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扣思維空間
-
2 # 御貓老師
孩子A和孩子B本是一對好朋友,
他們同一天來到幼兒園,同一天學會自己倒水喝,
同一天跟著老師的節拍學會了第一首兒歌,
可是,有一天孩子A卻狠狠地推開了坐在一邊的孩子B,在老師們的詢問下,孩子A卻先委屈地大哭了起來,
原來A的家長在某次幼兒園開放日觀摩後回到家,多次對孩子說“你旁邊那個B小朋友,人家吃飯、喝水、集合的比你動作快多了啊,你應該學習。”
無論是自己家的孩子A,還是別人家的孩子B,都是這些話的受害者。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語言的力量異常強大,不恰當的一句話,能直接摧毀孩子與你的親子關係,摧毀你的孩子和“別人家”的那個孩子之間你的友誼,而事後也許10倍的努力都未必能修復好。
更嚴重的時候,會讓孩子每到與父母談話的時候就心生厭惡,甚至非常排斥。
很多不明白這個道理的父母,都把與孩子的交談演變成了一場訓導大會,家長們以為提出了一個“榜樣”——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只會打擊和傷害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的一個錯誤,被抓住放大,一件今天沒有做好的事情,被父母嚴重的誇大到了今後一輩子都“完蛋”,這樣的話語只能讓孩子心生反感。
相反的是,如果你每日多給孩子些正能量的話語和鼓勵的語氣,“孩子,我為你的勇氣感到驕傲”,“孩子,不要怕失敗,大不了重來一次,“孩子,你是最棒的!”。
在這樣家庭的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必然會更加積極地面對人生。 -
3 # steve_mo
我看別人家的孩子總喜歡猜想一下這個小孩子的家庭狀況,因為好看的,你才會看,你們說對不對?其實從小孩的行為可以看到他家庭的一點點頭緒的,這點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一下了。
-
4 # 連式逆襲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老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容易忽視自己孩子本身的優點,集中注意他的不足之處。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比嗎?答案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方法,比如當學習成績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誇誇自己孩子本次考試的進步,或者哪個題目做的特別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等,接著再和孩子說你看隔壁小明這次考試考了99分,爸爸覺得這個和他平時每天早起讀書有關係的,不知道兒子你怎麼看?繼而抒發自己希望孩子再努力下的共情。表揚的話也是類似的,要表揚的是孩子的具體行為,而不是動不動就你很棒,你好厲害這樣的說,這樣容易造成孩子害怕失敗,不敢接受新的挑戰。以上是我的一點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有說的不清楚,歡迎私信我。
-
5 # W飛花令9
如何看待"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問題裡"別人家的孩子",首先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比較,一般情況下是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與自己孩子的缺點對比,脫口而出的家長:“看看人家某某,看看你…""看看某某又考了第一,你竟然不及格!”家長啊,就這樣隨意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常常這樣說的你看到別人的家長付出了什麼嗎?清醒點,別光責備孩子。同時你也沒有清醒地看待自己的孩子能力。
正確看待別人家的孩子,首先要有正確的心態。急功近利型的家長往往看到了別人家的孩子的好成績,沒看到人家付出努力的過程,有耕耘才有收穫,把羨慕嫉妒恨的時間用在幫助孩子提高成績上就好了。不要一輔導作業就狂暴,想送到親家去的段子現在也有,可笑也可悲,家長素質有待提高啊。
其次學習別人家的孩子優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經驗可以借鑑,不可照搬,自己的孩子畢竟是不同的個體。
然後,結合自己的孩子優勢,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制定計劃,監管幫助孩子逐步提高。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
6 # 初心不忘自安然
辯證對待。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優點也有缺點,肯定他的長處,也要包容他的不足。好的要表揚,表揚講技巧;不好的要指出,根據孩子性格正確引導。別人孩子的特長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想想我們這原件質量有多好,孩子遺傳了哪些,自己在哪方面有能力培養,再選擇性的去做。羨慕別人的孩子好,別比較,別指責,別在孩子面前過度表現,讓孩子知道你喜歡那樣的孩子,誘導他去做就行。別人家孩子的熊性,你不喜歡,就別縱容自己的孩子養成同樣的熊性。無需在孩子面前過多評論,但必須讓他知道,某些言行非常討人嫌。
-
7 # 北武蘇青
