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媽育兒說
-
2 # 慧愛父母
首先可以自測問問自己會不會管理自己情緒?如果自己不會,更不會指導孩子了。情緒,要麼你控制它,要麼他控制你。同時,情緒是一股能量,壓是壓不走的,得宣洩,可以事先做一些選擇,如果自己有情緒願意何種溫和點的方式讓自己恢復冷靜,另外,有情緒的時候是無法理智思考的,所以,有情緒的時候,要對自己叫停,不去處理事情。
-
3 # 育兒課代表
身教重於言傳。
首先我們要想想自己是不是一個情緒化的家長,如果是,那麼孩子必然會受到影響,那我們要從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始,遇到任何事情先深呼吸,冷靜下來想想是不是有比發脾氣更好有行之有效的辦法,不要給孩子一種你是個壞脾氣的大人這種印象;
其次在教孩子學會控制情緒之前要先教他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這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他們的心智還尚未成熟,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我們的引導是尤為重要的,我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孩子,有情緒可以表達出來,但不可以以發洩的方式表達,理性地表達情緒會更有益於問題的解決,而發洩只會換來你的不滿意以及讓他冷靜下來再說;
最後一點,會控制情緒,懂得管理情緒其實也是一種能力,孩子任何一種能力的培養都是需要我們家長付出智慧、耐心以及愛的,所以聰明的你一定會知道如果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的,不是嗎?
-
4 # 鈺菡媽媽
6歲的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是比較差的,我覺得發小脾氣也是比較常見的事情!我覺得這也不是什麼異常的現象,只要加以引導就可就可以了!那麼怎麼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呢?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可以嘗試著改變的:
1、家長以身作則,首先我們要自己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作為母親來說,我覺得自己做了媽媽之後,面對了很多以前沒有過的問題,有時候也會情緒爆發!但是我始終覺得孩子就是我的一面鏡子,當我看到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緒,我會先反省我自己,這種情緒是不是自己帶給孩子的?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衝孩子爆發了,事後我也會很孩子談談心,並且為自己的不冷靜向孩子道歉
2、在遇見孩子可能失望的情況下,給孩子打一個預防針。比如說帶孩子去逛街,買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我們又不確定超市一定有那樣東西,那我們可以事先跟他溝通好,假如真的沒有孩子還是會很難過,但是因為我們的溝通讓他有了心理準備,他的情緒反應就不會那麼激烈,這時候我們只要稍稍安慰一下就沒事了
3、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並且和他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案。我們,當發現孩子有了負面情緒的時候,可以引導他說出來,並且耐心傾聽,認同他的情緒感受,然後跟她一起找出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4、當孩子成功控制好情緒的時候,要及時的給予鼓勵;但是跟孩子說好要堅持的原則一定要堅持。這樣子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就可以慢慢的養成習慣,不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情緒失控,也知道慢慢的開始控制自己的情緒
總的來說,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父母在自己情緒方面的方式進行反省,因為父母的榜樣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如果父母對孩子比較暴躁,動不動就訓斥孩子,也有可能讓孩子學會粗暴,大人的不良習慣對孩子的未來會造成消極影響,不用利於孩子以後的生活和事業!
-
5 # 鄭多多媽咪世界
如何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首先是家長要很好的管控自己的情緒,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因素。
第一,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尤其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日夜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很多的語言、動作甚至習慣就是靠學習、模仿父母得來的。我在這裡舉兩個反面的例子,一個是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另一個是家長在孩子在車上的時候路怒症發作。為了家庭和睦,夫妻雙方本應理性平和的解決矛盾,任何情緒的過度發洩都解決不了問題,在孩子面前的宣洩更是給孩子做了很不好的示範。而有一些家長更加過分,在孩子在車上的時候就路怒症發作,狂按喇叭、超車、別車,即便沒有發生車禍,也把孩子嚇得直哭,不但成了反面教材,甚至可能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長大了之後在坐車、開車都有心理障礙。
第二,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家長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些家長習慣不問情由先吼孩子一頓,以暴制暴,讓孩子不敢再鬧。這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孩子或許因為對家長的懼怕而一時將情緒壓制,但等孩子長大進入叛逆期,這樣的方式很可能引發孩子情緒的強烈反彈。
在家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之後,要做的就是對孩子的正確指引和情緒疏導。在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一定不能縱容,有些爺爺奶奶會一昧縱容,孩子一哭鬧就要什麼給什麼,即便是錯的也將錯就錯。這是必須制止的,父母應該和老人溝通好,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更不能在旁邊唱反調。然後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說清自己的需求,或是描述清楚矛盾的緣由,要引導孩子分清是非對錯,告訴孩子如果是錯的再怎麼哭鬧也沒有用,而如果是對的那麼也要用正確的方式去爭取,發洩情緒只會適得其反。最後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藥多多引導孩子去做一些能舒緩情緒、修養身心的活動,戶外活動、練習書法、聽聽音樂,讓孩子從小就養成遇事冷靜、從容的好習慣。
-
6 # 籃子娛樂
先分析孩子為什麼一不順心就發脾氣。
是否在模仿大人的行為?是想要快點達到想要的目的或者想要的玩具?想要一件事的控制權?是否是剛上小學,或許是因為環境變化的壓力與焦慮?
