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淳道書畫藝術
-
2 # 使用者154872198
“天龍八部”,又稱為“龍神八部”、“八部眾”,這些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人物名:天” 是指天神。 蕭峰 “龍” 是指神。佛經中的龍 段譽 “夜叉” 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 虛竹 “乾達婆” 是一種不吃酒內、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 阿朱 “阿修羅” 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 慕容復 “迦樓羅” 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 鳩摩智 “緊那羅” 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 玄慈 “摩呼羅迦” 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 遊坦之
-
3 # 坯逆翹楚的盜閒居
天龍八部原為佛教術語,指八種“非人”的“眾生”(所謂“非人”,指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所謂“眾生”,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
一、天即二十諸天以及其他天神。在佛教中,天神並沒有超脫生死輪迴,仍有墮入惡道的可能,因為他們仍和人、畜生處在同一個大的等級上。
佛教有“十道”之說,前四道為佛、菩薩、緣覺、聲聞等“四聖”,這四聖皆超脫了生死輪迴;後六道則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諸有情”,亦稱“眾生”。天為“後六道”之首,但還得小心翼翼,努力護法,否則就有被開除“天”籍,落入“惡道”的可能。
二、龍佛教中的“龍”,跟中國傳說中的“龍”不同,主要生活在水中不過沒有腳。
三、夜叉佛教中的一種鬼神,其首領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
“夜叉”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現在人們說到“夜叉”常指惡鬼。
四、乾達婆又稱為“香神”,不食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會從身上發出香氣。
五、阿修羅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
六、迦樓羅指“金翅鳥神”。這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顆凸起的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其實是蛇,因為最初為了貼近中國文化而把古印度神話中的蛇翻譯為龍)為食,每天要吃一條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命終時,體內積聚諸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一生以龍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七、緊那羅又名"樂天”,意為“音樂天”、“歌神”。
八、摩呼羅迦擁有蛇的神,是大莽蛇神,人身蛇的頭,又稱作地龍。
綜上所述
因為“天”及“龍”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
回覆列表
天龍八部是“天龍八部”這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