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暖看人生

    高歡,字賀六渾,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的實際建立者,北齊高祖神武皇帝,生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495年),卒於東魏武定五年( 547年),渤海蓨縣人。

    高歡出身官僚家庭,六世祖高隱曾為西晉玄菟太守(遼河流域),三世祖高湖曾為北魏政權右將軍。祖父高謐,官至北魏侍御史,後因犯法被遷居北部邊境懷朔鎮(內蒙古固陽南),高次即出生於懷朔鎮。高歡幼年喪母,寄養之家家境貧寒,直到娶妻成家,得岳父支援才有了自己的馬,參加了鎮軍,並擔任鎮軍的隊主,負責保衛邊境和當地治安。後轉任函使,往返於懷朔鎮與北魏都城洛陽,負責投遞中央與地方間的信函,到此時,高歡的生活才開始有轉機。

    先天的官僚家庭出身和後天的貧困生活,使高歡逐漸養成了深沉大度、輕財喜士的豪俠品格,擔任鎮軍後,高歡的視野擴大了,尤其是出任函使常去洛陽,逐漸熟悉北魏政治中心的情況。當他目睹羽林軍燒主張排抑代來武人“不使預在清品”的領軍張彝住宅,並毆傷張彝,殺其子張始均,而朝廷卻不聞不問,認識到北魏政治的腐敗,遂產生了推翻北魏統治的念頭。為此,他與司馬子如、劉貴、賈顯、孫騰、侯景等結為好友,相機行事。

    北魏正光六年( 525年),北魏上谷地區(懷來東南)爆發起義,高歡即與司馬子如等先後參加了河北杜洛周、葛榮的起義隊伍。不久,高歡離開葛榮,投奔了北秀容川契胡族酋長爾朱榮。爾朱榮對高歡並不十分信任,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高歡有雄才大略,遂與之談論政治,高歡認為當時北魏皇帝愚弱,太后淫亂,寵臣專權,朝政大亂,建議爾朱榮乘勢起兵,推翻北魏朝廷。此建議正中爾朱榮下懷,因而更加信任高歡,任命他為親信都督(衛隊長)。

    武泰元年( 528年),明帝派密使詔請爾朱榮率兵入洛陽清君側,替他除掉心頭之患,在此事件中,高歡因參謀有功被爾朱榮賜爵位為銅(革是)伯。爾朱榮在控制洛陽政權後,大規模鎮壓農民起義,高歡則一面利用他與起義軍昔日的關係,離間起義軍;一面則與爾朱榮的將領一起直接鎮壓起義軍。不久即被爾朱榮提升為第三鎮人酋長,常常參與制定重大決策,實際已成為爾朱榮的副手。

    北魏建明二年( 531年),高歡帶軍進駐信都(河北邢臺西南),時值爾朱度律廢元曄而立節閔帝,為尋求高歡的支援,他說服節閔帝,封高歡為渤海王,東道大行臺、冀州刺史。高歡在河北、山東立住腳,開始準備與爾朱氏決裂,他假造書信,說爾朱兆要把六鎮人分配給契胡族做部曲,引起六鎮人對爾朱氏的不滿;接著又假造兵符要徵佔六鎮人當兵,並親自到郊外為徵發的萬餘人送行,六鎮人表示擁戴高歡為主,這樣,高次將六鎮20萬人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為緩和民族矛盾,加強自己的力量,高歡嚴整軍紀,使這支軍隊成為戰勝爾朱氏的基本力量。

    北魏普泰元年( 531年),高歡部將李元忠與高乾合力平殷州,斬爾朱羽生後,高歡開始公開反對爾朱氏。高歡便以朝廷被權臣把持、表奏不得上達為由,擁立北魏宗室章武王融子渤海太守元朗為帝,史稱後廢帝,年號中興。高歡利用爾朱氏內部矛盾,採取反間計使其互相猜測,致使爾朱度律、爾朱仲遠不戰而還,高歡則在廣阿(河北隆堯東)擊敗爾朱兆軍。

    北魏永熙元年( 532年),爾朱氏軍再次匯合集結鄴城周圍,號稱20萬,準備與高歡決一死戰。當時,高歡步兵不到三萬,馬匹不到二千,雙方力量懸殊,但六鎮兵士因深受契胡族壓迫,人心歸一。兩軍交戰,爾朱氏軍大敗,爾朱天光、爾朱度律被親信斛斯椿擒獲,送到洛陽;爾朱氏勢力受到沉重打擊。韓陵之戰後,高歡乘勢進據洛陽,廢節閔帝,另立孝武帝(北魏孝文帝曾孫)。孝武帝即位後,授予高歡大丞相、世襲定州刺史,北魏大權實際已落入高歡手中。

