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京寶媽

    一個光桿司令,能夠在35天之內平定10萬大軍的反叛,歷史上能做到這一點的少之又少,王陽明絕對是非同尋常的一位大人物!來看一下當時的情形以及經過。

    1519年農曆6月14日,這一天是寧王朱宸濠的生日,幾乎所有的南昌官員都要來為他祝壽,他選擇了在這一天起兵造反!

    當時,在生和死兩條路的選擇上,大部分官員都選擇了活命,暫時聽命於他。

    而那個時候,王陽明正在臨江鎮,在這個小縣城裡,和附近幾個知縣商量對策。

    第一步,經過對形勢和地形的分析判斷,做出正確的對策。

    他認為朱宸濠對他的老巢南昌感情深厚,而臨江鎮是他北伐的必經之路,他決定動身去吉安,阻斷王陽明北上。

    到了6月17日,僅僅兩三天時間,朱宸濠已經突襲了南康,九江兩城,王陽明也在6月18日到達了吉安府。

    第二步,招兵買馬,使用計策。

    王陽明要各地政府的官員招兵買馬,臨時集結起一支可以上戰場的部隊,有了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部隊,王陽明就開始了他的佈局。

    首先,他寫了一篇檄文,廣泛的散佈,在文中,他把造反的朱宸濠罵了一個狗血噴頭,讓天下人都知道他要是造反的話,就是要把全天下的百姓至於苦難和血海之中。

    其次,他以自己南贛巡撫的身份要求江西各地軍政長官起兵擒王,讓官方的行動統一起來。

    再次,他讓部下帶領那支臨時湊起來的部隊到距離南昌六十公里的豐城,敲鑼打鼓,聲稱要進攻南昌。

    最後,才是他計謀的靈魂-使詐。

    他偽造了各種迎接正規軍進駐南昌的公文 ,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規軍的人數,加起來大概有十萬多。公文中還約定要在6月20日集合圍攻南昌城,21日拂曉發動總攻。

    他還偽造了寧王的兩個軍師李士實和劉養正投降的書信,在信中,王陽明假裝對兩人棄暗投明的態度表示深深的讚賞,並且答應兩個人在平定朱宸濠後會給兩人升官發財。

    都設計好之後,他故意讓人把這些書信遺落在跟朱宸濠來往密切的人手裡,自然而然,這些偽造的公文統統都到了朱宸濠手裡。

    不出意料都成功了,朱宸濠決定不在北上,而是要死守南昌城,並且對他的兩個軍師也開始有了防備和疑心。

    第三步,針鋒相對,正面較量。

    過了幾天,發現沒有動靜,朱宸濠發現了王陽明在虛張聲勢,並且在6月底得到了自己探子帶來的可靠訊息:中央軍根本就沒有人來,王陽明在豐城的部隊僅僅幾千人,還是臨時拼湊出來的。

    不過,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貽誤了最佳的戰機,反而對王陽明稱讚有加,說他果真是個人物,險些把自己嚇死!

    並且,稱讚完之後,還一拍自己的腦門,說我應該派人去招降王陽明,並且他還真派了兩個官員去見王陽明。

    這兩個人,其中有一個還是被寧王要挾才投降的,所以當他見到王陽明後,反而把他所知道的南昌城和朱宸濠的所有情況彙報給了王陽明。

    至此,王陽明才終於得到敵方的準確訊息,包括朱宸濠有多少大軍,以及他要出兵直奔南京。

    第四步,緊鑼密鼓,有效佈局。

    知道對方目標之後的王陽明非常忙碌,他一方面命令附近的地方官員集結所有能集合的一切部隊在位於南昌城90公里的臨江樟樹鎮集合,另一方面又對中央連上兩道奏疏,證明其利害關係,喚醒朝廷對這件事情的重視。

    而朱晨豪一路北上,之後勢如破竹,但是到安慶府卻碰到了釘子,安慶知府張文錦死守不降,他的謀士李士實建議他放棄安慶,繞道攻擊南京,但是朱宸濠卻做了牛角尖了,他發誓不攻下安慶來不走。

