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霜塵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編鐘震驚世界。整組編鐘共65件,分三層八組懸掛於銅木結構的鐘架上。

    奇妙之處在於每個鍾都能產生兩個不同頻率的樂音:其中鐘體正面敲擊產生的稱為正鼓音;鐘體側面敲擊產生的稱為側鼓音。兩種音既可單獨擊發,也可同時,且互相不干擾。由此,曾國開始為世人逐漸所知。但中國古代文獻之中,卻鮮有曾國的記載,倒是有鄫國的記載。

    兩個鄫國鄫國最早見諸於《左傳》,《左傳·僖公十四年》載:“鄫季姬來寧,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

    根據先秦史料以及註解,鄫國屬於地處山東蘭陵一帶的姒姓小國,於公元前567年為莒國所滅,實地考古蘭陵縣為其都城遺址,也證實了這一點。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另外一個鄫國。錢穆在《史記地名考》一書中分析:“《夏本紀》:禹為姒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繒氏。《周本紀》:申侯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左》哀四:‘楚人謀北方,致方城之外於繒關。’此必繒之故國與申接壤。”因為如果鄫國如上述所述在山東境內,而在河南南陽的申國是不會聯合其與犬戎,對幽王進行軍事打擊,因為路途太過遙遠。故此鄫國是位於河南西南部,與申國相距不遠,而非地處山東蘭陵的那個鄫國。注意這兩個鄫國都是姓姒。

    鄫國並非曾國

    而歷次出土有關曾國的文物都在湖北隨州一帶,其中在葉家山墓地一個青銅簋有:“犺作烈考南公寶尊彝‘’的銘文,是後世曾侯追述先祖南公曾經輔佐文王和武王,完成了攻打殷商所作。此處的南公,是南公適。另一件鐘存在“曾侯輿曰:餘稷之玄孫”的銘文,稷為周人先祖,即是說與周天子同為姬姓。

    此外,有關典籍明載鄫國的地望不在湖北隨州一帶,且文獻資料也無法證實鄫國的政治中心曾經從南陽盆地遷至隨棗走廊。歷次的考古成果證實,隨州一帶的曾國是與鄫國在周代並存的諸侯國。

    曾隨之謎

    曾侯乙墓的發現明確了隨州地區,一個曾國的存在。按照考古經驗,國君的墓地一般在其國都。那麼,曾國的都城應該在隨州。而歷史文獻也記載了該地區一 個姬姓的“隨國”諸侯國。那麼曾國與隨國是什麼關係呢?為此,有曾國即是隨國的看法。理由是,曾國的國力與存世時間、姬姓、都城以及與楚國的密切關係等諸多特徵,與隨國恰好吻合。《左傳》記載:漢東之國隨為大。進一步推測曾國的歷史可以追述到商朝,有可能在這一時期曾國的先祖,便在現今的江漢地區和漢東一帶定居,與隨國在地理位置上重合。但一直苦於沒有出土的實物,予以證實。

    破解謎團

    隨著考古的深入,諸多文物證實了曾國即是隨國的推測:

    文峰塔曾侯丙墓出土了一件帶有“隨大司馬嘉有之行戈”的銅器,是建國以來第一件隨國的銅器,在曾國國君出土帶有隨國字樣的器物;文峰塔曾侯與墓出土的編鐘銘文記載了,公元前506年發生吳楚之戰的經過。經過比對文獻資料,銘文記載的是“吳、楚、曾”,而文獻記載的是“吳、楚、隨”,證實了曾即是隨;隨州棗樹林曾侯寶夫人墓地出土的銅缶銘文,揭示器主為“羋加”。銅缶上有銘文“楚王媵隨仲羋加”,銅缶是楚王嫁女的陪嫁品,“羋加”即楚國的公主,嫁給曾侯當夫人,楚國稱曾為“隨”,說明曾隨一家。曾國的職能

    隨棗走廊南端的江漢地區,湖北大冶銅綠山等地在商代便是大規模開採銅礦的地區。在周朝征服後,作為周文王之後的南公適,被分封在漢水隨地,以保證銅礦這一戰略物資運輸通道的安全。故在曾侯白生的簠銘文中提及:

    曾白 哲聖元武。元武孔黹克狄淮夷。印燮繁陽。金道錫行。

    “金道錫行”說的是保證銅、錫礦的運輸,是曾國最主要的職能。上述提及的曾侯犺,追述先祖的銘文還提到:

    惟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輿曰:伯適上帝,左右文武,達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營宅汭土,君庇淮夷,臨有江夏。

    說明了曾國還兼具管理淮夷,監視其他對周王朝有威脅諸侯國的職能,保證周王朝在江夏地區的存在。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吉思汗到底算是哪裡人,有爭議嗎?