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誰主沉浮1762
-
2 # ZYF朱婭菲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古人對人彬彬有禮,是內心對人有一份尊敬。喝酒吟詩作賦,是內心有美和樂。所以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境。外在的優雅,是內心的恬靜的顯化!
-
3 # 山野亦承
我想,無非也就這樣,琴棋書畫詩香花茶,日常生活!!我一直在追尋復古的氣息,修身養性,帶著我的孩子們每天做著喜歡的事
-
4 # 磨磨姐姐
古人生活的雅緻,從茶文化可窺一斑:
行止有君子九禮,茶席如禪詩空靈,茶器要胎合形美,茶葉須溯時節宗源,水更是有蘭蕊露、梅上雪、竹芯淚、沁石乳……
能把飲茶當作一場社交活動的秀,如何不雅?!
-
5 # 漁歌晨唱
《世說新語》可窺見魏晉名士生活之一斑,酌酒清議,彈琴賦詩,談吐修養,才情逸緻,領歷代風雅之冠。
如嵇康。王戎曰: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山濤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風度氣韻,令人仰止。
《新語》中嘉儀雋語鱗次櫛比,羅列珠玉,溢於紙上,耳濡目染使人如坐春風。
王羲之《蘭亭集序》“引為流觴曲水,列作其次,一觴一詠,亦足暢敘幽情”,撫今懷古,弛心物外,寄情山水,悠然灑脫,往古來今之疑問傷懷付之流水,看開所有,及時行樂。
歐陽修《醉翁亭記》,盡山水、四時、風物之樂,與民同樂,滄桑成敗、悲欣榮辱,世事無常如煙雲過目,天地人和,樂民之樂,盡儒者文人之情懷,不知老之將至。
明小品《小窗幽記》、《菜根譚》娓娓道來,將平常索味的煙火生活換骨洗髓得生趣活潑,充滿靈氣與美感,既能盡小家之意味,又不失大家之從容,優雅雋永如在目前。
李漁是清時一沒落文人,將生活之隨感筆記於《閒情偶記》,詩詞曲韻、美女衣服、居室飲食、文玩花草、修身養性無不賅備,即使顛沛奔波,亦不離生活方方面面之講究品味。
-
6 # 小布丁說教育
古人的生活可以雅緻到什麼程度?
你大概不會想到,屋前的臺階應該有幾階,家中的浴室應該如何設定,牆上的裝飾畫每個月都該掛些什麼,水果怎麼擺盤更好看……
這些看似“皮毛”的小細節,在古人眼中,都是可以用來體現生活情趣的。這些才情和趣味,從山水樹木到桌椅板凳,從花鳥魚蟲到一蔬一飯,那些我們每天都經歷著的生活,卻被古人精心對待著。
他們總是善於利用生活裡的“閒事雜物”,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或許在傳統觀念中,人不可沉迷於外物,但卻是這些外物,構成了生活和每一個人的樣子。
居所古人對自己的居住環境,不可謂不挑剔。房子就像一個人的標籤,建在哪裡,有哪些形制,都是屋主人審美和情志的體現。所謂“亭臺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
從房屋的設定佈局到微小裝飾,都各有講究。繁簡不同,冬夏各異,高堂廣榭,各有所宜。比如夏天的山齋,開北門以通風納涼,種上些青苔,就很賞心悅目。冬天的丈室,做成暖房,要有西邊的窗戶來收集落日的溫度。
花園有一個自家園子,並且打理得美美的,大概可以排入“古人最讓人羨慕的地方”榜單。花木是最不可缺的。不同的花草在多情的古人眼中各有性格,也有各自適宜的疏密位置。
