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琪琳寶貝
-
2 # 木火燊輝
如果宋江招安時的皇帝換成宋仁宗,梁山好漢的結局還會損失慘重嗎?這個問題,純屬在《水滸傳》的演義角度上岀發的,那麼,仍把問題從這個基礎上,去追溯分析下去。把人物背景,粱山好漢原封不動,就換了個皇帝,那麼我們洞察、比較下宋仁宗和宋徽宗倆個誰賢明,再給他們的命運下結論。
首先就說宋徽宗的統治吧,他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封為端王,本應皇帝與他無關,他也以吃喝玩樂為己事,且玩得一手好"蹴鞠",跟高俅是玩伴,哲宗無子,他就端了個現成碗,太子實習期都沒,就當了皇帝,在位期間,奸臣當道,民不聊生,各地起義不斷,最後被金國抓去做了俘虜,這說明這個宋徽宗的確有些昏庸,在奷臣高俅當道下,他們的結局無論如何好不到哪兒去。
再看看宋仁宗,宋真宗趙恆第六子,封慶國公,後被立為太子,乾興元年即位,在位期間開展過"慶曆新政",那時,宋朝還算經濟繁榮,史上稱"仁宗盛治"。從這些看,宋仁宗還算個人物,這是從歷史大致情況來看,大方向上是對的。
再看他身邊的人及所做的事情,就能判斷岀梁山人物結局如何,從他最歷史評價好的"慶曆新政"說起,當時宰相是呂夷簡,范仲淹就因看不慣他的濫用職權,謀求私利而揭舉過,結果宋仁宗不但沒采納,還把范仲淹發配陝西戌邊。
後來,宋仁宗覺得范仲淹的確是位人才,啟用范仲淹為副宰相,實行"慶曆新政",結果新政剛推行,一些皇親國戚,權貴大臣,貪官汙吏見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紛紛鬧了起來,散佈謠言,攻擊范仲淹,宋仁宗看到反對的人多,就取消了新政,這次新政以失敗告終,范仲淹又去陝西戌邊。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岀,仁宗、徽宗用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小人,連改革強國的人都容不下,你宋江文武能及范仲淹嗎?再說,高俅、呂夷簡這樣的人是容不了他們的,能讓你反賊治國安邦,在這一點上,他們的思想是一致的。
因此,宋江以招安投降的方式去報效一個奸佞當道,君主昏庸的朝廷,無異於飛蛾撲燈,不自量力的表現,不論宋徽宗和宋仁宗如何換位,他們結局是一樣的慘重。
-
3 # 鳳凰聊世界
《水滸傳》中梁山108條好漢在宋江的帶領下,接受招安,歸順朝廷,征討方臘,最後除幾個放棄官職的人,全部被蔡京、高俅等奸臣害死。
如果按照《水滸傳》的故事主線發展,無論是宋仁宗還是宋徽宗,梁山泊好漢的結局幾乎都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宋仁宗寬厚仁慈,梁山一眾人等就能有美好的結局。
一、立場出發點不一樣。
統治階級對不屬於自己控制的武裝力量是敏感的。宋江出身山東鄆城縣押司,一心想博取功名出身,為朝廷出力,哪怕是在朝廷已是奸臣當道的時候,也一條道走到黑,全然不考慮梁山眾人的前途性命。而梁山其他頭領上梁山落草的原因各不一樣:有的是兵敗擔心受罰,有的是被奸臣所害,還有的就直接是殺人越貨的,這些人與當時的宋徽宗爭權都有著程度不一的恩怨,朝廷不可能完全信任這些人,尤其他們身後的武裝力量。這也在側面反映了宋徽宗時期官場的黑暗——任你一身武藝,放棄梁山隊伍,進了官場,一杯毒酒便要了你的性命。
二、官場講究派系。
《水滸傳》中官場上風生水起的,要麼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要麼是太尉高俅的侄兒,哪有什麼落草為寇的好漢受招安後立足的地方。宋江雖然透過李師師見到了宋徽宗,成功辦成了招安之事,但是宋徽宗真的把宋江當成朝廷棟樑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個草寇怎麼可能真心為朝廷出力,搞不好要謀朝篡位的!所以,朝廷讓宋江率梁山人馬去征討方臘,讓起義造反的隊伍互相消耗,最後毒殺宋江,一舉打散梁山泊的武裝力量。
即使將當時的皇帝由宋徽宗換成宋仁宗,梁山泊的結局也不會有太大變化,因為皇帝對於威脅自己皇權的人,是絕對不會手軟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存在仁慈與否的因素。
-
4 # 某年某月某天雨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宋仁宗。即趙禎,宋朝第四位皇帝,乾興元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親政。在位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後,雙方簽訂“慶曆和議”。期間,遼朝趁機重兵壓境,迫宋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針對北宋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趙禎於慶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曆新政”,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趙禎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史稱“仁宗盛治”。
在位功績:一、重用范仲淹進行改革,使宋朝政治有了新的生機;二、宋夏和議,邊境貿易昌盛;三、改善土地兼併,促進經濟發展等。
從以上可以看出宋仁宗還是比較靠譜的。假如當時的梁山好漢投靠,跟著宋仁宗肯定會有一番作為。
但是假如歸假如,梁山好漢都是當時政治腐敗,生活困苦無奈上梁山的,如果朝政穩定,百姓生活幸福,誰又願意上山為非呢,也就不存在這一段故事了。
-
5 # 阿P
我覺得結局是一樣的。
宋江領梁山108將 先是替天行道。受招安。
領兵出戰大遼。討伐方臘。
打大遼時原班人馬原封不動勝利搬師回朝。
後討伐方臘損失慘重。108將。僅剩下20多人。
再受朝中奸臣蔡京 童貫 高俅迫害。
盧俊義。食水銀飯菜墜河溺亡
宋江服毒御酒身亡。臨死帶走李逵。其他人更是走的走。亡的亡。
如果當時皇帝換成宋仁宗。朝中奸臣不除。結局也是八九不離十。
-
6 # 多臻貴
首先《水滸傳》是小說,也就有誇張的部分,但事實上北宋王朝農民起義次數居歷代之最,尤其是被茶稅和鹽鐵壟斷的四川地區,更是貫穿整個北宋時期。
而眾多被招安的起義,最終也只是成為駐守邊軍,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生者寥寥無幾,與梁山好漢殊途同歸!