    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做傀儡,於天平元年( 534年)徵召關右軍隊,並親率屯於河橋準備攻打高歡,高歡也領軍駐紮河橋以北10多里的地方。元修所領軍內矛盾重重,無力抵抗高歡軍,元修本人只得逃奔關中,投奔了宇文泰,高次立清河王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同年,關中的宇文泰毒死元修,擁立孝文帝孫元寶炬為帝,是為文帝,北魏始分為東西魏,東魏將都城遷鄴,軍國政務完全被高歡所控制。

    天平二年( 535年),高歡特派使者出郡巡察,向民疾苦。到鄴朝見東魏帝時,令百官向他彙報治理地方情況,對不守法的官吏“節級相坐”,對守法勤奮的官吏則大加褒賞。天平四年( 537年),高歡再次出兵,仍以蒲律渡河攻西魏,西魏軍則進據沙苑(陝西大荔縣南)迎擊。此次東魏軍大亂,損兵折將八萬多人,高歡本人亦險遭不測,最後跨橐駝逃到黃河邊,搶船渡河才得以逃脫。

    高歡怎麼死的

    沙苑戰後的第二年,高歡又做了一次進攻西魏的努力,部將侯景與司徒高昂將西魏將獨孤信包圍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陽市東),雙方展開激戰。西魏帝和宇文泰領兵救援,東魏高歡也領兵支援,雙方在河陰(河南洛陽市東北)大戰,結果東魏軍大敗,司徒高昂和大都督李猛等被殺。

    東西魏在玉壁戰鬥中,高歡病倒,回到晉陽不久於武定五年( 547年)正月死去,終年52歲。死後葬於鄴西北漳水之西,東魏孝靜帝賜諡號獻武王。高歡子北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初年追崇高歡為獻武帝,廟號太祖,陵曰義平。高歡孫北齊後主高緯於天統元年( 565年),改諡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 2 # 槐蔭樹下的老曹

    高歡,(496年-547年),字賀六渾,原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因祖父高謐犯法,移居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成為鮮卑化漢人。

    北魏末年,北方六鎮造反,其中,大多是鮮卑人,還有不少漢人、匈奴人、高車人、氐族人、羌族人。

    這些人戰敗投降後,被安置在河北。

    由於不斷受到爾朱氏契胡兵士的凌暴,他們又屢屢造反,大小二十六次,人員被殺過半,仍然造反不已。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孝莊帝殺死爾朱榮,導致爾朱家族起兵討伐。

    孝莊帝戰敗被殺,爾朱家族立長廣王元曄為帝。

    剛剛殺死孝莊帝、掌握北魏政權的爾朱榮侄兒爾朱兆,對六鎮降兵的屢屢造反感到頭痛,特地向高歡諮詢意見。

    高歡回答:"六鎮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殺掉,大王您應選心腹之人去統領他們。再有反叛,就歸罪其將領,不能每次都殺掉大批的兵士。"

    爾朱兆就任命高歡為六鎮降兵的統帥。

    高歡出大營後,馬上宣令:"我受命統管六鎮降兵,都到汾東受我號令。"

    六鎮降兵一向厭惡爾朱氏和他手下的契胡兵士,便在極短時間內,就奔赴高歡處,集合完畢。

    不久,高歡上書爾朱兆,表說山西霜旱災多,兵士沒有糧食,請求移師山東,解決軍糧問題。

    爾朱兆有勇無謀,下令高歡移軍山東。

    高歡到山東後,擁立北魏宗室、渤海太守元朗為帝,與爾朱氏決裂。

    在高歡與爾朱兆的交戰過程中,北魏大都督斛斯椿等人回到洛陽,盡殺留守的爾朱氏黨羽,又立宗室元修為皇帝,即北孝武帝元修。

    同年五月,元修鴆殺節閔帝元恭,立即迎娶高歡長女為皇后。

    北魏永熙二年(533年),爾朱兆兵敗自縊。

    其手下大將慕容紹宗,攜其妻子及餘眾歸降高歡。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準備率軍攻伐駐紮在晉陽的高歡,奪取實權。

