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破曉修羅

    你說反了。

    是元素週期表中文版,是按明朝皇室的名字來取的。

    朱元璋定的規矩,皇室成員名字帶五行。

    後來皇室人多了,帶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就不夠用了,就開始生造字。

    後來翻譯元素週期表的時候,發現有這麼多帶金字旁的字,就直接拿來用了。

  • 2 # 榮耀歷史

    明朝皇室確實是一張“元素週期表”,不僅如此,他們還是創字高手,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強迫症重度患者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說:皇家就要有皇家的規矩,名字不能亂取,至於怎麼取名字,我已經給你們規定好了!

    接下來就說說明朝皇族的取名規則。

    1、除了朱元璋兒子那一代,其他的朱家子孫的名字全部都是三個字,如朱高熾、朱瞻基、朱厚照等。

    2、名字的第二字由朱元璋命名!你說朱元璋駕崩之後還能給後代命名?沒錯,他生前就規定了後面20代子孫名字裡中間的那個字。

    朱元璋稱帝后,大肆封賞藩王,包含他的25個兒子和1個侄孫都被封為藩王。

    他給這26個藩王以及太子朱標都規定了後代取名的要求,舉例來說:

    朱標這一脈後代子孫取名中間的字為: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朱標的兒子朱炆、朱熥、朱熞、朱熙,朱允炆的兒子朱奎、朱圭,都遵從了這個規律。

    大家更為熟悉的是朱棣這一脈,他們名字中間的字為:

    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朱棣傳位朱熾,朱高熾傳位朱基,朱瞻基傳位朱鎮,朱祁鎮傳位朱深,朱見深傳位朱樘,朱祐樘傳位朱照,朱厚照傳位朱厚熜(兩人堂兄弟),朱厚熜傳位朱坖,朱載坖傳位朱鈞,朱翊鈞傳位朱洛,朱常洛傳位朱校,朱由檢傳位朱由檢,朱由檢便是崇禎皇帝。

    3、這第三個命名規則可把明朝君臣坑苦了,他們被逼著創造了一堆大家都不認識的字。朱元璋要求後代子孫命名都要符合五行相生相剋的原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此輪迴,所以朱家子孫名字中第三個字必須與五行相對

    朱元璋兒子名字全部是木字偏旁,如朱標、朱棣;

    第三代全部是火字偏旁,如朱高熾,朱允炆,朱高煦,“煦”字下面四點也是火;

    第四代全部是土字偏旁,如朱瞻基,朱文奎等;

    第五代全部是金字偏旁,如朱祁鎮、朱祁鈺等;

    第六代全部是水字偏旁,如朱見深,謀反的朱宸濠等;

    第七代又一輪迴,全部是木字偏旁,如朱祐樘。

    皇室子孫繁衍眾多,特別是朱棣之後各地藩王都做了太平王爺,最大的樂趣就是生孩子,後代多了,帶偏旁的字就不夠用了,常用字用完之後就用生僻字,生僻字用完之後就乾脆自己造字,於是乎出現很多我們不認識的字,有些字只有在元素週期中才能見到。

    比如朱元璋的兒子中,二子秦王朱樉(shǎng),三子晉王朱棡(gāng),五子周王朱橚(sù)等等;

    明仁宗朱高熾的兒子中,二子朱瞻埈(jùn),五子朱瞻墡(shàn),六子朱瞻墺(ào),九子朱瞻垍(jì)等等;

    明英宗朱祁鎮的兒子中,兒子朱見潾(lín),五子朱見澍(shù)等等。

    這還這只是朱棣這一脈中的大宗,朱棣這一脈的小宗以及整個皇族中,有多少朱姓子孫!?

