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龔柳輝
-
2 # 天香雲外飄
把(失敗)的責任推在別人身上,這個一直都是歷史上某一些人的習慣做法。譬如說,把商紂王朝的覆滅歸咎於妲己的紅顏禍水;把李唐王朝的由盛轉衰歸罪於楊貴妃嫵媚誤國等等。
客觀公正的說,李自成的失敗劉宗敏的的確確應該負一定責任,但是不是要負主要責任!主要責任應該是在李自成自己的身上。然後,
劉宗敏。中國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主要將領。陝西藍田人,鍛工出身。明崇禎十一年(1638),農民軍在陝西潼關遭明軍合擊,他從李自成率18騎突圍。次年再起。十三年,又被明軍圍於奉節(今屬四川)地區的諸山中。在農民軍瀕臨危境、部分將領悲觀失望之時,他對李自成表示“吾死從君矣”(《明史·李自成傳》),協助李自成指揮農民軍突圍至河南,隨後,轉戰中原,屢敗明軍,使農民軍迅速發展到百萬之眾。十六年任權將軍。次年,農民軍兵分南、北兩路,東渡黃河,直趨京師(今北京)。
劉宗敏協助李自成率北路軍經大同(今屬山西)、宣府(今河北宣化),先至京師城下。三月十七日夜,他指揮北路的農民軍攻佔外城。十九日,攻克京城,推翻明王朝。不久,清軍入山海關,攻入京城,農民軍被迫撤退。清順治二年(1645),他在通山(今屬湖北)作戰中被清軍俘獲殺害。
李自成。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
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清軍。
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佔北京城滅亡明朝之後。以李自成為首的整個農民起義軍就開始迅速腐敗墮落了----據說還上演了劉宗敏把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搶來獻給李自成享受的醜劇……
所以說,造成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李自成本人!
-
3 # 淺聊明史
劉宗敏是李自成的一員大將,從軍前是個殺豬的,沒什麼文化。進京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就是李自成部隊的一個縮影,也從側面反應闖王部隊的軍紀煥散,目光短淺,不得人心。李自成建立的大順失敗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和大多數農民政權一樣,取得一點成績後,開始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毫無大局觀可言,不能真正坐擁天下。
2.李自成作為隊伍領導者,無全域性統籌能力,無與之匹配的智慧,無與時俱進的悟性,無大的志向。
3.李自成用人不當,用人不重品行只種戰力,只有一幫土匪出身的勇夫,沒有與知識分子結合。
4.過於殘暴不得人心,該殺的也殺,不該殺的也殺。
-
4 # 西門不帶刀
這個李自成是千古第一罪人。 歷史上農民起義數不勝數。但最可恨的恐怕就是這個李自成。大明朝內憂外患,他屬於內憂。最後終於聯合清軍,把大明朝給弄亡國了,再說的準確一些,是他把漢人的天下給弄沒了。為什麼說李自成是千古第一罪人?
說的好聽點李自成曾經帶領農民起義。說的難聽點,他就是為了一己私利屢次造反。
在他的領導之下“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成為一紙空談;他還逼反了有可能會投降漢人政權的吳三桂;他還將漢人政權中唯一一隻可戰的10萬精銳,毀於一旦;間接的造成了中華民族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落後了300年。
所以這個李自成就是千古第一罪人。
1.當太監曹化淳打開了北京城的城門,李自成推翻了大明朝後,他已經成了中華民族的罪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改朝換代,雖然說伴隨著血腥,但從來不會傷筋動骨。畢竟2000年前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都說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劉邦率領著義軍戰勝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但是他基本上繼承了秦朝的制度,所以秦漢是一體的;
朱元璋率領了紅巾軍,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大明。基本上繼承的是宋朝的制度。所以宋明是一體的;
唐朝的黃巢起義,也是在現有結構內的改朝換代。
所以中國的農民起義,雖說推翻了上一任王朝,但基本繼承了文化,政治,經濟體制,但依然保持了中華民族在世界史上的先進性。
只有這個李自成,他的起義或者說造反有點生不逢時。他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最後的結果並沒有延續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先進地位。
時間線放的長一點的話,他就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2.李自成進了北京之後,徹底喪失了農民階層,士紳階層對他的支援。回到文章開頭的那一段話:闖王來了,不納糧。沒有後勤補給,沒有百姓的稅賦,作為一個新生政權,拿什麼養兵?
如果說這個口號在李自成創業時期能夠快速的集聚人心的話,那到李自成進了北京,就應該順應實際情況的變化而改變這個口號。可他依然沒有這麼做。
這龐大的軍費支出從哪來?李自成的軍隊,保留了原先當土匪流寇時的優良傳統,從北京城計程車紳階層中榨取錢財。
短短一個月之內,積攢7000多萬兩白銀。也喪失了大絕大部分官員士子的人心。(在此回想起原先崇禎帝為了徵集軍餉,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意從官員士紳手裡剝奪。這形成了一個極大的諷刺)
那些高官士子們被破家滅門,其中就包括吳三桂家。
3.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但李自成還要靠劉宗敏打仗,所以也就默許了這種淫人妻女的行為。新建立的政權,第一件事就是穩定人心。李自成應該知道。農民軍打進了北京城,大明朝已經覆滅了。本來李自成可以有另外一番作為,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可他縱容了自己手下的胡作非為(也可能是他無能為力),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種情況就像當時劉備剛入益州,劉備的心腹法正在成都有冤報冤有仇報仇,胡作非為一樣。最終喪失的是所有人的人心。
我們不能說吳三桂,就是因為自己的小妾被劉宗敏霸佔了而投降了的清軍,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說這件事對吳三桂的也是有很大影響的。
4.李自成的軍隊,用現在一句話講:戰鬥力就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李自成不缺乏與清軍對戰的勇氣,但他卻缺乏與清軍對戰的實力。他認為打清軍就跟打明軍一樣手到擒來。