    張文景的死守給王陽明贏來了時間,他一面祈禱著張文錦能夠堅持住,一面下令7月15日全力進攻南昌,攻打寧王的老巢。

    第五步,智取南昌城。

    1519年7月19日夜裡,他把自己臨時拼湊的雜牌軍三萬多人,並分13路,從不同的角度進攻南昌城的七個城門。

    當發動總攻的戰鼓敲起來時,寧王留下的1萬精銳部隊和5000預備役還在睡夢之中,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攻佔了南昌城。

    訊息傳到寧王那裡,他痛苦地流下了眼淚,他下令要回師奪回南昌,沒有采納兩個軍師繼續北上的建議,這又做出了錯誤的一步。

    第六步,決戰。

    1519年7月23日,兩方部隊在今天江西新建縣樵舍鎮相遇,在黃家渡兩軍對戰,王陽明部隊僅有900人,要對抗寧王的2萬精銳部隊。

    在戰前,王陽明命人制造了很多塊免死木牌,當兩軍作戰時,命人拋灑在戰場上。

    戰爭開始時,寧王的部隊紛紛搶佔免死牌,根本沒有作戰的心思了,很快他的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而他自己也被活捉。

    寧王這時才靜下心來總結著自己的經驗教訓,他回憶著一個多月所走的每一步,試圖找出他錯在哪裡了,結果他發現,自從他起義以後,他的每一步都是按照王陽明的意志行事的,他失敗的罪魁禍首那就是王陽明。

    王陽明能夠根據自己心學,準確的估測出寧王大概的行動方向,並且料定南昌老巢對他有著至高無上的分量,所以才決定圍攻南昌城,而在戰場上,他利用那些將士們都想活命的心理狀態,分散了他們的戰鬥意志。

    他的分析都是從“心”的角度開始的,曾經有弟子問他,用兵是不是有什麼特定的技巧?他這樣回答:“哪裡有什麼技巧,只要努力做學問,養成此心不動。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可能這就是心學至高無上的精髓吧!

  • 2 # Crazy歷史

    王陽明是一介書生不假,但是誰說一介書生就不能帶兵打仗?三國有諸葛亮,朱明有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封新建伯,諡文成,人稱王陽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

    王陽明一生以一介書生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專業是文人,專職是教書,兼職寫寫詩,偶爾才客串一下剿匪安民、平定叛亂的事,結果沒曾想竟成了大明中葉的軍神所在,也算是歷史給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那麼他是如何創造了35天內就平定寧王叛亂的呢?

    第一、疑兵之計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首任寧王曾經跟著朱棣打建文帝)在南昌發動叛亂。當時朱宸濠手中有十萬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攻下南康、九江等城市,進而準備北上殺進南京,然後定都南京。設想的一切都很美好,開始也進行的著實順風順水,朱宸濠同志甚至都已經安排好了三宮六院,文武百官。然而,可惜的是,他遇到了王陽明,一個在他眼中不值一提的書生。

    時任南贛巡撫的王陽明當仁不讓的被朝廷委以重任,任務只有一個——幹掉朱宸濠。然而命令很簡單,執行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因為這個巡撫手中無兵。這就要了老命了,要是別人,早就嚇的不知所措了,但是,王陽明不。他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但是朱宸濠那邊心急火燎的進南京登基呢,自然不可能給他留時間。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說的直白點就是忽悠。

    他先是放出放出風說自己手中已經有了八萬人馬,朝廷又給他配置了八萬,一共十六萬人馬。這個訊息傳到朱宸濠耳朵裡,頓時讓他吃驚不小。生怕這不知從何而來的十六萬人馬會把抄了他的老家南昌。這麼一驚一乍,等朱宸濠弄明白這一切不過是個計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月。王陽明此時已經調集了足夠的人馬。

    第二、圍魏救趙

    回過神的朱宸濠發現原來一切不過是王陽明那老小子在搗鬼,雖然生氣,但是心中卻有底了。

    而王陽明這邊雖然調集了足夠的人馬,但是王陽明心中明白,就憑這群七拼八湊出來的烏合之眾想要和朱宸濠實打實的對著幹,那簡直是自找不痛快。而此時得知南昌空虛,頓時大喜過望,立馬發兵南昌,興沖沖的去抄朱宸濠老家。而南昌城中空虛,一不小心就那麼打下來了。