桃如歌舞場中的美人,宜在池邊多植;李如清冷的女道士,宜在煙霞泉石間,但不必多;梅更是幽人的伴侶,在孤石之側或月下空庭,最有清趣古意。
更須與時節相配,晴夏綠窗分映的芭蕉,晚秋紅葉可愛的烏桕——“四時不斷,皆入圖畫” 。而古人最愛做的,是把自然山水濃縮到自己的小天地。
所以園子不論大小,都有山有水。假山和水池是常見的,也可以有鑿井和人工瀑布。他們又喜歡收集天然的水飲用,譬如雨水,秋天的最好,黃梅天的次之;夏天的暴雨最不可,風雷致,尤其傷人;雪水煮茶最好,但不能用新雪,有土氣,需要存放一段時間。
寵物文人養寵物,偏愛魚和鳥。廊廡之下,適合養靈巧的畫眉,可以點綴生活。如果是有個空林別墅的隱形富豪,還可以養養仙鶴。
魚的種類更多,連取名都很有趣,裹頭紅、連腮紅、瑪瑙眼、琥珀眼、金管、銀管、落花流水、隔斷紅塵……古人愛禽鳥金魚,也有一套自己的觀賞之法。
下次出門賞魚,做不到天不亮就起床,那不妨挑個涼爽的夜晚,雨過的午後,也模仿一下古人眼中的魚影。
書畫古人對書畫大概是真愛。面對古書名畫,就像面對心上人一般,戰戰兢兢,心懷敬意。如何裝裱、收藏、展示,皆是學問。
尤其是掛畫,不同時節都有相應的主題。每月掛上一幅應景的畫,讓生活多一點點儀式感。
傢俱明代文人對室內傢俱的要求是天然而樸素的,就像如今人們偏愛極簡風格,講究人體工學。古人的桌椅,不追求過分的裝飾,但必須古雅可愛,又實用舒適。
房間中佈置的器物,都講究一個氣韻清雅,用賞皆宜。拿檯燈來說,造型別致的“古銅駝燈、羊燈、龜燈、諸葛燈”,只適合玩賞,卻不實用;有一種蓮花造型的燈,最是雅緻。
文人更偏愛古樸的質感,有名如定窯、宣窯的瓷器,卻不堪用,不如古樸矮小的舊錫器更好。
裝扮古人愛美,對服飾很是看重。質地、樣式都精心選擇。既合於季節時令,也合於身份場合;不追求過分華麗,也不刻意衣衫襤褸,方為雅士風範。
有趣的是,古代很多文獻不僅記載了人的衣著,也講了不少家的“衣飾”,如被、縟、毯子、帳子……帳子的布料花色都須隨季節,夏季宜蕉麻或紗,冬季宜用綢或紫花厚布。
有一種出自西邊的絨毯,在冬天沒有狐皮、貂毛的情況下,“亦可當溫柔鄉”。貂毛狐皮太不環保,今天的我們還是考慮一下代替品吧。
旅行古人的雅,不僅在家中,也在路上。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大筆一揮,就讓你背誦全文,羨慕都羨慕不來。
他們的出行工具也齊全,走陸路有牛車、馬車、人車,走山路還有轎子,不過他們大概更喜歡走水路,因為那看起來更從容優雅。
飲食生活在於一蔬一飯,如何把普通的食物吃出高階感,是每個吃貨的終極目標,古人也是如此。
焚香煮茶,更是生活品質的體現。
古人愛之,因為在每一個場合,它們都顯得那麼適時宜,合心意,像一個永遠陪伴自己的老友。
總之,如果有那個心血來潮的時刻,燃一支香,煮一壺茶,感受一下古人的雅緻,想來也是不錯的。這些構成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種種閒餘小事,讓人思慕,讓人豔羨。讓我們有機會追模古人,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回覆列表
古人對自己的居住環境,不可謂不挑剔。
房子就像一個人的標籤,建在哪裡,有哪些形制,都是屋主人審美和情志的體現。所謂“亭臺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
而從房屋的設定佈局到微小裝飾,都各有講究。繁簡不同,冬夏各異,高堂廣榭,各有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