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孔乙己亂彈
-
2 # 薺菜糰子
戰鬥機不是偵察機,制式配備裡不會有相機,如果有,只能是客串偵查或拍攝宣傳片需要。但戰鬥機上有照相槍。早在1915年,就發明了外形模仿機槍的照相槍,用於空中射擊訓練。很簡單,你照下來了,而且目標位於中央,就說明你瞄準了打中了。後來,這一發明被賦予了其他價值:記錄戰果。空戰瞬息萬變,生死頃刻之間,即便是僚機也可能與長機分開各自為戰。所以你打下的敵機,戰友未必能恰好看見,併為你作證。而且戰友之間總是願意互相幫助,對戰果確認難免從寬。有了照相槍,基本上就是“鐵證如山”了。除此以外,照相槍對射擊訓練依舊重要。所以二戰開始照相槍逐漸普及,到戰後已經成為標配
-
3 # 雲墨世界_
其實,所謂早期戰鬥機?在我國,最早的戰鬥機應該是亞克螺旋槳小型飛機?比如我部的王海司令就曾用200斤花生米換了一架小亞克飛機(蘇聯);不過這是及少及少的;真正使用的早期戰鬥機應該是比斯飛機和後來的米格15戰鬥機,照相機在機頭進氣道口上側:機體不大,大概15cm立方吧……這個照相機的作用主要用於記錄飛機前方的實景實況;如炮擊敵機的實況?因為當時這種機上是12.5mm的機槍以及後來的23mm的航炮與37航炮;無論對空對地射擊都能記錄;長達幾米的膠捲足夠使用;當然,在飛機實彈空靶訓練中,其命中率也是靠照機來完成的;
不過,對有偵察任務的戰機來說還有著寬幅照相機,其照相裝置按裝在“肚皮”底下,這是用於偵察照相用;同時,投放炸彈時也能記錄實況;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發生過這麼一件亊:我部兩架戰機打同一架敵機,結果敵機被擊落了?兩個飛行員稱是自己擊落的?在無法判定時,就只能靠照相機了?結果看了膠捲後立馬確定了……
-
4 # 異曲同工533
有的網友說得對,首先要區分偵察機和殲擊機。偵察機的照相機通常是在機腹,如同我們的照相機是攝取影像的。殲擊機叫照相槍,如米格15比斯、殲5、殲6是安裝在機頭進氣道上方,有些訓練如攔截科目,按射擊按鈕時照相槍(135相機)工作,回來透過照相室沖洗、判讀(軍事術語)是否命中。戰時可以判讀戰果。
-
5 # 魔尊重樓L
應該是類似現在的黑匣子的作用吧,拍攝作戰影片,可以很好的研究敵人飛機特性,也可以用於培訓新飛行員的教材影片。可以統計戰場擊毀敵方飛機或者目標數量,偵查敵方情況。可以拍攝擊毀敵機的畫面用於當戰爭宣傳片來提升部隊士氣。等等的吧。
-
6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早期戰鬥機使用的照相機既有帶整流罩的機載型號也有手持的槍式照相機。 戰鬥機使用的照像機是主要用於飛機來幫助衡量戰術的有效性。
戰鬥機載照像機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在射擊訓練中變得普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皇家飛行隊,劉易斯機槍被改造成照相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照相機通常用於作戰飛機上擊落敵機時進行記錄。其中一些鏡頭一直儲存到今天,並且經常是二戰電影、電視節目或影片遊戲中庫存鏡頭的來源。
手持槍式照像機也可以指安裝在槍上的攝像機,其中攝像機具有瞄準點指示器,通常是十字準線或紅點形式的十字線,在照片中顯示槍被瞄準的位置。 美國二戰時使用的16毫米槍式照相機是電子啟用的攝像系統,通常安裝在戰鬥機和對地攻擊機的機翼上,以記錄攻擊的細節,作為對敵戰果的確認或仔細檢查敵人新裝備的細節。內部間隔控制可以被操縱來改變拍攝速率。
拍攝取決於一天中的時間或天氣狀況。 一旦飛行員按下控制桿上的扳機,照像機通常會啟動,記錄每一個確定的需要拍攝的細節。一旦任務結束和照相完成,膠片將會被沖洗出來。 基地人員會仔細檢查重要的細節或確認戰果。
出於訓練目的,照相機被用來記錄模擬受訓者之間的空戰,顯示成功或失敗。如果你看過戰爭片中顯示敵機被擊落的鏡頭,這部電影很可能是由這些小型,機翼內部安裝的相機拍攝的。
-
7 # 樓蘭百夫長
飛機最早用於作戰是在1911年的意土戰爭中
那時候的老式螺旋槳飛機主要用來給炮兵校準射擊、低空偵查和簡易的轟炸
總體來說,偵查的用處是最大的,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嘛
飛行員在天上偵查對方陣地的兵力部署,重型火器的部署位置,防禦陣地的設定等等
然後回來告訴指揮官
有時候飛行員會加上自己的主觀臆斷,影響了指揮官的判斷
所以後來就在飛機上安裝照相機,把偵查的物件拍下來,讓指揮官自己判斷
這就是一開始飛機用於作戰的主要方式
那時候交戰雙方的飛行員在天上還會互相打招呼
直到有一天其中一名不地道的飛行員帶了把手槍,把對面飛過來打招呼的飛行員擊斃了
然後大家就開始在飛機上裝機槍,打的你死我活
於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些帶著照相機和重機槍的飛機就在天上各種格鬥
你看,現在的各種戰鬥機戰法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就確定下來的
什麼各種隊形啥的,都是那時候流傳下來的
-
8 # 兵器知識譜
不僅是早期,就連現在的戰鬥機上面仍然有照相機,簡單來講它就是用來記錄戰況和確認戰果的,從這個用途上來看,它與現在的行車記錄儀頗為相似。
為什麼戰鬥機戰需要對戰況進行記錄、對戰果進行確認呢?