再根據不同原因來引導。如果發現孩子在模仿大人的行為,那麼要注意生活中也不要這樣做。可以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比如在要發脾氣的時候默唸“3.2.1”平靜下來再溝通。
這個方法也可以教給孩子。
如果是孩子想達到某個目的,那家長要注意了不能孩子一發脾氣就馬上滿足,並且家長內部要統一。家長可以與孩子說他發脾氣時你的感受,讓他關心你,而想要的目的,如果是非必要的則選擇延遲滿足。
如果是孩子因為環境變化的焦慮,就需要舒緩。讓孩子試想一下會不會對新學校裡的同學發脾氣?大部分是不會的。與孩子溝通新學校的變化,讓他把感受傳達給你,家長與孩子一起承擔壓力,因為孩子發脾氣帶來的家庭氛圍的緊張也能緩解。
-
7 # 青青寶貝
讓孩子從小學會情緒管理非常重要。情緒是很容易傳染的,父母要想讓孩子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除了父母有意識的引導,還與孩子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在要求孩子做到什麼之前,首先自己就要做到。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在家經常會因為一點事情就情緒失控,反應過激。那麼,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碰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情緒化,反應很大。
因此,要想讓孩子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父母就要做孩子正面的榜樣,能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孩子。
其次,允許孩子犯錯,孩子做錯事情不要反應過激有時孩子做錯事父母會很容易激動、上火、甚至情緒失控訓斥打罵孩子。其實大部分時候父母情緒失控只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那麼這種處理事情的方式就會傳染給孩子,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碰到困難、挫折也會情緒化,哭鬧亂髮脾氣。
因此,碰到事情我們就事論事,想辦法解決問題,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說是為了孩子好我們才情緒失控的。
最後,讓孩子知道胡亂宣洩情緒的壞處,以及如何正確宣洩排解自己的情緒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閱讀關於情緒管理的繪本,比如《菲菲生氣了》、《壞脾氣的小妖精》、《不要隨便發脾氣》、《不要發脾氣,好好說》、《生氣湯》、《傑瑞的冷靜太空》等。讓孩子瞭解亂髮脾氣的壞處以及如何正確排解內心的情緒。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透過傾訴、畫畫、唱歌、運動等來排解自己的壞情緒。
-
8 # 付小平
大多數父母從小就會重視孩子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比如教孩子認字、算術,讓孩子學琴棋書畫,教會孩子吃飯穿衣等。但卻很少對孩子進行情感指導,比如教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相應的行為,如何理解別人的情緒等。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情感指導,既有利於孩子培養情緒控制能力,也有利於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情感聯結。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跟孩子之間完全是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彼此信任、互相尊重。久而久之,父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孩子最為信賴的“知己”。
1、透過移情,接納孩子的情緒
情緒是從孩子內心發出的訊號,代表孩子最真實的感受,沒有任何道德意義上的對錯之分。因而,無論孩子表達的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我們首先要給予理解和接納,並站在孩子的視角去感同身受。
比如,當孩子正在看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片時,餐桌上已經擺好飯菜,如果我們強行要求他關掉電視可能會引起孩子發脾氣,這個時候可以對他說:“寶貝,我知道,這個動畫片確實很好看,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看。不過,現在已經是吃飯時間了,你可以先吃好飯再去看,好嗎?”