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學校等等成為現在社會羨慕的代表詞,我們太喜歡和別人去對比,這也許就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什麼事情非要分出來一個高低和輸贏不可,其實有時候這很可能成為一種病態的文化現象,給大家造成負面的影響和壓力。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宣傳口號我個人認為是極不負責的,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不同就造就了性格和愛好不同,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學什麼你就讓他學什麼?他到底喜不喜歡,你有沒有聽過他的內心想法。我們家長盲目地攀比、盲目地追趕可能會造成孩子內心的牴觸和反抗。教育是一場萬米賽跑,前兩百米領先不代表永遠領先,古人云“磨刀不誤砍柴工”,瞭解孩子的性格和愛好,對症下藥比什麼都強。
教育是一件功德之事,教育的過程不要摻雜太多個人的私心,別帶偏了孩子的發展路徑。正確的引導和量身定做比盲目地對比更好和更容易成功。
-
8 # 森琳媽媽愛說話
每個作為家長的人,可能都免不了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只是有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比較急迫,容不得孩子有一丁點的錯誤,或者緩慢。對於“別人家的孩子”,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接納自己的孩子。
接納自己孩子的前提是,家長接納自己。做好接納自己,才能更好的接納我們的孩子。如果家長總是整天焦慮於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那樣,自己的焦慮也會傳染給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怎麼做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進而會自暴自棄。我們要做到接納自己的孩子,每個人都是犯著錯成長起來的,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長。
其次,肯定自己的孩子,放大孩子的優點。
孩子是一粒種子,要經歷春的萌芽,夏的繁華,才能有秋的收穫,更能戰勝冬的嚴寒。然而,成長過程中,任何一場風雨中,都需要鼓勵和陪伴。反之,只會夭折在自己的孤獨裡。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看得見孩子的優點,不要死盯著孩子的缺點,只有放大孩子的優點,孩子才會在家長眼裡更好的成長。
再次,自己和自己比,看見孩子的進步。
家長不要把眼光總是放在旁人身上,而是要把眼光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你會收穫一個命運。
只有在自己眼裡看得見孩子的進步,我們才能收穫一枚“十全十美”的寶貝。
我們的家長,請多一點耐心走進孩子的心裡,畢竟他們才是你生命的唯一。
-
9 # 男顏難知己
記得以前看到這麼一段話,是這麼描述“別人家的孩子”的,“從小我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不聊QQ,不喜歡逛街,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又聽話又溫順,回回拿第一,不讓人操心……”每個孩子身邊都不可避免地有眾多“別人家的孩子”,但如何正確對待卻是所有父母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孩子有缺點,不要用別人的優點與之比較
很多父母都擁有很奇特的眼光,就是眼中永遠都只看得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以及自己孩子的缺點,只要孩子表現不好,父母就會用別人的優點來刺激孩子。如果此時孩子表示自己在某些方面有優點時,卻常常被冠以“驕傲”。
現在換位,如果是孩子對父母說“你看人家×××的父母多好,和×××父母比起來,你們差多了”。聽到這些話,真的能激起你們的上進心嗎?!父母應該多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多注意TA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別將學習成績看得太過重要,也要多關注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現。如果孩子有缺點,就鼓勵TA戰勝缺點,而不是將“別人的優點”來刺激孩子。否則TA也許會因此而放棄繼續努力,進而變得自暴自棄。
關注自家孩子,
現今社會對好孩子的標準似乎很單一,無非就是成績好、上好大學、找好工作,而父母之所以會在孩子之間進行比較,不過就是自己焦慮與虛榮心的混合,總怕自己的孩子會被他人落下,怕TA因此就成了壞孩子,更怕自己臉上無光。
但父母太在意自己的感覺卻忽略了孩子的感覺。不要那麼功利,要多看看孩子的努力。如果TA比之前有了進步,父母不如誇獎TA的努力,多誇一誇TA做得好的地方,鼓勵TA繼續努力戰勝做得不好的地方,多讓TA進行縱向比較,少拿TA與別人進行橫向比較,這樣父母和孩子都會過得更輕鬆。
引導孩子主動去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
雖然不能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可以提及“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別人家的孩子”也許真的有值得自己的孩子學習的地方。只不過,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需要換一種提及方式。
比如,孩子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數學成績不行,而恰好孩子的同桌數學成績很好,那麼父母不妨這樣說:“看到你在英語上的努力我很高興,不過數學也不能放鬆啊。我聽說你的同桌數學成績不錯,你也完全可以從他那裡‘偷師’嘛,互相學習學習還能增進同學情誼呢!”這樣的說法就擺脫了“比較”的影子,既讓孩子看到了自身的實力,同時也提醒了TA自己的缺陷。孩子也會自己進行思考,TA自然會知道父母說的是什麼意思,也許TA就會自己暗暗地開始努力!