所以當他浩浩蕩蕩的拉著自己的10萬久經戰陣的步兵精銳,來到山海關,與以騎兵為主的清軍對陣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有多慫。(在這要補充一點:李自成是先與吳三桂的關寧軍打了一天,然後清軍參戰,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5.並不是說李自成爭奪天下不對。但他確實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人打了一場錯誤的仗。就算當時他獨立成個王。讓大明軍擋住清軍,然後李自成在與大明爭奪天下。那他建立的這個大順朝來路還正一些。我是少校的柳下惠,看問題的觀點有點非主流,請大家多多包涵。
-
5 # 正大光明
李自成能在明末清初時混得風生水起,被後人所銘記,跟其一干優秀的部下是有所關聯的。若是給他手下的將領排一個名次,劉宗敏絕對當列首位。
劉宗敏的童年過得十分悽慘,出生時家中便貧窮無比,父親更是被官府逼迫而選擇自殺,留下孤兒寡母。在古代女子本身地位就低,找不到什麼體面的工作,劉母便只能帶著劉宗敏四處流浪,討要到吃的後自己還捨不得吃,多半給了劉宗敏。就這樣,劉宗敏日子雖然過得差些,但也逐漸長大,而其母卻因為長時間的飢寒交迫最終病逝,所幸其舅父不忍,收養了他,否則劉宗敏必然也會隨其雙親而去。父母雙亡一事也對劉宗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無比痛恨明朝的昏庸,厭惡地主階級的剝削,這也是他日後會選擇加入起義軍的最主要原因。
劉宗敏十二歲左右,便去鐵匠店成為了一名學徒,經過千百次的錘鍊,他的鍛造手藝愈加高超,也算是有了安定的生活。但閒下來時,劉宗敏依舊會感受到自己內心燃燒的憤怒之火,那是對官僚的憎恨。
所以等李自成大軍來到陝西后,等待已久的劉宗敏第一時間就加入了他的軍隊。一開始,劉宗敏在無數新兵中並不顯眼,但隨著時間的遷移,李自成也注意到了這個打仗時英勇無畏的新兵,開始各種提拔他。後來高迎祥戰死,李自成含淚繼任為新一任闖王,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劉宗敏便成為了李自成的最主要親信。
公元1638年時,明朝政府派孫傳庭以及洪承疇等一干大將率領精兵圍剿起義軍。起義軍畢竟只是一群農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戰鬥力低下,遠不如明軍,所以最終大敗,不少人趁機逃跑。李自成跟自己的妻女也走散了,手下僅有十八騎死忠跟隨,劉宗敏便是其中一位。
後來李自成因為兵敗顯得十分鬱悶,劉宗敏則是全力以赴去找到被打散的部隊,將他們彙總起來,並尋找藏身之地,期間安排的井然有序。可以說,沒有劉宗敏此刻的付出,或許李自成的起義之路便在此宣告終結。
公元1640年時,明軍抽出身來,再次圍剿李自成部,劉宗敏率軍血戰,最終成功突圍。但好景不長,不久後他們被再度圍困,所處之地還十分尷尬,乃是荒山野嶺,雖說隱蔽性很好,但吃喝卻成了最大的問題。此時的劉宗敏狠下心來,當眾人面前殺死了自己的兩位妻子,並宣誓與部隊共存亡,頗有昔日項羽破釜沉舟的感覺。也或許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激勵了李自成部的鬥氣,最終他們浴血廝殺,成功逃脫,並戰略性撤退到了河南。
河南可謂是李自成的發家地,當時河南正鬧饑荒,因此許多人早就對農民軍翹首以待了。李自成來到後,不費吹灰之力就招募了數萬士兵,之後攻破洛陽,殺死了福王朱常洵,並將其王府內的錢財拿來救濟災民,進一步拉攏人心。
公元1643年,李自成自稱新順王,封劉宗敏為權將軍。次年,李自成進一步建立大順政權,並將劉宗敏封侯。之後劉宗敏跟隨李自成攻破北京,推翻了明朝正統,之後雖有南明政權依舊頑抗,但史學家一般認為明朝就是李自成推翻的。
值得一提的是,據明末《綏寇紀略》記載當時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正是劉宗敏引起的,因為劉宗敏看上了陳圓圓,便將其強佔,抓到自己府中,企圖享魚水之歡。如果《綏寇紀略》記載屬實的話劉宗敏此舉自然激怒了吳三桂,所以吳三桂起兵謀反,可謂成也劉宗敏,敗也劉宗敏。
之後雙方展開了山海關大戰,慘遭大敗,隨後大順政權內部更是紛爭不已,兵敗如山倒。劉宗敏後來在和清軍的交戰中戰死在了沙場之上,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所以起義軍失敗跟劉宗敏有很大關係!他是李自成帳下得力干將,擄走陳圓圓逼反吳三桂的罪魁禍首!!!
-
6 # 九九扒史伊
劉宗敏是誰?他是李自成手下第一號猛將,原
是一個鍛工(打鐵的),跟隨李自成起義,作戰尤為勇猛。後來攻進北京,逼死了崇禎皇帝,追餉之時對那些皇親國戚和當朝官員用之酷刑。之後劉宗敏搶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又一說是李自成自己看上了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降清,引清兵入關。可以說劉宗敏是義軍失敗的一位重要“人物”
可是大順朝經過了十六七年的鬥爭,佔領了廣闊的遼域,它的失敗僅僅是因為一個女人還是一個妓女嗎?那個朝代的妾都是可以互贈的,但是吳三桂的父母家人三十幾口都還在京城,而吳三貴與陳圓圓在寧遠。難道他不為父母家人性命著想嗎?(陳圓圓不願背這鍋)
所以啊,當時內憂外患領導者的判斷力還有決策力至關重要。認清戰略大局,正確判斷主要對手,這是採取正確戰略的前提。
-
7 # 說史歸真
也不全是,應該說劉宗敏的行為是一個導火索。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劉宗敏強搶陳圓圓,導致了己經來北京投降李自成在半路上的吳三桂。開啟山海關放清軍入關,投降了清朝。致使李自成慘敗。
劉宗敏為非作歹,自然罪責難逃,但總結李自成失敗,還有以下原因:
1、出身草莽,自身沒有定國之韜略。
2、下無保國之能臣,只有李巖能幫他成就事業,他還聽不進李巖的忠言,錯斬李巖。
3、軍隊無組織,無紀律,軍紀散漫。
4、將官狗膽包天,為非作歹,給江山帶來危機,埋下禍患。
-
8 # 海浮人
說李自成失敗的原因在於劉宗敏,無非就是說劉宗敏把吳三桂愛妾陳圓圓霸佔,使得本來要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直接投靠多爾袞,引清軍入關。意思就是說,吳三桂反叛是偶然事件,劉宗敏是觸發這次偶然事件的人。其實,吳三桂反叛根本不是什麼偶然,恰恰是必然事件。
李自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不在劉宗敏了。在於其小農階級的侷限性和對山海關局勢的誤判。
不要用衝冠一怒為紅顏為吳三桂洗白,吳三桂就是一個投機主義者吳三桂投降清朝是蓄謀已久,而不是因為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才讓吳三桂反叛李自成的。 在崇禎16年正月,也就是公元1643年。吳三桂就寫信給已經投降清朝的舅舅祖大壽。這張信中的內容已然不可知,但祖大壽將這封信交給皇太極。皇太極這樣回信: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