在戰鬥機使用照相機之前,空戰時的戰鬥情況以及戰果都是透過飛行員的描述結合地面人員的觀察得到,這就存在了一些由於主觀因素造成的戰況、戰果記錄不清。
舉個例子:當兩架編號分別為A和B的戰鬥機在與目標C進行空戰時,目標C被擊落以後,A機和B機都宣稱是自己擊落的目標C,這時候如果沒有地面人員的觀察做旁證,那就有可能永遠無法確認究竟是A機的戰果還是B機的戰果。
相對於戰果記錄而言,戰況記錄則更顯得重要,當戰鬥機發起攻擊時,機體所攜帶的照相機就會將飛機的戰鬥展開全程記錄下來,待戰鬥結束回到基地以後,這些戰鬥過程就可以像放電影一樣放映出來,做為下來的戰鬥總結以及戰術分析的參考依據。
因此不僅僅是戰鬥機需要安裝照相機,轟炸機也不例外,它可以記錄下轟炸機到達預定空域後的轟炸任務執行全過程,包括投彈情況、敵機攔截情況、敵方防空火力情況、己方損失情況等等,它作用則與戰鬥機的照相機一樣,以供戰後進行戰術分析參考以及戰果評估參考。
可見並不是只有戰鬥機上才有照相機,準確來說,只要是作戰飛機都需要安裝照相機,只不過用途不同而已。
那麼問題就來了——戰機上的照相機是如何進行戰況、戰果記錄的呢?我們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下圖為美製P-51“野馬”戰鬥機,黃色箭頭指示的是該型戰鬥機安裝槍式航空照相機的位置,它的視窗旁邊有槍式航空照相機的英文名“Gun Camera"的標註,型號為AN-N6,採用50英尺長、16毫米寬的柯達膠片,該型槍式航空照相機在B-17、B-24、B-25、B-29轟炸機的遙控炮塔上也有使用。
戰鬥機上的照相機本質上是一部攝像機戰鬥機上的照相機稱為“航空照相機”,由於形態是滴水狀的低空氣阻力造型,像極了槍械,所以又稱為“槍式照相機”,它屬於小型照相機的類別。
槍式照相機於1858年由英國的T·斯卡夫(T·Skaife)發明,最初的用途是裝備間諜,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形似手槍的相機內裝有一個成像特別清晰的鏡頭,能拍攝直徑1.5英寸的快照,拍攝時,只要扣動扳機,橡皮開關就會引發自動式彈簧,鏡頭便隨即開啟。
這樣的槍式照相機每扣動一次扳機只能拍一張照片,這顯然不符合戰機對戰果和戰況記錄的要求,所以科學家們在槍式照相機的基礎上進行大量改進。
改進內容為:第一、提高拍照速度;第二、增加底片數量;第三、改變拍攝方式。
提高拍照速度的方法是使用小型電動機來驅動膠捲以及相機,使拍照速度達到了4~8張/分鐘。
由於拍照速度的加快,膠捲數量也需要大幅增加,膠捲數量的增加即膠捲長度的增加。
這樣一來,照相機就能夠將戰況和戰果完美地記錄下來,回到地面以後,指揮官們可以透過高速放映機播放膠捲,一連串照片在高速播放下形成完成的視屏資料,將戰鬥過程重現出來。
因此機載槍式照相機本質上是一部攝像機,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照相機”了。
▼下圖為米格-21戰鬥機的航空槍式照相機記錄下來的冷戰時期真實空戰情況,米格-21的陀螺儀光環已經將這架西方戰鬥機套住,在機炮時代,被瞄準光環套住相當於現在的火控雷達鎖定,只要飛行員開火,前面這架西方戰鬥機就會被臨空打爆,因此航空槍式照相機記錄下來的鏡頭可以被評判為飛行員取得戰果,他可以在自己的戰機身上畫一個空心五角星了,(兩次這樣的“鎖定”才能畫實心五角星,表示擊落)。
機載照相機技術在現代戰機上的應用槍式照相機技術的發展經歷了黑白攝影技術、彩色攝影技術,這兩種攝影技術都屬於膠片時代,即底片攝影技術,採用該技術的機載照相機一直沿用到上世紀80年代。
這個時期晶體攝像管技術已經成熟,日本甚至發明了JVC行動式攝像機,儘管這樣的攝像機比傳統機載槍式照相機便捷,但是它依舊屬於底片拍攝技術,區別在於底片由膠片改成了磁帶。
