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r Gao
-
2 # 北京範兒
創客,我覺得是最新出現的一種創業者的一個群體的,他們經常會在集中在一起,比如說創造工廠了,然後類似於一個創客的創業者的乳化器。
-
3 # AI智慧
定義Maker
自造者、創客(Maker)是近年來的顯學,創客領域不僅用及機構、電子、程式、網路等多種實現技術,且筆者的觀察,創客領域其實也有不同的區隔。雖然並非一刀兩劃的明確分界,僅是概略區別,但筆者認為,瞭解這個區別還是對大家有所助益,日後在溝通或傳達意念上會比較精確,筆者認為可拆分成五個區段,分別是個案解決(Solution)、藝術(Art)、教育(Education)、競賽(Competition),以及創業(Startup),取英文首字即為SAECS,以下逐一說明:
1. 個案解決很多人做 Maker 的初衷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每個人在生活上多少有一些獨特需求或問題,例如希望自己生活方面過的養生一些,冬天早上一起床伸手就能喝一杯溫水,因而設計一臺定時溫水機,會在鬧鐘響起前10分鐘開始加熱水杯到設定溫度,然後一起床就能喝到溫水。事實上創客的駭客松也已具有「透過發創解決問題」的意味。
由於不同的人與家庭有不同的個案問題,獨特的設計只能解決獨特的問題,屬於個案,而非通則通例,但依然可以解決問題、滿足需求、帶來便利性。不過,有時候有人把其創意提案至眾籌網站並獲得其他人響應,從而少量、批次生產。
▲ 圖 / 為了解決口罩不足的問題,有Maker自行設計了一個4人份的口罩紫外線殺菌盒,充分發揮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Maker精神。
2. 藝術與解決個案問題相近的Maker動力,則是好玩(for fun),其實當Maker確實不用有太偉大的使命或目的,可以只是把瘋狂的想法實現出來,而這樣的創作精神和藝術非常接近。
Arduino最初即是為了讓藝術系學生能簡單快速實現自己的電子藝術作品而提出,所以用創客技術來實現電子藝術是再自然不過的,且創客的電子藝術展現手法與技術還在不斷更新,例如Intel在2019年3月即在中國臺灣屏東上演的300架無人機的天空燈演藝術。
電子藝術作品不需要強調功效機能,不需要解決問題,完成的作品也不一定要對外發表展示,創客也可以只享受設計與製作過程,純屬自娛自樂,當然也有商業性的藝術作品,例如元宵節各地區的電子花燈作品。
▲ 圖 / Intel在2019年3月於中國臺灣屏東上演300架無人機的天空燈演藝術。
3. 教育很多Maker在解決問題或創作的過程學到了一些技能,當他願意分享時,就成了其他想入門者最好的老師了。因此,Maker當起創客老師是很常見的事情。
或許是矽谷的科技致富越來越影響大眾,近年來STEM(S科學、T技術、E工程、M數學)、STEAM(A藝術)教育觀念盛行,家長期望儘早給小孩打下數學、工程、程式等概念基礎,培養其樂趣,並及早立定學習志向。(現在國內已經常見很多小朋友都去學習機器程式設計等)
而2005年Arduino的出現,只要用簡單程式語言就能操控MCU微控制器,還有樂高的Mindstorm NXT/NXT2/EV3科技玩具,或樹莓派組構成的Kano PC,以及Micro:bit、M5Stack等。針對低年齡層的STEM/STEAM學習套件逐漸完備且價格便宜,促使創客教育領域的形成。事實上近年來的創客展與活動也有向教育套件、教育服務發展的趨向,父母願意在小孩教育上投入更多。
▲ 圖 / 很多兒童教育機構,匯入micro:bit 教材,讓學生邊玩邊學習軟硬體技術。
4. 競賽為了提升學習的樂趣,創客競賽是不錯的選擇。
藝術沒有高下之分且可能抽象不具體,但競賽就有高下之分而且較具體,有些創客競賽是質性評量的,例如講究創意發想性的駭客松(hackathon),評審決定何者的創意較佳。
但也有些是挑戰型、競爭型的,例如讓每個創客設計一個自走型機器人,競賽當日主辦單位揭露一個迷宮,創客的機器人放到迷宮入口後必須以最快速度走出迷宮,或者有避障競賽,或者是Maker Faire 每年都有的廢柴機器人競賽(兩個機器人放到桌上,先把其中一方推下桌便獲勝)等。而無人機出現後也開始有類似賽車的迴圈賽道賽事出現。
▲ 圖 / 很多創客喜歡參加Hackathon挑戰創意。
5. 創業其實創客創業就是走向商業化投產創客作品,數年前Intel、三星、MediaTek即著眼於此而擁抱創客,Intel以PC、伺服器晶片為主要業務,主要的晶片買家約數十家,但Intel認為未來用量比PC、伺服器更大的IoT市場,其應用開發與創意並非來自既有的數十家客戶。
現有晶片客戶強於現有PC、伺服器業務,包含量產時壓低零件採購成本、更好的散熱用電設計,更嚴謹完備的周邊硬體相容測試等,難付出更多心力在新產品新應用等創意工作上,所以決定探索、接觸廣大創客,發掘未來可能的新晶片客戶。
現在國家對高科技創新企業扶持力度大,還有很多的創新加速器、孵化器也在助推創客創業。
▲ 圖 / 中央財政支援2019年“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
