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八朵

    雲計算可以理解為一種類似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就好比,沒有人會在自家後院建一個發電站或者自來水公司,開啟水龍頭就可以有乾淨安全的水,不管電燈、電話、電腦還是其他終端裝置,開啟開關就可以用電了,用多少付多少錢。

    過去不管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需要先搞一個物理機房,配備IT人員來搞資料儲存、備份等等工作,雲計算相當於把這些都虛擬化到雲端,一些基礎性的“髒活、累活”不需要IT人員再操心,甚至不需要IT人員了。此外,由於具備很強的擴容能力,遇到突發情況需要加伺服器,雲計算的彈性伸縮能力也讓微博、直播這類業務上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客戶可以應對自如。比如前兩週的鹿晗事件,微博就是用了阿里雲的彈性擴容。

    很多人以為雲計算只是網際網路公司或者創業公司用的,其實不然。目前中國35%的網站都base在阿里雲上這個不假。雲計算對於大型企業包括工業、製造業、醫療、農業、金融、交通這些傳統行業的意義,其實更大,這也是為什麼雲計算市場空間巨大。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提及的戰略新興產業的未來預期,中國雲計算市場未來5年內將會達到至少30%以上的增長水平,若以30%的增速進行預測,則到2020年時雲計算的市場規模至少可達約6866億元左右。調研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0年,雲計算佔IT消費的比例將不斷提升到24%。

    行業應用方面,以國內做得最好的廠商阿里云為例,有幾個故事可以分享下:

    1. 交通行業:阿里雲人工智慧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名字叫做ET城市大腦。從去年開始,城市大腦在杭州接管了128個訊號燈路口,讓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杭州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不僅在治理日常交通擁堵方面,在120救護車排程和路線規劃上,因為有了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了50%。

    2. 工業製造:在工業領域,阿里雲推出的是ET工業大腦,這裡有一個和協鑫光伏合作的例子。光伏切片生產有著十分精密的工藝流程:一根僅0.1mm粗細的鋼線不斷摩擦矽錠,最終切出一片片僅0.2mm厚的矽片。車間的溼度、溫度、砂漿上下部溫度、導輪上下部溫度等上千個引數在實時影響著生產。如此複雜的生產環境下,人工經驗很難100%地保障產品質量。

    ET工作的第一步,是將標準化車間所有埠的資料傳入工業大腦,隨後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對所有關聯引數進行深度學習計算,精準分析出與良品率最相關的60個關鍵引數,並搭建引數曲線,在生產過程中實時監測和控制變數。

    目前,透過ET工業大腦的幫助,協鑫光伏的生產良品率已經提升1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省上億元的生產成本,成為首個“中國智造1%”的威力範本。

    3. 醫療領域:基於ET醫療大腦的計算能力,華大基因、阿里雲和安徽醫科大學在21小時47分12秒內完成了1000例人類全外顯子組資料的分析。40年前,人類若想對埃希氏大腸桿菌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需要1000年的時間。

    現在人們習慣把雲計算歸入IT行業或者科技行業,個人認為,準確來說雲計算屬於能源行業,各行各業都需要。

  • 2 # 科技行者

    雲計算是一種IT的交付形式,可以是資源或者服務,透過網際網路的形式。

    雲計算更多是應用在企業應用中,還有我們日常接觸的網際網路應用。應該說,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已經離不開雲計算了。

    現在企業都在談上雲,這個雲就是雲計算。上雲就是把企業的應用系統遷移到雲端,從而獲得成本和靈活性優勢。

  • 3 # 千鋒頭號粉絲

    我們先來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幾年前,我們家家都有個煤氣罐,呼哧呼哧扛回一罐煤氣,也算是個私有財產了,一般來講,這部分煤氣就不會給再被別人用。後來,管道煤氣廣泛普及,家裡就不再需要煤氣罐,要下廚了,只要開啟閥門,煤氣就源源不斷,到月底按用量交錢即可。在我們家中不再有煤氣罐時,我們想象,其實是在某個地方有一個巨大的煤氣罐,每戶人家由管道連線到這個大煤氣罐上。