    原以為王陽明會據守南京,結果沒想到他竟然去抄了自己老家,那還了得,這邊南京也顧不上了,趕緊回援老巢。

    早已經料想到會有此一著的王陽明,早已經帶著人在半路的鄱陽湖埋伏好,等著他了。

    第三,火燒戰船

    要說朱宸濠同志手下雄兵十萬,遙想當年燕王朱棣起兵時也不過這個人數。怎奈何和英明神武的永樂大帝相比,朱宸濠真的就算得上一個草包。

    要知道他的先祖朱元璋當年就在這裡用同樣的方法幹掉了陳友諒,而如今,情況卻完全反了過來。當年是姓朱的埋伏姓陳的,現在是姓王的埋伏他姓朱的。而他做的和陳友諒妥妥的一致,生怕自己的嬪妃坐不慣船,還要用鐵鏈把船串起來。

    王陽明一看,這下倒好,串你都串好了,不烤一下還真對不住您哪,一把火就把朱宸濠的大軍燒個乾乾淨淨。

    就這樣,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書生王陽明,用了僅僅35天,就平定了寧王朱宸濠蓄謀已久的叛亂。

  • 3 # 聽泉

    王陽明是文臣不假 但他當時有可以節制軍馬的權力 就可以調動當地的駐軍 再加上運用計策得當 就成功平叛

  • 4 # 先鋒阿慶

    他是把人性看的透徹,自己的人慾又幾乎沒有,所以弱點少,那就是很厲害的存在,對方雖有十萬人馬,在王先生眼裡也是烏合之眾,

  • 5 # 走遍中國的利哥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心學創始人。他出任江西巡撫期間,僅用35天就平定了寧王朱宸濠叛亂,充分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明史》稱“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

    1519年,經過十餘年精心準備,寧王朱宸濠在南昌正式發動叛亂。號稱三十萬大軍,一路勢如破竹,佔九江,破南康,攻安慶,揚言佔領南京。

    寧王舉兵叛亂之時,王陽明正赴任江西巡撫.僉都御史,可他手裡無兵。此時王陽明充分發揮智慧,啟動連環計。

    首先王陽明派弟子赴朱宸濠處打探虛實,力勸朱宸濠放棄反叛,以爭取時間。然後緊鑼密鼓組織各方鄉勇.民兵,拉起隊伍。並由吉安知府伍文定調集兵馬.糧草,打造戰船。說服各級握有兵權的官員,聯合起來抗敵。同時,到處發檄文稱“己集合各路兵馬十六萬,直搗南昌。”緊接著,王陽明偽造朝廷給朱宸濠手下兩大謀士李士實和劉養正的表楊信,鼓勵他們“繼續為朝廷出力,勸寧王東進。”,故意洩露給朱宸濠。而此二人恰在此時,力勸寧王早日攻佔南京,繼承大位。這下朱宸濠認定二人己背叛,堅持按兵不動,貽誤了戰機。王陽明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

    朱宸濠等了很久,也不見所謂的十六萬大軍前來應戰,方知上當。七月,朱宸濠命部將王拱守在南昌,親率六萬人,兵發安慶,直取南京。

    此時的南昌,幾成空城,王陽明立刻帶領臨時集結的兵力,大約八萬人,號稱三十萬,打下南昌,端了寧王的老巢。

    朱宸濠得知老巢被端,慌忙調轉馬頭,回師救援南昌。王陽明採取誘敵深入策略,在鄱陽湖與朱宸濠展開決戰。自以為是的朱宸濠犯了一個歷史錯誤,竟然把所有戰船用鐵鏈栓在一起,給王陽明創造了火攻的機會。朱元璋火燒陳友諒的一幕重演了,朱宸濠徹底失敗。包括他在內的兒子.嬪妃.李士實.劉養正等人均被活捉。

    王陽明從籌兵到活捉朱宸濠,僅用時35天。成功運用疑兵之計.反間計.誘敵深入計.火攻之計,可謂用兵如神,被稱為“大明軍神”!

