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國、日本、越南歷史上均有南北朝,美國有南北戰爭,朝鮮有南北朝鮮等。
5
回覆列表
  • 1 # 書呆子的

    原因很複雜。

    基本上最簡單的解釋是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決定的。儘管都有過南北對峙,但原因並不完全一樣。

    比如今天的北韓半島分裂對峙是冷戰的遺留,兩邊確實是不同季風氣候所以也不一樣的農業形態。那自然背後的社會經濟形態也不一樣,半島三八線和季風氣候分界線甚至與中國的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都在一條線上。

    越南的南北越跟近代革命有關,又是越南北部地區多山,而南部是平原,又不一樣。當然對峙時間很短,最終北越統一越南,做不了典型案例。

    中國的南北朝乃至於後來的五代十國,或者我們把宋遼夏金看成更大的南北朝對峙,則是不同民族政權的鬥爭,也是遊牧民族半遊牧漁獵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對峙。這有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情況不同的原因,但是主要還是民族之爭。正因為狹義上的南北朝兩邊都融入了漢族,正統有了爭議,最終都承認為正統所以是南北朝。

    為什麼沒有東西朝呢,北韓和越南都是狹小型領土,地理環境不具備這種條件,這是人類的經濟聯絡所決定的。古埃及也有過上埃及和下埃及,不可能從尼羅河分界裂出左右埃及吧?而中國古代在區域性上有過東西對峙,比如東西魏,唐和吐蕃等的對峙,是你忽略了而已。當然,即便是吐蕃後來真的佔領了廣大西部地區依然沒有文化上的正統地位,所以不是東西朝。

    中國南北朝比東西朝出名的原因,和怎麼樣對峙無關,更多的是民族正統之爭。從後來人眼光看過去,不論是南北朝時期還是宋金對峙時期想,文化正統在南朝但是完成統一的是北朝,因此就有了南北朝之爭。這在東西對峙裡面沒有過這種情況,所以南北之爭更出名。

  • 2 # 34個代表

    東西相爭真的少嗎?

    先把朝代歌背一下,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夏和商屬於東西相爭,夏在西,商在東。其實夏朝中間就已經滅國一次,滅掉夏朝的后羿和寒浞和夏的關係也是東西方位。甚至夏朝的建立也是在於啟打敗了東方的伯益。因此夏朝建立到滅亡已經發生過三次的東西之爭。

    再說周滅商,這就是更明顯的東西之爭了,而同時商還在與東方的東夷部落打仗。

    西周被西方的犬戎部落滅亡。

    到了春秋時期,天下大亂,此時說不清是東西還是南北之爭。

    到了戰國時代後期,主要就是秦與山東六國之間的滅國戰,這是明顯的東西之爭。

    秦國建立,大一統帝國出現了,看看之前的滅國之爭,基本都是東西之爭,此時還沒出現明顯的南北之爭。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古代,特別是4000-2200年這一段時間,中國北方開發程度高於南方,國家及人口大部分集中在黃河流域,所以爭鬥必然呈現明顯的東征西討。當然此時部分國家與北方的匈奴,南方的百越也發生了戰爭,但不是主流。

    劉項滅秦,楚漢之爭延續了東西之爭。此時南北之爭仍然未成主流,東西之爭次數遠遠領先於南北之爭。

    隨著匈奴的崛起,西漢與匈奴之間開始爆發大規模戰爭,中原政權與北方遊牧或漁獵民族開始了南北相爭的長久局面。

    在傳統漢地內部,新朝時期的農民起義以及劉秀復漢,這些勢力的爭奪還是處於東西方對抗的大形勢下,一直到了東漢末年,孫劉聯合抗曹,中原政權內部南北相爭的大幕才開啟。隨著南方的開發,人口極速增加和生產得到了發展,傳統漢地的南北差距逐漸減小。再加上有長江天塹,因此勢力割據時就容易形成南北相持。

    到了後面,三國歸晉,南北朝,隋滅南陳,宋滅南唐,金滅宋,蒙古滅宋,明滅元,清滅南明,中國大地基本呈現了南北相爭局面。

    所以說題目中說的歷史上南北相爭多,東西相爭少是不對的。中國歷史前期基本上是東西相爭,後期基本上是南北相爭。這是由於各地的開發程度決定的。在黃河流域首先崛起後,這個地盤都在北方,爭鬥必然是東征西討。而南方發展起來後,由於有長江天塹,極易形成南北分裂政權,此時就會出現南征北戰。

  • 3 # 想入菲菲的飛

    地理位置決定,中國東西距離太遠且西部多為少數民族,分散且不是同一文化。中華文華分佈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長江把同一文化的腹地分成南北兩邊,所以只有南北之爭。

  • 4 # F說8道

    這個原因是源自於地理位置。

    比如中國是文明古國,農業社會首先考量的是農業發展問題,決定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是降水和熱量,而中國北有黃河,南有長江,熱量也相對適宜農業發展。