從這裡就可以斷定,吳三桂確實有動搖之心,在面對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時,至少在崇禎帝沒有死之前,就已經有了投降清朝的想法為自己留後路。 而劉宗敏霸佔吳三桂愛妾陳媛媛,讓本來想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瞬間改變想法,投降清朝,與多爾袞合兵大敗李自成。這種說法也不可信,當初李自成、劉宗敏等人率軍攻破北京時,李自成曾下令,不許擾民,違令者斬。(李自成影視形象)
這種政策是北京城內的百姓相當欣喜,甚至有兩位兵士,搶劫綢緞鋪,李自成當即下令,將其活剮於街道上。但是,小農階級是有相對的侷限性,而這種侷限性完全體現在劉宗敏身上。劉宗敏製作5000具夾棍,為了籌集糧餉。對在京城的百官進行抄家,對官員及其家屬使用慘無人道的刑法。而吳三桂家人34口都在劉宗敏手中。使官僚階級死傷慘重,使北京城內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
(劉宗敏)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倘若真的那麼重情重義。那麼多親人,34口人在李自成手中,此時他就應該投降,來保住家人性命。 而吳三桂的投機主義選擇又體現出來了,李自成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也再三猶豫,奈何家人在在李自成手上。只得假意投降李自成,但是又怕李自成有詐,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向多爾袞求助。多次的猶豫不決,讓李自成失去了耐心,李自成決定用武力逼迫吳三桂投降,親率6萬大軍前往山海關與吳三桂談判。
李自成親率大軍,讓吳三桂處於李自成和多爾袞之間。吳三桂左右逢源,求助多爾袞,而多爾袞則故意按兵不動。讓吳三桂陷入更加危急的局面,使其放棄聯清抗李的政策,轉為徹底投降清軍。在李自成隨軍中有前明太子朱慈烺和吳三桂父親吳襄等人。面對父親和前明太子的招降吳三桂也不為所動,鐵了心的要投降清朝。
(多爾袞)
吳三桂假意投降,拖延時間,等待多爾袞的大軍到達。吳三桂的軍隊與李自成的軍隊,多次交戰,李自成的軍隊疲憊不堪,等到多爾袞的大軍到達時,多爾袞的大軍等於以逸待勞,趁著吳三桂與李自成休戰談判之時,突然向李自成部隊發起進攻,李自成大順軍潰敗,劉宗敏重傷。李自成氣不過將吳三桂父親吳襄陣前斬首,且李自成回到京城之後,又殺了吳家老少34口。
所以,李自成對山海關局勢的誤判是失敗的根本原因,沒有想到帶著太子和吳三桂的父親前來招降吳三桂,以為穩操勝券,只帶了六萬大軍,沒有想到吳三桂早就聯絡好了清軍,結果多爾袞與吳三桂合兵,大順軍全面潰敗。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倘若衝冠一怒為紅顏是真的,為了一個愛情就能反叛李自成,投降清朝這是不成立的。父親與親人老少都在李自成手中依然投降清朝,間接害死自己父親與親人,這就說明吳三桂。投降清朝,蓄謀已久,並不是因為劉宗敏霸佔了她的愛妾。
李自成疑心太重,不得民心前者說過,就算李自成六萬軍隊在山海關被多爾袞與吳三桂大敗,逃到北京時,身邊還有三萬餘軍隊,實力已然弱小,居然還在北京稱帝。前者李自成在北京時,屠殺百官及其家屬,已然鬧得北京城人心惶惶,已然不得民心。
面對清軍的強大攻勢,只有逃跑,居然在逃跑前,縱火焚燬皇都,此舉實在是叛逆至極。在亂世之中率先稱帝和焚燬皇都,這兩件都犯了天下大忌,結果被視為叛逆。
再加上自己疑心太重,冤殺了李巖等將領,使得諸位將領離心離德。在清軍的強大攻勢下和南明朝廷的建立,使得原來投降李自成的將領紛紛投降清朝或者南明。這使得被視為叛逆的李自成被南明與清軍的夾擊下,迅速滅亡。在攻佔北京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李自成就在九宮山被當地農民誤殺。
浮人語李自成的滅亡的主要原因絕對不是劉宗敏霸佔陳圓圓導致吳三桂這麼簡單,而是吳三桂實實在在是一個投機主義者,從而導致李自成對山海關局勢的錯誤判斷,實在沒有想到吳三桂早就聯絡清軍會來插一手,導致自己主力被殲滅。而南明朝廷的建立更是使李自成雪上加霜,崇禎帝之死,李自成確實是元兇之一,南明與清軍對其的夾擊使其迅速滅亡。
-
9 # 雍親王府
劉宗敏,李自成手下的重要將領,同時也是與他共同歷經患難的兄弟和夥伴。
劉宗敏,陝西藍田人,之前就是一名手藝高超、頗有名氣的鐵匠。
崇禎七年(163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打到劉宗敏所在的陝西藍田,劉宗敏正式加入農民起義軍,就此進入到了李自成的麾下,開始跟隨其出生入死。期間劉宗敏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深得李自成的信任與抬愛。
崇禎九年(1636年),初代闖王高迎祥戰死,李自成繼任成為新的闖王,進而扛起了對抗大明王朝的重任,而劉宗敏也就此成為了李自成麾下的第一猛將,倍受器重。
崇禎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以及整個農民軍部隊遭受到了自起義以來的最大挫折,在洪承疇、孫傳庭所率領的明軍的鎮壓之下,李自成幾乎被打到全軍覆沒,僅僅率領十多人逃到了商洛山中。而這個時候的劉宗敏保持了對於李自成的忠誠與堅守,他緊緊跟隨李自成,並且幫助李自成打造兵器,招募軍隊,重新積蓄力量,為李自成大軍的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此之後,李自成逐漸恢復了元氣,起義軍也開始不斷髮展壯大,實力與日俱增,重新開始了對於明朝軍隊的作戰。
崇禎十六年(1643年),起義軍攻破潼關,孫傳庭戰死,之後趁勢佔領西安,李自成在此正式建立大順政權,劉宗敏也被李自成封侯。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誓師,並率領著大順農民軍奔著北京殺來。一路上起義軍鬥志昂揚,而明軍則是鬥志全無,或是不戰而走,或是望風而降,大順農民軍一路上是如入無人之境,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從西安打到了北京城下,並將北京團團包圍。北京城破之時,萬念俱灰的崇禎皇帝選擇了在煤山自盡,至此正統明朝宣告滅亡。
此時的李自成和他的大順政權達到了鼎峰,與此同時,劉宗敏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時刻,劉宗敏憑藉軍功和貢獻,以及他在起義軍中的地位,被李自成封為汝侯,負責節制文官,儼然成為了大順政權中的“二號人物”。
從一名小小的鐵匠,到封侯拜相、位極人臣的人生逆襲之路,劉宗敏的“逆襲”之路不可不謂之傳奇。
然而,進入北京的劉宗敏,卻成為了李自成徹頭徹尾的“豬隊友”,算是“坑”慘了李自成。李自成佔領北京後,推翻大明王朝之後,他的首要目的就是維繫政權的穩定,之後便是向著統一全國的目標前進。
而此時,他要面對的卻是一個混亂不堪的全國政局。
吳三桂坐擁關寧軍的最後“遺產”,駐守在山海關;關外是對中原虎視眈眈的清朝;南方的明軍儘管現在是群龍無首,管理混亂,且軍閥林立。
於是,這個時候的李自成將吳三桂作為了他重點拉攏的目標,畢竟此時的吳三桂和他鎮守的山海關,距離李自成太近了,位置也太重要了。
為此李自成安排吳三桂的故友與曾經的同僚,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和大批物資糧餉,打著“勞軍”的名義前往山海關。李自成給吳三桂的四萬部眾每人白銀一兩,又單獨給了吳三桂白銀萬兩,以示誠意。
也正是因為如此,吳三桂選擇了歸降李自成,且不說自己獨臥山海關孤城,軍需糧草難以危及,此時吳三桂的一家老小全在李自成手中當人質,這也讓吳三桂不得不有所忌憚。