    他下詔戒嚴,聲稱要討伐南朝梁。

    為了麻痺高歡,他密詔給高歡,說要帶兵攻打關西的宇文泰和賀拔勝。

    高歡馬上回復,說自己屬下五路兵馬共二十二萬已出發,助援皇帝征討,並清除朝中奸佞。

    孝武帝元修,此時不得不和高歡攤牌。

    他令中書舍人溫子升,以自己的名義給高歡寫了一封書信,把皇帝一番憂懼無奈、不甘示弱、曉以大義、表面貶損自己實際威脅對方的心跡披露無疑。

    高歡絲毫不為所動,只是上表極言斛斯椿等人的罪惡,兵進不止。

    孝武帝親信、中軍將軍王思政,勸皇帝避高歡兵鋒,前往關中依附宇文泰。

    於是,孝武帝元修以宇文泰為關西大行臺、尚書左僕射,賜以公主為妻,又下詔宣示高歡的罪惡。

    高歡以高敖曹為先鋒,攻打宇文泰。

    宇文泰也發檄各地聲言高歡罪惡,從高平出發到弘農屯軍。

    孝武帝元修最後在長安東陽驛,被率兵迎駕的宇文泰迎接。

    高歡於是回洛陽,立時年十一歲的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

    當時,清河王元檀自己已經準備好當皇帝,高歡怕他日後不好控制,就選擇了這麼個少年推上帝位,以免重蹈覆轍。

    從此,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高歡換掉皇帝后,又覺得洛陽西近西魏,南近梁國,就決定遷都鄴城。

    此後,東魏和西魏連年交戰,互有勝負。

    東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年過五旬的高歡,又率大軍十萬,圍攻西魏位於汾河下游的重要據點玉壁(今山西稷縣)。

    玉壁久攻不下,東魏軍又損失慘重,高歡憂憤發病,一病不起。

    一天夜裡,有大星墜於營中。

    古人認為,天降隕石,是預示將星墜落。

    高歡由此驚懼,解圍而走。

    歸途中,軍中訛傳,敵將韋孝寬,大弩射殺高丞相。

    西魏一方聞知此訊息,又派大軍四處高喊:"勁弩一發,凶身自殞。"

    為使軍心不致搖盪,高歡不顧病重之身,在露天大營,召集諸將宴飲,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高歡親自和唱,哀感流淚。

    東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朔日(即農曆正月初一),恰巧日蝕。

    高歡在垂死之時,嘆道:"日蝕是為了我嗎?死亦何恨!"

    不久,薨逝於晉陽家中。

    時年五十二歲,葬在義平陵。

    高歡去世後,長子高澄獨擔東魏大任,後被膳奴刺殺。

    次子高洋襲位。

    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黜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建立齊國,史稱北齊。

    其子高洋稱帝后,追尊高歡為太祖獻武帝,後被改尊為高祖神武帝。

    高歡作為漢人,深知屬下鮮卑士兵與漢人之間的矛盾,他卻偏袒鮮卑族,從政治上、經濟上給予六鎮鮮卑很多特殊的照顧,規定他們以打仗為主要職業,不從事生產,衣食供給,都仰承於漢族人民。

    這是因為,六鎮鮮卑拱衛在晉陽的四周,既有利於高歡對軍隊的調發和使用,又成為他重要的兵源。

    他也試圖調和胡漢之間的關係,但是,調解得並不成功,沒能像西魏宇文泰那樣,把漢族和鮮卑族一起整合為關隴集團。

    漢族和鮮卑族,民族矛盾本來就十分尖銳,而高歡的作為,則加深了這種矛盾。

    這導致了高歡及其身後的北齊,國祚短暫,最終敗給了由關隴集團構成的北周。

    高歡在東魏當政十五年,比較留意農桑,關心民間疾苦,先後溝通了衛水、漳水,開通了天平渠(於天平年間開鑿,故以年號命名),用來灌溉良田。

    他還曾多次治理黃河水患。

    他曾下令禁止各地牧守令長擅立佛寺,以防止大量國家編戶成為免除租稅賦役的僧尼。

    但是,高歡的吏治十分敗壞。

    比如,勳貴尉景貪得無厭,壓榨百姓,高歡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告誡尉景說:"可以無貪也。"

    尉景卻毫無懼色,大大咧咧地答道:"我跟你比誰貪的多呢?我不過從凡人上剝取錢財,你是從天子身上取啊!"

    面對勳貴如此厥詞,高歡也無可奈何。

    這其實與他起家是依賴六鎮流民有關,他的邏輯就是,不怕民心亂,只怕軍心亂。

    可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豈有依仗武力,縱容墨吏而能長治久安呢?