即便是宋仁宗時寬厚待民,但北宋王朝的政治制度,就是採取階級等級壓迫,才能滿足士大夫階層的資本繁榮,這是舊社會掠奪的必然!
宋仁宗只是相對能夠重用部將,也能給與寬厚的待遇,如果宋江真的接受招安,至少待遇能夠比宋徽宗時要好很多,不至於受到特殊的剋扣,卻必須接受衝鋒陷陣與士大夫階層的鄙視!
皇帝只是封建王權的代理人,無論是宋仁宗還是宋徽宗都無法改變社會價值,士大夫階層排斥流寇出身將領,宋王朝提防武將,都是時代形成的特殊結果!
-
7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梁山造反,已徹底惹怒了統治者,他們恨不得拔掉這根眼中釘,肉中刺。宋仁宗比徽欽二帝精明的多,梁山折騰這麼多年,在仁宗眼裡也是橫禍。縱是宋江骨頭再軟,仁宗也不會放過,他們只會死得更殘。
-
8 # 靈石蘊
換成誰都一樣,保證安全線是第一要務
仁宗皇帝確實樂善好施不忍殺生,但他的不殺,也只是不殺光而已,再者,皇帝不殺,這做臣子的也要殺
比如說宋軍,大宋軍中很有一批人來自犯事百姓,這些百姓強壯又罪不至死的,往往會判決充軍,讓他們臉上刺字,發配軍中效力。這些人,被稱之為:賊配軍
這些人如想脫罪,可以說戰場上殺敵是唯一出路,不想脫罪,想著等待發配結束?呵呵,能受得了打壓再說,端屎盆子幹髒活累等,見面盡是白眼,而且說不準就犯了什麼軍法規矩,挨頓軍棍,誰能忍受的了?忍如林沖,不也是反了麼
這還只是罪不至死的百姓待遇,梁山諸多兄弟犯的可都是殺頭罪名,他們能比尋常百姓過的更好麼?
給大宋當槍,平叛反賊、抵抗寇虜,戰到死人夠多那一天,是梁山最終結局
舉個例子,仁宗時期的名將狄青這個人幫兄弟抵罪,因為人高馬大被編入了禁軍。後來党項李元昊叛宋建夏,狄青戰場立功,一步步從賊配軍成長為大宋樞密副使
可以說宋夏之戰,狄青是大宋唯一收穫
但是狄青結局如何呢?
先是自己副將被文人立威,用軍法斬殺。後來臣子們不斷誣陷狄青有人主之象,說他們家狗頭上長了角成為祥瑞,還說狄青住過相國寺大殿……
做將軍的有人主之象,家中有祥瑞,這不就是說狄青要當皇帝麼……
對於這些,宋仁宗當然不信說他是忠臣,但是隨著臣子的一句話,也不得不去貶斥狄青,造成狄青憂憤而死。那臣子說,當年太祖也是柴家忠臣啊
狄青如此,梁山好漢們能比狄青高貴麼?
相關內容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梁山好漢能不能打敗岳飛還有韓世忠等宋朝的四大名將?
- 梁山好漢那麼厲害,假如宋江不招安,梁山好漢最終會是什麼結果?
- 《水滸傳》裡宋江不想著招安,你認為梁山好漢會死那麼多嗎?梁山會被攻破還是推翻正統?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被招安,宋江如果不毒死李逵歷史將會如何發展?
- 宋江招安究竟對不對?如果不招安梁山好漢還有什麼出路可走?
- 如果領導梁山好漢受招安的是晁蓋而不是宋江,結局會如何?
- 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臘兵合一處,是不是梁山好漢更好的歸宿?
- 如果宋江的軍師是諸葛亮,那麼你認為,諸葛亮會不會同意宋江招安?
- 朝廷招安時,為何只有魯智深敢當面反抗宋江?有何底氣?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不接受招安還能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嗎?
那肯定不會的。
宋仁宗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趙禎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在封建時代,算是很難得的。因此,他被歷史學家稱譽為“守成賢主”。
趙禎一朝還出現了“求之千百年間,蓋示一二見”的范仲淹,以及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等諸多賢臣、文士。
所以,如果宋江招安時是宋仁宗,那肯定是談不上損失的。興許很多綠林好漢還會被招賢納士,為朝廷所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