然而就在李自成全力招撫吳三桂的時候,劉宗敏卻對吳三桂家進行殘酷的“拷掠”。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打斷了肋骨,遍體鱗傷,已經是奄奄一息,吳三桂的家人也被劉宗敏全部關了起來,家也被抄了。與此同時,由於覬覦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的美貌,劉宗敏更是直接霸佔了陳圓圓。
訊息傳到了吳三桂處,已經行進至永平沙河驛的吳三桂是氣憤不已,直接怒斥“李賊自送頭來”,就此與李自成反目,帶著人馬殺了回去,並且趕跑了唐通,重新佔領了站海關。
得知吳三桂“降而復叛”的訊息,李自成還在為爭取吳三桂做著努力,他將吳三桂的全家釋放,歸還了其財產,對吳襄進行安撫,同時令劉宗敏放回了陳圓圓給吳家,同時讓吳襄勸諫吳三桂希望其回心轉意。
可是面對李自成的勸降,吳三桂不為所動,甚至還書信一封,表明要同吳襄斷絕父子關係,由此可見,此時的吳三桂對於李自成已經是充滿了憤恨,李自成想要再招降吳三桂已然沒有任何可能。
為了重新奪回戰略要地山海關,李自成準備討伐吳三桂。
而他希望這次能由劉宗敏帶兵出征。誰知劉宗敏果斷拒絕了李自成的命令,並且暗諷李自成是讓他前往戰場拼殺受苦,自己卻躲在北京城裡享清福。儘管劉宗敏的態度讓李自成大失所望,但是既已決定出徵,就在沒有迴旋的可能,況且重奪山海關迫在眉睫,李自成也沒有時間再做計較。
可以說,李自成是在萬般無奈之下,帶著極不願意出征的心情,以及同樣不願意繼續戰鬥計程車兵前往了山海關,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終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山海關之戰”打響後,李自成仗著自己兵力的優勢,逐漸取得了戰局的上風,但是吳三桂的關寧軍戰鬥力彪悍,也讓李自成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就在李自成和吳三桂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吳三桂在陣前投降了清朝,並且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大敗虧輸。
山海關戰敗後的李自成,迅速帶兵撤回北京,草草舉行了登基大典後的第二天,便率領大軍撤出了北京。而清朝這面卻沒有給李自成等人任何的喘息之機,對於李自成的大軍是奮起直追,李自成大順農民軍的失敗已經不可逆轉。
清順治二年(1645年)年初的潼關之戰,大順軍損失慘重,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被當地豪強武裝所殺。此後劉宗敏繼續率兵與清軍周旋。最終在當年九月,也是在九宮山地區,劉宗敏為清軍所俘獲,最終被處死。
如果就此將李自成失敗的責任安在劉宗敏的頭上,那就太大看劉宗敏了,而且這口“黑鍋”劉宗敏也背不起。一直以來,有不少朋友有著這樣的觀點。
如果劉宗敏沒有對吳家進行“拷掠”,沒有對吳三桂的家人進行迫害,沒有霸佔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那就不會有吳三桂的“降而復叛”;如果吳三桂沒有投降清朝,而是幫著李自成去對抗清朝,甚至將來幫助李自成打下南方半壁,說不定李自成就能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所以,劉宗敏才是導致李自成大順政權覆亡的“罪臣”。
這種觀點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僅僅侷限在歷史事件的表面,或者說更多的僅僅是一廂情願的看法,並沒有觸及到李自成失敗的底層原因。
其實,吳三桂對於李自成的“降而復叛”絕非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對於百姓和前明官員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他安定一邊百姓,另一邊則是組織對官員和富戶們的“拷掠”。只是到最後場面直接失控,不少普通百姓也被拉去“拷掠”。
李自成之所以如此,歸根結底還是由其農民階級的本質所決定的。
他要團結底層人民以獲取支援與兵員補充,於是他就不能向百姓下手,甚至要用“均田免糧”來提高自身在底層民眾心中的地位。可是他一路走來沒有根據地,沒有財政收入,所有的軍需補給全部要靠“打劫”明朝的皇族、宗室、官員和富商,這些劫掠的財富幾乎就是李自成的所有財政的來源,而這也成為了他“拷掠”前明官員和富商的原因所在。
而吳三桂出身于軍旅世家,代表的就是明朝官僚士大夫和地主階級的利益,且不說自己的家人遭受劫難,就是看到前明官員的下場,吳三桂必然也會對李自成敬而遠之。畢竟,今天想著利用吳三桂就好言好語的招降,那麼明天當吳三桂沒有價值或者不再具有威脅的時候,會不會想對待前明官員一樣,在對吳三桂進行迫害,到那個時候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吳三桂是全然沒有還手的餘地。於是這才有了吳三桂對於李自成的“降而復叛”。
只不過,劉宗敏對於吳家的迫害以及搶奪其愛妾陳圓圓,加速了這一程序,也更加堅定了吳三桂與李自成反目對抗的決心,畢竟雙方所處的階級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最終也必然難以相互接受。
與此同時,也還應該看到的是,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政權,甚至不能稱其為政權,他們更適合被稱為“流寇”。
前文中也說到了,李自成一路走來,並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沒有很好經營、管理自己佔領的土地,於是李自成經過的地方,並不是一番所謂的農民當家做主的樂土,而是一片“無組織”、“無法律”、“無管理”的“三無”混亂之地。
基於此弊病,李自成始終沒有能夠獲得穩定有效的財政收入獲取途徑,也沒有穩定的後方提供戰略補給和戰略縱深,這也直接導致了李自成兵敗之後的快速覆亡。
除此之外,李自成的失敗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沒有建立行政官僚體系。
李自成的管理體系與其說是兄弟化、軍事化的管理,不如說就是一種影響力的管理,沒有體制、沒有體系,更不成系統,自然沒有辦法形成有效的管控。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一方面是因為李自成缺乏對於人才隊伍建設的認知,另一方面則是起義軍管理層內部的矛盾與利益爭奪。這一點在李巖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李巖可以說是李自成手下難得的文武全才,可是卻一直遭到排擠,沒有得到絕對的支援和重用,最後還被陷害致死。
而在佔領北京後,從李自成開始,起義軍上下迅速墮落,李自成的影響力和管控力也逐漸弱化,起義軍內部的矛盾更加凸顯,最終走上的失敗的道路。
由此可見,李自成的失敗與最終的覆亡,問題出在政權的頂層設計上,這與李自成的戰略眼光與執政能力相關,同時也與大順政權的農民起義軍的落後性本質密切相關,而劉宗敏的一系列行為,只是讓政權的本質劣勢更加彰顯,卻不能夠成為李自成以及整個大順農民軍政權失敗覆亡的主要原因。
-
10 # 無氣倒被人欺
李自成的失敗是很正常的,跟劉宗敏有什麼關係呢?