    不妨給這個新模式起個名字吧,這就叫雲煤氣。

    以此來類比一下。如今我們家家都有電腦,電腦上還要安裝許多軟體,這臺電腦擺在家裡,不用的時候,這部分計算資源就會因為閒置而造成浪費,哪怕鄰居手頭拮据買不來電腦,你也不大可能時常借給他用用。於是,我們現在提出一種全新的概念,把成千上萬臺計算能力非常強大的計算機集中在一起,然後大家索性也不用購買高效能的電腦了,只需一個成本低廉的終端機,透過網際網路連線到這些強大的計算機上,你用我用大家用。這些集中起來的計算資源,就像管道煤氣一樣,隨用隨取,它們為你實現各種各樣的應用,你只需要一個瀏覽器就行。

    聰明的讀者一定猜到了,這就是雲計算。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們把那些集中起來的計算機看成一片“電腦雲”,呵呵,多麼浪漫的一個名字。 其實,雲計算的完整名稱應當叫作“雲端(Cloud-Client)計算”,這個“雲端”可不是指飛上雲端,而是說組成整個系統的,除了“電腦雲”,還有“終端”。至於為什麼簡稱為“雲計算”,筆者有個相當陰謀論的想法:雲計算這個詞是由Google提出的,與微軟相比,Google在“雲”上有優勢,但在“端”上處於下風,所以乾脆從名稱上先來個壟斷,把圍觀群眾的注意力多多轉移到“雲”上面來。

    這樣一看,雲計算完全不神秘,早在多年前,我們的煤氣供應就已經實現雲端模式了。但是,這並不等於雲計算的重要性不夠高,它對我們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絕不低於管道煤氣的普及。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你不再需要更快的CPU,更大的記憶體,更強的顯示卡,因為那時一個幾百元錢的簡單裝置,就可以擁有任何高效能計算機才能執行的功能。舉個眼前的例子來說,《紐約時報》使用Amazon的雲計算服務,將其從1851到現在的1100萬份報道,全部轉變成可搜尋的數字化文件,耗時僅一天。如果在傳統模式中,這項工作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使用現有資源耗費數月來完成,要麼耗費巨資購買計算資源,用過一次就閒置起來。可以看出,雲模式在實際應用中有著巨大的作用。當然,不僅《紐約時報》可以使用這項功能,《人民日報》也可以。自由、平等,這些網際網路時代最基本的精神,將會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

  • 4 # 課工場—武漢

    雲計算(cloudcomputing)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透過網際網路來提供動態易擴充套件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雲是網路、網際網路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網際網路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因此,雲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麼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使用者透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資料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隨著雲計算的發展,網際網路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使用者可以透過雲計算在網際網路上處理龐大的資料和獲取所需的資訊。從雲計算的發展現狀來看,未來雲計算的發展會向構建大規模的能夠與應用程式密切結合的底層基礎設施的方向發展。另外,不斷建立新的雲計算應用程式、為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完善的網際網路服務也可作為雲計算的一個發展方向。

    具體來說,雲計算是分散式計算、平行計算、效用計算、 網路儲存、虛擬化、負載均衡、熱備份冗餘等傳統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其改變了盛行了多年的基於客戶端-伺服器架構的IT體系結構,促進了網際網路的革命。

    雲計算在多個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需要海量資料處理的應用領域,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科研領域:地震監測、海洋資訊監控、天文資訊計算處理;

    2、醫學領域: DNA資訊分析、海量病歷儲存分析、醫療影像處理;

    3、網路安全領域: 病毒庫儲存、垃圾郵件遮蔽、動畫素材儲存分析;

    4、圖形和影象處理:高模擬動畫製作、海量圖片檢索;

    5、網際網路領域: Email服務、線上實時翻譯、網路檢索服務。

    近些年,雲計算人才越來越缺,待遇也越來越高。參考招聘網站,雲計算運維工程師起薪多在8-10K,1-3年工作經驗可達12-16K,3-5年工作經驗可拿到年薪30-50W。

    所以想要學習IT技術、或是想要轉行學習IT技術、再或是想要更深入的瞭解IT行業的,又不太喜歡程式設計燒腦,學習雲計算工程師是走入IT高薪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期貨操作每次盈利20-30萬,總會回撤回去已經30多次了,該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