  • 3 # 九叔沒睡醒

    高歡當然是一個腦洞比較大的人。

    他做過兩件事,現在看來非常有趣。

    高歡本是破落子弟,生活在邊境地區整天混社會。

    後來因為長得帥,當了地主家的倒插門女婿。生活才得到改善。

    有一次去了當時的京城洛陽,看到了太子黨橫行無忌,目無綱法,草菅人命。

    如果是正常人看到這事兒,一定會暗暗心寒,而且害怕:

    這是什麼世道,太黑暗了,民不聊生啊。

    高歡不這樣看。他看到了創業的風口。

    見此情此景,高歡異常興奮,自己的機會來了。

    馬上回家,把家產全部變賣了,廣交豪傑好漢,拉起隊伍開始幹事業。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給自己掙來一個北齊神武皇帝的職位。基本算創業成功。

    還有一事兒更逗。

    他和自己的手下大將侯景有一個約定

    如果高歡給侯景寫信,就在信紙背後點一個黑點,作為防偽標誌。

    後來出事兒了,高歡死了,兒子高澄接了班。

    侯景擁重兵在外,高澄覺得不安全,便想以自己老爸的名義寫封信把侯景召回來弄死。

    是的,高歡死得太快,沒來及把他和侯景的小秘密告訴兒子。

    信背後沒有黑點。侯景一看就知道高歡可能死了,自己要被收拾,趕緊逃跑到南邊,結果把梁武帝給禍害了。

  • 4 # 聊以自娛2

    高歡(496年~547年),鮮卑名賀六渾,原籍渤海蓨縣(今河北省景縣),出身於懷朔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兵戶之家,東魏權臣,北齊王朝奠基人,史稱北齊神武帝。世居北邊,生活習俗鮮卑化,成為鮮卑化漢人。

    高歡的曾祖父高湖曾仕慕容氏的燕國,在慕容寶亡國時降附北魏。高歡的祖父高謐,官至北魏侍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懷朔鎮。高歡的父親高樹生因家世淪落,又不事生產、成為遊手好閒的浪蕩子弟。高歡出生時,母親韓期姬就去世了,由姐姐常山君高婁斤和姐夫尉景撫養長大的。高歡喜歡舞槍弄棒,習得一身武藝,在艱苦環境中終於長大了。作為破落戶子弟,按說是沒有什麼前途的,直到遇鮮卑女婁昭君,他這種情況才得到了改善。高歡從老婆婁昭君的嫁妝中得到一匹馬,北魏當時有馬才有在邊鎮隊伍中當隊主(下屬100人左右)的資格。

    北魏末年,爆發了河北人民“六鎮起義”。高歡首先參加了杜洛周的起義軍,因看不起杜洛周的為人,私下裡與尉景、段榮、蔡俊圖謀殺死杜洛周。但謀殺未遂,只有逃奔投靠了葛榮。後來,高歡又逃離葛榮,歸附爾朱榮得到賞識、信任和重用。有一次,爾朱榮忽然問左右:“我如果哪一天不在了,誰能做軍中統帥呢”?大家回答:“當然是您的堂侄爾朱兆了”。爾朱榮搖搖頭說:“堪代我主眾者,唯賀六渾耳”。意思是:能代替我的統領全軍的,只有高歡啊!

    永安三年(530年),北魏孝莊帝元子攸誘殺權臣爾朱榮和太宰元天穆,爾朱家族起兵討伐孝莊帝,孝莊帝戰敗被殺,爾朱家族立長廣王元曄為帝,封高歡為平陽郡公。高歡並沒有參與這次暴亂行動,而是審時度勢、選擇了儲存實力,引軍20萬餘眾回到河北。高歡見爾朱家族殘暴不仁,不得人心,於是產生了討伐爾朱家族、領其之兵的想法。