李自成跟崇禎一樣,都是窮死的。明末的民謠”吃他娘,喝他娘,開啟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都不納糧,李自成的大軍吃啥喝啥?
進入北京城後,李自成面對的問題跟崇禎一樣,發愁供養大軍的錢糧從哪裡來了。崇禎的皇宮窮的叮噹響,李自成只能把眼光盯上那些王公大臣,簡單粗暴的”追贓“開始,短短數月就撈到了一筆鉅額的財富。如果一切順利,李自成憑這筆財富,涿鹿天下是有很大可能成功的。唯一的變數就是統一了長城以北的滿清。每次長城以北出現統一的時候都會給長城以南的中原王朝造成威脅,這次也不例外。
人都說是因為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滿清才能進關。真的是太抬舉吳三桂了。有沒有吳三桂,滿清入關的步伐也是必然的。
清廷這次出兵同崇禎年間三次入口大不一樣,戰略目的已由掠奪財物子女變為進取中原。因此,多爾袞接受范文程、洪承疇的建議,嚴格約束軍紀,規定“有抗拒者必加誅戮,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掠財物,……軍民秋毫無犯”進軍路線則採納了洪承疇的意見,準備由薊州、密雲破邊牆而入,避免頓兵山海關堅城之下。(引於李治亭《吳三桂大大傳》)
況流寇初起時,遇弱則戰,遇強則遁。今得京城,財足志驕已無固志,聞我軍至,必焚其宮殿府庫,遁而西行。賊之……及我兵抵京,賊已遠去。財物悉空,逆惡不得除,士卒無所獲,亦大可惜也。今天宜計道里,限時日,輜重在後、精兵在前,出其不意,從薊州、密雲近京外,疾行而前。引自李治亭《吳三桂大傳》
在李自成打下北京城的時候,長城外的滿清已經在謀劃入關涿鹿中原了,連李自成在京城打劫的財富都算計到了。吳三桂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李自成對此一無所知,大批軍隊還分散在各地防禦大明的殘餘勢力。
在進攻山海關前,李自成在北京地區集結的軍隊不足以抵禦清軍大規模的進犯。大批主力部隊分佈在西北、湖廣襄陽等四府、河南等地;進佔山西、畿輔、山東以後,兵力進一步分散。這種部署對於穩定大順政權統治區的局勢雖然有積極作用,但是分兵駐防的結果勢必造成在京師和京東地區缺乏足夠的兵力。(見顧誠《南明史》)
在大明殘餘勢力與滿清的雙重攻擊下,李自成的失敗是註定可見的結果了!
-
11 # 史館
李自成失敗應該歸罪於劉宗敏嗎?人才、思路、團隊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明末社會動盪,各地出現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其中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經過 15 年的艱苦奮鬥,推翻了國祚276年的明王朝,建立了42 天的“大順”農民政權。其敗亡不能說與某一人有關,人才嚴重缺乏、小富即安思想和團隊不和諧才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李自成的失敗的首要原因在於人才缺乏,義軍的組成人員多是饑民、難民、逃兵、驛卒、餉馬、犯人。劉宗敏原是孤兒,被舅舅收養勉強長大,成為一名手藝高超的鐵匠;牛金星原是個舉人,後因誣陷他人被革去功名入獄;宋獻策連秀才都不是,是個民間術士,以算卦為生。這些人都是大明政權下的失意者,長期生活在鄉野村間,不僅視野狹隘,更無帶兵打仗、從政治國的經驗,遇到重大問題,李自成只能同身邊的這些人商議解決,靠他們在軍事戰鬥中出謀劃策,不失敗才怪。
劉宗敏是義軍中的二號人物,他的思路影響到這支義軍的出路。劉宗敏領導的是李自成義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也是腐化得最快的。他一到到北京就開始“挾妓”取樂,是“追餉”的最大支持者和執行者。他命令所有士兵都可任意追餉,即使在路旁街邊也可上刑,“人人皆得用刑,處處皆可用刑”,一捉到有點錢的人就拷打玩弄,官兵們蒐羅錢財成了重要的事。京城內到處都是劉宗敏的兵,全無軍紀可言,個個身上都揣滿了錢財,都惦記著回鄉享福,根本沒人願意繼續上戰場打仗。最精銳的部隊都成這樣了,其餘的部隊就更別提了。在後續的戰鬥中,這些當兵的一路上都帶著搶來的財物,腰裡纏著、胸前裹著、背上背的都是金銀財物,生怕錢還在人沒了,根本不願力戰,屢戰屢敗,潰不成軍。
當官的也是一樣,李自成進京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始“追餉”,還設立“比餉鎮撫司”,嚮明朝官吏追贓助餉,連富商平民也不放過。劉宗敏還專門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極刑追逼,酷刑之下死者上千,對不能繳足追贓銀的官紳,則押至前門官店票號,立據借錢,稱為“貸贓”。大順軍領袖在追餉狂潮中,還爭著攀比享受,除了李自成入居皇宮外,各將帥則“分居百官第”,劉宗敏佔都督田弘遇府第、李過佔都督袁佑府第、谷可成佔万駙馬府、田見秀佔曹駙馬府、李巖佔嘉定伯府……劉宗敏是其中行事最惡之人,“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清初歷史學家谷應泰曾經把劉宗敏比喻為“瘈犬”,也就是瘋狗,其瘋狂兇猛可見一斑。上行下效,大順軍在思想上、作風上已徹底腐化、墮落,完全失去戰鬥力。
