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身邊很多小孩子都開始上起了昂貴的早教班,我天天加班,沒有時間去教寶寶,是不是也應該給孩子報個早教班?
4
回覆列表
  • 1 # 魔扣思維空間

    非常有必要!《我的事業是父親》這本書,在教育圈持續暢銷了十幾年。它的作者並不是什麼育兒專家,而只是一位普通的診所醫生,他叫蔡笑晚,一輩子都在想怎麼教育孩子。△ 蔡笑晚蔡笑晚一輩子最大的成就,是把自己的6個子女,培養成了5博士、1個碩士,都是對社會有用的人。他的大兒子蔡天文,是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2008 年榮獲世界統計學「諾貝爾獎」——「考普斯總統獎」。△ 蔡天文小女兒蔡天西,18 歲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2 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現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蔡天西把一個孩子撫養長大,尚且需要父母付出巨大心血,把6個孩子撫養成才,背後的艱難可想而知。孩子們尚未成年的時候,他們夫妻帶著6個孩子,在租來的30多平方的破舊房子裡共同生活。房間沒有像樣的傢俱,孩子們的衣服也要一個接著一個的輪著穿。△ 蔡笑晚一家1983年拍攝的全家福但就是在這樣的家境中,他們還是千方百計地給孩子最好的教育。01 抓緊早教時機,不違背認知規律蔡家的幾個孩子都是很早就開始早期教育的。在蔡笑晚看來,早期教育並不是拔苗助長,而是:“在靈魂的塑造過程中迫不及待地需要材料,就看你這個時候提供了什麼樣的材料。一旦塑造完成之後,你再想把其中的壞材料調換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至少是非常困難的。在蔡家,孩子們很少有機會能夠看到電視。蔡笑晚夫妻倆也不看電視,基本就是陪孩子讀書、給孩子講故事。不過,早教必須要和孩子的興趣結合在一起,而不是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更不應該向孩子灌輸“你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孩子正在學習程式設計,要讓他真心覺得程式設計是一門有趣的知識,讓孩子透過程式設計看到人生賽道的豐富性、看到人生的可能性。人生賽道很長,任何一個時刻都是起點。幫孩子早點打好基礎,一定是有幫助的,同時,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其不可違背的認知規律。02 重視數學思維的開發、培養蔡笑晚的另一個教育理念就是,非常注重對6個孩子思維的訓練和開發。尤其在數學思維開發上,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他們夫妻就用遊戲的形式,讓孩子感知到數字是什麼。等孩子三歲之後,就經常給孩子出一些趣味的數學題。用講故事的方式講給孩子聽,聽完讓孩子回答故事中的問題。日積月累下來,像是加減法、乘除法、雞兔同籠、牛吃草、猴子分桃問題等數學等,孩子就都在遊戲中學會了。小女兒天西11歲的時候,被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徐森林,選中加入中科大少年班預備班。徐老師選天西的理由就是:數學的才能不是表現在你會解什麼樣的難題,而是表現在你是否具備,特殊的數學思維,也就是說你是否具有數學家的頭腦。解題技巧是可以透過練習學會的,而數學思維不是每個人都能訓練得出來的。蔡家其他幾個孩子在數學物理上也都非常拔尖,可以說跟蔡笑晚堅持不懈的早教引導有極大的關係。△ 蔡天西和蔡天武03 保持孩子對成功的信心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有一個理念:“受到母親無限寵愛的人,一輩子都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也就保持著對成功的信心,在現實中也經常取得成功。蔡笑晚和妻子雖然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有出息。但跟很多會用打罵方式的「虎媽狼爸」不同,他們堅信的是:任何人都萬萬不可被自己父母歧視。△ 蔡笑晚和妻子一個被父母歧視的人,不可能有自信。沒有自信的人,根本上就是一個病態之人,根本談不上成才。所以在蔡家,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寵愛和鼓勵下慢慢成長起來的。

    他有幾個透過鼓勵增加孩子自信心的小技巧。

    第一招,與孩子爭論。比如跟孩子聊到某個話題,他會有意識的跟孩子們爭論。

    但是這種爭論絕不是要說服孩子,更不是以打壓的方式讓孩子難堪。而是經常會自己站到錯誤立場上,讓孩子在爭論中取勝,再及時的給予孩子表揚鼓勵。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怕當眾跟別人辯論了,孩子的言談之中自信就上來了。第二招,讓孩子帶路。另外在蔡家,只要是孩子會認路了,那麼無論是拜訪親友還是出去散步、旅遊,每次出門,都一定是讓孩子走在前面,請他為父母帶路。這樣經常性的帶路,會讓孩子更有責任感。第三招,避免責罵,積極鼓勵。老蔡還有一個讓孩子自信的小竅門,是會經常對孩子進行心理暗示。很多父母會在孩子做錯事之後對孩子進行挖苦諷刺,但老蔡從來不會去貶低孩子。他總是想方設法讓孩子相信他自己是個特殊人物,相信他自己將來一定有出息。所以早教就是使孩子經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對自己有比較嚴格的要求,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成才。