    六鎮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鮮卑人,也有不少漢人、匈奴人、高車人、氐族人、羌族人。他們被遷置於河北後,不斷受到爾朱氏契胡兵士的凌暴,屢屢造反,大小二十六次,被殺過半,仍造反不已。爾朱兆為這件事頭痛不已,特地向高歡諮詢意見。高歡心機頗深,回答道:“六鎮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殺掉,大王您應選心腹之人去統領他們。再有反叛,就歸罪其將領,不能每次都殺掉大批的兵士啊”。 爾朱兆覺得建議很好,酒席上問誰能去當統領。一席飲酒的賀拔允不知是計,當即在旁建議,讓高歡去統領六鎮降兵。高歡佯裝大怒,一拳打得賀拔允滿嘴冒血,門牙落地,罵道:“太原王(爾朱榮)活著的時候,說怎麼樣就怎麼樣,現在太原王去了,天下事都聽大王(指爾朱兆)的,你是什麼東西,啥時候能輪到你說三道四了”?爾朱兆很感動,覺得高歡很忠心,趁酒勁宣佈高歡為六鎮降兵的統帥。高歡心中竊喜,他知道,自己在爾朱榮手下混了這麼多年,缺少的就是自己沒有能直接指揮軍隊,獨霸一方。他怕爾朱兆酒醒反悔,立馬出營宣令:“我受大王(爾朱兆)命統管六鎮降兵,都到汾東接受我號令”!吩咐完畢,立刻馳奔陽曲川(今屬山西太原),建立統軍大營。六鎮降兵一向厭惡爾朱氏和他手下的契胡兵士,極短時間內就奔赴高歡處集合完畢。開赴陽曲川。

    高歡到了陽曲川,上書爾朱兆,表中說山西霜旱災多,兵士沒有糧食,請求移師駐山東,解決軍糧問題。爾朱兆有勇無謀,沒有聽從長史慕容紹宗的意見。同意高歡移軍山東。高歡這下如魚得水,真的應了慕容紹宗所說的“譬如借蛟龍以雲雨,將不可制矣”! 高歡率軍自晉陽出發,途中遇見爾朱榮的妻子北鄉公主帶著大車小車的財物從洛陽返山西,有三百餘匹好馬,高歡就派兵把馬匹全都換掉。爾朱兆聽嬸母回來的哭訴後大怒,忙把慕容紹宗從監獄放出來問計。爾朱兆自己親率軍隊追趕高歡至襄垣(今屬山西長治),正好趕上漳水暴漲,沖斷橋樑,高歡隔水向爾朱兆解釋借馬是為了“備山東盜”,沒有異志,“如果您相信北鄉公主的話,就把我殺掉,但六鎮人員日後反叛就不干我的事情了”。爾朱兆投刀於地,與高歡殺白馬而盟,誓為兄弟,留宿夜飲。夜間,高歡屬下尉景埋伏壯士想要殺掉爾朱兆,高歡認為自己目前的實力不足,加以阻止。轉天早晨,爾朱兆歸營,又下令讓高歡渡水過到他的大營。高歡想過去,被部將孫滕勸止。爾朱兆隔水謾罵幾聲,返回晉陽而去。

    高歡回到自己營地,假意誇獎爾朱兆安插在軍中的親信、負責家屬管理的念賢佩刀好。念賢不知是計,就將自己的佩刀拿出來給高歡看,高歡嘴上說好刀,便順手將念賢砍死了。高歡率軍到了山東,嚴肅軍紀,秋毫無犯。每過麥田菜地,自己下馬拉住韁繩,不許傷毀禾苗,高歡軍由此受到當地人民擁戴。六鎮軍士兵過去飽受爾朱氏契胡兵士欺凌,高歡假裝派手下人偽造爾朱兆的軍令,下令高歡所率六鎮降兵全部要回山西,作為契胡軍人的部曲去攻打稽胡。高歡假裝軍命嚴急,從軍中簡選萬餘兵士,馬上催促出發。部將孫滕、尉景也假裝為士兵請命,請求寬緩五天。士兵又憂又懼,高歡假意寬緩五日行期。這些士兵悲痛欲絕,實在不願為爾朱氏契胡兵士驅使、賣命。高歡說:“我和大家一樣,也是鎮戶出生,現在去山西打仗會死,遲誤軍期也得死,發配契胡人還得死,反正都是死,大家說我們該咋辦”?眾兵士高呼:“只有造反”!高歡表示焦急的樣子說:“造反是不得已的事情,誰能帶這個頭呢”?大家於是公推高歡為統帥。高歡又假裝為難的樣子,推脫半天又說:“推我挑頭可以,但是大家自由散漫慣了,鄉里鄉親很難駕馭,你們想想看,當年葛榮擁兵百萬,就是因為沒有軍紀,最後還是敗亡,被爾朱榮消滅!如果你們不再像以前一樣隨意欺負漢人、不違反軍紀軍令、不隨便逃亡,我就隨大家一起造反”!高歡一陣說辭,得到大家贊同。