大順元年(1644年)四月五日,李自成在軍事會議上命劉宗敏、李過赴山海關迎戰清軍和吳三桂聯軍,這兩人都不去,劉宗敏還公然頂撞。 李自成只好率隊親征。劉宗敏作為大順軍重要將領,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還在抗命不遵,足見他們內部的分歧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清軍入關後,李自成阻擊失敗。他的宰相牛金星不但不出謀劃策,反而想接替李自成的領導權,在義軍中到處挑撥離間,使得義軍未能及時有效撤離,給義軍帶來滅頂之災,加速了大順政權的敗亡。
另外,李自成對不願歸順的大明官吏,要求部下“忠義之門,勿行騷擾”。對這些人李自成不但秋毫無犯,且令人予以保護,這不僅為明保留了殘餘力量,也成為日後的大隱患。已經投降了的大明官吏,見李自成這樣對待不願投降的明官,心理上自然產生強烈的恐懼和遊移,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未降者,使他們走上了與自己抗衡的對立面。
李自成透過農民起義推翻明朝政府,建立大順政權,有其成功的社會條件和個人因素。其失敗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原因還在於義軍內部,如果他們注重內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協調好內部人際關係,堅持正確的戰略目標,那段歷史是有可能被改寫的。
-
12 # 94310417小云
兩個人兄弟比高低差不多,胸無點墨有蠻力確乏政治智慧和文韜武略。西北多饑荒產生了大量的粗俗狂野民風,它們走上歷史舞臺是官逼民反的結果,李自成,劉宗敏胸無大志,只知吃喝玩樂縱情享樂之徒,在它們當中有個李巖有本事,是個文武全才的智者,可惜被牛金星,宋獻策而汙陷被害,從李闖王進北京起初百姓歡天喜地,到而後避之不及向見了魔鬼可見一斑。劉宗敏不節制軍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姦淫婦女,縱軍享樂,比官兵而更甚。破壞宗廟,逼各級官員按品級上交銀兩,得銀六千餘萬兩,在逼迫官吏時,發現了吳三桂之妾美女陳圓圓,更是膽大包天,心狂野。使本以備歸降義軍的大將吳三桂心寒異瑟,可以說李自成劉宗敏是星星相吸的泥腿子,不足掛齒是歷史的罪人,無民族大義是毀滅大漢民族的千古罪人。
-
13 # 劉一千五
可以說權將軍劉宗敏和丞相牛金星對李自成的失敗負有重大責任。
一,關於劉宗敏的來歷據明季《北略》認為 劉宗敏是牛金星的朋友,他加入李自成是由牛金星的引薦,因此以為山西人。而《甲申傳信錄》則認為劉宗敏是李自成攻打湖南湖北而得劉宗敏, 劉宗敏是藍田縣的鍛工,打鐵的,所以力氣特別大 ,能力戰。
在巴西魚腹山中時,劉宗敏和李自成二人曾共患難,劉宗敏把老婆殺了,從此跟隨李自成。劉宗敏是李自成部下的第一員驍將。從他回來的官位而言,他是權將軍 一品大員。位階既崇,兵權最重,以他們進入北京以後事蹟看來,李自成對於他的依賴是不亞於牛金星,牛是丞相。
李自成進北京後,他進了皇宮。文臣以牛金星為首,武臣以劉宗敏為首,他們可以說是自成的左右二膀。後來他們兩個對李自成的失敗負有重大責任。
二,李自成善騎射,既百發百中,他自己在十多年的實地經驗中堅韌不拔李自成不好色,不飲酒,不貪財利,而且十分樸素。當他進北京的時候,是" 氈笠縹衣,乘烏駁馬" (《李自成傳》);在京殿上朝見百官的時候," 戴尖頂白氈帽,藍布上馬衣,躡靴" 。他親自領兵去抵禦吳三桂和滿洲兵的時候,是" 絨帽藍布箭衣" ;而在他已經稱帝,退出北京的時候," 仍穿箭衣,但多一黃蓋" 。這雖然僅是四十天以內的事,而是天翻地覆的四十天。客觀上的變化儘管是怎樣劇烈,而他的服裝卻絲毫也沒有變化。史稱他 " 與其下共甘苦" ,可見李自成是個很有品質的人物。
在這樣的人物和作風之下,勢力自然會日見增加,而實現到天下無敵的地步。在十四、十五兩年間把河南、湖北幾乎全部收入掌中之後,李自成聽從了顧君恩的劃策,進入關中,終於在十六年十月攻破潼關,把孫傳庭殺了,明朝日益消弱。陝西局勢非明朝所有了。十七年二月出兵山西,不到兩個月便打到北京,沒三夭工夫便把北京城打下了。要說容易也實在顯得太容易了。在過短的時期之內獲得了過大的成功,這卻使李自成以下的牛金星、劉宗敏這些草莽英雄沉淪進了過分的陶醉裡去了。他們開始培植個人勢力,得了高位,集聚金銀財寶,就是不想想這樣的日子能保持多久。因為,山海關就是一個火藥桶。隨時都會爆發。
三,農民軍進了北京以後,開始腐化了李自成便進了皇宮。丞相牛金星所忙的是籌備登極大典,招攬門生,開科選舉。將軍劉宗敏所忙的是拶夾降官,蒐括贓款,嚴刑殺人。
這是李自成的得力助手,他們沒有近到責任來幫助李自成掃平不臣勢力,也沒有主動到山海關去防備吳三桂和後金的潛在威脅。大家都象以為天下就已經太平了的一樣。近在肘腋的關外大敵他們似乎全不在意。山海關僅僅派了幾千兵去鎮守,而幾十萬計程車兵卻屯積在京城裡面享樂。儘管平時的軍令是怎樣嚴,在大家都陶醉了的時候。劉宗敏幹了幾件事情。逼迫明朝官吏把金銀財寶交出來 不交的頭,劉宗敏是" 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 了。劉宗敏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綁了來,追求吳三桂的愛姬陳圓圓," 不得,拷掠酷甚" ,雖然得到了陳圓圓,而終於把吳三桂逼反了的,劉宗敏這出臭棋簍子實在挖了李自成的牆角。
