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DaveRaymann
太祖不是最大的廟號。西晉武帝時,追諡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司馬師為景皇帝,廟號世宗。司馬昭為文皇帝,廟號太祖。但的確有點不合常理,比如司馬昭是太祖,能上太祖廟號的一般是指白手起家,沒有祖上福澤的,比如劉邦,朱元璋。而像李淵,因為是八柱國李虎之後人,本身在起兵前亦是隋朝高官,所以廟號只能高祖。西晉這個廟號有點感覺顛倒了,可能也是司馬氏集團得位不正的原因吧。
-
3 # 玄真子20187912
司馬炎擔心大伯一系司馬攸正統問題,所以不能以司馬懿為太祖(其實司馬懿為太祖最合禮法,開基之祖),否則司馬攸(過繼司馬師)是大宗,司馬炎承統不正,故而把親爹搞上太祖位
-
4 # 490158593
司馬懿的高祖,司馬師的世宗,耐人尋味,為了確保司馬炎的正統性。其實司馬懿是太祖,司馬昭是世宗,這樣司馬炎就沒有合法性了。
-
5 # 暮史朝經
其實這裡非常簡單,因為司馬懿生前並未受晉公晉王諸侯爵位,司馬懿生前最大官是丞相,所以他死後曹魏只給了一個“宣文”諡號,司馬昭從晉公封為晉王,才追諡“宣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司馬昭才是晉朝的立始之君,而司馬懿只能說是發家史的開始。
司馬懿的大兒子司馬師生前只是一個大將軍,他死後同樣被曹魏追諡為“忠武”,司馬昭進封晉王才追諡為景王。而司馬昭為什麼能成為晉太祖?
其實,司馬昭成為晉太祖主要是其生前被封為晉公,就是諸侯了,再後來又封為“晉王”了,那麼司馬昭就可以追封司馬懿、司馬昭為王了,但廟號就不能評定了,因為廟號是後人當了天子之主的皇帝給評定的,作為諸侯時根本不能評予廟號給先祖。
晉王司馬昭病逝後,其子司馬炎襲晉王,追諡司馬炎為文王,後又逼迫曹魏禪位,司馬炎稱帝。稱帝后司馬炎追封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司馬師為景皇帝,廟號世宗;司馬昭為文皇帝,廟號太祖。如果司馬懿或司馬師任何一個生前或生後追封為晉公或晉王的話,太祖這廟號就會是他們了。
例如曹操在世時是即是漢獻帝的丞相又是魏國公,後又受封魏王,所以曹丕稱帝后同樣追封曹操為帝,諡號從武王變成武帝,廟號追封太祖。再說李淵是唐朝開國君主,同樣的是諡號只是“高祖”而不是太祖,主要還是李淵承襲了唐國公這個爵位,李淵的祖父李虎死後被追封唐國公世襲爵位,李淵在其父李昞手中繼承了唐國公這個爵位,所以在開國後追封李虎為太祖景皇帝,李昞為世祖元皇帝。
-
6 # 樂學讀書會
你要知道司馬炎是誰的兒子,如果司馬懿被視為奠基太祖,那法統繼承人應該是司馬師的後人(雖然司馬師只有一個過繼的兒子)。但是定司馬昭那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再者,司馬懿高平陵政變後三年就死了,比功勞很難說。但司馬昭不同,他有滅蜀功勞,這才是實打實的。司馬懿只是控制了魏國這個公司,根基還不穩。司馬師穩了根基,但只有司馬昭帶領公司大發展,才能完成管理層收購。司馬懿的功是一家之功,司馬昭是國家之功,誰大?
-
7 # 劉小新lyx
因為司馬炎有私心。當時他的親弟弟司馬攸被過繼給司馬師,司馬昭在生前就拍著座位說這個位置氏司馬攸的。如果封司馬懿為太祖,那麼按照繼承順序,司馬師就是正統,那麼司馬攸就會擁有正統的名分。更為重要的是司馬攸能力強,眾人認為他的才能和威望都超越哥哥司馬炎,司馬懿也很器重他(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再加上司馬炎的兒子是個草包,當司馬炎滅吳後身體健康惡化,而太子及各皇子都軟弱,朝中人人都希望由司馬攸繼位(及帝晚年,諸子並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內外,皆屬意於攸)。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炎為了保證自己的白痴兒子順利即位,必須打壓司馬攸。因此,將太祖的位置給了司馬昭,證明自己才是正統,而僅僅給了司馬師世宗的廟號。
-
8 # 錢包厚度要趕上年齡啊
不是,司馬昭的太祖位是有爭議的,東晉時改司馬懿為太祖,只不過後世以西晉開國封的為準,司馬炎尊司馬昭為太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皇位合法,太祖位基業之始,如果司馬懿為太祖,那順序應該是司馬師,司馬優。如果尊司馬昭為太祖,就沒這個問題了
回覆列表
中國的早期的帝王祖廟,稱“太廟”,根據古代文獻記載:上古太廟,一廟一主。唐夏五廟,商七廟,周亦七廟。
《禮記·王制》記載的就是商周時期天子七廟:“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天子七廟,三昭三穆,左昭右穆,最上面就是太祖,如下圖所示(坐北朝南)。
魏晉之時,每廟一主的形制變為一廟多室。魏有四室,晉為七室,東晉增至十室至十四室,親盡則祧遷。
原在廟內兩廂別立夾室“儲”,供奉已祧神主,後世則另立祧廟於殿後,至唐代,定為一廟九室;明清亦沿襲一廟九室,另立祧廟之制。
明朝也是九廟,到了世宗嘉靖皇帝時代,就到了第九代,親近則祧,就有了大禮儀之爭,太祖不能祧,朱棣不敢祧,把太宗朱棣改成了成祖,把朱棣的兒子祧了。
至於五世而斬,這個出自孟子,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個類似於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怎麼說呢,延續一千多年的帝王沒有,延續一千多年的家族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