感覺很多父母總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子女做對比。
我身邊就有很多個例,父母總這麼和孩子對比,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自卑,反感叛逆,甚至有的家庭父母和子女都形成盲目攀比心理。
很多人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的確不假,我覺得你看待自己的子女多優秀,他就有多大的可能,會越來越自信,積極。
反倒是一直強調“別人家的孩子”,總容易讓子女形成牴觸,叛逆的消極情緒。對於孩子這不是什麼激勵,他只覺得是傷自尊,我想,父母都這麼看待他,他會對這個社會有什麼積極的看法?
我理解望子成龍,特理解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更好的心態,但是,即便是孩子平凡,但是他不平庸,不渾渾噩噩,不就可以了嗎?即便他平凡,我認為人生活的有價值有意義,不就不平凡嗎?
“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是你的子女,你羨慕有什麼意義?何苦?
還不如正確的方式引導你的孩子讓你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大家對此怎麼看?
回覆列表
最近,在某綜藝節目中,一直被人們視為模範爸爸的汪涵和觀眾分享了自己獨特的育兒經。
汪涵表示自己平時工作太忙,所以在疫情期間,他非常珍惜這段能夠心無旁騖宅家陪娃的時光。和很多父母一樣,汪涵也面臨著作為家長的壓力,那就是來自“別人家孩子”的比較。為了逃避這種壓力,他拒絕加入家長群,即使妻子多番催促也堅決不加。
01華人好面子,是一件好事。但是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太好面子,有時候卻是對孩子赤裸裸地傷害。到了歲末,親朋好友一聚會,孩子們自然是會成為重點的。誰家的孩子成績好,誰家的孩子有什麼才藝,到了該“展示”的時候了。
如果孩子順從,加之訓練有素,贏得滿堂喝彩,那父母臉上定也是喜笑顏開。也有一些父母,遇到孩子不配合,那就想辦法哄,哄不住就嚇,一定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才肯罷休。有的孩子掙扎一下就聽了,要麼就草草應付。父母又趕緊解釋說平時不是這樣的,今天可能膽怯吧。反正自己的面子得保住才行啊。
小時候老人就教誨:“樹靠一張皮,人靠一張臉”,要我們爭氣。長大後,很多人暗自下決心,一定要衣錦還鄉,混不好回去丟家裡人面子。父母盼望兒女成龍成鳳是無可厚非的,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呢?只是很多時候,這個期待扭曲變形了。
一直以來,我們都主動或被動地跟周邊的人比較。生下來比誰長得快,讀書的時候比成績,畢業之後比工作,結婚之後比伴侶,有了孩子之後,很多的父母最喜歡的就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自己的孩子。
小時候從父母的比較中走出的你,還要讓孩子重複這條路嗎?這種扭曲變形的比較,不僅對孩子身心發展毫無益處,反而很有可能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因為他爸爸是我們學校的老師,非常好面子。曾經他是想讓兒子為自己掙面子的。可如今面前的兒子與自己的想象差距甚遠,於是,焦慮和責罵取代了愛。他不僅沒有想辦法給兒子補上去,反而經常責備他不努力。
每次我找他玩就聽到他爸爸訓他:“玩什麼玩,成績都那麼差了,你還好意思去玩,你看看我們教研室陳老師家的小燕,每次都是滿分,人家為什麼就天天在家裡讀書,幫家裡幹活呢?”然後就看到他低著頭從屋裡出來,悶悶不樂。等到了初中的時候,他的個子大了,爸爸罵他的聲音小了。因為叛逆期的他已經對父母的嘮叨直接反擊了。
但還是能常常聽到他爸爸嘴裡嘮叨說“還是生個女兒好,懂事又乖巧,生這麼一個沒用的東西。”最後他自己也自暴自棄了。反正在父母眼裡自己再怎麼努力都看不到,也得不到肯定。
盧梭說: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說得多好,我們不能將我們成人的一些東西強加給孩子。為什麼很多人會痛苦而焦慮:就是因為慾望太大,而能力太小。“不瞭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蠻幹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詳地生活的快樂的凡人還弱。”
父母必須對孩子的天性有所瞭解,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要去揠苗助長,更不要總是將那些神童的故事拿來跟自己的孩子比。