四,李自成不採納李巖的建議,局勢惡化李將軍說了四件事情,一是李自成登基的事情,這條無關重要。二是文官追贓,除死難歸降外,宜分三等。有貪汙者發刑官嚴追,盡產人官。三是各營兵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聽候調遣出征。四是專門說了吳三桂的事情。吳鎮興兵復仇,邊報甚急。山海關那面已經危急了。
"主上不必興師,但遣官招撫吳鎮,許以侯封吳鎮父子。"
但是,李自成看了之後,不置可否。只是說了一句,知道了,就再不去理會了。
李將軍說的後兩項特別重要;一是嚴肅軍紀的問題,讓軍隊出城駐紮在外面,保持軍隊的戰鬥力;一是用政治解決吳三桂的問題。他上書是針對著劉宗敏的態度而說。
因為劉宗敏不是刑官,而他的追贓也有些不分青紅皂白,雖然為整頓軍紀而胡亂殺人。但是,北京城裡面的軍紀已失掉了平常的秩序。特別是劉宗敏捆綁吳襄而追求陳圓圓,拷掠霸道,後來失敗的大漏洞也就發生在這兒,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就是因此而起。如果李自成採納李巖的提議,即使失敗,也不至於那麼慘。李自成沒有控制住劉宗敏,所以,使山海關吳三桂與後金勾結入關,李自成的末日就提前了。
五,李自成本不是剛愎自用的人,他對於明室的待遇也非常寬大。在未入北京前,諸王歸順者多受封。在入北京後,帝與後也得到禮殯,太子和永、定二王也並未遭殺戮。他很能納人善言,而且平常所採取的還是民主式的合議制。
《北略》卷二十載:" 內官降賊者自宮中出,皆雲,李賊雖為首,然總有二十餘人,俱抗衡不相下,凡事皆眾共謀之"
後來李自成的失敗,實在不能讓他負專責,而牛金星和劉宗敏倒要負差不多全部的責任。
吳三桂這樣的人,在初對於李自成本有歸順之心,只是沒有下決心。如果李巖的諫言被採納,先給其父子以高爵厚祿,穩住他,而不是劉宗敏式的敲索綁票,吳三桂不至於" 為紅顏" 而" 衝冠一怒"。即使對於吳三桂要不客氣,劉宗敏那樣的一等大將應該親領人馬去鎮守山海關,以防吳三桂的叛變和和金的侵襲,把追贓的事讓給刑官去幹也儘可以勝任了。而事實卻不是這樣。防山海關的只有幾千人,十幾萬的人馬在京城裡享樂。到吳三桂已經降清,並誘引清兵入關之後,四月十九日才由李自成親自出徵。而一品大員權將軍劉宗敏在什麼地方?
李自成平定叛亂去了,丞相牛金星留守京城是怎樣的生活呢?
" 大轎門棍,灑金扇上貼內閣字,玉帶藍袍圓領,往來拜客,遍請同鄉。"
六,結束李自成以四月十九日出徵,一個星期後敗歸,二十九日離開北京向西安進發。後面卻被吳三桂緊緊的追著,一敗於定州,再敗於真定,損兵折將,李自成自己也帶了箭傷。在這時河南州縣多被南京的武力收復了。牛金星勸李自成殺了李巖。因為李將軍請求去收復河南。
李巖本來勸李自成以不殺收人心,河南州縣多反正。李自成召集諸將商量,李巖請率兵往河南。牛金星陰告李自成曰:“巖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巖故鄉也,恐不可制”。
李自成命令牛金星設計酒宴,牛金星等等殺了李巖兄弟。
宋獻策是李巖的朋友,宋軍師見劉宗敏,說了這件事情。劉宗敏大怒說:牛金星無一箭功,而封丞相,敢擅殺兩大將,必須誅殺這個壞蛋。
李自成將相離心,宋獻策遠走他鄉,劉宗敏率眾赴河南,農民軍分裂開來,力量說散就散了。
宋獻策與劉宗敏後為清兵所擒,遭了殺戮。李自成在第二年二月潼關失守,進入河南湖北,被清兵窮追猛打,於九月犧牲於湖北通山之九宮山,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
14 # 萬歲1148858845
李自成——曠代聖主,才過堯帝,德比舜君!粗衣惡食與部下共甘苦,陳永福箭傷其目,但是李自成非但沒有殺害反而加以重用,後來陳永福死守太原一個月為李自成盡忠殉國!李自成心懷大志,在亂世之中依然德行操守,一妻一妾皆老醜,不儲蓄私財,遠不是張獻忠,羅汝才之流能相比的,李自成失敗是朱元璋血腥鎮壓功臣集團的後遺症的結果,高一功,田見秀,袁宗第,郝搖旗等實際上都害怕被兔死狗烹而維持了某種程度的自立,而李自成的衛隊長則是劉宗敏的弟弟,很多事情都是無可奈何
-
15 # 寧蒙
李自成,自成不自成。透過其興衰過程看到一個成功之日就是失敗之時的準君王。當時,明朝,滿清,李張為代表的農民軍,自成三足鼎立之勢,李自成雖然在商洛山躲疫修整觀望,但時間太短,這期間聽了牛金星術士十八子主沉浮的偽論,李自成沉不住了,急著奪位當皇帝,露出隱藏多時的猙獰面目,象火箭飛行節節拋開認為無用劉劉張等盟友夥伴,結果呢成了笑話,強弩之末,陳圓圓石榴裙沒摸到,屁股剛捱到寶座就翻車大吉。無論怎麼看,歷史上的李自成都不是什麼好人,這根討厭的攪屎棍攪得神洲倒退幾十年,漢人被奴役拖了一條豬尾巴長達四百年,這都不關劉宗敏的事。讀史人不識史可嘆呀,說多了都是淚。李自成千萬別穿越過來,阿彌陀佛。
回覆列表
劉宗敏是陝西藍田人,年輕時做過鍛工,此後跟隨李自成起義。
闖王高迎祥死後,李自成繼任闖王之時,劉宗敏成為李自成麾下的得力戰將。
1638年,隨李自成隱於商洛山。後助李自成突圍巴西、魚腹諸山,入河南後,李自成的勢力越來越大。
劉宗敏在西安被李自成封為汝侯。之後,率軍出固關作戰、攻下真定,又與李自成的農民軍主力會師北京,因功加左都督銜。
其實,他是最不願意與吳三桂等明軍殘部合作的義軍將領。劉宗敏進京後的所作所為,確實是李自成失敗的主要原因。
那麼,劉宗敏做了哪些讓李自成快速失敗的事情呢?主要還是這麼兩件事情。