總結以上即是筆者觀察與主張的五個區塊,但眼尖的讀者可能還發現一塊,即是在創業區塊的左邊還有一塊「活動經濟」,是以活動方式帶動的經濟,而前述的創業區塊在於大量複雜生產並銷售至全球的產品與服務,屬於規模經濟。
活動特性較偏向服務業,以人力為主的運作,而不是生產製造,所以跟硬體全球一致性銷售相比,比較有本土性(偶有知名跨國活動)、差異性,其份量不如「創業」區塊,因此暫不算入主要區塊。
-
4 # 鳳凰機器人
字面上來看創客很容易被認為是創業者的意思,但如果加上教育-創客教育就不會造成概念混淆了。
創客教育在近幾年非常流行,是一種創新教育模式,孩子們透過手動製作一些東西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創客本身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包含的內容不單單就是3D列印,也包括航空模型、機器人搭建和程式設計、木藝的製作、三模一電都是屬於創客的範圍之內。目前比較流行的是機器人創客教育,在很多大城市都已初具規模了。
創客空間主要是提供了一系列道具比如航空模型、機器人器材、木藝製作裝置、3D列印裝置等,讓小朋友可以在這裡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親自制作和設計東西。
-
5 # 北極星木木程式設計
創客這個名詞來自英文的Maker,指的是不以利益為目的,出於興趣與愛好,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文化起源於美國的車庫文化。人們將車庫、地下室改造成了家庭製造車間。像惠普、蘋果、谷歌等知名企業都經歷過“車庫創業期”。創客文化的一個特點是“創造”,另外一個點就是“分享”。創客文化中有一個重要的分支是創客教育。
-
6 # 鳳凰機器人
字面上來看創客很容易被認為是創業者的意思,但如果加上教育-創客教育就不會造成概念混淆了。
創客教育在近幾年非常流行,是一種創新教育模式,孩子們透過手動製作一些東西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創客本身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包含的內容不單單就是3D列印,也包括航空模型、機器人搭建和程式設計、木藝的製作、三模一電都是屬於創客的範圍之內。目前比較流行的是機器人創客教育,在很多大城市都已初具規模了。
創客空間主要是提供了一系列道具比如航空模型、機器人器材、木藝製作裝置、3D列印裝置等,讓小朋友可以在這裡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親自制作和設計東西。
-
7 # 北極星木木程式設計
創客這個名詞來自英文的Maker,指的是不以利益為目的,出於興趣與愛好,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文化起源於美國的車庫文化。人們將車庫、地下室改造成了家庭製造車間。像惠普、蘋果、谷歌等知名企業都經歷過“車庫創業期”。創客文化的一個特點是“創造”,另外一個點就是“分享”。創客文化中有一個重要的分支是創客教育。
就目前國內眾多的創客空間發展,很多人認為創客和創業是直接掛鉤的;或者有些使用者就覺得創客和3D列印掛鉤,那麼就針對這個問題,你們看法是什麼呢?請不要用百度百科那種老套的回答哦
回覆列表
我的個人理解如下:人在吃飽穿暖之後,總要追求點精神層面的享受,買豪車炫富是一種,創客也是其中的一種,加之很多製作愛好者都喜歡動手做點自己喜歡的東西,與他人分享並且可以獲得認同感。隨著中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追求不單單是物質層面上的了,更加註重精神層面,加之國家總是在喊創新的口號,學校教育總是偏向理論,而不是注重實際動手操作,做實驗。在這樣的背景下,創客文化久興起了。創客空間在中國的的執行情況?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創辦本地的創客空間,其中國內較大的有上海新車間、北京創客空間、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南京創客空間等等。多數的創客空間是採取會員制的方式運作的,收取一定金額的會員費,以維持整個空間的運作,例如新車間,也有靠政府支援的,例如北京創客空間,也有純粹公益性質的,例如南京創客空間,是有核心人員負擔執行費用,參加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也有企業贊助的,例如深圳柴火創客空間,是由seeedstudio資助的。前段時間的深圳高新技術交流會,工信部就邀請國內創客空間舉辦了一個創客論壇。從目前的角度來看,創客空間在中國的發展還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