  • 6 # 折緣

    這個事情,還要從王守仁的人生經歷開始說起。

    在王守仁還沒有“格竹子”立志要做聖人之前,他最大的愛好是研究兵法。十二歲的時候在京城讀塾師,卻不肯天天向上,反而每天跟小朋友們玩什麼打仗的遊戲。到了十四歲的時候,小王同學也不玩這種打仗遊戲了,而是開始學習弓馬,看起了兵書。

    到了成化二十二年(1486),15歲的王守仁獨自出遊了當時的軍事要塞居庸關。王守仁在居庸關認真仔細地考察了當時的各種關隘以及邊防情況,同時還跟關外的少數民族們一起騎馬射箭。

    少年時代對兵事的熱愛,並不僅僅停留在興趣層面,到了26歲的時候,王守仁開始潛心研究古代兵家留下的軍事文獻,在這一段時間裡,他研究了大量的兵家書籍,這一時期的兵法研習,在後來王守仁帶兵打仗時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當然,對兵書的研習還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直到他28歲考中進士,觀政工部時,才有了他將軍事理論用於實踐的機會。

    我們直到王守仁是“心學”開山祖師,而“心學”將“知行合一”,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28歲的王守仁在觀政工部時,奉命為威寧伯王越督造墳墓,而在督造的過程中,王守仁運用兵法安排民工的工作、休息和飲食,在施工之餘,還利用民工演練各種陣法。這一次簡單的嘗試,對她日後行軍打仗具有重大意義。

    所以,沒有人生來就什麼都會,就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滴水不漏,所有的天才都不是得天之幸,是離不開後期的認真鑽研,以及理論實際相結合的。

    正德十一年,沉浮二十年,年僅45歲的王守仁在兵部尚書王瓊的舉薦下,升任督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等處,專門負責剿匪工作,這是他軍事生涯的開始。在此後的三年裡時光裡,王守仁充分發揮了他研究的軍事理論,連續攻滅了活躍在他管轄範圍內的土匪們。

    到了正德十四年(1519)一月,王守仁因功升任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到了6月15日,他奉命前往福建處理衛所軍人作亂事件,行至豐城縣時,驚聞寧王朱宸濠造反作亂的訊息。

    於是,王守仁急忙易服潛至臨江(江西清江縣)返吉安。第三天他上疏朝廷寧王叛變之事,然後就與吉安知府伍文定調集兵糧,製造兵器船隻,準備作戰。同時發出征討令,揭露寧王之罪,呼籲各地起兵勤王。

    王守仁在分析戰局時,犀利地指出:“賊若出長江順流東西啊,則南都不可保”。如果朱宸濠襲取南京後,進而兵犯北京,兩京將倉猝無備。所以,關鍵是如何用計加以阻撓,使得朱宸濠滯留半個月,以贏得作戰準備時間。

    為了遲滯朱宸濠的行動,防止他以速度取勝,以給官軍留下足夠的軍事準備時間,王守仁在這裡把軍事藝術發揮到了極致。具體措施就是一系列的行間、用詐、反間、布疑等情報計謀,也正是如此這般一頓操作猛如虎,才使得處於劣勢的他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建立了不世之功,從而成為後人歎服的“儒者之用”的典範。

    王陽明的情報間諜戰

    朱宸濠起兵反叛朝廷,在道義上是站不住腳的,所以他本人其實對反叛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自然對自身的實力也會懷疑。王守仁抓住朱宸濠的這一心思,佈置了一系列的疑兵之計。

    首先,早在豐城時就讓當地官員大造進攻南昌的聲勢,兵親自安排了好幾個“死間”潛入南昌。他給這些死間足夠的錢安置家人,將偽造的“兩廣機密火牌”縫到他們的衣服中,謊稱各地的勤王兵馬正分道而來。並詳細交代了這些間諜們在背抓住後應該怎麼說,讓朱宸濠最大程度的生疑。

    王守仁還擔心這朱宸濠抓不住這幾個間諜,於是故意捉放了朱宸濠第一軍師李士實的家眷,讓她“見證”了王守仁與各路勤王部隊聯絡的過程,並故意讓她跑路。這位李士實的家眷逃到南昌後,立即報告朱宸濠,朱宸濠於是中計,抓到了這幾個間諜,仔細審問候,果然十分疑懼,不敢輕易出兵。

    緊接著,王守仁開始到處派間諜,到各個州府傳播都督許泰、都督劉暉分別帶了四萬軍隊,水陸並進,而自己也雲集了湖廣、兩廣的兵馬,合計16萬,直搗南昌的假訊息。朱宸濠以為王守仁已經掌握了大量可用之兵,就更加不敢輕舉妄動了。

    當然這麼做是不夠的,老王更厲害的是偽造了朱宸濠親信李士實、劉養正德投降秘狀,四處散佈,還專門寫了回信,感謝他們“精忠報國之心”,並交代“然機事不密則害成,務須乘時待機有發乃可”。

    這個反間計立刻就引發了朱宸濠集團內部的互相猜忌,在李士實堅決主張出兵取南京,即大位時,朱宸濠卻留守南昌,按兵不動!

