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0後愛看歷史
-
2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漢武帝不太可能看見《史記》。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因為已經無畏了,因此在其中對於漢武帝以及漢朝的皇帝均沒有避諱,基本上是什麼寫什麼,因此司馬遷預感到了這本書的命運。此後《史記》也經歷了非常波折的命運。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史記》的命運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已經預感到了自己這本書的命運幾何了。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如此寫到:
“序略,以拾遺補,成一家之言,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司馬遷將《史記》的正本藏於深山之中,將副本藏於京師之中,等待後世有聖人君子(賢明的皇帝)的時候,才將這本書拿出來廣為流傳。在司馬遷看來,漢武帝劉徹這個人好大喜功而且極要面子,之前的李陵之禍已經給司馬遷以慘痛的教訓了,司馬遷絕對不可能讓漢武帝看到這本書。
但是卻有一種說法是漢武帝看過《史記》,李陵之禍並非是因為李陵而是因為司馬遷寫的《史記》揭了很多漢武帝的短,因此漢武帝不僅懲罰了司馬遷而且還找人改了《史記》。說實話,我對這個說法不太信,漢武帝並非什麼善男信女。當時的史官制度也沒有那麼完善,漢武帝完全可以一把火燒了《史記》然後殺了司馬遷就是了。而且《史記》裡面對於劉邦的描寫並不友善,如果漢武帝改過的話,為何不給自己老祖宗美化一下呢?
既然如此,那麼這本書是如何流傳出來的呢?那就要感謝司馬遷的女婿楊敞了。據推斷,司馬遷死後的正本應該就是被放在深山之中難以見得了,但是副本卻被司馬遷的女婿楊敞給儲存了下來。後面司馬遷的孫子楊惲將《史記》這本書公之於眾,之後《史記》才得以顯現在大眾眼前。據記載:
“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佈焉。王莽時,求封遷後,為史通子。”可見《史記》是在漢宣帝的時候才在大眾面前展現出來的。然而這樣的《史記》與司馬遷所寫作的《史記》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因為《史記》遭到了漢朝的官方人員的刪減。
二、被刪減的《史記》《史記》即便是可以被髮行了,其中的內容肯定也是經過漢朝的相關人員的整理和刪減之後才可以出現在大眾面前。如班固寫《司馬遷傳》的時候就如此寫到:
“第七十,遷之自敘云爾。而十篇缺,有錄無書。”也就是說在班固時代,司馬遷的《史記》已經是少了整整十篇。說實話,從司馬遷到班固這一段時間並不長,散佚的可能性極低,因此只能是因為《史記》被刪減了。而且說實話,班固未必是個老實人,作為漢朝的御用史官,他有沒有再次編排《史記》也很難說。但是至少說他的父親班彪曾經重新編排過《史記》,據記載:
“武帝時,司馬遷著《史記》,自太初以後,闕而不錄,後好事者頗或綴集時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繼其書。彪乃繼採前史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譏正得失。”我們從這個記載可見,在班彪的時候,《史記》已經是一本非常流行的歷史類讀物了,但是其中缺了很多章節,因此就有人去增補它,但是因為這些人的文筆都不太行,因此增補的效果很差,一直到了班彪的時候班彪作了數十篇後傳才給補上。
因此來看,我們現在看的《史記》說不定裡面就有部分章節是班彪所寫而並非司馬遷所寫的。
另外,據《後漢書》記載,楊終也奉命刪減過《史記》,並且還刪掉了十餘萬字。“後受詔刪《太史公書》為十餘萬言。”
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史記》,已經遠遠不是原本《太史公書》的樣子了,它經過了無數雙手的修改之後,變成了《史記》了。
三、《史記》被刪減了哪些內容呢?我想大家對於這個問題很感興趣,那麼我們也可以來推測一下《史記》刪減了哪些內容。
1、 有關呂后家人的記載。我們發現其實歷代皇帝起兵的時候,往往都有一大批親戚的幫助。例如說劉秀的身邊的陰家、鄧家;曹操身邊的夏侯家、曹家;朱元璋身邊的朱文正、李文忠等。但是劉邦身邊只有他的老鄉卻少有他的親戚。我們想一下,呂后家族是當地的富豪,在劉邦起兵的時候肯定也出錢出力出人了,其中呂后的哥哥呂澤便是其中之一。但是縱觀《世紀》關於呂澤的記錄幾乎被刪減完,剩下的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記錄,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其中被刪除的很多東西。
2、 諸侯年表的空缺。《史記》之中有十表。作為普通讀者,我們很少留意十表。但是在歷史研究者看來,十表就具有非常大的價值了。但是我們在看十表的時候會發現其中有非常非常多的空缺。首先我認為,不可能會出現那一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的時候。之所以空缺,很有可能是因為這一年出現的事情被刪減了,因此才會空缺。
《史記》在其公開發行之前,實屬禁書,即便是王爺想看也很難看到。另外比較有趣的一點是,王莽非常愛看《史記》,這也是《史記》在東漢被反感的原因之一。為什麼王莽喜歡呢?會不會是因為裡面有很多劉家的黑料才被王莽喜歡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
3 # 使用者7063446772967
司馬遷寫的史記漢武帝沒有看過。古代史官獨立履行職責,不受任何外來干涉,即使皇帝也不能強迫史官按自己的意願去寫史。史官也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堅持客觀真實地記錄值得記載的事實。最典型的是記錄“崔杼弒君”的史官們,前仆後繼,視死如歸,權臣崔杼雖然連殺數人,最終無法改變這一歷史記錄。在漢代及以前,不僅史官完全獨立履行職責,忠於事實,而且對皇帝去世後的諡號以及是否立廟,都嚴格遵守規則。不像後世氾濫成災,多為拔高溢美。干預史官記錄的惡例,始於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帝王並不能肆意妄為。只是到了後期,尤其是明清時期,封建專制達到極端程度,阻遏了社會進步。