    泰元年(531年)六月,高歡率兵在信都(今河北衡水冀州區)起兵。為了名正言順,高歡擁立北魏宗室、渤海太守元朗為帝(後被高歡廢為安定郡王),翌年正月佔領鄴城,高歡被封為大丞相、柱國大將軍、太師。北魏中興二年(532年),高歡初次與爾朱氏交鋒,以少勝多,在廣阿大敗爾朱兆,俘獲五千多人。儘管爾朱榮死後,爾朱氏各懷異心、相互猜忌、窩裡自鬥。但對戰高歡,他們卻聯合起來,爾朱兆、爾朱仲遠、爾朱天光、爾朱律四路大軍共20萬人在鄴城(今河北臨漳西),當時,高歡馬不滿兩千,兵不過三萬,面對爾朱兆等有20萬之眾。眾寡不敵情勢之下,高歡用牛驢連繫在一起堵塞自家軍隊的退路,在韓陵一帶擺成圓陣,兵無退路,大家抱著必死之心。雙方交戰,高歡自領中軍前突,大將高敖曹率領左軍,高歡堂弟高嶽率領右軍。高歡中軍迎戰不利,被逼後退,爾朱兆軍直撲而來。高嶽率五百騎兵突前迎敵兵,高歡另一部將斛律敦收拾敗退四散的兵士重整旗鼓從爾朱兆後面又撲上去,大將高敖曹自率一千多騎兵橫擊而入陣中,高歡正面重振旗鼓、轉身再戰,爾朱兆軍大敗,爾朱家族軍四散奔逃。

    本來首鼠兩端的北魏大都督斛斯椿搶先一步回到洛陽,盡殺留守的爾朱氏黨羽。北魏閔帝元恭派人慰問高歡,高歡把元恭幽禁在寺廟中,立平陽王元脩為帝,是為孝武帝。不久鴆殺閔帝元恭,殺死一同起兵安定王元朗。高歡剿滅了爾朱氏勢力,打算逐步剷除異己,架空北魏孝武帝元脩,然後取而代之。沒有想到元脩早行一步,任命宇文泰為關西大行臺、尚書僕射(宰相),賜公主為妻。同時下詔公佈高歡罪惡,公開與高歡決裂。並派人誅殺高乾之弟高敖曹未果。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親自率軍10萬,駐紮河橋,準備攻伐駐紮在晉陽的高歡,下詔戒嚴,聲稱要討伐南朝梁。以斛斯椿為先鋒,自邙山之北渡過黃河。雙方尚未交戰,事情洩露,北魏武帝手下先是內訌,接著又是倒戈、叛變,還被高敖曹元修一路追殺,元修飢渴難耐,缺少糧草,終於在長安東陽驛遇見率兵迎駕的宇文泰。高歡給元修上了四十多封奏表,沒有得到北魏武帝的答覆。高歡為了更好的控制朝政,免重蹈覆轍,回洛陽後,把一個少年推上帝位,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時年十一歲。從此,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東西兩魏互鬥、大戰多次。著名戰役就有“沙苑鏖兵”、“河橋大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等,高歡敗多勝少,僅在“邙山之戰”中大勝,可惜錯失了抓獲宇文泰、統一東、西兩魏的絕佳機會。東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高歡率十萬大軍,圍攻西魏位於汾河下游的重要據點玉壁(今山西稷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玉壁之戰”。沒有想到東魏軍損失慘重,高歡因此憂憤發病,後來一病不起。命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高歡親自跟著和唱,哀感流淚。不久高歡逝於晉陽家中,時年五十二歲,那一天恰巧遇到日蝕。高歡葬在義平陵。東魏武定八年(550年)正月,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齊,追尊高歡為獻武皇帝,廟號太祖,後被改尊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高歡出生下層,靠審時度勢、高超的手腕、膽識和謀略成為有名的一代權臣,他當政時,不幸的是正趕上了北魏政權風雨飄搖、最終崩塌的時期,分裂成為東西兩魏。這也是他個人的悲哀呀!其實。高歡還有識人之明的眼光,臨死前對高澄說侯景是個不安分的人,除了自己,別人是鎮不住他的,久後必定會生亂。果然,高歡剛死不久,侯景就將東魏河南之地獻給了梁朝,隨後歷史上的“侯景之亂”爆發。不少人無辜受到牽連。這不能不說,高歡有先見之明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半年了,今天看她朋友圈又處物件了,心裡有點難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