    等到7月3日,朱宸濠終於意識到自己中了王守仁的“緩兵之計”,開始準備發兵攻打南京事,王守仁已經準備好了應對之策,那就是“圍魏救趙”,直取朱宸濠的老巢南昌,迫使其回援。戰事的程序一如王守仁的料想,南昌城很快就被王守仁攻了下來,朱宸濠在回援的過程中直接被生擒,僅僅35天,王守仁就徹底平定了寧王的叛亂。

  • 7 # 人者仁義也

    說王陽明一介書生的都是沒有看過歷史書的人的臆想,很多隻是知道王陽明在歷史上一個哲學大師,但是除此之外一無所知。更有一點了解也只知道王陽明創立心學,心學是什麼,也是一無所知。在實際的歷史上王陽明文武雙全,明朝政治上是一個進士出生但是軍事能力出眾的傑出人才。他為什麼能夠這麼快平定寧王的叛亂,因為此前的王陽明就已經平定過多次叛亂,軍事經驗十分豐富。寧王這種藩王造反在王陽明這個老將面前就像是過家家,不堪一擊。

    王陽明的早期軍事經驗

    王陽明本人出生的家庭條件很好,他的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狀元,最後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已經是明朝的高階官員,這樣的家庭條件下,王陽明十五歲就遊歷居庸關,山海關這些地勢險要的關隘,這次的塞外遊行給予王陽明的刺激性很大,所謂山河形勢,瞭然入心。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歲的王陽明參見會試,位列二甲進士第七人。此後由於反對劉瑾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但是劉瑾被殺後,王陽明被兵部尚書王瓊賞識,由此王陽明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之後王守仁被任命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這一地區盜匪橫生,在這江西和福建的交界處都是大山,極易產生盜匪,王陽明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平定這些縱橫幾十年的賊寇,而且還練出一隻驍勇善戰的軍隊。

    平定寧王之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份,王陽明前往福建平亂,經過豐城的時候知縣顧佖告知王陽明寧王朱宸濠造反,於是王陽明直接趕到吉安,與伍文定徵集軍糧,製造修繕軍事裝置和舟船。同時傳檄周邊的明朝官員帶兵勤王。都御史王懋中,編修鄒守益,副使羅循、羅欽德,郎中曾直,御史張鰲山、周魯,評事羅僑,同知郭祥鵬,進士郭持平,降謫驛丞王思、李中等人帶兵前來和王陽明會和。

    為了迷惑寧王,王陽明派間諜前往江西周圍詐稱都督許泰、郤永率領九邊的邊兵四萬,同時都督劉暉、桂勇率領北京三大營的京兵四萬,正水陸並進趕往江西。而江西的王陽明、湖廣的秦金、兩廣的楊旦各率所部兵馬也在趕往江西,合計十六萬大軍直搗南昌。同時派人洩露一封書信給寧王,那就是寧王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歸降了朝廷,正在受到指令勸說寧王攻打南京。而後來李士實,劉養正勸說寧王攻打南京時,寧王果然生疑,猶豫不決。有十幾天沒有行動。

    最後寧王讓宜春王朱拱嵒居守,攻下九江、南康,沿著長江攻打安慶,意圖緊逼南京。王陽明趁著機會前去攻打寧王的老巢南昌。很快打下了南昌城,此後王陽明讓伍文定等人分道推進,又讓通判瑞州胡堯元設定伏兵,寧王聽說老巢南昌被攻下,於是帶兵回去救援老巢,在路上被伏兵打的大敗,被迫退往鄱陽湖,最後王陽明帶兵再戰,寧王軍隊大敗,寧王被擒獲。寧王之亂三十五天就被平定。

  • 8 # 思冰辰夢

    王陽明一介書生無一兵一卒,是如何在35天內平定寧王十萬大軍的?