-
4 # 花木蘭隊長
在歷史上,漢武第很可能沒看過史記
原因有以下幾點:
1,古代皇帝所閱讀的書籍並非皇帝隨便找的,而是由專門的翰林機構統一統一標定的。皇帝貴為真龍天子,其所讀書籍有嚴格的審查,只有相當正規的書籍才能被皇帝所閱讀。史記只是司馬遷個人所做,且在漢代他還是個戴罪的人,其書籍不可能呈上御前。
2,在司馬遷剛完成史記之後,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漢代私家著書風氣十分興盛,在當時人們看來,司馬遷史記可能和其他大家所著的書沒撒兩樣。
再者,史記在史學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名聲,全然在於宋代的功勞。宋代寫史風氣濃厚,也產生過很多的史學大作。在宋代人研究歷史的時候,發現司馬遷的史記是最能全面記載秦漢歷史的,為當時的人們所追捧,也為史記今天的地位有了一定的功勞。
3,司馬遷在當時作為一個忍受了宮邢的囚犯,其所寫的書就算能呈給漢武帝,皇帝也決不會去看的。
-
5 # 本昌談歷史
司馬遷寫的巜史記》,漢武帝沒有看過。
原因之一,“史官,是每個朝代設定的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史官所記錄的史實皇帝是無權知道的,歷史上皇帝干預史官記實從唐朝才開了先河,漢朝史官記錄和編撰歷史的保密制度並沒受到破壞,所以漢武帝並沒有看《史記》的權力。
原因之二,
《史記》記載了上至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前107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其中對漢武帝的評價,特別對於漢武帝的過失,司馬遷絲毫沒有加以隱瞞,如在《封禪書》中,他把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無聊行為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如果漢武帝看過《史記》,這些內容是絕對不允許的。
原因之三,撰寫巜史記》並不是當時漢朝宮廷給他的任務,是為了完成父親司馬談的遺願。司馬談在彌留之際對司馬遷說:“我死以後,你千萬不要忘記我要編寫的論著啊。”所以說,撰寫《史記》並不是漢武帝分配的任務,而是司馬遷父親自己想做的事,這也沒有必要讓漢武帝知道。
原因之四,
司馬遷的巜報任安書》中說的很明白,巜史記》是要“藏之名山,以俟後人”。巜史記》直到武帝死後才由其外孫帶為刊印。這就說明司馬遷寫完巜史記》後就把原稿秘密藏起來了,漢武帝是不知這件事的。
-
6 # 周鑫 | 學通TT 線上教育平臺
結論置前——漢武帝很可能沒看過《史記》。
一、帝王不觀當代國史史記記述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當然會包括“當代”國史。自古帝王不觀當代國史,“國史既善惡必書,庶幾人主不為非法。止應畏有忤旨,故不得見也(——房玄齡)。”直到唐李二時期,才開創了帝王觀當代國史的先河,前代的帝王是不會去看的。
二、司馬遷寫《史記》更多地是私人行為司馬遷寫《史記》更多地是繼承他父親司馬談的遺志,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司馬家自周朝以來世代為太史令(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如司馬錯、司馬靳),在父親的教導與影響下,也蒐集到了不少前代史料,完成了知識的儲備。而且“太史令”這個官職在魏晉前除了修史,還有兩項重要的職能是天文與曆法,比如東漢著名的張衡就是太史令。而魏晉之後太史令與修史就完全沒有關係了,變成了專管天文曆法的官職,這個官職在明清還有一個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叫“欽天監”。
三、《史記》為大漢公敵項羽做“本紀”《史記》中記述帝王功績的十二篇“本紀”中,有一篇叫《項羽本紀》。項羽可是大漢的公敵,而且整個漢代官方對這位西楚霸王基本上都是稱名(項籍)不稱字(項羽)的,比太史公晚二百年的班固在寫《漢書》時,給項羽寫的都是《項籍傳》,不但不稱字,也不把他當帝王看。如果漢武帝看過《史記》的話,也一定不會讓太史公寫“項羽本紀”的。
四、《漢書》記載司馬遷寫好《史記》之後藏起來了。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佈焉。——「漢書·司馬遷傳」司馬遷活著的時候大部分人並不知道他寫了《史記》,哦,當時可能叫《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直到他外孫牛了之後才跟宣帝說“我姥爺寫了一本巨牛啤的書”。
五、也有史書記載漢武帝看過《史記》距太史公四百年後的陳壽在《三國志》裡借王肅之口說“司馬遷記事,不虛美,不隱惡。漢武帝聞其述《史記》,取孝景及己本紀覽之,於是大怒,削而投之。於今此兩紀有錄無書。後遭李陵事,遂下遷蠶室。此為隱切在孝武,而不在於史遷也。”不過根據前面分析,這段話可信度也不是很高。
綜上,漢武帝很可能沒有看過《史記》。
-
7 # 晚清歷史影片
司馬遷寫完史記後,曾經將文稿給漢武帝看,漢武帝也因為書中對他和漢朝的幾個皇帝寫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頗為震怒,但那時漢武帝已經病入膏肓,並沒有懲罰司馬遷,而是封司馬遷為中書令。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回覆列表
肯定沒有,司馬遷的史記之所以出名,是後世以及現在我們研究歷史的官方或者歷史愛好者對這本書趨之若鶩,在當時 他就是一個閹人,一個犯了錯誤的一個史官,就好像現在一個市的市長,他的管轄區域內的一個科員寫了本書,你覺得市長會去關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