    其他地方也是同樣的道理。

  • 5 # 劉小強童鞋

    一個國家是南北之爭,還是東西之爭,我覺的主要是和當時的政治背景和所在地理位置等等各方面的問題綜合決定的,沒有固定樣式。

    第一點,有的國家的各個區域的經濟比重和人口分佈,註定了國家分爭的形態。

    中國和美國的南北之爭,原因是由於南北方向,力量懸殊不大。東西方向,力量懸殊極大。中國的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不論是土地數量,降水水平,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超過西部。註定西部不可能有對東部的分庭抗禮的實力。只會偶爾出現四川地方政府割據,但是不會長久對峙。相反的例子就是北部草原遊牧民族。比如突厥和蒙古,東西實力差距不大,經常性的東西對峙。

    第二點,有的國家地形決定了國家命運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形。問題中提到的,日本,越南,北韓他們領土很明顯的成南北走向,南北方向能夠有縱深,只要在邊界位置重兵把守就能形成對峙局面,而東西走向根本沒有縱深可言,根本無法形成對峙的資本。

    越南地形非常具有南北走向的特色

    第三點,很多國家形成南北對峙,完全是由於政治原因。

    德國國家人口分佈,經濟分佈相對均勻,國家面積不大,地形上完全沒有天險阻隔。是不容易被南北或者東西分裂的。東德和西德問題,完全時冷戰美蘇爭霸的結果。

    第四點,有些國家容易形成對峙,是由於地理位置構造的原因。由於國家內部存在大江大河或者大型的山脈阻隔在中間。造成經濟和文化相互阻隔,容易形成南北或者東西對峙情況的發生。比如中國的長江容易南北朝對峙。西班牙的中央山脈容易讓各個地方的省和西班牙馬德里中央離心離德。

  • 6 # 百代千秋史

    以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麼,因緯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經濟帶,也許就是破解問題的一個線索。

    首先要明確一點,以上各國的南北之爭是跨越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國的南北之爭貫穿整個古代並延伸到近現代。日本的南北朝僅存在於14世紀中期。越南南北朝存在於16和17世紀;南越和北越存在於1945年-1976年。北韓半島南北方的不同政權存在於1945年至今。美國南北戰爭是1861-1865年。存在於不同的歷史階段,原因就各異,都有著不同的背景,不能一概而論。這裡只能提煉共性,那就是因不同緯度而形成不同的經濟帶,使得南北之爭有了極強的經濟基礎和產業支撐。

    (全球溫度帶,基本是沿著維度分佈的。)

    首要因素是溫度帶。全球溫度帶是由太陽直射的範圍而劃分的,而溫度,是所有農業和其他產業部門部分的基礎。不同的緯度有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降水量,形成不同的農業帶和產業帶,即決定了不同的經濟基礎和產業支撐。而以上就是南北相爭的基礎。

    以中國為例,南北朝的分割線是動態變化的。劉宋開始逐步萎縮,到了陳,完全以長江為界。不過,長時間是以淮河為界,而秦嶺-淮河一線恰恰是0度等溫線,以南以北是完全的作物和耕作模式。以南積溫高,以水田為主、一年兩熟為主;以北積溫相對低,以旱田為主,基本都是一年一熟。再多說一句,長城一線基本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分割了農業帶和畜牧帶。而縱觀中國歷史,對於南方政權而言,有“守江必守淮”一說。南北對峙大部分時間都是以淮河一線為界的,其實是南北雙方佔據了不同的農業帶,是以不同的經濟基礎為支撐的。

    以美國為例,同樣如此。我們先看一下美國7月份的等溫線,0度等溫線基本劃分了南北方、同時-10度等溫線基本與美加兩國的國境線重合。

    下面是美國的農業帶,與等溫線基本重合。也因此南北方有著不同的經濟基礎。

    下面是美國南北戰爭時南北方的陣營。

    深綠色是邦聯領土,淺綠色是邦聯主張爭取的領土,藍色是戰爭初期雙方爭奪的印第安地區,綠色是分裂的西弗吉尼亞。如果與上圖的農業帶對照,會不會有所發現呢?

    是的。所以美國南北戰爭的實質是南方種植園經濟與北方工商業經濟圍繞經濟資源展開的爭奪,而黑奴問題僅僅是其中的表現。南方種植園(棉花和烤煙等為主)需要大量農業勞動力,而北方的工業化同樣需要產業工人,於是雙方展開爭奪。北方能獲勝,是工業為主的經濟形態戰勝了相對落後的種植園經濟。

    次是地形地要因素勢。以中國為例,地勢上存在著三個階梯,整體西高東低,優勢無疑在西部。只要開啟和牢牢佔據因地勢階梯形成的關隘,西部完全是居高臨下,所以地勢地形是周滅商、秦統一六國和北周滅北齊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也因此,東西之爭相對南北之爭,存在的時間是極短的,不是主流。

    再看越南,沿海是狹長的平原,而往西就是綿延的長山山脈和高原。加之是熱帶氣候,植被茂盛,形成了天然屏障,在古代是很難逾越的。跨而有之,幾乎不可能。所以越南只能是南北朝。

    最後,是政治因素。以北韓半島南北方和北越與南越,最典型。南北方是雅爾塔體系的內容之一,南北分治,歸屬不同的陣營。北越與南越,是由日內瓦會議和巴黎會議,確定下來的是兩大陣營談判的結果。

    綜上,經濟基礎是破解上述問題的一個鑰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相遇恨晚的app?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