種仙氣飄飄,這也是事實。但對於初學者很不容易抓住筆路和鋒法,把學習門檻提得很高,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譚延闓去彌補。後世所有學顏者,能夠起到這個筆法啟蒙作用的,我認為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譚延闓,另一個是蔡襄,這兩人對顏字筆法的領悟和忠誠都是超一流的。

    何紹基、傅山都是以顏體出名,為什麼他們不能拿來參照?他們個性濃烈,兼之所學龐雜,比如何紹基隸法入楷,傅山金文入楷,對顏楷筆法並非完全忠實反映。

    所以譚延闓臨麻姑,只讀,不要臨。反覆讀帖領會到筆鋒執行的方式,再用這些鋒法去臨大麻姑原帖。透過刀鋒再去看筆鋒,會不一樣,反之也一樣。

    所以學麻姑,一定要有一個著落處,就是篆籀筆法。

    其二是什麼呢?學麻姑,不要純粹去抓線質。

    事實上麻姑仙壇記好的並不完全只是他的點畫而已,他的結字方式中間參雜了真草篆隸行各體豐富的變化,中間所蘊含數千年文化傳承以及字型的演變傳承,是到那個時代為止,書法技術最大豐富的超級寫家,僅次於王羲之。對這樣一部集大成的作品,我們對他的結字要有追根溯源的自主意識,在研究中去臨習。

    寫麻姑要學到高階,不是為了點畫寫的像,而是為了氣息寫的像。那種恬淡虛無的氣息,那種隨形運化的氣息,才能把麻姑學出一點兒味兒了,否則得其形而失其神,越學越遠。

  • 4 # 朱白8848

    建議先學譚延闓臨的麻姑。譚臨此帖用功最深,在後世臨此帖者中,無出其右。天津華世奎與昆明人錢南園也是顏體大家,但還是以為譚更突出。

    麻姑原碑,時間較久,多有殘損,故而初學者難以分辨某些細節。

    古有云:“石刻不可學,……如顏真卿,每使家童刻之,故會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

    譚延闓對此帖理解到位,筆力雄厚,深得其精髓,清晰交代出起筆、轉折、頓挫等筆法,是進入顏體的不二法門!

    下圖譚延闓臨麻姑

    初學臨此帖,字要寫大。多讀帖,審美在先,胸中建立大的氣勢,寫筆要果斷,“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先找大感覺,把字寫端正。有待時日再求細節。

    此帖有基礎再可去臨原碑,也可此帖和原碑比較讀帖,看譚怎樣處理,定能事半功倍!

  • 5 # tjsjsh

    學顏楷,如臨大麻姑千千萬萬不能以譚延闓華世奎入手,近人不可學,要取法乎上這是最普通的真理。什麼時候可以借鑑他們呢?一定是你寫的很有心得以後才可以。

    學大麻姑先要解決範本的問題,大麻姑別說原刻了連翻刻都佚失了。最好的幾個版本是臺北故宮的明張之洞本(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過),上海博物館戴熙跋本(正書中冊,我說的是早期的正書,後來正書換字帖了,換成臺灣故宮張之洞本),上海圖書館的趙之謙殘本(三名碑帖出版),日本清雅堂的顏真卿大字麻姑仙壇記,二玄社的書跡名品叢刊和它是同一底本。還有端方本,匋齋藏本,何紹基本。只不過後三種極為少見。

    臨大麻姑一定要多參考幾本字帖,因為原木刻漫漶嚴重,同一個字在不同字帖還是有區別的。

    臨大麻姑要有比較高的顏楷基礎,比如顏勤禮,自書告身帖,顏氏家廟碑等等。大麻姑的那種老辣的用筆,篆籀的寫法不易掌握,要多讀帖,多臨寫,多總結。

  • 6 # 劉秀軍書法篆刻

    學顏體的書法高手很多。以前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陶然先生。還有錢南園。以及現在邢臺的李鳳剛先生。都是學顏體的善學者。怎麼能寫好《麻姑仙壇記》。首先要掌握筆法的特性。和顏體書法的結體特徵。實際上所有的書法。一是筆畫二是結體。筆畫好像建築的材料。結體好像設計圖。有了好的材料和好的設計圖。具體怎麼建設就是自己的事了。

  • 7 # 拾藝軒

    高手有,山東有位叫肖磊的,寫《勤禮碑》寫的非常好,還有很多人都知道的王魯湘,他的童子功就是顏體,寫的非常好。

    本人也寫顏體,只是慚愧,以前一直沒有找到正確的路徑和方法,所以只學了表皮。

    這裡我簡單說說自己對學顏體的見解:

    首先,顏真卿是唐代大宰相,真正的肚裡能撐船的,而且有著報國之志,最終確實也為國捐軀。所以寫顏體,一定要胸懷寬廣,能看到他書法中的寬博、大氣、厚重之用筆和氣象,這樣才能得其表。

    然後多讀有關顏真卿的歷史和事蹟,以及他寫的相關文字,瞭解其人,再學其書法才能得其神。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多謝,每日不斷,即所謂日寫千字,達到肌肉記憶,這樣必能寫好

  • 8 # 墨池煙雲

    顏體一脈從唐朝至民國,名家輩出、高手林立。只是當下,顏體被排擠、打壓、否定,加上又有一部分學習“歐體”。所以說“學書當學顏”的時代不在了,學者少了,自然高手稀缺。

    其實《麻姑仙壇記》,歷來被認為,顏體的高峰,字型蒼勁古拙,骨力挺拔,奇崛多姿,融“篆籀”“屋漏痕”筆法為一體的經典之作。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鉅細皆有法。”歷史上錢灃——翁同龢——譚延闓,皆取法於此碑。

    要寫好此碑,可以嘗試這幾點:

    1.用筆多中鋒、行筆需緩慢。逆入徐行,取遲澀之意勿追求筆法絢爛奇變,勿逞機巧,勿刻意表現出精緻的筆觸,一任質樸自然。

    2.筆以短鋒、圓筆腹、韌性適中為宜; 紙以微糙為佳,略生略潤也可,勿選太光滑脆硬的紙。

    註明:本人也是臨習顏體。時常為顏體受到不公待遇憤憤不平而無計可施。不過自年初日本向臺灣借展,顏真卿《祭侄文稿》開始,隨後的國內大展中書寫顏體的作品已有入展,可見日本書壇對中國的影響由來已久,挺悲哀!

  • 9 # 書畫聊齋

    我是搞書法培訓的,有幾點建議給你!其實無論臨那個帖道理是一樣的!孫過庭有句話:察之尚精,擬之貴似!這句話的意思還是要準確臨帖!但對普通初學者而言,觀察力不夠,掌控筆能力不夠,就非常困難了!我的建議是:

    1要理解中鋒側鋒,學會鋪毫,顏體需要大量鋪毫!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卻是很需要人教,有人寫一輩子不知道怎麼用筆,就是這個道理!

    2看準筆畫形狀,每個筆畫都有其形狀,大部分用提按完成,也就是有三角形來組合。所謂筆法就是正確簡單寫出筆畫方法,不要造作,要自然!

    3注意筆畫的角度,手裡拿個尺子,一比較就知道筆畫的斜度。最忌諱橫平豎直

    4注意筆畫請重程度,一筆是一字之準,一字乃終篇之準。參照開始,掌握筆畫輕重。

    5注意部首之間關係,左高右低或者相反。左輕右重或者反之!左開右合或者反之。上下關係亦是!觸類旁通!

    至於其他還有不少,這些是起碼掌握的!做好這些,初學也就足夠了!祝你書藝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營銷的發展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