  • 2 # 成功測光

    我孩子2歲多了,從沒上過早教班。不是上不起,而是隨著對孩子的瞭解,我越來越覺得早教班授教不符合天性,弄不好反而會干擾孩子天賦的釋放。在6歲以前,孩子應該不被幹擾地做自己,而不是累倒在起跑線上。所以當時我糾結之後,選擇買臺早教機給他,能慢慢起個啟蒙作用也行。而且很多早教機已經很專業了,現在我娃用的酷小狗音樂啟蒙早教機,就是酷狗主打科學音樂早教推出的,除了聯網就能聽酷狗音樂正版樂曲,我還能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天賦來自定義歌單,小程式裡的分齡歌單也很好用,比音樂早教班更專注孩子的個性化啟蒙,其它講故事、百科、國學的內容也都有。

  • 3 # 西西西里洋

    這個要看個人具體情況了。如果父母有時間當然自已帶陪玩最好了。幼兒階段最好的禮貌就是安全感的建立,這是如果破壞在後天極難修補的情感漏洞。

    個人不太建議上的。如您非要上,那是您的自由。

  • 4 # 葉子245371755

    我覺得一歲的孩子沒有必要上早教班,因為一歲的孩子正是需要得到母親呵護和陪伴的年紀,是安全感得到滿足的年紀,父母只需要陪伴好孩子就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溫暖,這樣孩子即使在獨立踏足社會後,內心深處也是獨立安全

  • 5 # 全職爸爸的幸福生活

    我的寶寶在六個多月就去參加早教,我個人感覺有條件的話,應該去參加早教。結合例項我談談寶寶參加早教的感受:

    一、早教是父母一起參與,在寶寶學習的同時,父母在教育理念上也得到提升。並且父母參與寶寶的遊戲,和寶寶互動,親子關係進一步增強。

    二、寶寶在早教中心能夠和很多同齡的小朋友接觸,進一步強化寶寶的社交意識,為今後去幼兒園打下好的基礎。

    三、好的早教機構注重能力的培養,趣味體驗式的教育方式讓寶寶在玩耍中得到教育。

    四、透過早教挖掘出寶寶的天賦,就像我家寶寶,在早教中,發現她對顏色、圖形特別敏感,有繪畫的天賦,根據她的天賦興趣,可以進一步培養。

    總之,寶寶經過早教,跟同齡人比起來在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自理能力上會更強一些。(圖片為我陪七個月大的寶寶在早教中心學習)

  • 6 # 宇

    其實個人覺得陪伴就是最好的早教,只要在孩子身邊陪伴她,和她一起玩,一起學習,不用早教也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感到快樂就好

  • 7 # 善良是一種選擇PK感恩

    試著說說!對於早教!只是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一個美好願望!說好聽點是幼兒教育,說難聽點就是劣童教育!反正孩子是你的!與別人無關!

    對於早教每個人的理解都有不同!不過把家長的願望強加在一歲幼童的身上,這好像有點過分!這和有條件沒條件關係不大!這和懂不懂怎樣為人父母關係很大!有個別人,老是拿條件說事!好像條件好是你靠自己創造的!這種人沒智慧還自以為是!

    在人類世界裡善良和邪惡是並存的!有條件就可以為所欲為?就可以剝奪或略奪孩子的人身自由和尊嚴?這些人懂啥叫尊老愛幼?無語!(完)!

  • 8 # 鴻雁iHouse智慧生活

    孩子是否去上早教要因人而異!

    一方面是孩子的情況。根據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體力、健康情況、社交能力是否發育良好等因素判斷是否上早教。然後就是家長的情況。家長是否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和耐心對孩子陪伴。再就是經濟支付能力,不要因為讓孩子上早教而令自己經濟狀況陷入窘迫。

    在我自己寶寶一歲多一點的時候,我們夫婦對早教進行了認真的瞭解,並參觀了當地做的較好的早教機構。總結了一下,早教機構和做家長的在家裡教育孩子,有如下幾個方面不同:

    1.早教機構場地較大大,設施專業完善。第一次去的一家早教機構,有被震撼的感覺:所有地面都是塑膠鋪的,牆角、門角所有邊角都用軟橡膠做了完善的防護,甚至一般小型兒童遊樂園的兒童玩具、設施都有,而且更安全,更專業。整個機構的大廳,各專業教室都安裝了空調和新風系統。這樣的環境是一般家庭所不能具備的。不說孩子在早教機構學多少東西,就是讓孩子在那裡玩,也是最適合的選擇。

    2.早教機構對寶寶的教育理念是經過專業人士研發,並在教育實踐中反覆調整、改進了的。較之於一般家長在家裡對孩子的教育,更系統、更專業、更有效!

    3.在早教機構有利於寶寶社交概念的形成。一般情況下,寶寶在家裡,都會非常自我,認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很多寶寶在一起的時候,寶寶這種自我中心意識會自動調整,有利於寶寶友善性格的塑造和提升寶寶情商!