磁帶的長度制約著拍攝時長,採用了JVC拍攝技術的機載照相機拍攝時長達到了2小時,因此這個時期的戰機能在起飛後即開始拍攝,又或者開火前開始拍攝,以獲得比膠片照相機更完整的戰況和戰績記錄資料。
直到電子數碼照相機開始問世,機載槍式照相機才解除了拍攝時長的制約,這個時期的影像資料儲存介質一共經歷了磁碟、光碟、硬碟三個發展階段。
當然機載照相機也不再侷限於低風阻的槍械形態,而是以多功能光電球的形式直接整合在戰機身上,或者整合在飛行員頭盔上,又或者遍佈於戰機和飛行員頭盔上,形成360度無死角拍攝。
而且有益於無線傳輸技術的突飛猛進,所拍攝的影像資料不但能接近於無限大的儲存,而且還能在4G無線網路或者5G無線網路構架上實現實時傳輸。
因此有人認為無線傳輸技術、拍攝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最終會催生無人駕駛戰機的出現,事實證明離這一天真的不遠了。
200年前發明槍式照相機的那傢伙恐怕怎麼也猜不到他的發明奠定了無人戰場時代的到來,更不會想到使用照相機拍攝技術發揮的記錄功能將會轉變成實時觀察功能。
▼下圖為世界上第三種第四代戰鬥機殲-20的區域性特寫,紅色圓圈指示的是該型戰鬥機的多邊形EOTS透鏡艙,所謂“EOTS”指的是具有高度解析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尋和跟蹤、雷達指示、測距與雷達點跟蹤等能力的感測器系統,也可理解為現代戰鬥機的“照相機”,但是它的功能可比照相機強了10000倍都不止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第一、早期戰鬥機上面的照相機的作用是為了記錄戰況和戰果,這樣的相機叫做槍式航空照相機,它在飛行員對目標開火的同時以4~8張/分鐘的速度同步拍攝,將戰鬥機的戰況和戰果以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供地面人員觀看參考。
第二、槍式機載照相機一直沿用至今,只不過在技術發展的推動下,形態和效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並且拍攝理念會一直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下去,未來實現正真正意義上的“無人戰場”時,拍攝技術就會從記錄功能轉變成實時觀察功能。
知識延伸
很多人一看到“照相機”三個字時,腦海裡立馬湧現出它的記錄功能,因此振振有詞地解答它的用途為“偵察與記錄”。
記錄用途是對的,畢竟除了影像資料以外再難有其它方法能客觀地記錄戰鬥機在天空中發生的事了。
但是所謂的“偵察”功能就非常牽強了,戰鬥機的照相機是小口徑遠攝鏡頭,拍攝角度非常有限,只針對指定目標聚焦,因此根本不可能發揮偵察作用。
而正真的偵察照相機採用的是大口徑廣角長焦鏡頭,底片也是超長超大規格的,比如說U-2高空偵察機,它的偵察相機所使用的膠片規格為寬20釐米、長2500米,只要飛行12個架次就能把全美國拍下來。
只有這樣的機載照相機才能起到偵察作用,如果真的讓戰鬥機的槍式照相機去搞偵察,那麼僅僅一個戰場區域的拍照任務恐怕需要100個架次的飛行也未必能完成偵察任務。
▼下圖為U-2高空偵察機的巨型廣角相機拍下的某國城市偵察照片,經後期合成處理以後可以得到一副完整的偵察照片,專家們可以透過分析照片得到想要的情報。只有這樣的航空照相機才具備偵察功能,如果讓戰鬥機的小口徑槍式照相機來執行這樣的任務,那麼僅下圖這樣的區域就需要飛上100次才能完成拍照作業。
回覆列表
〔航空照相槍〕二戰時期出現、是安裝在戰鬥機、教練機等作戰飛機✈️上的用於紀錄空中射擊影像實況的小型攝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