    至於元素週期表的字,被下面的這些用上了:

    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朱在鈉,朱成鈷,朱成鈀,朱恩鉀,朱帥鋅等等,這些字都是朱家子孫創造出來了,沒有什麼特別含義,到了清朝末年,元素週期表傳入中國,中國化學啟蒙者徐壽先生乾脆把它們填入了元素週期表,就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

  • 3 # 知行讀史

    我只能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巧合的,但也是人為因素造成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貢獻最大的,有兩個人:

    朱元璋,1328年——1398,明朝的創始人,明朝皇室的第一人。

    徐壽,1818年——1884年,清末著名科學家,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元素週期表的國內第一人。

    朱元璋給每一個兒子都定下二十字的輩分,比如長子朱標一系:“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而四子朱棣,後來的明成祖一系:“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老朱是工作狂,把子孫們的名字又按照五行偏旁“木火土金水”給定死了,比如兒子們是木字旁,朱標朱棣;孫子們是火字旁,朱允炆,朱高熾。按照老朱的想法,由此無窮匱的迴圈下去。

    但是朱重八大概並不像其名字那樣,他的數學其實並不好。一開始,他所創造出來的兒子和兒子創造出來的孫子,名字很容易就都取好了。然而,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到了明末,老朱家已經繁衍到100萬人了。

    這麼多人,先別提吃飯的問題了,起名字的漢字都不夠用的。後世取名又必須得避諱前人,沒有辦法了,怎麼辦呢?這對老朱家也不是問題,沒有困難就自己創造困難,沒有漢字就自己創造字,於是,老朱家開始了造字運動。

    當然,朱家是不知道什麼週期表的,那得到17世紀,由徐壽引進中國。徐老為了把漢字與俄語版的鉀鈣鈉鎂鋁鋅鐵等一一對應起來,大量翻閱汗牛充棟的史書典籍,力求信達雅。頭皮快撓破了,拿起朱氏家譜,無意識的一翻,嗯?元素週期表?

    請看:

    朱公錫 朱在鈉 朱均鐵 朱恩銅朱恩鉀 朱帥鋅 朱效鋰 朱詮鈹

    當然,徐壽所翻譯的元素週期表與今天的相比,很多元素在當時還沒有發現,所以,很多元素名稱是後世發現,國內引進再翻譯過的,沿用了他的命名方法,比如方法之一是取元素名稱第一音節,如Na、K、Ca、Ni對應於鈉、鉀、鈣和鎳。

    當然,這裡也有一些附會的成分,元素週期表確實大量與明朝宗室名字有重疊的字,但其中卻也大多在明朝之前就有,並非單一取自明朝宗室的名字,所以,徐壽所翻的應該不止只有朱氏家譜。

    但,鑑於明朝宗室名字最後一個字與元素週期表的高度重合, 就出現了有人說明朝皇室是一張“元素週期表”了。

  • 4 # 七追風

    明朝皇室確實是一張“元素週期表”,我先列舉幾個明朝王爺們的名字,大家就明白了。

    秦王:朱公錫 永和王:朱慎鐳 封丘王:朱同鉻 魯陽王:朱同鈮 瑞金王:朱在鈉 壽昌王:朱鈞鐵 宣寧王:朱成鈷 懷仁王:朱成鈀 益陽王:朱恩銅 長垣王:朱恩鉀 慶王:朱帥鋅……

    還有很多很多,看看人家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有沒有很熟悉?

    為啥會這樣呢?這必須要從朱元璋說起。

    我們知道,朱元璋出身貧寒,當了皇帝自然要顯得有文化才行。於是,他就讓皇家後代都按照五行相生來取名字。先看看明朝皇帝們的名字:

    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從朱棣開始往後看,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多麼嚴格的取名方式啊!

    不僅這樣,朱元璋還規定了,子子孫孫的名字都要按照輩分來。也就是說,姓不能改,名字的第二個字也要按照輩分走。唯一自由發揮的第三個字,還要按照五行相生來定……

    這要是普通家庭還好,生不了幾個孩子,偏旁帶“金木水火土”的字夠用。但是明朝皇族人多啊,生的孩子也多,生著生著,就發現字不夠用了。

    那咋辦?找生僻字吧,還不夠用咋辦?造字唄。

    於是,配合“金木水火土”的生僻字,就出現在了明朝皇族的名字裡。

    那為什麼元素週期表也用了這些字呢?