其一、劉宗敏是李自成功臣集團的代表人物,居功自傲,目光短淺,是激化李自成與明朝殘餘勢力矛盾的導火索劉宗敏是李自成的老部下,在起義的過程中,戰功卓著,有“居功自傲”的資本李自成率農民軍到達陝西藍田的時候,劉宗敏就趁機參加了李自成起義軍,他英勇作戰,屢立奇功,深得李自成的信任與器重。
明朝派洪承疇、孫傳庭等領兵,來鎮壓農民軍。明軍曹變蛟部大敗李自成於潼關,導致李自成的妻女都失散了,僅率劉宗敏等18騎親隨突圍而逃,不得已隱伏商洛山中。
此時,劉宗敏幫助李自成收拾殘兵,擴充義軍隊伍,製造兵器,重整旗鼓,為李闖王東山再起,立下赫赫戰功。
後來,明軍四路圍攻商洛,李自成、劉宗敏等突圍至鄖西。楊嗣昌督師夷陵,將李自成軍圍困魚腹諸山中。
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劉宗敏為了挽救農民軍,毅然決然地殺死二妻誓與李自成共存亡。他們焚燬軍隊的輜重,僅率輕騎突圍,直奔河南而去。
當時河南大旱,饑民投農民軍的達數萬人。劉宗敏在戰鬥中身先士卒,常出奇制勝,沉重地打擊了明王朝的主力軍。
1643年春,李自成在襄陽,建立農民革命政權,自號“奉天倡義大元帥”,李自成稱“新順王”,又改“襄陽”為“襄京”。設官定爵,劉宗敏被冊封為“權將軍”。
從商洛山到西安,又從西安到北京,劉宗敏跟隨李自成,立下赫赫戰功,他應該是最有資格“居功自傲”的義軍功臣。
義軍入京後,對明朝投降的官員,催逼助餉,劉宗敏成為激化李自成與明朝殘餘勢力矛盾的導火索農民軍以勢如破竹之勢,1644年3月18日攻克北京,結束了明王朝的統治。
推翻明王朝後,李自成封劉宗敏為汝侯,節制文官,由主持對明朝官吏“拷掠索餉”。
如何“拷掠索餉”呢?
劉宗敏命人特別趕製了五千副夾棍,用來逼迫明朝官員們交錢。
夾棍上有稜,有鐵釘相連,凡不繳納餉銀的明朝官吏,必將夾碎他們的手足。他還覺得催逼的力度不夠,於是命人在門口樹立了兩根大柱子,作為凌遲犯人的專用綁人柱。
他追贓索餉的舉措,失之過嚴,殺人不少,據說共獲銀七千萬兩以上,鑄成銀餅,約數萬塊,後來,這些餉銀都用騾車運到西安去了。
劉宗敏貪圖女色,霸佔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進而激化義軍與明朝三海關守軍的衝突由於大順軍對明朝邊防軍力量缺乏瞭解,根本不知道遼東明軍的實力。
沒有高度重視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的勢力,認為吳三桂就是一個小總兵而已,對他估計不足。
劉宗敏居然到吳襄府,把吳三桂寵妾陳圓圓掠來,強佔之,致使吳三桂降而復叛。
這個行為當然也是好色的行為,但是京城美女如雲,為何一定要佔據這樣的有夫之婦呢?僅僅是美色嗎?
很有可能也是一種報復行為,畢竟吳三桂是明軍將領,陳圓圓是敵軍家屬,所以說霸佔陳圓圓不僅僅是一種好色,還是小瞧遼東明軍力量的一種表現,畢竟他們沒有在戰場上較量過,反映出很多義軍,極端輕視邊關明軍的力量。
其二、劉宗敏沒有戰略眼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居然產生厭戰情緒,不主動北伐遼東,反而逼迫李自成親征吳三桂1644年4月5日,李自成在北京的武英殿,召集高階軍事會議,當時擬派大將劉宗敏出兵山海關。
劉宗敏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他居然頂撞李自成,他怒氣衝衝地說:“大家都是做賊的,憑什麼你在京城享受,讓我們去前線賣命?”
李自成實在氣不過,無奈之下,只好率農民軍親征。從此劉宗敏也不好再推託,只能隨李自成一起去討伐吳三桂的明軍。
大順軍向山海關猛攻,吳三桂軍漸難支撐,據守北翼城的一支吳三桂軍向大順軍投降,此時,多爾袞就在歡喜嶺的威遠臺上觀戰,他下令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關。
大順軍因攻堅一晝夜,也未能奪下山海關,於是改取野戰的辦法,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擺設一字長蛇陣,形成決戰的態勢。
多爾袞以吳三桂部為右翼迎戰,重兵則鱗次列陣於渤海濱,也就是大順軍陣尾薄弱之處,待機出擊,並告誡八旗各部不要急進。
大順軍不明白清軍意圖,仍按原計劃向吳三桂軍緊逼,令旗左右揮動,來回衝殺。吳三桂因有清軍壓陣,頑強抵禦。
大順軍也越戰越勇,不顧自身傷亡,把吳三桂的明軍團團圍住,血戰至中午,雙方均已疲憊不堪,損失慘重。
多爾袞見李自成與吳三桂,已經兩敗俱傷,於是急令阿濟格、多鐸各率2萬精銳騎兵,乘勢直衝大順軍。
八旗兵參戰之時,真的是萬馬驅馳,飛矢如雨,疲憊的大順軍,見清軍驟至,有些猝不及防,軍隊陣腳自亂,因此傷亡慘重。
不久,大順軍就敗下陣來,劉宗敏也在戰鬥中受傷,由於八旗軍的出現,李自成被出其不意的八旗軍,打得大敗而歸,他從此一蹶不振。
綜上所述,劉宗敏就是李自成功臣集團的代表人物,居功自傲,目光短淺,是激化李自成與明朝殘餘勢力矛盾的導火索。
劉宗敏確實沒有什麼戰略眼觀,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居然產生厭戰情緒,不主動北伐遼東,反而逼迫李自成親征吳三桂。
從進京後劉宗敏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確實是李自成比較糟糕的“隊友”,也可以說李自成就是敗在劉宗敏身上,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