大多數情況下,只要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被父母理解和接納,他們的情緒強度便會減弱,甚至開始逐漸消失。
2、允許孩子恰當釋放情緒
讓男孩釋放情緒,遠比壓抑他的情緒,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被壓住的情緒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不僅不會自動消失,反而可能會透過更劇烈的方式爆發。這就需要父母允許孩子透過恰當的方式釋放自身的情緒,比如,在地上跺腳、大聲哭泣、拍打毛絨玩具等等。
當孩子宣洩和釋放情緒後,我們既不要冷嘲熱諷,也不要視而不見。最好的做法就是給他一個熱情的擁抱,給他溫暖的關愛,鼓勵他向我們傾訴,繼續釋放尚存的負面情緒。這樣做就可以給孩子安全感,還可以藉此機會與他建立情感聯結,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就是自己的“知己”。
3、探尋情緒背後的原因
每一種情緒的背後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如果我們能幫助孩子一起探尋情緒背後隱藏的真實原因,那麼也就能跟他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消除引爆情緒的導火索。
比如,當不能立即滿足孩子的某一個要求而導致他大發雷霆時,我們首先就需要搞清楚他的真實需求是什麼。然後,可以引導孩子透過想象願望得到滿足,來降低願望背後的情緒強度,讓他以更開放的心態接受替代解決辦法。
4、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
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當孩子情緒激動時,他的行為主要受大腦右半球控制。如何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利用左腦,它主要負責理性思維。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當前發生的事情,不再只是受強烈情緒的控制。
我們可以透過語言或故事,幫助孩子明確指出當前的感受。比如,當孩子害怕打針時,我們就可以在打針之前告訴他:“寶貝,今天打針肯定會痛的。不過,究竟有多痛,一是看這個醫生是否熟練,二是看你自己是否緊張。如果你不緊張的話,就不會害怕的。要不,你就閉上眼睛吧!”當然,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講講自己小時候打針的故事,來緩解他的情緒,幫助他理解自己的感受。
5、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爆發比較強烈的情緒,通常以憤怒的情緒表現出來,可那就是因為他們的一些重要需求沒有得到及時滿足,但是他們又無法用語言描述。無論多大的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睡等生理需求外,他們還有更深層次的需求,比如,父母無條件的愛,得到父母的關注,感到被父母接納和認可,自己做主的權利,獨立做事的機會等等。
如果他們的深層次需求沒有得到合理滿足,他們就可能透過哭鬧或“不當行為”來表達對其他方面的要求,比如,要求佔有更多東西,要求多玩一會再睡,要求比兄弟姐妹獲得更多照顧等等。但是,當我們合理且及時地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以及深層次的需求,並被孩子明確地接受和感受到,他們就會變得更順從,更願意配合。
6、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以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情緒的表達需要適度,表達情緒的方式要正確,表達情緒的時機也要把握好等等。
比如,當六歲哥哥最心愛的玩具車被三歲弟弟弄壞時,哥哥可能會怒火中燒,甚至透過武力來表達。這時,我們就要告訴他:“寶貝,弟弟是不小心弄壞的。不過,你也不能透過打他來發洩你的憤怒。你可以大聲告訴弟弟,不能亂扔別人的東西。如果下次你再這樣,我的所有玩具都不給你玩了。”
7、透過遊戲處理情感問題
孩子面臨的大多數情感問題都是可以透過遊戲來解決的,還有一本很暢銷的書就叫《遊戲力》,裡面就專門講到如何藉助遊戲的力量來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處理遇到的情感問題。同時,父母透過遊戲來規範孩子的行為也是很有效的。
比如,當孩子生氣時,可以玩枕頭大戰遊戲;當孩子有分離焦慮時,可以玩“躲貓貓”遊戲;當孩子搗亂或不聽話時,可以玩互相擁抱的遊戲;當孩子感到恐懼時,可以跟他玩“騎大馬”(騎在大人的背上或脖子上)遊戲;當孩子面臨很大壓力時,可以玩角色扮演遊戲。
-
9 # 育兒不迷茫
情緒需要引導宣洩,適當的控制,在做這些之前爸爸媽媽們得先讓孩子學會認識情緒,高興,恐懼,驚恐,憤怒,生氣等等。當然認識情緒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家人或者是陌生人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反應,都可以告訴孩子相對應的是什麼樣的情緒,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在什麼條件下會有什麼樣的情緒體驗。認識了情緒之後就要試著教會孩子疏導自己的情緒,比如說當我們生氣的時候要怎樣把這個壞脾氣趕走,這裡值得一提的有兩本繪本《菲菲生氣了》和《生氣湯》,這裡面的方法都有助於孩子宣洩心中的怒氣。
回覆列表
言傳身教,想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首先,大人要找以身作則,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良好的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其次,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我們作為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要先去安撫孩子的情緒,告訴她你感受到了她的情緒,並且很理解她,讓她感受到你的理解和包容,情緒慢慢平復以後,再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孩子爆發的當下和她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