    王陽明是一介書生,但他又不止是一介書生。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是中國古代四大聖人之一,是中國古代具備“三不朽”成就的代表人物,是供奉在孔廟當中的聖賢。

    關於他如何在35天之內打敗寧王朱宸濠的十萬大軍,單從軍事角度來說,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寧王舉起造反大旗時,使用虛張聲勢之計、反間計,拖住寧王,為自己徵集軍隊,整備戰具贏得時間。

    公元1519年6月15日,王守仁在豐城得到寧王造反的訊息,他又花了兩天時間,從豐城經臨江一路跑到吉安。到達吉安後,王守仁和吉安知縣武文定會合,兩人一邊整軍備戰,一邊傳檄四方,號召各地方武裝力量起兵勤王。同時,王守仁判斷,朱宸濠的下一步行動,無非三種情況:

    (一)出其不意,帶兵直接攻擊京城;(二)順江東下,直接進攻南京,在南京稱帝;(三)待在原地不動。

    王守仁判斷,北上攻擊京城,朱宸濠不敢,待在原地不動,他就沒有造反的必要,寧王最好的選擇是順著長江東下,攻擊南京。因此,擺在王守仁面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能夠拖住寧王,讓他先不出南昌城,為自己徵集大軍,整備戰具爭取時間。

    為遲延寧王的行動,王守仁作了兩件事:

    (一)偽造文書,到處散發,言朝廷已經派出各路大軍共計十六萬,正在日夜不停地趕往南昌城,讓各地方做好準備,否則按軍法論罪。聽到這個訊息的寧王,對是否立刻攻擊南京猶豫不決。(二)完成第一步後,王守仁基於寧王的最佳選擇是順江而下攻擊南京這個前提,判斷出寧王的左右丞相李士實、劉養正眼看著寧王一直不下決心攻擊南京,肯定會勸寧王趕快決定。於是就使用反間計,進一步堅定寧王留在南昌,先搞清楚情況的決心。

    兩招陰謀詭計之後,寧王果然如王守仁所想,暫時滯留南昌城。

    此種戰場謀略是非常高明的,不但要有準確的判斷,還要把握好行動的時機。那一點出錯,都會導致不可預料的後果。

    第二、迅速攻下南昌城,迫使寧王放棄攻擊安慶,回師爭奪南昌。

    發現中計的寧王,迅速調整戰略。他下令一萬多大軍留守南昌城,自己帶著一家老小和六萬大軍,全力進攻南京城。但在安慶城受阻,大軍暫時不能前進。

    面對如此情況,王守仁有兩個選擇:

    (一)直接救援安慶;(二)攻下南昌城,迫使寧王回救南昌。

    第一選擇最為迫切,因為一旦寧王攻下安慶城,南京就守不住,寧王必然在南京稱帝。但也最危險,因為南昌和九江都在寧王手裡,平叛大軍容易被前後夾擊。

    第二種選擇非常冒險,一旦寧王不回救南昌,則安慶一破,寧王照樣能在南京稱帝。但如果成功吸引寧王回救南昌城,則大事可成。

    王陽明陷入兩難的境地。

    關鍵時刻,王守仁選擇賭一把,他賭寧王沒有死攻安慶不放的智慧和魄力。

    他賭贏了,南昌城破之後,寧王立刻放棄攻打安慶,回師救援南昌。

    第三、出城迎戰,在野戰中消滅寧王的有生力量。

    王守仁如願將寧王的大軍調南昌城,解了安慶之圍。但是如何徹底解決問題,王守仁也有兩種不同的選擇。

    (一)堅守南昌,等待寧王來攻,徐徐圖之;(二)出城迎擊,在野戰中消滅寧王。

    此時,王守仁判斷:寧王前不能前,退不能退,軍隊計程車氣早已經消耗殆盡,出城截擊,寧王軍必然一擊而潰。

    於是他果斷帶領大軍在鄱陽湖迎擊寧王大軍,並使用火攻之術,很快消滅寧王有生力量,活捉寧王。

    寧王朱宸濠準備了十幾年的叛亂正式宣告結束。

    就這樣,王守仁,先是料敵於先,使用謀略拖住寧王,為自己徵集軍隊爭取時間,再使用正確的戰略手段,調動寧王回援,然後在野戰中使用正確的戰術,消滅寧王的反叛大軍,徹底平息寧王準備了十幾年的叛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有一根光纖接了一個路由器貓,但自己房間訊號很弱有什麼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