    元素週期表,是1896年徐壽從俄國引進的。但是俄語版的元素名字,沒有對應的漢字。那就要翻譯,徐壽就想,首先要是同音字,然後呢,最好是偏旁部首能代表這種元素的常態。

    於是,他想到了明朝皇家的名字,翻過來一看,哎呦,正好能用。於是,部分元素週期表的翻譯,就參考了明朝皇家的家譜。

  • 5 # 小豪說的小號

    首先說明朝皇室的名字是一張“元素週期表”是不恰當的。因為元素週期表是一八几几年才傳入中國的,而明朝早在一六几几年就滅亡了,所以這個答案應該問:為什麼元素週期表上的元素名稱是明朝王孫貴族的名字。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可謂是處處為自己的孩子,他誅功臣,一個胡惟庸案能殺幾萬人,大到國家政策,小到名字給他們規定好了,他的皇子皇孫取名字都是有規律的,輩分不同名字的第二個字也不同,而第三個字則是按照五行相生來取名的。例如朱元璋的兒子名字為朱棣,朱標等,都是木,而木生火,所以朱元璋的孫子為朱允炆。但是皇室子孫太多了,導致金木水火土不夠用,所以就造了很多字。

    1896年徐壽從俄國引用了元素週期表,但是元素週期表上的內容很多沒有對應的漢字,所以徐壽就用聰明朝皇室的名字翻譯過來。例如例如錫鉻等

  • 6 # 五葉談

    這還得感謝兩個人,一是明朝的建立者“化學家”朱元璋同志;二是元素週期表的翻譯者徐壽先生

    先說朱元璋同志

    朱元璋本是放牛郎出身,大字不識幾個,當上皇帝后後為擺脫“鄉巴佬”的帽子,便為26個兒子每人定下一個輩分表

    還留下祖訓規定從他的孫子輩開始,每一個名字的第一個字都必須使用輩分表中的字,而第二個字必須以五行為偏旁,還得按照火土金水木的順序依次取名不信你看朱元璋的26個兒子

    朱標、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楨、朱榑、朱梓、朱杞、朱檀、朱椿、朱柏、朱桂、朱楧、朱植、朱栴、朱權、朱楩、朱橞、朱松、朱模、朱楹、朱桱、朱(木彝)、朱楠

    都是木字旁

    而有一個問題,就是五行的偏旁字是有限的,而到了萬曆年間,朱家子孫達幾萬人,這樣一來起名就是一個麻煩事了,於是這些皇帝王爺們這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造字

    於是,看這些王爺的第三字

    秦王朱公錫 永和王朱慎鐳 魯陽王朱同鈮 瑞金王朱在鈉 壽昌王朱均鐵 宣寧王朱成鈷 懷仁王朱成鈀 長陽王朱恩鈉 益陽王朱恩銅 沅陵王朱恩鈰 長垣王朱恩鉀 慶王朱帥鋅 弘農王朱寘鑭 蒙陰王朱帥鉀 韓王朱徵釙 稷山王朱效鈦 內丘王朱效鋰 唐山王朱詮鈹

    不少原本不存在的字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

    哎!是不是很熟悉,因為仔細一看,這些第三字都是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這時候就要第二個人出場了

    第二人:徐壽先生

    就是這位老先生,在門捷列夫發明了元素週期表後,徐壽先生就把元素週期表引進了,但他又不知該如何用漢字來表示這些生僻的元素

    恰巧,他在偶然之間發現一本朱氏家譜,其中有許多帶金字旁的生僻字,有的甚至與週期表中的元素髮音幾乎一致。大喜過望的徐壽遂直接借用家譜中合適的漢字,同時又創造了一部分漢字,最終讓華人逐漸瞭解了元素週期表

    所以看來,朱元璋同志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是一位優秀的“化學家”!