那些神童的超能力是你永遠達不到的遠方,但是神童背後的苦與痛你也無需品嚐。那樣的比較毫無意義。其實,別人家的孩子,真的不關你的事。不比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修養。用心栽培自己的孩子才是王道。除了分數和才藝,你需要栽培的地方太多了。
03北京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徐凱文老師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他把苦心醞釀許久的科研計劃交給系領導,領導卻告訴他,他的科研計劃和一位老教授的想法有一些重合的內容,而且經過專家全面的比較和評估,系裡最終還是選擇了老教授的方案。
他的心頓時涼了半截,開始陷入深深的抑鬱,甚至一度對那位壓過自己一頭的老教授產生過怨恨的心理。後來,經過一系列心理方面的自我療愈,徐凱文終於弄明白這件事情的發生竟然和童年時母親說過的一句話有關。
一天放學後他迫不及待的跑回家裡,把自己得到90分的卷子拿給母親看,因為這次考試難度很大,90分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沒想到母親不以為然地說:“不就是90分嗎?隔壁的XXX還考了95分呢!”母親的這句話,猶如一顆釘子,深深的紮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一個無法癒合的傷口。
所以當領導無意間把他和那位老教授放在一起比較時,童年時留下的傷口又讓她回憶起潛意識裡那個曾經被母親一句話傷害過的小孩。他的母親應該不會想到,自己無心的一句話,竟然給孩子未來幾十年的人生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陰影。
作家劉墉曾說:“那些生活在被父母比來比去陰影裡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體會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賞,他們的內心就像一片貧瘠荒涼的土地,缺乏原本屬於一個孩子的生機和活力。”
隨便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進行比較,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之一。因為這不僅容易傷害孩子脆弱的內心,而且很有可能讓孩子的性格走向極端。
兩年前,一則發生在山東淄博的血案震驚全國。初三學生馬某回家時,被藏在單元樓門後的同班同學秦某連捅數刀,不治身亡。而秦某的殺人動機令所有人震驚不已:殺了他,我就會是班裡第一名了。
原來秦某一直是班裡的第二名,他的父母總是喜歡將他與班級第一名馬某進行比較,並經常責怪他為什麼一直是第二名,為什麼不能超過馬某成為班級第一。父母的攀比導致了秦某性格的扭曲,也把兩個幸福的家庭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這樣血淋淋的事實,難道還不能讓那些熱衷於把孩子比來比去的父母們清醒嗎?
04曾經聽到過這樣的故事。一個偏遠的小村莊流傳著這樣的迷信——農曆臘月十二子時出生的孩子,長大以後比周圍的孩子都優秀,都出人頭地。
有一天小秀(化名)問媽媽:“媽,隔壁小芳是不是臘月十二子時生的,她以後是不是特別優秀,我是啥時候生的。”媽媽看著小秀毫不猶豫的說:“你也是臘月十二子時生的,但是你必須要驗證一下,看看未來的你是不是真的優秀,出人頭地。”
小秀信了媽媽說的話,多年來發奮圖強,在城裡讀了好大學,找到了對自己好的另一半,回到家時,小秀又問了媽媽許多年前的那個問題:“媽,我是啥時候生的。”媽媽看著小秀認真的說:“你不是臘月十二子時出生的,但是你現在同樣優秀,不是嗎?”
其實,小秀在讀到初三時,就明白了媽媽的苦心。媽媽不願意她在小的時候相信那個迷信,就放棄努力,也不願她知道自己未來很優秀,就不去努力,反而是為了證實這個迷信,小秀一直為了這個未來很優秀而努力。
05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枝獨特的花朵,孩子成長有快慢,能力有差異,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就像自然界的花朵有各自不同的習性和花期一樣。”
你的孩子可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三歲就會背唐詩,但是他懂事善良,知道心疼大人的艱辛不易。你的孩子可能沒有別人家的孩子那樣多才多藝,但是他的籃球打的很好,身體倍棒性格開朗。
這世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存在,他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會一無是處。家長需要扮演的角色,不是像法官一樣居高臨下地對孩子的優缺點評頭品足,而是應該像園丁一樣精心守護和等待每一朵鮮花的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