    4.早教可以為下一步寶寶進乣兒園做好鋪墊。透過在早教機構的一段時間的過渡,寶寶會形成入園和回家的時間意識,在早教吃午餐和午睡的環節也會慢慢讓寶寶更早獨立。這樣寶寶進乣兒園會容易很多。

    我們當時就果斷給寶寶報了課程。經過半年的過渡,今年寶寶進乣兒園非常順利。

    說了這麼多,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大家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對於孩子是否送早教做出判斷!

  • 9 # 乖寶寶育兒乾貨

    家長好,我做幼兒教育工作很多年了,其實寶寶是不需要早教的,每個寶寶都自帶精神胚胎,他們內心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的發展,他們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如果破壞他們的生長規律,會對他的將來造成非常大的影響的。

    恰恰相反需要教育的,需要學習的是孩子的父母,父母應該知道知道寶寶行為背後的意思,應該知道如何讀懂寶寶,如何跟寶寶溝通,如何幫助寶寶控制和處理情緒。

    只有父母把這些做好了,寶寶才能健康、快樂、自由的成長。

    科學家研究0-6歲是寶寶成長最關鍵的時期,80%的人格在這個時間段形成。

    孩子將來是痛苦的活著,還是幸福的享受生活,都取決於孩子童年形成的人格。

    所以在這個時期父母要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瞭解寶寶的成長規律以及和寶寶溝通的方法,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能做到能讀懂寶寶,明白寶寶行為背後的意思,能和寶寶進行深層次的溝通!

  • 10 # 半杯乾坤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認為孩子上早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家長一直在關注育兒教育,對孩子發展的各個時期都瞭如指掌,對孩子潛能的開發都很精通,那麼就可以考慮在家裡教育,目前很多家庭,爸爸和媽媽都在工作,下班已經很累,很難有精力高質量去陪伴孩子,所以我還是建議去上早教,我有以下幾個觀點:

    1.一歲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很多寶寶還不能用語言和父母交流,但是已經可以理解父母的語言,這個時候可以透過上早教在寶寶的大腦裡積累更多的需要詞彙,到了一定時期,開口講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2.社會交往能力,透過上早教可以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3.身體的協調能力,透過上早教做一些器械訓練,可以讓孩子的身體協調更靈活。透過器械訓練還可以有效避免孩子長大後暈車暈船。

    4.早教的音樂課和繪畫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欣賞一些美好的東西,審美眼光從小培養。

    5.早教還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精細動作以及大動作的發展。

    6.早教課上老師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一些問題,協助家長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7.家裡經濟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孩子上早教,開拓視野,促進親子關係更加和諧發展。

  • 11 # 饅頭妹成長記

    我是一個四歲半孩子的媽媽,關於孩子是否上早教這個問題我有親身經歷可分享。僅供參考!這個問題真的是見仁見智吧,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得反問幾個問題:

    1.爸爸會不會參與用心陪伴孩子?

    2.上早教是否孩子的父母都會陪伴?

    3.平時是不是自己獨立親自帶孩子?

    4.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去上早教?

    5.家裡的經濟條件是否允許?

    如果以上五個問題全部回答:“是”!

    那就一定要帶孩子上早教。

    原因很簡單:

    1.我的親身經歷,我女兒九個月開始上了她人生中第一堂音樂課,感覺她很開心,而且一直到現在她對早教音樂課的旋律都有記憶(她一直上到快三歲結束)

    2.如果是女孩子一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上早教,如果是男孩子請觀察孩子的反應是否真的喜歡,視情況而定決定是否上早教!

    3.我女兒從出生就是我和爸爸自己帶,家中無老人插手,而且孩子的爸爸一直都堅持參與孩子的早教課。一直到孩子兩歲左右,我們一起上早教的媽媽都非常熟了之後,爸爸有時會不出席,讓我們媽媽們一起帶孩子玩!上早教的另一個好處,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她人生中的小朋友,我們媽媽們也可以相互交流學習更豐富的育兒經驗。

    4.關於早教我並不排斥。為什麼說建議上?因為我覺得我的孩子是受益者!但中立公平的說,我如果生二胎可能會放棄早教。因為我已經有了育兒經驗,而且又要忙大寶讀書的事,我可能會選擇自己陪伴自己教!

    5.為什麼說爸爸一定要參與,原因:早教不是丟給老師或一個家人教育孩子。而是早教提供場地,專業的老師,把你們一家三口聚集到一起,用更專業系統的方法教你們如何更加好、更加有效、更加用心的陪伴自己的孩子!爸爸的參與非常重要,能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勇氣!

    6.如果你只是想跟風上早教,自己和丈夫又沒時間陪伴丟給老人帶孩子去上早教的話。聽我一句勸:那就真的不用浪費錢!浪費時間!浪費經歷帶孩子上早教了。因為無用,所以就不再用糾結了。

    以上回答,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