  • 7 # 回顧五千年

    反對。

    老朱家所用的這些字,在漢代的《說文解字》和後來的《廣韻》中都有提到過,只是生僻字,並不是老朱家造出來的。

    說好的老朱家的造字呢?怎麼宋代和漢代的文獻上面就有。

  • 8 # 史之策

    元素週期表在我的高中時期,曾經一度成為我的夢魘。雖然把它背下來並不難,但是根據每個元素,還要出相當多的考題。唯獨記得的是當時發明元素週期表的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其他的都是化學知識了。

    但是前段時間,在瞭解明朝歷史的時候。看到明朝皇帝名字很多都念不出來,只是看著的時候比較熟悉。當時也沒有多想,今天看到這個題目可謂是恍然大悟,明朝皇帝活脫脫的就是一個行走的元素週期表。

    雖然朱元璋是一個草莽皇帝,但是他跟秦始皇一樣有一個千秋萬代的心。以前當和尚做乞丐沒有文化可以,但是做了皇帝,再如此可不行。而且古代人都有一個通性,就是比較迷信,相信皇權天授。

    而朱元璋這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人,更加相信這種說法。所以相對其他皇帝來說,更加的去推崇五行八卦這種說法。其實他當初改名字的時候,就有一種暗語。這個時候並沒有牽扯到五行八卦,畢竟那是坐上皇帝之後的後話。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在家排行老八。他父親當時給他起名的時候也沒有多想,家裡面只不過是給地主打工的。因為是老八,所以隨便起個名字,重八重八意為是重了第八個。但是後來朱元璋感覺這名字太土了,就好比是是農村裡面的狗蛋兒。

    起義稍微有了起色之後,他就找人給自己重起名字。朱元璋這三個字,暗含著很多意思。朱同誅意思是誅殺,元自然是元朝,璋其實是一種鋒利的道具。這是意味著朱重八用鋒利的刀具,將元朝給推翻,最後果不其然。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對於兒子都起名也是大費周章。他根據五行相生相剋原理,給自己子孫後代發明了一套起名字的規範。要求皇室子孫第二個字是自己欽定的輩分,第三個字根據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部首起名字。

    ▲朱允炆劇照

    第二個以太子家為例“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而燕王家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第三個字以燕王係為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祐樘。

    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忽略了人口增長的速度,後來幾乎就成為“J”型增長。前幾代的時候諸如朱棣、朱標還好,這些常見字就可以把名字解決。到了七八代之後為了避免與祖輩重字,只好去找生僻字。生僻字沒有了,就只好自己造字。

    後來清朝大舉入關,明朝滅亡。可是這些皇氏宗親的名字卻永久的留了下來,康熙編纂字典的時候,又把這些內容寫進了《康熙字典》當中。但是這些還和元素週期表扯不到關係,這就要靠另外一位學者了——徐壽。

    徐壽作為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極大的推動了中國化學的發展。元素週期表自從在1869年發明之後,一直被世界各國所認可。而徐壽為了更好的去讓國民使用,他則是承擔著把元素週期表翻譯過來的重任。

    一開始他也是毫無頭緒,畢竟翻譯工作歷來都很考驗人。在多方尋找合適的翻譯內容的時候,在偶然間看到了元朝皇室名單。從這裡面得到啟發,才用裡面的名字把元素週期表翻譯過來。話不多說,有名為證。

    金屬:

    朱公錫 朱慎鐳 朱同鉻 朱同鈮 朱安汞 朱在鈉 朱均鐵 朱成鈷 朱成鈀 朱恩鈉 朱恩銅 朱恩鈰 朱恩鉀 朱帥鉀 朱帥鋅 朱寘鑭 朱徵釙 朱效鈦 朱效鋰 朱詮鈹 朱效鈀 朱彌鎘 朱諟釩 朱翊銪

    有機:

    朱勤烷 朱孟烷 朱悅烯 朱定烷 朱瓊烴 朱顒炔 朱厚烷 朱厚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都有哪些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